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本來林青還對被困在山賊地窖里的吳世璠身份有所懷疑,畢竟這實在太過匪夷所思。
現在見著貔貅,心裡卻是已信了八分,離近了,林青微微躬身,見禮道:“下官藤越守備林青,見過世孫。”
吳世璠也回禮道:“不必多禮,還要多謝將軍攻破山寨,將我救出來。”
吳世璠身後站著皇甫保柱,見到林青的一瞬,心中便浮現劉玄初的叮囑。
林青此時目光也落在皇甫保柱身上,見他身材瘦高,穿著普通,想來是侍衛一類,便沒太放在心上,目光接觸的瞬間,對他微微一點頭。
“不知世孫緣何會在這十里寨中?”林青率先問出心中疑惑。
“嗯?林將軍何出此言?”吳世璠同樣對林青這一問不解:“難道不是將軍知悉我落在山賊手中才派兵救援的嗎?”
林青一聽這話,心思便活泛起來,暗道:“原來他並不知曉我打十里寨的本來目的,即是這樣,那這救援世孫的功勞便不能放過!”
“哦…十里寨作惡多端,下官早就派人在此布有眼線,在得知世孫落難於山賊手中後,寢食難安,生怕山賊對世孫不利,故星夜兼程趕來救護!”林青一臉嚴肅,說道。
說完這話又馬上作出一幅緊張神色湊上前道:“世孫可有傷著哪裡?可需下官派醫官來為世孫看看?”
吳世璠在地窖里冷了一晚上,加之他懷疑皇甫保柱,早就又淒又苦,咋一聽林青此言,大是感動,搖搖頭道說道:“將軍無需掛念,我並無大礙。”
林青又準備吹牛皮的時候,斥候急蔥蔥奔進來,高喊道:“報!啟稟將軍,元江方向的不明人馬已至山腳,我軍上前問話,他們毫不理會,直接砍殺!”
吳世璠聽見了,不由對林青道:“林將軍,出了何事?”
這時又有斥候奔進來:“報!對方人馬已開始上山,徐把總請將軍示下我軍該作何應對。”
林青皺起了眉頭:“來者不善吶!傳令!各哨人馬放下手中一切事情,防守山寨門樓!”
“還有,叫杜百坤來見我!”
第八十八章 砍 了
風浪呼嘯,在這大昏夜裡,元江一千多由爨(cuan)焚(白族)、麼些(納西族)等少民組成的軍隊在那備帶領下,已至山腰,分散進密林向山寨靠近。
他們自干崖(元江土司府所在城)一刻不停歇,過南甸縣進入藤越地界,長途跋涉,已是疲憊不堪,按理該今日不戰,像林青一般紮營才對,但有著土司兒子那備命令,誰也不敢生出怨言。
值得一說的是,生活在土司管轄範圍內的底層少民並不比漢人百姓好過多少,甚至在宋元明時,更要差些。
因為從宋朝開始,為保持與土司的聯繫,要求土司每年都需要向中央王朝朝貢,歷經元明兩朝,土司中的上層人物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進貢的貢品之豐厚,有諸如黃連、犀角、麝香、蜂蜜、茶葉、騾馬等等特產,其量之大,在西南極邊飽受戰亂之地,剝削地都是底層百姓。
每年進貢這樣多,對每一個土司而言,自然無疑都是吃力的,但土司們卻又樂此不疲,十分熱衷,因為中央朝廷為彰顯皇家尊貴,回賜的,或者說施惠的質量往往都不低,通常都是回贈金銀、珠寶、綢緞、食鹽等等。
土司們剝削下層,把他們的拿走了,得到回蹭之後,卻不會賜還他們,只會自己享用。
所以說,宋元明時,底層少民的日子,並不好過。
到如今清朝入中原定鼎建國,改變了自宋朝開始進貢的方法,把少民土司進貢的貢品折銀兩入庫,就地交納,表報入朝,且不給回賜。
這樣一來,進貢了卻沒有回報,各大土司都是怨聲載道,比前幾朝進貢的貢品質量和數量要差了很多。
當然,滇南如今進貢給的是吳三桂,依吳三桂的性格脾氣,清廷況且要每年撥銀給他當軍費,這些土司的貢品進了自己口袋還想要回去?簡直就是痴人說夢,都被他拿去同蒙古、西藏換馬了。
這也就是前文所說的,吳三桂與各大土司的關係並不好。
對土司們來說,清朝以前進貢了有回贈,現在連回贈都沒有(歷史上三藩之亂結束後,所有地區上貢都是沒有回贈的,當然,現在三藩轄區也是沒有的),自然更加重了對底層的強征濫取,照道理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該有反抗,日子都過不下去了,該起義吧?
答案確是沒有。正如鳳山這些兵,這些土司轄內的少民,是無償勞役,是沒有任何土地,沒有任何軍響的,土司讓他們幹什麼,哪怕是極不合理的,不人道的,他們或許在心裡還會認為是合理的,他們的一切都是屬於土司的。
而土司制度之所以還能維持,皆是因為他們的社會制度,如前文所述,軍隊需要依託社會制度存在,土司制度,說白了其實就是農奴制,只要是生活在土司制下的少民,都是要為土司無償服務的。
如果說滿清入關建國是野蠻又一次征服了文明,那土司制度的話,用兩個字來概括比較恰當,那就是原始。
沒有金錢、榮譽、責任感的激勵,縱使殺敵十個,乃至百個也沒有軍制來給你升遷,想出頭,需要看土司的上層人物是否看中你,這樣前方看不到希望,這些軍隊,或者說這些土司的奴隸能有多少戰鬥力呢?
