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似乎是知道他要說什麼,仁豐帝抬手制止了他的話,「靖王,朕叫你接旨。」
李徹還想勸,仁豐帝很是嚴厲地看著他,「你若是還認朕這個皇兄,就接旨。」
李徹左右為難,他看了一眼紀何,紀何只是對他微微一笑便跪了下去,「請靖王登基。」
「請靖王登基。」
百官一遍又一遍地說著,李徹別無他法。
「是,臣弟遵旨。」
一場驚險萬分的宮變就這樣結束了,幾個小太監過來將康王的屍身抬了下去,那血跡也擦得乾乾淨淨,好似一切都沒發生過。
仁豐帝在宮外躲了許久一直在休養身體,如今終於回到了熟悉的宮殿,一顆心總算是放了下來。
「看你們一個個的都好好的,朕就放心了。」
他看到一旁站著的紀何語氣中帶著懇求,「你還是不願意認祖歸宗嗎?」
紀何跪了下來在地上磕了三個頭,額頭觸地發出沉悶的聲音,「陛下,臣這一輩子,前幾年靠何家夫婦撫養長大,害得他們喪了命,後十幾年靠紀家夫婦操勞著讀了書才能走到陛下面前,他們對臣的恩情,這輩子都還不完。」
「縱使陛下和娘娘對臣有生育之恩,臣也只能下輩子再還。今生能和陛下娘娘時常相見,就已是萬幸。」
紀家夫婦年近三十了還無子嗣,撿了奄奄一息的他回去好不容易才養活,從農田裡將他供到了考場,他若是認回了李姓,他們就永遠地失去他這個兒子了。
雖然早已知道紀何還是不會認他們,仁豐帝和太后還是流下淚來,但是他們又很欣慰自己的孩子在鄉野長大確實這般知恩圖報品行高潔之人。
「既然你意已絕,那朕和你母后也不勉強你了,日後時常進宮來看看我們,以後有了孩子你九叔也會多加照拂。」
「謝陛下,謝娘娘。」
李襄宜和李徹站在一旁看著他們,李襄宜聽著聽著就開始感動落淚。
「哭什麼?」
「沒想到父皇和母后找個孩子還一波三折,現在總算是圓滿了。」
李襄宜靠在他懷中,「現在我們一家團聚了,以後一切都會順利的。」
「嗯。」李徹低頭在她額頭上輕輕一吻。
這一下正好被太后給看到了,她一時沒回過神來,「你們這是在做什麼?」
李襄宜嚇得立刻站直身子,「母后、」
「殿下,小殿下們帶來了!」
喜鵲人還未到聲先至,她抱著兩個襁褓走進來就看到屋裡幾個人正面面相覷。
「奴婢拜見太上皇、拜見太后、拜見陛下、拜見殿下,拜見紀大人。」
仁豐帝這時候也傻了,「什么小殿下?喜鵲你這丫頭抱的是誰的孩子?」
喜鵲訥訥道:「是公主殿下...的孩子。」
「什麼?!」
李徹和李襄宜撲通一聲便跪下了,「皇兄你聽臣弟說。」
「父皇你聽兒臣解釋。」
仁豐帝氣得腦袋一陣一陣疼,險些連站都站不住,紀何趕緊扶著仁豐帝坐下。
「臣弟同襄兒兩情相悅,這一對龍鳳胎是我們在賀州所生。」
「你你你,朕將襄陽交給你保護,這一年多的時間你連孩子都照顧出來了?」
「我們只是情不自禁。」
仁豐帝氣得鬍子都吹起來了,「好一個情不自禁。」
忽然間一個襁褓塞進他懷裡,一個粉糰子對他咧嘴一笑,露出兩顆米粒大的小牙。
「看,是不是和襄兒小時候一模一樣?這個倒是挑著既白和襄兒的五官長呢。」
太后懷中抱著泰兒,安兒被她放進了仁豐帝懷裡,一人抱一個正好。
安兒一笑仁豐帝也忘了自己還在發火,「誒唷,她對朕笑呢。」
「他們名字起了沒?」
李徹一聽機會來了,立刻很是誠懇地說道:「還沒呢?就起了乳名叫著,哥哥叫泰兒,妹妹叫安兒,寓意國泰民安,大名我們特意留著回來等皇兄給他們起。」
仁豐帝心思全在孩子身上,安兒抱了一會兒又和太后換了泰兒來抱,「這名字可不能隨意起,容朕好好想想。」
李徹和李襄宜這才鬆了口氣,好險,總算是糊弄過去了。
「你們兩個,好好說說是怎麼回事,別以為有了孩子朕就不追究了。」
得,沒糊弄過去。
「是臣弟一直對襄兒有意,知道她並非皇兄皇嫂骨血便追求她。」
「還不是當時父皇和母后要送女兒去和親,女兒走投無路只能向他求救。」
兩人幾乎是同時開口。
「他沒告訴你朕讓你和親那是假的嗎?」
「皇兄沒告訴你那是他們故意說給你聽的?」
這回是李徹和仁豐帝同時開口,顯然對於這件事情他們都以為對方解釋過了。
「你們沒人同我講啊!」
時隔兩年,李襄宜這才知道自己當時所有的擔驚受怕都是假的,這一切只有她被蒙在鼓裡。
太后把她摟在懷裡,「本宮和你父皇知道那日你就在門外,特地說給你聽的,就是為了瞞過草原人的耳目,好扶持新的大可汗上位。傻孩子,你雖不是我們的親生骨肉,但是我們養育了你十八年,哪裡捨得你去草原受苦?」
