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待她講完,饒是冷靜如沈立軒,也震驚的說不出話來,前世,今生,還有那神奇的介子空間,來自異世的智能生物。

  就連他的命,也是那叫系統的智能生物救活的!

  要是旁人這樣說,他一定會以為這個人瘋了,但這個人是他的梅梅。

  沈立軒緊緊抱住她,“我知道了,你在我的身邊就好,我愛你,只愛你。”

  沈家不是好捏的柿子,那位大官與他的侄子既然敢對沈立軒下手,就要有承擔責任的準備,沈興良父子三人最終還是把他們送進了監獄,給此事畫上句號。

  ……

  沈國忠是在沈立軒調到上滬擔任市委書記的一個月後去世的,老人家走得安詳,沒有受苦,算是喜喪,為共和國立下汗馬功勞的老人去世,葬禮想低調也低調不起來,便是大領導,也親自前來弔唁。

  李梅梅夫妻帶著孩子給老爺子磕了頭。

  老爺子去世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沈立仁的婚事,這個大伯子,生生把自己熬成了大齡剩男,今天,他帶著一個陌生女人給老爺子磕頭,老爺子卻再也看不到了。

  此一年,註定是個傷心之年,沈老爺子去世不久,閻老也去世,喪禮之後不久,倪明蘭跟著兒女移民去了國外。

  今年過年,吳桂英打發他們回紅旗村過年,沈家這邊的老人去世了,李家那邊還有兩個老壽星尚在人世,見一面便少一面,一年到頭,能陪在他們身邊的時間著實有限。

  比起首都,兩位老人還是更離不開生他們,養他們的紅旗村。

  三十一早,李梅梅煮了兩盤三鮮餃,四個人吃了,便去趕飛機,為什麼是四個人,因為楊芳現在也成為了沈家的一份子。

  楊家大伯的幾個兒子陸續娶媳婦之後,漸漸地,這些嫂子們也容不下這樣一個堂妹了,好人做到底,李梅梅徵詢了楊芳和家裡人的意見,正式收養了她。

  獨生子女雖能占據父母全部的愛,卻也孤獨,有了楊芳這個姐妹之後,兩個人成績你追我趕,生活上互幫互助,越來越好。

  紅旗村的變化不可謂不大,因為民風開放,這裡的人最早開始經商,進村的土路早已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條平整闊氣的柏油馬路,村裡的民居不再是茅草頂的土房,最次的也變成了紅磚瓦房。

  李家棟開著李保國的奔馳車在村口接人,他現在已經是中校了,妻子是他在部隊時的戰友,因為受傷,兩個人不能有孩子,日子過得卻也和美。

  也許老天爺總要給人留下遺憾。

  李婆子和李老頭已經滿頭白髮,牙也掉光了,李保國花錢給二老鑲了最貴的假牙。

  李梅梅抱住了拄著拐,顫顫巍巍出門接她的奶奶,沈牧和楊芳甜甜的問太外婆好。

  一路到家,已經是晚上了,趙衛紅和李家棟媳婦在廚房忙碌了一整天,已經整治出了一桌豐盛的年夜飯。

  沈立軒和李家棟提著一串大鞭炮拎到門口放了,隔壁的馬家也在放鞭炮,馬二媳婦捂著耳朵,笑的眉不見眼,“呦,小沈和家棟都回來了,明兒來嬸子家吃飯。”

  沒錢的時候,她大方不起來,扣扣搜搜加上打秋風,把兒子養大了,現在的日子也是美滋滋。

  她兒子馬元警校畢業做了刑警,因為嗅覺靈敏,屢立奇功,被稱作人形警犬,事業順利,又娶了領導家的閨女,生了雙胞胎兒子,村里誰不羨慕。

  日子一過順,以前的小毛病都改掉了不說,還願意主動幫助別人,她信命,覺得自家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是因為她當年救了李大妮的命,做了好事,給兒子攢了福報。

  爆竹聲中,又是一歲除,李家兒孫滿堂,初二初三的時候,擠的屋裡都坐不下,李保國請了縣裡的照相館,給大家照全家福,咔嚓一聲,彩色照片留住了每個人的表情,那是一種欣欣向榮的感覺。

  李梅梅多年沒回娘家,此次回來,所有的親戚都要走一遍,也帶著兩個孩子認認人。

  她二叔一家還在縣城住著,當年家梁的那個對象最後還是沒成,三嬸的父親做主,給他相看了現在這個媳婦,兩個人平平淡淡的結婚,共同還房貸,日子過得算有奔頭,年少時的愛戀固然動人,但當激情褪去,生活還得繼續往前走,誰也不會停在原地等待。

  二姐在小區附近開了家便利店,生意還算過得去,兒子被周連勝□□一番,也漸漸學著懂事,她找到了其他的努力方向,與二姐夫的矛盾緩和了許多。

  三姐成了房奴,和丈夫一起供三套房子,用她的話來講,一套留給兒子,一套他們住著,另外一套養老,計劃的明明白白。

  五姐成了教學骨幹,五姐夫雖然是二婚,但為人老實忠厚,父母懂禮數,三叔的葬禮,也是他一手操辦,對於妻子的後媽和繼兄一家,也是處處盡心,對於前半生命運起伏,父母緣淺的她,現在的安靜平穩再好不過。

  姑姑姑父做了爺爺奶奶,退休之後便安心在家帶孫輩,提起養孩子,頭頭是道。

  生活起起伏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李梅梅簽著沈立軒的手,慢慢悠悠的走在柏油馬路上,冬季凋零,萬物枯又等待榮。

  她像個小姑娘一樣,晃了晃他的手,又舉起來,“快說,下輩子我們還要在一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