現在見著貔貅,心裡卻是已信了八分,離近了,林青微微躬身,見禮道:“下官藤越守備林青,見過世孫。”
吳世璠也回禮道:“不必多禮,還要多謝將軍攻破山寨,將我救出來。”
吳世璠身後站著皇甫保柱,見到林青的一瞬,心中便浮現劉玄初的叮囑。
林青此時目光也落在皇甫保柱身上,見他身材瘦高,穿著普通,想來是侍衛一類,便沒太放在心上,目光接觸的瞬間,對他微微一點頭。
“不知世孫緣何會在這十里寨中?”林青率先問出心中疑惑。
“嗯?林將軍何出此言?”吳世璠同樣對林青這一問不解:“難道不是將軍知悉我落在山賊手中才派兵救援的嗎?”
林青一聽這話,心思便活泛起來,暗道:“原來他並不知曉我打十里寨的本來目的,即是這樣,那這救援世孫的功勞便不能放過!”
“哦…十里寨作惡多端,下官早就派人在此布有眼線,在得知世孫落難於山賊手中後,寢食難安,生怕山賊對世孫不利,故星夜兼程趕來救護!”林青一臉嚴肅,說道。
說完這話又馬上作出一幅緊張神色湊上前道:“世孫可有傷著哪裡?可需下官派醫官來為世孫看看?”
吳世璠在地窖里冷了一晚上,加之他懷疑皇甫保柱,早就又淒又苦,咋一聽林青此言,大是感動,搖搖頭道說道:“將軍無需掛念,我並無大礙。”
林青又準備吹牛皮的時候,斥候急蔥蔥奔進來,高喊道:“報!啟稟將軍,元江方向的不明人馬已至山腳,我軍上前問話,他們毫不理會,直接砍殺!”
吳世璠聽見了,不由對林青道:“林將軍,出了何事?”
這時又有斥候奔進來:“報!對方人馬已開始上山,徐把總請將軍示下我軍該作何應對。”
林青皺起了眉頭:“來者不善吶!傳令!各哨人馬放下手中一切事情,防守山寨門樓!”
“還有,叫杜百坤來見我!”
第八十八章 砍 了
風浪呼嘯,在這大昏夜裡,元江一千多由爨(cuan)焚(白族)、麼些(納西族)等少民組成的軍隊在那備帶領下,已至山腰,分散進密林向山寨靠近。
他們自干崖(元江土司府所在城)一刻不停歇,過南甸縣進入藤越地界,長途跋涉,已是疲憊不堪,按理該今日不戰,像林青一般紮營才對,但有著土司兒子那備命令,誰也不敢生出怨言。
值得一說的是,生活在土司管轄範圍內的底層少民並不比漢人百姓好過多少,甚至在宋元明時,更要差些。
因為從宋朝開始,為保持與土司的聯繫,要求土司每年都需要向中央王朝朝貢,歷經元明兩朝,土司中的上層人物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進貢的貢品之豐厚,有諸如黃連、犀角、麝香、蜂蜜、茶葉、騾馬等等特產,其量之大,在西南極邊飽受戰亂之地,剝削地都是底層百姓。
每年進貢這樣多,對每一個土司而言,自然無疑都是吃力的,但土司們卻又樂此不疲,十分熱衷,因為中央朝廷為彰顯皇家尊貴,回賜的,或者說施惠的質量往往都不低,通常都是回贈金銀、珠寶、綢緞、食鹽等等。
土司們剝削下層,把他們的拿走了,得到回蹭之後,卻不會賜還他們,只會自己享用。
所以說,宋元明時,底層少民的日子,並不好過。
到如今清朝入中原定鼎建國,改變了自宋朝開始進貢的方法,把少民土司進貢的貢品折銀兩入庫,就地交納,表報入朝,且不給回賜。
這樣一來,進貢了卻沒有回報,各大土司都是怨聲載道,比前幾朝進貢的貢品質量和數量要差了很多。
當然,滇南如今進貢給的是吳三桂,依吳三桂的性格脾氣,清廷況且要每年撥銀給他當軍費,這些土司的貢品進了自己口袋還想要回去?簡直就是痴人說夢,都被他拿去同蒙古、西藏換馬了。
這也就是前文所說的,吳三桂與各大土司的關係並不好。
對土司們來說,清朝以前進貢了有回贈,現在連回贈都沒有(歷史上三藩之亂結束後,所有地區上貢都是沒有回贈的,當然,現在三藩轄區也是沒有的),自然更加重了對底層的強征濫取,照道理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該有反抗,日子都過不下去了,該起義吧?
答案確是沒有。正如鳳山這些兵,這些土司轄內的少民,是無償勞役,是沒有任何土地,沒有任何軍響的,土司讓他們幹什麼,哪怕是極不合理的,不人道的,他們或許在心裡還會認為是合理的,他們的一切都是屬於土司的。
而土司制度之所以還能維持,皆是因為他們的社會制度,如前文所述,軍隊需要依託社會制度存在,土司制度,說白了其實就是農奴制,只要是生活在土司制下的少民,都是要為土司無償服務的。
如果說滿清入關建國是野蠻又一次征服了文明,那土司制度的話,用兩個字來概括比較恰當,那就是原始。
沒有金錢、榮譽、責任感的激勵,縱使殺敵十個,乃至百個也沒有軍制來給你升遷,想出頭,需要看土司的上層人物是否看中你,這樣前方看不到希望,這些軍隊,或者說這些土司的奴隸能有多少戰鬥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