「父皇、母后,是兒臣誤會你們了。」<hr>
李徹還想勸,仁豐帝很是嚴厲地看著他,「你若是還認朕這個皇兄,就接旨。」
李徹左右為難,他看了一眼紀何,紀何只是對他微微一笑便跪了下去,「請靖王登基。」
「請靖王登基。」
百官一遍又一遍地說著,李徹別無他法。
「是,臣弟遵旨。」
一場驚險萬分的宮變就這樣結束了,幾個小太監過來將康王的屍身抬了下去,那血跡也擦得乾乾淨淨,好似一切都沒發生過。
仁豐帝在宮外躲了許久一直在休養身體,如今終於回到了熟悉的宮殿,一顆心總算是放了下來。
「看你們一個個的都好好的,朕就放心了。」
他看到一旁站著的紀何語氣中帶著懇求,「你還是不願意認祖歸宗嗎?」
紀何跪了下來在地上磕了三個頭,額頭觸地發出沉悶的聲音,「陛下,臣這一輩子,前幾年靠何家夫婦撫養長大,害得他們喪了命,後十幾年靠紀家夫婦操勞著讀了書才能走到陛下面前,他們對臣的恩情,這輩子都還不完。」
「縱使陛下和娘娘對臣有生育之恩,臣也只能下輩子再還。今生能和陛下娘娘時常相見,就已是萬幸。」
紀家夫婦年近三十了還無子嗣,撿了奄奄一息的他回去好不容易才養活,從農田裡將他供到了考場,他若是認回了李姓,他們就永遠地失去他這個兒子了。
雖然早已知道紀何還是不會認他們,仁豐帝和太后還是流下淚來,但是他們又很欣慰自己的孩子在鄉野長大確實這般知恩圖報品行高潔之人。
「既然你意已絕,那朕和你母后也不勉強你了,日後時常進宮來看看我們,以後有了孩子你九叔也會多加照拂。」
「謝陛下,謝娘娘。」
李襄宜和李徹站在一旁看著他們,李襄宜聽著聽著就開始感動落淚。
「哭什麼?」
「沒想到父皇和母后找個孩子還一波三折,現在總算是圓滿了。」
李襄宜靠在他懷中,「現在我們一家團聚了,以後一切都會順利的。」
「嗯。」李徹低頭在她額頭上輕輕一吻。
這一下正好被太后給看到了,她一時沒回過神來,「你們這是在做什麼?」
李襄宜嚇得立刻站直身子,「母后、」
「殿下,小殿下們帶來了!」
喜鵲人還未到聲先至,她抱著兩個襁褓走進來就看到屋裡幾個人正面面相覷。
「奴婢拜見太上皇、拜見太后、拜見陛下、拜見殿下,拜見紀大人。」
仁豐帝這時候也傻了,「什么小殿下?喜鵲你這丫頭抱的是誰的孩子?」
喜鵲訥訥道:「是公主殿下...的孩子。」
「什麼?!」
李徹和李襄宜撲通一聲便跪下了,「皇兄你聽臣弟說。」
「父皇你聽兒臣解釋。」
仁豐帝氣得腦袋一陣一陣疼,險些連站都站不住,紀何趕緊扶著仁豐帝坐下。
「臣弟同襄兒兩情相悅,這一對龍鳳胎是我們在賀州所生。」
「你你你,朕將襄陽交給你保護,這一年多的時間你連孩子都照顧出來了?」
「我們只是情不自禁。」
仁豐帝氣得鬍子都吹起來了,「好一個情不自禁。」
忽然間一個襁褓塞進他懷裡,一個粉糰子對他咧嘴一笑,露出兩顆米粒大的小牙。
「看,是不是和襄兒小時候一模一樣?這個倒是挑著既白和襄兒的五官長呢。」
太后懷中抱著泰兒,安兒被她放進了仁豐帝懷裡,一人抱一個正好。
安兒一笑仁豐帝也忘了自己還在發火,「誒唷,她對朕笑呢。」
「他們名字起了沒?」
李徹一聽機會來了,立刻很是誠懇地說道:「還沒呢?就起了乳名叫著,哥哥叫泰兒,妹妹叫安兒,寓意國泰民安,大名我們特意留著回來等皇兄給他們起。」
仁豐帝心思全在孩子身上,安兒抱了一會兒又和太后換了泰兒來抱,「這名字可不能隨意起,容朕好好想想。」
李徹和李襄宜這才鬆了口氣,好險,總算是糊弄過去了。
「你們兩個,好好說說是怎麼回事,別以為有了孩子朕就不追究了。」
得,沒糊弄過去。
「是臣弟一直對襄兒有意,知道她並非皇兄皇嫂骨血便追求她。」
「還不是當時父皇和母后要送女兒去和親,女兒走投無路只能向他求救。」
兩人幾乎是同時開口。
「他沒告訴你朕讓你和親那是假的嗎?」
「皇兄沒告訴你那是他們故意說給你聽的?」
這回是李徹和仁豐帝同時開口,顯然對於這件事情他們都以為對方解釋過了。
「你們沒人同我講啊!」
時隔兩年,李襄宜這才知道自己當時所有的擔驚受怕都是假的,這一切只有她被蒙在鼓裡。
太后把她摟在懷裡,「本宮和你父皇知道那日你就在門外,特地說給你聽的,就是為了瞞過草原人的耳目,好扶持新的大可汗上位。傻孩子,你雖不是我們的親生骨肉,但是我們養育了你十八年,哪裡捨得你去草原受苦?」
「父皇、母后,是兒臣誤會你們了。」<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