第157頁
承兒和昀兒都是刻苦努力的主兒,日後這狀元可有得爭強了。
喬青坤這回是奉了聖旨回京,守衛們恭恭敬敬請他進去,還派人一路護送到喬宅大門口。
喬青坤望著嶄新的「喬宅」匾額,感慨良多。
一個月後,商嶼被皇帝欽點為狀元,一切水到渠成。
趙冬雖沒進前三甲,可進士的起點足夠讓他大展宏圖了,第一件事就是把老家的老母親接來享福。
金鑾殿上,皇帝說新科狀元都是被各大官員搶破頭做女婿的人,問他有沒有看中的小姐。
大殿上的官員眼巴巴盯著商嶼,跟渴望接繡球似的,希望商嶼能把自己這個含金量十足的「繡球」拋給自己。
商嶼掃視一圈,最後目光停留在喬青坤身上,拱了拱手問:「不知喬大人願不願意將愛女許配給我,在下定當愛重珍重,不叫寧兒受一絲委屈。」
被新科狀元當場挑中,喬青坤有些受寵若驚,結巴道:「我、我回去問問小女啊。」
引得眾官員一眾羨慕的轟笑。
商喬兩家的婚期訂在八月,金桂飄香的時節,郎有情妾有意,又門當戶對,是多少人羨慕的一雙璧人。
沈老兒重新入朝為官了,最激動的不是別人,而是皇帝。
這位年輕皇帝仿佛一個迷失很久的孩童,突然找到了能帶領自己前行的大人。
沈老兒並非貪戀權勢地位,只是覺得皇帝的心智和能力都遠不如先帝,自己這個師父有義務繼續教他,也算造福黎民了。
好在皇帝聽教,願意聽沈老兒的話,沈老兒有信心五年之後這天下將是片海清河晏的天下。
只是這老頭也有不正經的時候,皇帝批了京城最好的宅子給他住,他卻不願住,不是蹭在喬府住,就是蹭在商宅住。
還是最後喬寧在梅御廚的宅院讓買下一處宅子,雖然小,沈老兒卻每日願意住在那裡,弄的皇帝很是鬱悶。
緣故喬寧自然清楚,這個小老頭,還不是就饞梅御廚那手廚藝。
好在那宅院離喬家不遠,方便喬寧時刻去探望。
當然得去探望,如今這老頭搶手得很,是當朝丞相,喬寧還得拉著他去工部指點工匠,跟皇上搶人,寧丫頭表示壓力山大。
喬淑從徐家逃出來了,她又挨打了。
倒不是徐升打她,而是徐升娶了一門夫人,他那夫人嫌棄徐升沒有考科舉的資格,日日沒有好臉色。
連徐升都免不了被嗆兩句,喬淑的日子又能好過到哪?
那夫人以正妻的身份壓她,日日喚喬淑到跟前使喚,稍有不順心就打罵。
喬淑日日以淚洗面,思念母親,懷念從前在江德無憂無慮的日子。
終於有一日,她再也受不了了,收拾幾樣衣裳,趁月黑風高,逃離了噩夢般的徐家。
偌大的京城,她只認識喬寧一家子,便一路詢問到了喬府上。
喬寧見到喬淑時幾乎沒認出來,人瘦了一圈,面容憔悴,眼神驚恐。
到底是喬家人,自己的堂姐,喬寧還是決定幫她一把。
喬青森已經和崔氏和離,靈兒也已經入了喬青坤家的族譜,喬淑在京城,崔氏在江德,一家人七零八散,真不知道以後該怎麼過。
喬寧想了想,決定把喬淑送回江德,喬家東院給這對母女住著,至於日後吃穿的活命錢,就得靠她們自己來賺了。
送喬淑時喬寧順道給煙娘帶了封信,信中說若是崔氏母女實在沒有活命的生計,可把文具店的活計派給她們一些,看管材料也好,擺攤售賣也好,總之讓她們有能生活下去的路子。
喬淑離開的時候淚流滿面,她以為喬寧不會幫她,甚至會把自己抓起來送回徐家,自己受苦受罪喬寧才開心不是嗎?
