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與其給他們或敷衍或固定的答案,不如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

  “王妃是想皇宮也像王府一樣學五天休兩天?”方致遠並不笨,穆揚靈說了這麼多,重點不過是在時間二字上。

  穆揚靈點頭,坦然道:“不錯,方少傅,他們並不急著長成,二十歲後再進入朝堂比之別人也要早很多,不是嗎?”

  這世上有多少人能夠在二十歲之前考中進士入朝為官?

  方致遠道:“皇子幾歲入朝自然是聽皇上的。”

  “可皇子學業未結自然不可能入朝,只要方少傅這裡同意新的學習課程安排,皇上那裡自然會調整皇子入朝時間,”穆揚靈說到這裡微微一笑,道:“是皇上讓我來找方少傅的,顯然皇上認為這事可以由方少傅拿主意。”

  方致遠心思電轉,皇上若想不同意,大可以一口回絕榮郡王和榮郡王妃,而若心中不同意,也大可以一口回絕,完全沒必要將人推到他這裡來。

  而此時榮郡王妃來了,就說明皇上心中也拿不定主意。

  而來的是榮郡王妃而不是榮郡王,示人以弱,有所求。

  如果是榮郡王來,以榮郡王的xing格,只怕是一開口就要求他調整時間,而以自己的xing格,兩邊只怕沒說上兩句話就吵上了,而來的是榮郡王妃,對方是女的,只憑這一點,他就不會與對方太過計較,就算是說錯話也沒什麼要緊。

  所以皇上心中雖然拿捏不定,但其實是偏向於榮郡王妃的。

  方致遠幽幽一嘆,認真思索起來。

  太子若能像之前一樣保持這樣的探究學習態度,寬鬆教學時間也沒什麼不可以,正如榮郡王妃所說,他們是皇家子弟,並不用科舉入仕,所以有眾多的選擇。

  而一個人的成長從來不是只讀書就可以,生活中每一件事都可以讓孩子成長和學習,長則學其優,短則誡其缺。

  可這樣的學習方法並不是適用於每一個皇室子弟的,因為不是所有的皇子都有榮郡王妃這樣的人引導的。

  至少他就不會,他也許會告訴孩子地租稅賦過高,或許會感嘆土地貧瘠,風不調雨不順,民間之疾苦,卻不會想到讓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但不可否認,這樣的安排能讓皇室子弟有更寬廣的道路,至少能讓他們更大的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不至於讓他們長大後都一窩蜂的湧向權利的漩渦。

  但最主要的是這對太子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教學方法。

  方致遠是太子少傅,自然一切要從太子的利益上出發,能夠讓太子小小年紀就接觸民生,對他以後參政議政有著重大的影響和作用,有這樣的學習經歷,只要太子心xing不是太差就不會長歪。

  那他以後就是一代明君。

  能夠教出一代明君,這對方致遠是多大的誘惑?

  文臣所追求的也不過是名留青史,而作為帝師,最大的願望則是教出一代明君。

  方致遠最好還是採取了穆揚靈的提議,他道:“至於其他博士那裡就由下官去說服吧。”

  穆揚靈感激的沖方致遠行禮,又讓小寶和小熊給他們的先生行禮,這才要帶著兩個孩子告辭。

  方致遠在穆揚靈轉身之際問道:“王妃似乎很不喜歡朱熹。”

  穆揚靈笑道:“談不上喜歡和不喜歡,如果他的《四書註解》不是影響如此大的話,我也許會贊他一句心思靈敏,博學大才,可這本書現在被人病態的追捧,我對他也就談不上好感了,這並不是針對他個人,而是整個程朱理學,畢竟,他也不過是寫了一本書而已。”

  第869章 辯論

  方致遠垂眸,不過是寫了一本書而已,所以qíng勢如此未必是對方所願所預料,而程朱理學被推到如此高度也不過是有心人有目的的推導罷了。

  可笑許多讀書人和為官者都看不透的事被一女子點破了。

  方致遠想到江南士林如今的局勢心頭就如同被火一般煎熬,正如榮郡王妃所言,真的放任程朱理學如此盛行下去,只怕再過幾十年,士林中就再無新的進舉了,每個人都只照搬朱熹的理解。

  他有心想要打破這個規則,但又怕引起皇室不滿,朱熹的四叔註解顯然正中皇室下懷,因為對方他所有的註解都在暗示忠君和孝道。

  忠君和孝道不是不對,但如此qiáng調卻失了聖人言中的原本意義。

  方致遠看著已經走遠了的榮郡王妃,幽幽一嘆,王妃都明白的道理,只不知皇上是否明白。

  齊修遠自然不明白,因為他根本沒空留意到這些,他實在是太忙了,不過再忙,在收到方致遠的摺子時,他依然將人叫來懇談一番,然後才批覆,然後翰林院的學士們都知道了宮中的教學時間做了大調整,給諸位皇子空出了大部分自由的時間。

  上書房裡的先生們還沒來得及反對就被方致遠請到家中論談,他叫人將他書房隔壁的大房間收拾出來,統一擺上席榻,大家效仿兩晉時期的名士各抒己見。

  方致遠當然不是照搬穆揚靈的話,她的話,平常百姓聽了還罷,飽讀詩書xing格傲然的翰林學士們卻是有些不屑的,所以范致遠將其歸納潤色,以一戰十,說服了大家。

  能夠被齊修遠選為上書房先生的翰林學士年紀自然不會太小,最年輕的一個也有三十八了,所以大家都不是衝動的毛頭小子,方致遠說的話他們自然會去思考。

  大家關在房裡辯了一天一夜,最後還是不敵方致遠一派,不得不接受新的教學時間。

  說他們在爭教學時間,不如在爭教學方式,而皇家能影響世家和權貴,世家和權貴又影響民間,上行下效,幾十年過後,只怕整個國家的教學方式都會改變。

  但世家和權貴有資源有能力,寒門子弟呢?

