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廢分封,分天下為三十六郡。】

  【自此——】

  【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

  「這就是秦始皇。」

  「這就是秦始皇的功績。」

  唐朝,武德年間。

  天策上將李世民眼瞳里清晰倒映著那副秦土輿圖,心底有個角落猝不及防開始起火,而後,熊熊燃燒。

  「君子當提三尺劍以定四海!」

  而四海屬何地?乃始皇定!

  ……

  隋朝。

  隋文帝楊堅格外悵然。

  「始皇奮六世之餘烈,使天下一統,平周八百年紛爭,歷代以來,秦國數次被攻破函谷關這個東大門,若非秦國還有其他防線撐著,只怕幾近滅國。」

  「秦國一代又一代明君看守、開拓的家業,卻在一統天下,最鼎盛之時……」

  楊堅突然想起來,第一名盤點開頭,有奇異流光飛馳天際。

  隨後——

  「碰!」

  撞成滿天彩花,「花瓣」若流星雨下。

  「就像那秦朝,在最鼎盛之時,被胡亥『碰』一下,裂個粉碎。」

  【土地的一統,只是大一統的開始。】

  【數百年來,諸國分制,儘管諸多思想家追求「天下歸一」「天下定一」「天下尊一」,儘管民眾苦求戰爭結束,再無國戰,但,當這個統一真正來臨時,秦王朝這個新生的朝代,這個首次完成大一統,使「諸地一君」的朝廷,對於如何治理這樣的國家,毫無頭緒。】

  【此乃開天闢地之偉業,無有古政供他們參考。】

  【他們只能自己摸索著前進,完成從零到一的轉變。】

  【直到——】

  【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國所有人:「!!!」

  秦朝所有人:「!!!」

  「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莊襄王幾乎是尖叫出聲。

  他猛然跳起來,一把抱住長公子政,小臂肌肉繃緊,將其高高舉起。

  「政兒!」

  「好兒子!」

  「父的好兒子!」

  長公子政瞳孔微微擴大,風從他耳畔呼嘯而過,心跳徹底鎮靜不下來了。

  百代都行秦政法?

  這是日後,我之功績?

  *

  「咚——」

  「咚——」

  「咚——」

  呂不韋抬手捂著自己心口,雙眼隱隱浮現水光。

  那是何等偉業啊!

  千古流傳,萬世不朽!

  他看向長公子政。

  水光與日光交晃,幾乎看不清少年輪廓,呂不韋的視線依舊停留在他身上。

  「政公子。」

  他俯身而拜。

  「此等千秋大業,請莫要丟下呂不韋。」

  如果一個人以為自己和對方差距並不大,自然會產生不服氣的想法,想要較量一二,認為自己可以壓過對方。

  但當他意識到自己與對方是天差地別時,便再也無法生出反抗心思,只能拜服。

  ——吾呂不韋,徹底服了。

  【制度上面,始皇帝力排眾議,廢除諸侯,改周分封之制為秦之郡縣制,從政治上融化諸國民的差異,統民心於一國。】

  郡縣制度當然不是始皇帝首創,當時諸國除齊國外都行「郡縣」,哪怕是齊國,也是設「都」,齊國「都」與六國「郡」職責相等。

  但「郡」和「郡」也不是完全一樣。

  比如,那時候分秦式的郡和楚式的郡。

  秦郡無直轄之地,統轄所有轄境下的縣,且郡守不直接管理縣下事,

  楚郡則是以大縣統屬小縣成郡,不過是冠以郡名而已。

  而始皇帝所用郡縣制度,自然是秦式郡。

  ——這些差別,也包含在天幕的播放中。

  【秦之郡縣制度,往後兩千年間,皆用此法。】

  【或許有所差異,有的朝代改郡為州,實行州縣兩級制,有的朝代實行省府縣三級制,但論其本質,都是「中央——郡縣」制度。】

  【歷史長河證明,秦之郡縣制,最適合國家統治。】

  【無論秦漢的一統,還是魏晉南北朝的分裂。無論隋唐的統一,還是五代遼宋夏金的割據。無論是元是明是清,是漢人是夷人,只要在九州立國,必行郡縣。】

  秦,始皇帝時期。

  李斯偏了偏頭,望向諸位同僚,心中翻湧的情緒湧向喉嚨,令他難得不謹慎地揚聲笑道:「如何?依你們看法,秦是該行郡縣,還是該行分封?」

  這些大臣此前都是分封製得簇擁者。畢竟分封制不僅分封諸侯,還支持世卿世祿,但如果實施郡縣制度,郡縣官吏便是不世襲,只食俸祿。

  臣子想要用世卿世祿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但君王不會樂意。

  ——你們維護自己的利益,不就是在損害朕的利益嗎?

  像李斯這種完全跟著皇帝走,背叛階級,只求個人晉升的人,還是少數。

  但此時此刻,以丞相王綰為首,支持分封制的官員得知郡縣制度竟然於千百年後都一直在沿用,臉頰不僅燒熱起來。

  事實證明!秦法沒問題!有問題的是秦二世胡亥這個腦子有坑的玩意兒!

  李斯還不放過他們,整個人意氣風發——

  「當時你們是怎麼說來著?」

  「分封更加方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