喬寧搖搖頭,說都姓喬,是一大家人,日後好好過,一切總歸會好起來。
大婚前夕,喬寧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是一支玉質的鉛筆,沒有筆芯,嚴格來說應該是一支玉質鉛筆模型。
禮物附著一封信,竟然是薛智,信是寫給喬寧的。
信中說了他的近況,他考中了舉人,卻沒能中進士,不過對這個結果已經很滿意了,現如今在浞州給喬青山喬知府做幕僚。
對於自己這個結果,薛智在信中言及很感恩喬寧,說若不是當初喬寧點醒,自己還渾渾噩噩當混子呢,斷然不會入了仕途,還是個舉人。
信末尾還提到柴德廣掌院和閻行先生,德馨書院今年出了好幾個舉人進士,還出了個新科狀元,這兩位老者臉上特別有光,連德馨書院都跟著聲名大噪起來。
不過喬寧並未回信,當然不是仍然在記恨薛智,只是偷盜在前,嫌疑已生,原諒與否都已經沒有意義了,倒不如相忘於江湖,兩方倒也自在。
喬寧的第十家文具店分店開業了,店鋪開在京城最繁華的地段上。
來捧場的人不少,而且非富即貴,喬青坤夫婦、商大人和商夫人、沈啟沈國相、李益李大人、張承張大人、趙冬等人。
隔壁開成衣店的那老闆娘下巴都驚掉了,這得是什麼背景才有這麼多達官貴人相助啊,看來日後一定要和這位鄰居搞好關係。
「商嶼怎麼沒來?這小子越來越不像話了。」商夫人親親熱熱地拉著喬寧,對自己那親兒子倒是一萬個不滿意。<hr>
喬青坤這回是奉了聖旨回京,守衛們恭恭敬敬請他進去,還派人一路護送到喬宅大門口。
喬青坤望著嶄新的「喬宅」匾額,感慨良多。
一個月後,商嶼被皇帝欽點為狀元,一切水到渠成。
趙冬雖沒進前三甲,可進士的起點足夠讓他大展宏圖了,第一件事就是把老家的老母親接來享福。
金鑾殿上,皇帝說新科狀元都是被各大官員搶破頭做女婿的人,問他有沒有看中的小姐。
大殿上的官員眼巴巴盯著商嶼,跟渴望接繡球似的,希望商嶼能把自己這個含金量十足的「繡球」拋給自己。
商嶼掃視一圈,最後目光停留在喬青坤身上,拱了拱手問:「不知喬大人願不願意將愛女許配給我,在下定當愛重珍重,不叫寧兒受一絲委屈。」
被新科狀元當場挑中,喬青坤有些受寵若驚,結巴道:「我、我回去問問小女啊。」
引得眾官員一眾羨慕的轟笑。
商喬兩家的婚期訂在八月,金桂飄香的時節,郎有情妾有意,又門當戶對,是多少人羨慕的一雙璧人。
沈老兒重新入朝為官了,最激動的不是別人,而是皇帝。
這位年輕皇帝仿佛一個迷失很久的孩童,突然找到了能帶領自己前行的大人。
沈老兒並非貪戀權勢地位,只是覺得皇帝的心智和能力都遠不如先帝,自己這個師父有義務繼續教他,也算造福黎民了。
好在皇帝聽教,願意聽沈老兒的話,沈老兒有信心五年之後這天下將是片海清河晏的天下。
只是這老頭也有不正經的時候,皇帝批了京城最好的宅子給他住,他卻不願住,不是蹭在喬府住,就是蹭在商宅住。
還是最後喬寧在梅御廚的宅院讓買下一處宅子,雖然小,沈老兒卻每日願意住在那裡,弄的皇帝很是鬱悶。
緣故喬寧自然清楚,這個小老頭,還不是就饞梅御廚那手廚藝。
好在那宅院離喬家不遠,方便喬寧時刻去探望。
當然得去探望,如今這老頭搶手得很,是當朝丞相,喬寧還得拉著他去工部指點工匠,跟皇上搶人,寧丫頭表示壓力山大。
喬淑從徐家逃出來了,她又挨打了。
倒不是徐升打她,而是徐升娶了一門夫人,他那夫人嫌棄徐升沒有考科舉的資格,日日沒有好臉色。
連徐升都免不了被嗆兩句,喬淑的日子又能好過到哪?
那夫人以正妻的身份壓她,日日喚喬淑到跟前使喚,稍有不順心就打罵。
喬淑日日以淚洗面,思念母親,懷念從前在江德無憂無慮的日子。
終於有一日,她再也受不了了,收拾幾樣衣裳,趁月黑風高,逃離了噩夢般的徐家。
偌大的京城,她只認識喬寧一家子,便一路詢問到了喬府上。
喬寧見到喬淑時幾乎沒認出來,人瘦了一圈,面容憔悴,眼神驚恐。
到底是喬家人,自己的堂姐,喬寧還是決定幫她一把。
喬青森已經和崔氏和離,靈兒也已經入了喬青坤家的族譜,喬淑在京城,崔氏在江德,一家人七零八散,真不知道以後該怎麼過。
喬寧想了想,決定把喬淑送回江德,喬家東院給這對母女住著,至於日後吃穿的活命錢,就得靠她們自己來賺了。
送喬淑時喬寧順道給煙娘帶了封信,信中說若是崔氏母女實在沒有活命的生計,可把文具店的活計派給她們一些,看管材料也好,擺攤售賣也好,總之讓她們有能生活下去的路子。
喬淑離開的時候淚流滿面,她以為喬寧不會幫她,甚至會把自己抓起來送回徐家,自己受苦受罪喬寧才開心不是嗎?
喬寧搖搖頭,說都姓喬,是一大家人,日後好好過,一切總歸會好起來。
大婚前夕,喬寧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是一支玉質的鉛筆,沒有筆芯,嚴格來說應該是一支玉質鉛筆模型。
禮物附著一封信,竟然是薛智,信是寫給喬寧的。
信中說了他的近況,他考中了舉人,卻沒能中進士,不過對這個結果已經很滿意了,現如今在浞州給喬青山喬知府做幕僚。
對於自己這個結果,薛智在信中言及很感恩喬寧,說若不是當初喬寧點醒,自己還渾渾噩噩當混子呢,斷然不會入了仕途,還是個舉人。
信末尾還提到柴德廣掌院和閻行先生,德馨書院今年出了好幾個舉人進士,還出了個新科狀元,這兩位老者臉上特別有光,連德馨書院都跟著聲名大噪起來。
不過喬寧並未回信,當然不是仍然在記恨薛智,只是偷盜在前,嫌疑已生,原諒與否都已經沒有意義了,倒不如相忘於江湖,兩方倒也自在。
喬寧的第十家文具店分店開業了,店鋪開在京城最繁華的地段上。
來捧場的人不少,而且非富即貴,喬青坤夫婦、商大人和商夫人、沈啟沈國相、李益李大人、張承張大人、趙冬等人。
隔壁開成衣店的那老闆娘下巴都驚掉了,這得是什麼背景才有這麼多達官貴人相助啊,看來日後一定要和這位鄰居搞好關係。
「商嶼怎麼沒來?這小子越來越不像話了。」商夫人親親熱熱地拉著喬寧,對自己那親兒子倒是一萬個不滿意。<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