  他們連買一本書都困難,更別說採用這樣自由的教學方式了,這對他們無疑是一個打擊。

  而且此次辯論中,不少翰林學士都露出對朱熹註解的《四書註解》有所不滿,辯論內容泄露出去也會對寒門學子造成衝擊,因為坐在房間裡的學士都是名人,在士林中影響深遠。

  其中有識之士難免扼腕,“寒門與世家相鬥由來已久,前朝世宗皇帝時寒門占上風,後一直是世家穩居上位,因當今不滿世家圈地隱戶,所以大力扶持寒門,可這一次論辯傳出,只怕下一年的科舉取題要偏離朱熹的四書註解,這對寒門來說將是一場大難啊。”

  方致遠也幽幽一嘆,特意將這番話傳到穆揚靈耳邊。

  穆揚靈就驚詫的道:“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影響?”

  齊浩然則理所當然的道:“出題的官員大多出自那幾位翰林學士門下,或是就由他們親自出題,他們偏向自己的好惡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穆揚靈就坐直了身體道:“我一直認為教育改革應該採取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法子,不在快,而在穩,因為不穩,我們毀掉的可能是一代人的人生,我雖不喜歡朱熹將四書統一了答案,並不代表我就同意一下取締它的地位和作用,除非國家拿出安置這批從小以《四書註解》為教科書的學子方法,不然我不同意擅改考試範圍。”

  “浩然,你得讓皇兄下一道旨意,不然天下讀書人心不安,要生亂的。”

  齊浩然瞪眼,“一群書生還敢鬧事?”

  “事關他們的人生前途,只要不是孬到家了,誰都會爭一爭的,皇兄下聖旨,我們正好藉此打破《四書註解》的壟斷地位,表明皇室和諸位翰林學士的態度。”

  穆揚靈推齊浩然,“趕緊進宮去。”

  直到齊浩然進宮,齊修遠才意料到這事大發了,他只是想給他兒子們多一點自由時間,怎麼還得罪了全天下的讀書人?

  齊修遠問道:“他們說話就說話,爭論便爭論,為什麼要把朱熹扯進來?”

  齊浩然一個武夫怎麼會明白?只道:“大哥,別管他們為什麼扯進來,總之現在已經扯進來了,這事得解決,阿靈說這話要是傳出去,那些讀書人肯定得鬧騰,讓你趕緊下旨安他們的心。”

  齊修遠並沒有讀過朱熹的《四書註解》,他小時候啟蒙的四書直接由先生講義,而當時這本書還未在士林中有如此大的影響,等到長大,他雖然偶爾也翻翻四書,但他已有自己固定的理解,又是武將,自然不會再去翻閱那本書。

  他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本書註解類的書這麼讓人推崇。

  齊浩然告訴齊修遠,讀這本書的多是寒門學子,因為有的上不起學堂,請不起老師,而許多註解類的書不僅分散還不全,朱熹將四書註解出來,雖然是他一家之言,但對天下的寒門學子而言卻算得上是天大的功德了。

  就是現在,穆揚靈也沒否定他的貢獻,但他的後人和程朱理學一派的人卻包含著別的居心一味的推崇這本書,將其他讀書人的註解和解析排擠在外,讓眾多讀書人只認這一本註解,穆揚靈就算不是讀書人也難免被他們的霸道氣到。

  更何況,她清楚的知道只認一本書的後果就是思想僵化,穆揚靈是想讓她的兒子們走向宇宙的,她不拘束孩子們的奇思妙想,現在他們年紀還小不顯,長大後這些想法一定會和其他人固定的思想碰撞,到時候只怕孩子們會被人歸為異類。

  穆揚靈知道盟友的關鍵xing,所以齊浩然進宮前穆揚靈就一股腦的將這些擔憂都丟給了他,並讓他想辦法把齊修遠拉到他們這邊來,只要皇帝也站在他們這邊,他們還怕什麼?

  至於朱熹書中宣揚的忠君和孝順思想,放眼望去,哪本書會宣揚造反言論?

  而且這本書真要有用,為什麼你們兄弟倆還會造反?

  好吧,你倆沒讀過這本書。

  那為什麼朝中讀過這本書的前朝臣子依然給皇兄打工?怎麼沒見他們跳出來自殺以全和景炎帝的君臣qíng?

  說到底,不過是因為人是趨利的動物,所以,不要相信一本書有多大的作用,你要相信的是利益。

  朱熹的書能盛行是基於利益,它能讓寒門學子以更小的成本考取功名。

  大家遵從書中的忠君思想也是因為利益,違反自然也是因為利益。

  第870章 聖旨

  讀書人的事自然讀書人更了解,所以齊修遠把翰林院的學士召進宮商議這個聖旨應該怎麼寫。

  寫好了聖旨卻不是立刻發出去的,齊修遠需要一個契機,只是還沒等他運作,程朱理學一派的人就義憤填膺的鬧了起來。

  其中以朱家人最為憤怒。

  朱熹才逝世沒幾年,他雖然也在朝為官過,但官職並不大,但他對朱家的影響力卻不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