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朝堂上,齊修遠根本不擔心,他站在穆揚靈這邊,自家的弟弟根本不用說,那就是個妻奴。

  凡是從北地出來的將士都對穆揚靈恭敬有加,那些文臣想要撼動穆揚靈的地位簡直是自不量力。

  齊修遠打算暫時丟下這件事去處理別的事,齊浩然卻氣沖沖的衝進皇宮。

  齊修遠打算暗中支持穆揚靈,明面上放任不管,但齊浩然則不願妻子受委屈,因此早上穆揚靈才被攻殲,他下午就跑進宮裡來了。

  齊修遠剛要安撫他,就聽齊浩然第一句話就是,“大哥,你不是要對世族下手,從他們身上剝錢嗎,把這事jiāo給我,爺親自帶著人去。”

  “胡鬧,”齊修遠沉下臉,道:“這事我已jiāo給江澤,不用你去管。”

  “那江澤什麼時候動手?”

  齊修遠懷疑的看著他,“你想gān什麼?”

  “不gān什麼,就打算咬他們一口,看他們還敢不敢專盯著阿靈看,阿靈就開一個糧鋪怎麼了,他們的糧鋪都壟斷了整個江南,那糧價跟騎馬似的往上升,怎麼,還不興我家阿靈心疼百姓,降低糧價嗎?”

  齊修遠頭疼的揉了揉額頭,道:“放心吧,我們還在這兒坐著呢,沒人能欺負你媳婦。”

  齊浩然見大哥就是不願意告訴他具體時間,咬了咬嘴唇,又風一般的離開了。

  榮軒擔心,“浩然不會惹禍吧?”

  齊修遠很放心,“這兩年他長大了不少,做事會有分寸的。”

  做事分寸的齊浩然直接殺進了張誠家,問他要省下來的祿米,齊浩然道:“張大人,反正你這吃不完的祿米也要賣給糧鋪,那還不如賣到內子的糧鋪里去,我們給你一樣的價錢,而且,以後祿米都店鋪里的夥計上門收取,如何?”

  大周朝給官員的俸祿有三項,一項是銀子,比例較小,一項是祿米,一項則是祿田,像戶部尚書張誠這樣的大官,得到的銀子是小數,但祿田和祿米卻不少,加上自家莊子所處的糧食,囤積的糧食不要太多。

  不是每一個官員都會選擇開糧鋪的,大多數是將多餘的一部分賣給糧鋪,而其中祿米是必賣的,不要問為什麼,政府發的糧食他們會吃嗎?

  全當下等米或中等米給賣了。

  一般來說,這樣的人家都有固定合作的一家糧鋪,張家也不例外,所以面對齊浩然的要求,張誠有些抓狂。

  偏他是回來吃午飯的時候被堵住的,一會兒他還得去皇宮呢,一大堆的事jiāo給他辦。

  張誠知道現在很多人都反對穆揚靈將玉米種子漏給貧民,對此,張誠對那些人的行為嗤之以鼻。

  他也屬於壟斷種子的一員,但他又不蠢,想也知道穆揚靈的背後是未來皇帝,這又不是景炎帝,可以聽他們忽悠,齊修遠顯然是想做出一番成績的,那就不會再放任這種qíng況下去,所以他知道,今後南邊玉米種植qíng況必定會和北方一樣,貧民百姓成為主力。

  第590章 開張

  所以在那些官員站出來指責穆揚靈與民爭利時張誠並沒有言語,於他來說,不過是利益小一塊而已,若是能得到齊修遠的重用,一切都值得。

  但要讓他站在穆揚靈那邊也不可能,那會得罪許多人,所以對齊浩然,張誠的回覆就是推脫,祿米已經與其他糧鋪簽好合約,斷不能改的。

  齊浩然聞言,心中冷笑,想要兩邊討好,也要看他和大哥願不願意,齊浩然gān脆閉嘴不語,只低頭喝茶。

  張誠面色漸漸僵硬,他怎麼就忘了,齊浩然兄弟脾氣出了名的硬。

  場面一下子僵化,飛白從外面進來,行禮道:“四爺,四奶奶請您回去呢,”飛白抬眼看了張誠一眼,低聲道:“四奶奶說不必您去求人,我們家的糧鋪最不缺的就是糧食,也不用與人相鬥,外面齊家的地位擺在那兒,總不會有人來砸我們齊家的場子。”

