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大理寺是個司法機構,管的是審核各地的刑獄重案,比如藍田縣抓到了死刑犯就得上送到大理寺覆核。只要送到大理寺來, 那絕對沒什么小案子, 樁樁件件都是關乎人民的。
三娘覺得要是遇到疑點多的案情,親自過去調查一番也算不得什麼出格的事。耳聽為虛, 眼見為實嘛!
作為一個大理寺打雜的, 跑腿這種事交給她辦多正常。難不成還想讓大理寺少卿或者大理寺丞去?不可能的,這種勞累的事怎麼能讓他們去做。
三娘時不時就跑去她那當大理少卿的老師面前表明態度:有什麼外差只管交給我來辦!
以前她還堅決不轉明法科呢, 現在一口一個老師叫得賊拉順口, 弄得大理少卿無奈地說道:「你一個女孩兒,何必攬這種東奔西走的苦差事?」
三娘道:「好叫旁人不再說『你一個女孩兒,何必呢』這樣的話。」
大理少卿被她說得啞口無言,最開始三娘被安排進國子監的時候,說這種話的人便不在少數。
你一個女孩兒,何必讀這麼多書。
你一個女孩兒, 何必考什麼科舉。
你一個女孩兒,何必事事爭強好勝。
還是後來三娘一次又一次拿出遠勝於同窗的好成績, 這麼說她的人才漸漸少了,都讓大理少卿忘記她有怎麼樣一張伶牙利嘴。
即便被學生這麼辯駁, 大理少卿也沒太生氣,搖著頭說道:「行了,要是有這樣的機會我肯定給你爭取爭取。你不是說晦日要辦個活動嗎?準備得如何了?」
三娘道:「已經籌備得差不多了。」
她辦事向來走一步記一步,聽大理少卿對活動感興趣便拿出詳實具體的活動籌備記錄給他看。
由於三娘在藍田縣時已經把長安商賈認識了大半,聽說她舉辦普法活動後紛紛慷慨解囊,而且有人手的出人手,有場地的出場地,大理寺連經費都不必出,只需要到時候出個人就好。
晦日這日子多好啊,街上人多又熱鬧,一看就非常適合搞普法宣傳!
大理少卿看完後滿意地點點頭:「這是你到大理寺後辦的第一件事,須得用心些才是,等其他人知道你的能耐以後就會對你心悅誠服了。」
三娘點頭應下。
這事兒她熟,畢竟從小就在干。
唯一不同的是大理寺這些同僚都是成年人了,心裡頭再怎麼不滿都會維持表面的平和,倒是和以前遇到的那些血氣方剛少年郎不太一樣,鮮少一上來就沉不住氣放狠話。
成年人的世界複雜得很!
三娘沒覺得有什麼不好,反而還很享受這種極具挑戰性的事。
要是走到哪旁人都納頭便拜,其實也沒什麼意思!
三娘這邊一如既往地忙碌,並沒有太為自己的終身大事煩惱。
相比之下,蕭戡就要糾結得多了,他回到家後一直在想著三娘,三娘是第一次認真把他當成合適的成親對象來打量,他也是第一次這麼認真地湊近看三娘。
越是回想,蕭戡就越像是隨時會炸膛似的,整個人都熱乎到不行。
這般翻來覆去好些天,新昌公主都看出問題來了,追問他到底怎麼回事。
蕭戡張口欲言,又想起三娘並沒有給自己準話,他忍不住摸了摸自己有個傷疤的耳垂,臊眉耷眼地問新昌公主:「阿娘你有什麼能叫這疤不那麼顯眼的辦法嗎?」
回想起那天三娘在自己臉上轉來轉去的目光,蕭戡覺得三娘對自己的長相大抵是滿意的,就是不知道三娘最後摸他耳垂是什麼意思。
莫不是因為上面有疤,三娘覺得不好看?一想到這個可能性,蕭戡就坐不住了。
他和三娘認得這麼多年,最清楚三娘有多喜歡長得好看的人,以前他覺得這個疤留著沒什麼不好,這是他真刀實槍幹過山匪的證明!可要是三娘不喜歡的話,他琢磨著得想想辦法把它弄掉。
記得他阿娘以前不小心擦傷就會用各種瓶瓶罐罐把傷疤塗沒了,雖說有點麻煩,但只要有效就好!
新昌公主聽後只覺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兒子傷了耳垂這事兒她還是知道的,只是他大大咧咧沒當回事,新昌公主也就沒勸他多擦藥。現在都好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比其他部位稍深的紅痕,她兒子怎麼突然想起要把它給弄掉了?
真是稀奇事啊!
新昌公主不動聲色地問他原由。
蕭戡此前只是不開竅,後來經弟弟提點便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如今再回想起新昌公主試探他時說的那些話,蕭戡已完全懂了。
蕭戡直截了當地言明心意:「我想娶阿晗!」
新昌公主一直都在敲邊鼓,這會兒聽蕭戡自己親口說了反倒有點不太確定了:這小子怎麼突然有這樣的決心?
沒等新昌公主回過味來,蕭戡已經開始和她說起自己的構想。等他成親了就單獨和三娘住一處,到時候沒旁的人在,只有他和三娘同吃同住、同進同出!
孩子什麼的,最好是不生,這樣他們想去哪兒都方便,反正他們家有好幾個弟弟妹妹,三娘家更是人丁興旺,也不差他們的孩子。
至于振興蕭家或者延續公主府的榮光,就交給弟弟負責吧!
