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岑知林點了點頭:「我不回書院了。堂祖母這兩年日益衰老。我在家和幾位堂兄進族學讀兩年書,就去赴考。等我兩年,接了四房的產業,我會撥出你的嫁妝來。」

  「別。」岑三娘手裡還捏著國公府攢下的幾萬兩銀子,方家做生意還有一筆。長安的田莊產業都托給了鄒大郎處理。她並不差銀子。見岑知林又要惱,就笑道,「你做事最穩妥不過。先幫我攢著。萬一我和你姐夫敗光了家業,還能從你手裡拿一份銀錢。狡兔三窟嘛。」

  先聽到岑三娘拒絕,岑知林板起了臉。後聽到誇他做事穩妥,臉上已有了笑意。再聽到狡兔三窟,岑知林咧開了嘴:「這樣也好。你就是個笨的,留條後路也好。將來杜燕綏若對不住你,你帶著三個外甥來投奔我,舅舅還幫他們攢著一筆產業。」

  岑三娘大汗。她忍著笑,低眉順眼的奉承道:「您不給我撐腰,我還能依靠誰?」

  岑知林情不自禁的挺了挺胸。

  姐弟倆說了一陣,岑知林總算接受了他們一家去嶺南的事實。

  第二天一早,鄒家就套了馬車,送他們離開長安。

  三月,嶺南春天的氣息已經染綠的山頭,催開了野花。

  杜燕綏一行人到了邕州。邕州是今天的南寧。此時的邕州比起長安只是座邊陲州府,城牆低矮,城池也極小。當地百姓穿的衣裳也與中土有了分別。大街上穿著圓領長袍的漢人極少,都是遣到當地的官員及家眷。這樣的人極少,眼裡看到的,大部份都是穿著當地服飾的本地人。

  岑三娘原以為杜燕綏在州府買了宅子。沒想到只歇了一日,便又啟程。

  她抿嘴一笑,想起了桂林山水。

  車馬繼續前行,她就看到了陽光下一座座獨立的山峰。

  漸漸的兩邊沒了田地也沒有了人家,傍晚時分,車隊拐進了一片山坳,岑三娘掀起轎簾。看到山峰夾持著一大片平整的山谷,一條清亮的山溪蜿延流淌。不遠處座座木樓拔地而起。

  杜燕綏接了她下車,回頭看到被丫頭婆子們抱著的三個兒子,微微一笑道:「到家了。」

  看著踉蹌奔來的許氏,岑三娘露出了笑容:「回家吧。」

  正文結束.

  後記

  ☆、拜師

  邕州州府的魚鱗冊上很多年前就有座青溪村。大唐建國後因戰亂四處流蕩的人漸漸安定下來,朝廷鼓勵百姓就地落戶,開墾無主的荒地一年,就能上魚鱗冊。頭一年免稅,兩年減半。三年後向朝廷繳納契稅。

  那時候很多避戰亂的宗族聚於一地,齊地開荒,久了,就形成了各種村寨。

  青溪村只是眾多這樣的村寨之一。

  從杜燕綏決定抽身離開起,山間谷地里陸續來了很多人家,開荒種田,建起了幢幢兩層木樓。

  府里老侍衛們早就將家眷陸續送了來。原先留在村裡的是跟在杜燕綏父親身邊的老家人。兩年過去,青溪村漸漸熱鬧起來。

  三小子終於有了大名。孔浩元,孔浩初和孔浩旭。都含了萬物初始之意。

  相處時間久了,三小子開始粘岑三娘了。老大虎頭虎腦,行事霸道。老三像麵團似的,最喜歡粘著老大。老二長得最像岑三娘,眉目如畫。

  杜家是馬上求的富貴,小孩兒三歲就可以找師傅學武藝了。

  杜燕綏不打算親自教兒子。

  岑三娘覺得很奇怪:「為什麼?」

  杜燕綏理直氣壯的說道:「丹華黑七和荊楚不是閒著麼。」瞟著岑三娘只笑不語。

  先前生三小子,又萬里跋涉,岑三娘的身體不太好。到了青溪村,終於能平靜的過日子了,心氣一松,人就病了。養了兩年,岑三娘漸漸豐潤起來。捏著她柔軟的肉肉,杜燕綏覺得自己的時間不應該浪費在三個臭小子身上。

  「哦。」岑三娘就想起那三個人來。

  丹華不願意再回滕王身邊。和杜燕綏聊過之後,先帶著許氏來了青溪村。黑七把杜總管和夏初的棺木都移了來,就葬在村旁向陽的山坡上。好像也沒有再娶媳婦的打算。荊楚沒有仗打,光棍一條。

  三個都沒下地種田的本事。正好一人帶個徒弟。

  她睨了杜燕綏一眼。丹華雖說打消了要給你紅袖添香的念頭,你也不用這麼厚臉皮的利用人家教你兒子吧?

  「你是不了解她。」杜燕綏解釋道,「她不願再跟在滕王身邊。也沒個去處。二十來歲的大姑娘,獨自住在谷里,開了片藥園,也會寂寞。看在師兄妹一場的份上,我給她找點事做也好。」

  岑三娘只好點頭。

  三個兒子,三個師傅。黑七和荊楚當然不好意思先挑。

  丹華挑了老大。

  蕎面很不痛快的撅嘴:「我喜歡荊叔叔舞大刀。」

  荊楚滿面遺憾。讓他選徒弟,他最喜歡蕎面。老大直爽,甚對他的脾氣。瞅著丹華,心想大公子愛舞大刀,女子習武一般都走輕巧路子,你選老大做什麼?

  丹華沒回答,直接提了把厚背刀舞得虎虎生風,蕎面就再不看荊楚了。

  放下刀,丹華淡淡說道:「因為他是大公子。二公子三公子見著總要行禮叫聲大哥的。」

  眉梢微微挑起,流泄出淡淡的倨傲。

  荊楚和黑七情不自禁的望向老二老三,心裡也有了些許的不服氣。

  岑三娘驚詫的發現,原來這位丹華姑娘還是個心氣頗高的女子。竟在選徒時存了壓黑七和荊楚一頭的念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