  齊浩然挑眉,放下茶杯,起身道:“既然張大人有事忙,那齊某人就先告辭了。”

  飛白的聲音雖低,但張誠還是聽到了,他面色一僵,眼見齊浩然就要走出去了,忙上前攔住他道:“齊將軍留步,既然四奶奶要開糧鋪,我這自然要有所表示,所以你放心,以後我們張家的祿米就jiāo給四奶奶的糧鋪了。”

  “既然如此,張大人回頭叫人將祿米送去鋪子裡吧。”

  張誠臉皮抽抽,這才多久一會兒,待遇竟然就下降了,不過他沒辦法,話已出口,也改不了。

  張夫人從屏風後出來,不解的問道:“老爺,您不是說不摻和嗎,怎麼又答應了?”

  張誠嘆道:“有什麼辦法,齊浩然態度如此qiáng硬,要是不表態,再過兩年我真的要致仕了。”

  張誠心中一直有點惶恐,因為他之前是秦相的人,至少標籤上是,雖然之前秦相和二皇子謀逆,他借病閉門不出不參與,但不代表他以前的罪就能洗清,現在大齊剛建立,急需人才會啟用他,等過兩年,大齊走上正軌,只怕就是清算他們這些前朝老臣的時候了。

  不然他gān嘛會這麼賣力的給齊家賣命?

  本來想裝傻將這件事糊弄過去,至少可以兩邊不得罪,但顯然莽直的齊浩然也不是好糊弄的。

  才出門的齊浩然卻沉下臉,飛白戰戰兢兢的跟著他回到齊府,見齊浩然臉上又掛上了微笑,這才鬆了一口氣。

  齊浩然去後院見穆揚靈。

  穆揚靈正帶著小寶和小熊在院子裡挖坑種花,這是兩個孩子從挖寶中延伸出來的愛好,見齊浩然回來,就把兩個孩子jiāo給他們的rǔ母,上前扭了帕子給他擦臉,問道:“你怎麼想到去張家?”

  “張誠那個老匹夫,到現在都還想著腳踩兩條船,”齊浩然擦gān手,摸摸穆揚靈的臉,道:“本來想幫你多拉攏一些官員,也讓那些人收斂一些,但既然你說不用,那就算了。”

  “不用你去受那個委屈,”穆揚靈笑道:“反正我們的鋪子開著,沒人敢來砸場子,我們的貨源他們也動不了手腳,鋪子裡的人更是忠心耿耿,實在沒必要太過擔心。”

  這就是實力碾壓的益處了,穆揚靈總算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熱愛權利。

  如果這不是大齊,而是大周,穆揚靈敢做這種事,那必定面臨的是千難萬難,但因為這是大齊,她的後面站著齊浩然,甚至站著齊修遠,所以就算那些人氣得跳腳,卻還是拿她沒辦法。

  穆揚靈本想等玉米種子到之後再開張,但現在看來,卻不用等到那時候,穆揚靈不介意提前介入。

  因此“豐收糧鋪”很快開張。

  糧鋪主要賣的是粗糧,jīng細的小米和麵粉也有,但比重要小很多,糧鋪的主要受眾是廣大的中下階級。

  穆揚靈定的糧價也不低,比豐年的時候高上兩三文,但比其他糧鋪來說,便宜了將近兩倍,這個價格差異讓其他糧鋪恨得牙痒痒,卻奈何不得她。

  太不遵守行業cao守了,價格低這麼多,不是要壟斷他們的生意嗎?

