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果然,沒幾天,李遷仕叛亂,並遣其主帥杜平虜率兵進入。來勢洶洶,冼夫人假意勞師,出其不意大敗叛軍。

  馮寶死後,冼夫人懷集百越,數州寧晏,後來,陳武帝冊封冼夫人為中郎將、石龍太夫人,並賜給她駟馬一乘,鼓吹一部,刺史儀仗一套。

  當建康城被攻破時,嶺南軍土崩瓦解,當地土著無所依附,紛紛投靠冼夫人,推她為“聖母”,保境內安民,楊廣讓陳後主給冼夫人寫信,告訴她天下已經歸隋,自己已投降隋朝,令她一起歸順,為了證明是真的,還把冼夫人曾經獻給陳朝皇帝扶南犀杖及陳後主的兵符拿給她看,冼夫人見到信及物件,確信陳已滅亡。便遣其孫馮魂將韋冼迎入廣州,至次,嶺南全部歸順。因冼夫人立有大功,便拜馮魂為儀同三司,冊封冼夫人為宗康郡夫人。

  薛道衡奉旨巡行江南,一路上也是險象環生。不說山高林密,瘴氣四溢,單說小股叛匪沿路襲擾,生命隨時都有可能失去。惟有道了嶺南,才感到踏實,但也發生一場有驚無險的叛亂。楊堅指著薛道衡的一封奏摺和急報,欣慰地說:

  “愛卿,嶺南地區與中原山水相隔,相距遙遠,朕常有鞭長莫及之感,要想保持嶺南地區的穩定,僅僅靠刀槍是不行的,武力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手段,嶺南地區的兩次平定,冼夫人都做出了很大貢獻,因此,要看到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的重要作用。”

  薛道衡說道:“冼夫人在平定王仲宣的叛亂中,確實深明大義,懲處不顧其親,難得以一女子身份看問題如此明了。皇上還應有些表示。”

  薛道衡所說的王仲宣是王勇的部將,他在嶺南曾有一次反叛。當時,楊堅命柱國。襄陽公韋冼為行軍總管,慕容三藏為副總管,討伐王仲宣,在廣州,韋冼率隋軍與叛軍交戰中流矢身亡,楊堅又詔令慕容三藏檢校廣州道行軍事,當時王仲宣四面圍攻廣州,慕容三藏固守一個多月,眼看城中將矢盡糧絕,便決意做最後死搏。經過苦戰,將叛軍消滅,終於使廣州獲全。這時,受詔巡撫嶺南的薛道衡正行至江西南康(今贛州),率兵數千人馳往援救。在東衡州時與嶺南的冼夫人派遣的由她孫子馮暄公率領的軍隊相遇。

  不料,馮暄和王仲宣手下大將陳智佛關係密切,竟不願與之作戰,遲留不進之時,叛軍側擊薛道衡的援軍,就在萬分緊急之時,冼夫人身披甲冑,騎著戰馬,打著錦傘,領著護騎三千人及時趕來,薛道衡圍解。當冼夫人聽說馮暄故意遲留時,勃然大怒,派人將馮暄抓住投入獄中。

  楊堅沉思一會兒,對薛道衡說:“愛卿,冼夫人深明大義,朕封冼夫人之孫馮盎為高州刺史,赦免馮暄,年輕人總愛講個江湖義氣,若要其忠心,還是釋其為羅州刺史吧。追贈冼夫人的丈夫馮寶為廣州總管、譙國公。冊封冼夫人為譙國夫人,開譙國夫人幕府,府中設長史以下官屬,並給其印章,可以調發部落六州兵馬,若看緊急情況,可以便宜行事。”

  薛道衡很贊同。高熲說:“皇上,為了使嶺南地區進一步安定,臣以為還應選派善於安撫少數民族的官員前去任職。”

  “獨孤卿,你以為誰去合適呢?朝中可不能少了薛內使。”楊堅問。

  “聽說,令狐熙善於治理地方,政績卓著,最善於施行教化服人,可擔此任。”

  薛道衡也跟著說:“高宰相說的有理,臣此去嶺南,就於沿途中,聽不少漢人和少數族人都對桂州總管令狐熙稱頌有加,說以前的總管全都用武力威脅,而令狐熙卻不是這樣,實行教化,看來,口碑不錯。”

  “好,就任令狐熙為桂州總管,總管十七州的軍事。”楊素也表示了贊同。

  對楊堅的禮遇,冼夫人自然深感知遇之恩。她經常地把皇帝楊堅所賜之物,首飾(其中還有一套獨孤氏自己的首飾和一套宴服)盛放在一個金箱子裡,又把梁朝、陳朝所賜之物分別收藏,每逢節日大會,冼夫人便把它們都擺出來,對子孫們說:“你們都要記住,我們子子孫孫都要對天子盡孝心。我事三代之主,惟用一個忠心,現在這些賜物俱在,這是對忠孝行為的回報,你們要好好記住。”冼夫人的這段話,說明了大隋沿用梁、陳對嶺南人的政策是成功的。同時也說明冼夫人對漢民族的友好情誼不因為政權的變化而變化。

  君臣在西廂議了北國,議了南境,漸漸地雄雞報曉,晨曦初露,大隋的國土上,又是一個光明而令人高興的日子。

  接到文帝楊堅的密令後,長孫晟行事有了底。突厥的形勢確實瞬息萬變,倘若東西突厥聯合起來的話,事態必將惡化,就眼前的形勢看,還只有處羅侯的兒子突利可汗靠得住,因此務必另派一個能幹的人到突利可汗的住地,讓他出面協助廢除可賀敦大義公主,同時勸他徙居陰山南麓,為大隋邊境增添一道屏障。

  這天晚上,下朝回宮的楊堅心情不錯,與皇后吃完飯後,想下幾盤棋輕鬆一下,恰逢獨孤後身子不適,讓他去與宣華夫人下棋。楊堅心中竊喜,連忙來到了宣華夫人的小院。

  皓月當空,輕風習習,楊堅與宣華夫人二人靜坐書齋,對枰較量著。偶有宮女奉茶上來,也都是躡手躡腳,不敢驚擾了二人的思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