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求治在親民之吏端重循良, 教忠勵資, 敬之忱聿,隆褒奨。爾寧硯, 原為詹士府詹士, 領正三品, 業可開先式榖, 乃宣猷之本, 澤堪啟後, 貽謀裕作政之方。

  因事還鄉,已逾一年,今重啟用, 茲以覃恩, 擢為內閣首輔, 總領百官,輔佐朕躬,令爾於制書下一月內返京受職。

  另,加封金紫光祿大夫,鳳鳴縣侯,食邑二百戶。於戲!望爾戴沐皇恩,克承清白之風,孜孜以報政,方無愧畀以殊榮。承平元年四月二十三日。”

  聖旨宣讀完,寧硯身後的一眾寧家人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之情了,臉上滿是興奮與狂喜之情。

  首輔!

  寧家隔了這裡多年,終於又出了一位首輔了!

  他們以後再也不用只能提先祖之名來長自己志氣了。有一位首輔在,他們寧家便能再列鼎食之家,重現往日的輝煌昌盛。

  而與他們不同,寧硯卻是有些失望,他沒聽到他更想要的——金書鐵券。但如今聖旨已經下來,已經不是他能拒絕的了。

  “寧大人,接旨吧。”宣旨太監帶著幾分討好的笑容彎腰將聖旨遞給寧硯。

  寧硯雙手舉過頭頂,將聖旨接過,朗聲道:“寧硯領旨,謝吾皇隆恩。”

  謝恩之後,由寧硯帶頭,其餘人才起身。

  “寧大人,您的官服與官印咱家也給您帶來了。”說著,宣旨太監朝一邊站著的小太監招了招手,小太監忙走了過來,手中托著的是紫服、紫金魚袋以及首輔官印。

  寧硯溫和道謝:“勞煩公公了。一路勞頓,公公與我過府歇息兩天如何?”

  “不了不了。”宣旨太監搖了搖頭。“我還要趕回上元府向陛下復命,寧大人的好意咱家心領了。這裡還有一封溫女卿讓咱家交給您的信。”

  宣旨太監取出了一封蠟封過的信,待寧硯接過後,宣紙太監拱了拱手。“寧大人,咱家這就告辭了。還請大人不要忘了時間,一月之內,回京赴任。”

  寧硯點頭。“公公慢走。”

  宣旨太監坐上馬車離開後,寧硯馬上就被圍了起來。

  “恭喜六叔,榮拜首輔。”

  “清墨,寧家真是蒙祖上恩德,才得你生於寧家啊。”

  “清墨,不不,首輔大人,賀喜賀喜呀!”

  看著還不斷朝自己這邊涌的寧氏族人,寧硯忙出身制止。“大家都別光顧著向我賀喜了,別忘了今天是為寧玜設宴的,我們還是回祖宅繼續開宴可行?”

  寧遠志看這麼多人圍著寧硯也不是個事,就站了出來揚聲道:“清墨說的對,今日之宴是為寧玜而設,不過既然又出了這麼一件大喜事,那就雙喜同賀,我們回祖宅,祭先祖,開宴!”

  寧遠志才發現,已近花甲之齡的自己說話中氣還能這麼足,他甚至想仰天大笑幾聲。當年促成寧硯重歸寧家的是他。

  如今看來,他當初的這個決定是多麼的正確。寧家沒有再他的手中繼續走下坡路,他也有底氣在百年之後去面對列祖列宗了。

  “好,我們就聽族長的,回祖宅,祭祖,開宴!”人群中有人出聲附和。

  帶讓出一條路來後,寧遠志朝寧硯做了一個請的姿勢。“清墨,你走前面。”

  寧硯婉拒道:“長幼有序,清墨是晚輩,理應在後。”

  寧遠志搖頭說道:“不行不行,你有聖旨在手,誰敢讓聖旨落於人後。”

  寧硯一想也是,便行了下來。“好。”

  在走之前,寧硯朝站在寧府門口的陸秋歌看去,輕輕的點了點頭,陸秋歌會意,也朝他點了點頭。寧硯這才開路,領著一眾人返回祖宅。

  寧家門口,看著蜂擁而至又紛紛離開的人,白淑蘭還沒從剛才的一幕中緩過神來,怔愣的看向轉交到陸秋歌手中的紫色官服。

  “秋歌,這……這是怎麼回事?清墨他怎麼就突然成首輔了?”

  陸秋歌柔和道:“這還要從梅芷上次來說起呢。等清墨回來了,讓他自己跟您解釋。”

  站在陸秋歌旁邊的小寧頌拉了拉陸秋歌的衣角,仰頭問道:“娘,我們是要回上元府的家了嗎?”

  陸秋歌以為小寧頌是對上次的事情還有陰影所以才會問出這句話,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腦袋。“放心吧,你阿爹肯定能保護好我們的。”

  不想小寧頌就沒有這個意思,臉上浮現的是期許之色。“我想見小叔叔了。”

  “很快就能見到了,還有你章爺爺呢,他也從泉州回來了。”

  **

  金陵這個地方不小,但消息卻傳的格外的快。等寧硯一行人回到祖宅的時候,發現已經有很多人聚在門口就等著寧硯到來賀喜了,金陵太守都赫然在列。

  就這樣,本來是族宴的宴席又加進來了金陵的眾多權貴。寧家祖宅雖然不小,但要一次性容納這麼多人也不可能。

  在開祠堂祭祖的同時,就吩咐寧家的下人就近找酒樓租借桌椅、廚房,然後在祖宅外的道路上擺開了宴席。

  場面之熱鬧盛大,一點都不亞於逢年過節。

  這場宴席一直持續到了傍晚時分才漸漸結束。寧硯那桌,寧遠志已經喝的酩酊大醉,還一直念念不忘的想看寧硯放在祖祠中的聖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