  有人等著造成哄搶,然后豐收糧鋪關門。

  但穆揚靈一開始就做了限定,一天就只賣五千斤,一人一天只能買十斤。

  她並沒有特意做過宣傳,糧鋪的位置也不顯然,就在一條巷子的拐角里,唯一能讓人側目的就是它夠大,一個糧鋪獨占了四個門面,可見它的大。

  豐收糧鋪一開張,盯著它的人卻不少,但卻發現它沒做宣傳,更沒有預想中的哄搶,而是門可羅雀。

  還是附近的街坊先發現了糧鋪的糧食比別的糧鋪便宜許多才有的第一筆生意。

  一連三天,豐收糧鋪雖然有生意,但與糧商們設想的qíng況全然不同,他們沒想到穆揚靈竟然不做任何宣傳。

  穆揚靈當然不會做宣傳了,她手上的糧食是多,但也耐不住哄搶,所以只能這樣悄無聲息的做生意,等待商隊回來。

  她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至少每天的生意量都在增加不是嗎。

  因為豐收糧鋪限定了每人買的數量,所以街坊鄰居們都以為這是他們做的促銷,過個兩三天價格就會上漲,因此一天內,全家齊上陣都往豐收糧鋪走了一趟,一人拎回去十斤粗糧。

  但第四天,第五天,豐收糧鋪還是這個價,街坊們不免好奇的問了一句,這才知道,這個價格就是他們的正式定價,大家興奮了。

  誰家沒幾個窮親戚?

  何況他們自己也不多富裕,當天這個消息就傳到了下面的村落里和臨安城的一些貧民窟里。

  第二天一早豐收糧鋪門前就排起了長隊。

  王全叫人站在門口將門前擺的牌子隔一段時間都念上一遍,然後道:“還請諸位鄉親見諒,我們四奶奶雖有心幫襯大家,但這糧食調撥也需要時間,所以規定了每人每天能買的數額,還規定了每日只賣出五千斤,一旦超過這個數,那我們就收攤了。”

  底下的人雖然惋惜,但並沒有怨言,這個時候肯以這個價格出售糧食對他們來說就已經是大恩了。

  第591章 憂慮

  一開始還有人害怕豐收糧鋪堅持不了多久,所以總是在天未亮城門剛開時就跑來排隊,但半個月後,豐收糧鋪還是一樣的時間,一樣的價格,一樣的銷量,心急哄搶的人也滿滿變少了,這樣,倒讓更多遠來的人買到這便宜的粗糧。

  臨安城其他糧鋪的生意一落千丈,除了那些不差錢,不願意花費時間去排隊的,都願意等上一兩天去豐收糧鋪買。

  消息傳播得很快,離臨安城有三四日功夫的地方也拖兒帶女的來買糧食,都是一個村一個村的結伴而來,衣衫襤褸,站在豐收糧鋪跟前眼巴巴的看著那長長地隊伍。

  因店鋪門前一直有人維持秩序,因此沒人敢cha隊,甚至沒人敢在一天內買兩次糧食,所以這些人很快被指點著到後面排隊去了。

  不過目測他們今天是買不到糧食了,但他們帶了些薄被子,已經打算打持久戰了。

  穆揚靈坐在馬車裡見到不由眉頭微皺,道:“夏收就要開始了,怎麼還有這麼多人缺糧?”

  按老百姓節約耐苦的xing子,他們寧願半飢半飽的熬到糧食成熟,也不會花錢來買糧的。

  “去問王全,他肯定知道,四奶奶看,他每天就這麼在人群中轉悠幾圈,跟那些人好得跟親兄弟似的,什麼消息都能打聽到。”

  穆揚靈抿嘴一笑,放下帘子,道:“走吧,去後門。”

  穆揚靈從後門進去,王全很快被叫進來,聞言,臉上閃過憐憫,躬身道:“四奶奶有所不知,去年戰亂,今年年初各地秩序未定,不說臨安城外三四日功夫的距離,就是臨安城外的農田也有很多未來得及耕種,今日來的那些村民是紹興府一帶的,他們整個村子因戰亂而集體往外逃亡,前六個月才因朝廷頒布的詔令而回到村里,但家家戶戶的糧食都吃完了,家裡剩餘的東西更是被搜刮一空,當地的糧價太貴,聽說我們這兒有便宜兩倍多的糧食,就結伴而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