蕭戡還猛誇了弟弟蕭復一頓,說要不是弟弟提醒他都還不曉得自己的心意。
作為被親兒子排除在外的「旁的人」,新昌公主聽得又好氣又好笑。她早就知道這兒子不著調,卻沒想到他開了竅還這般不著調!<hr>
三娘覺得要是遇到疑點多的案情,親自過去調查一番也算不得什麼出格的事。耳聽為虛, 眼見為實嘛!
作為一個大理寺打雜的, 跑腿這種事交給她辦多正常。難不成還想讓大理寺少卿或者大理寺丞去?不可能的,這種勞累的事怎麼能讓他們去做。
三娘時不時就跑去她那當大理少卿的老師面前表明態度:有什麼外差只管交給我來辦!
以前她還堅決不轉明法科呢, 現在一口一個老師叫得賊拉順口, 弄得大理少卿無奈地說道:「你一個女孩兒,何必攬這種東奔西走的苦差事?」
三娘道:「好叫旁人不再說『你一個女孩兒,何必呢』這樣的話。」
大理少卿被她說得啞口無言,最開始三娘被安排進國子監的時候,說這種話的人便不在少數。
你一個女孩兒,何必讀這麼多書。
你一個女孩兒, 何必考什麼科舉。
你一個女孩兒,何必事事爭強好勝。
還是後來三娘一次又一次拿出遠勝於同窗的好成績, 這麼說她的人才漸漸少了,都讓大理少卿忘記她有怎麼樣一張伶牙利嘴。
即便被學生這麼辯駁, 大理少卿也沒太生氣,搖著頭說道:「行了,要是有這樣的機會我肯定給你爭取爭取。你不是說晦日要辦個活動嗎?準備得如何了?」
三娘道:「已經籌備得差不多了。」
她辦事向來走一步記一步,聽大理少卿對活動感興趣便拿出詳實具體的活動籌備記錄給他看。
由於三娘在藍田縣時已經把長安商賈認識了大半,聽說她舉辦普法活動後紛紛慷慨解囊,而且有人手的出人手,有場地的出場地,大理寺連經費都不必出,只需要到時候出個人就好。
晦日這日子多好啊,街上人多又熱鬧,一看就非常適合搞普法宣傳!
大理少卿看完後滿意地點點頭:「這是你到大理寺後辦的第一件事,須得用心些才是,等其他人知道你的能耐以後就會對你心悅誠服了。」
三娘點頭應下。
這事兒她熟,畢竟從小就在干。
唯一不同的是大理寺這些同僚都是成年人了,心裡頭再怎麼不滿都會維持表面的平和,倒是和以前遇到的那些血氣方剛少年郎不太一樣,鮮少一上來就沉不住氣放狠話。
成年人的世界複雜得很!
三娘沒覺得有什麼不好,反而還很享受這種極具挑戰性的事。
要是走到哪旁人都納頭便拜,其實也沒什麼意思!
三娘這邊一如既往地忙碌,並沒有太為自己的終身大事煩惱。
相比之下,蕭戡就要糾結得多了,他回到家後一直在想著三娘,三娘是第一次認真把他當成合適的成親對象來打量,他也是第一次這麼認真地湊近看三娘。
越是回想,蕭戡就越像是隨時會炸膛似的,整個人都熱乎到不行。
這般翻來覆去好些天,新昌公主都看出問題來了,追問他到底怎麼回事。
蕭戡張口欲言,又想起三娘並沒有給自己準話,他忍不住摸了摸自己有個傷疤的耳垂,臊眉耷眼地問新昌公主:「阿娘你有什麼能叫這疤不那麼顯眼的辦法嗎?」
回想起那天三娘在自己臉上轉來轉去的目光,蕭戡覺得三娘對自己的長相大抵是滿意的,就是不知道三娘最後摸他耳垂是什麼意思。
莫不是因為上面有疤,三娘覺得不好看?一想到這個可能性,蕭戡就坐不住了。
他和三娘認得這麼多年,最清楚三娘有多喜歡長得好看的人,以前他覺得這個疤留著沒什麼不好,這是他真刀實槍幹過山匪的證明!可要是三娘不喜歡的話,他琢磨著得想想辦法把它弄掉。
記得他阿娘以前不小心擦傷就會用各種瓶瓶罐罐把傷疤塗沒了,雖說有點麻煩,但只要有效就好!
新昌公主聽後只覺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兒子傷了耳垂這事兒她還是知道的,只是他大大咧咧沒當回事,新昌公主也就沒勸他多擦藥。現在都好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比其他部位稍深的紅痕,她兒子怎麼突然想起要把它給弄掉了?
真是稀奇事啊!
新昌公主不動聲色地問他原由。
蕭戡此前只是不開竅,後來經弟弟提點便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如今再回想起新昌公主試探他時說的那些話,蕭戡已完全懂了。
蕭戡直截了當地言明心意:「我想娶阿晗!」
新昌公主一直都在敲邊鼓,這會兒聽蕭戡自己親口說了反倒有點不太確定了:這小子怎麼突然有這樣的決心?
沒等新昌公主回過味來,蕭戡已經開始和她說起自己的構想。等他成親了就單獨和三娘住一處,到時候沒旁的人在,只有他和三娘同吃同住、同進同出!
孩子什麼的,最好是不生,這樣他們想去哪兒都方便,反正他們家有好幾個弟弟妹妹,三娘家更是人丁興旺,也不差他們的孩子。
至于振興蕭家或者延續公主府的榮光,就交給弟弟負責吧!
蕭戡還猛誇了弟弟蕭復一頓,說要不是弟弟提醒他都還不曉得自己的心意。
作為被親兒子排除在外的「旁的人」,新昌公主聽得又好氣又好笑。她早就知道這兒子不著調,卻沒想到他開了竅還這般不著調!<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