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這次不一樣。

  李涵身為江王,正巧在尚書省門下供職。要知道三省之中,中書省負責草擬文書,門下省負責審核文書,而尚書省則負責實行文書,因而尚書省是負責實踐的部門。上面傳達旨意,尚書省負責幹活,這幹活最多的人,往往是三省之中最為費力不討好的,有問題尚書省兜著,有功勞中書省拿著。

  如果按照李諶所說,十人宰相,從三省選拔,輪流當值,那便是尚書省的出頭之日,李涵身為尚書省一員,自然喜聞樂見。

  李涵當即站出來,道:「十人當值,自古便有先河,也是老祖宗的規制,陛下實行老祖宗的規制,既能體恤羣臣,又能分理國務,實乃良策!臣弟附議!」

  李涵素來溫潤如玉,在朝廷中建樹頗高,人氣也高,他站出來附議,其他臣子一看,有利可圖,還能隨大流,何樂不為?當即也紛紛站出來。

  「臣也附議!」

  「陛下英明!」

  就連同為中書省官員,也有人站出來附議,其實道理很簡單。三省推舉一共十名宰相,那也就是說,每個省起碼推舉三人出來還有富餘,中書省已然有了一個宰相郭慶臣,還可以再推舉最少兩名宰相,這可是極好的往上爬的機會,中書省的官員能放過嗎?

  贊同的官員,猶如雨後春筍,別看只是廷議,十有八*九全都附議,郭慶臣和太皇太后一時間竟變得孤立無援起來。

  「不好了!太皇太后暈倒了!」

  「快!御醫,太皇太后暈倒了!」

  「御醫!快傳御醫!」

  太皇太后丟了兵權之後,又丟了宰相,頭風發作不過是個藉口,哪知現世報來的太快,頭風真真兒的發作了起來,一個不慎昏厥了過去,宮女們七手八腳的將太皇太后抬回興慶宮。

  沒了太皇太后坐鎮,廷議就更加方便了,宰相郭慶臣儼然被淹沒在附議的浪潮之中,根本沒有回嘴的餘地。

  李諶微笑:「如此,既然全數通過,那便這麼辦了。」

  他看向江王李涵,道:「李涵。」

  「臣弟在。」

  李諶道:「三省之中,你是第一個應和輪值宰相的,既然如此,那就由尚書省選拔*出來之人,首先當值這個宰相,十日之後,依次替換下去。」

  李涵驚喜無比,沒想到上次受到了吐蕃細作的牽連,天子還能重用自己,當即拱手道:「臣弟定不辜負陛下所望!」

  李諶點點頭,又道:「既然如此,會盟特使的事情,便由宰相領著三省商議商議,朕心中惦念太皇太后的病情,今日廷議散了罷。」

  郭慶臣根本沒能說上話,李諶以太皇太后為藉口,散了廷議,眾臣跪拜作禮,紛紛離開宣政殿。

  因為要決定會盟特使一職,所以羣臣散朝之後,還要去中書門下的政事堂議事,今早決定特使人選。

  郭慶臣渾渾噩噩的跟著羣臣來到中書門下,往日裡他一入門,羣臣立刻便會簇擁上來,寒暄的寒暄,恭維的恭維,而今日……

  郭慶臣進了政事堂,眾人只是看了他一眼,然後繼續拱手恭維政事堂上手之人。

  自然便是今日剛剛當值宰相的江王李涵!

  李涵笑得一派溫文爾雅,謙虛的道:「都是為了陛下分憂,都是為了我大唐的社稷,晚輩何德何能,還要請中書門下的各位扛鼎之臣多多提攜,多多指正。」

  「江王您太客氣了!」

  「正是呢!誰不知江王殿下您可是咱們長安城的第一才子,才華橫溢,建樹非凡,您做這個宰相,那是眾望所歸啊!」

  李涵接受著眾人的追捧,這才施捨給郭慶臣一個眼神:「郭國老,您來了?快請入座。」

  郭慶臣的臉色就跟霜打的茄子似的,紫得蒙著一層灰白,顫巍巍坐下來。

  李涵以主人家的身份道:「諸位都知道,吐蕃特使馬上便要入長安,會盟特使一職必須要立刻遴選出來,各位可有什麼推舉的人選?不要拘束,儘管直言。」

  郭慶臣本想推舉自己的,但如今他連宰相都不是,沒有宰相特權,而李涵並非郭氏之人,也不會為郭氏考慮,郭慶臣黑著臉,沒有開口自討無趣。

  便在此時……

  「諸位都在啊。」

  有人閒庭信步的跨入中書門下的政事堂,笑得一臉親和,正是宣徽使劉觴!

  「宣徽使!」

  「宣徽使您怎麼來了?可是陛下有什麼旨意?」

  劉觴一走進來,可謂是出盡了風頭,最近郭氏接連受挫,那最得意的可不就是劉氏了麼?劉觴已然成了皇上跟前的大紅人,比往日裡更紅!

  劉觴笑眯眯的道:「各位不必拘禮,小臣隨便來看看,並不是陛下有什麼旨意,都坐都坐,千萬別站著。」

  羣臣這才重新落座。

  李涵眯了眯眼睛,這些日子他多少了解了一下劉觴此人,此次吐蕃退兵,便是劉觴的手筆,李涵覺得自己不能得罪了劉觴,主動把最上手的位置空出來,自己向後坐了一位。

  對劉觴道:「宣徽使,您請坐。」

  「使不得使不得!」劉觴「假惺惺」的擺手:「這個位置,可是宰相的位置。」

  李涵溫文爾雅的一笑:「什麼使不得?宣徽使為我大唐盡心盡力,這座位不過一個虛名罷了,誰規定政事堂的這個位置,便是宰相的位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