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
陳烈發覺京城的公子哥還真是和他們不一樣,說話慢條斯理,皮膚像是沒曬過太陽一般瑩白,走兩步就氣喘吁吁的。
「累了吧,我們找個地歇會吧。」他體諒地詢問道。
正是巧了,他們尋的這個歇腳的地方正對著青州的南城門,從這個城門出去便是臨清。
這是啟雲的兩州州界,不是國界,城牆處並未修建得太過高大,但是遮天蔽日,也自有一股巍峨雄渾的氣勢在裡頭,而下面的城門處擠擠攘攘,喧囂嘈雜。
「這是?」燕明有些驚訝,這種擁擠場景一般是在年節時才能見到吧,如今不過六月底,離過年還早著呢,這些人緣何如此之急?
陳烈解釋道,「臨清和西綢接壤,而西綢軍最近尤其活躍,已經數次於兩國邊界上干擾挑釁,雖然現在都還是小打小鬧,可若是真鬧大了,到時候打起仗來又是一場動亂,百姓們的嗅覺都很敏銳,有錢的往東邊去找親訪友,沒錢的就就近來青州暫住。」
「就這兩天,青州城接收的人比以往多得多了,酒館客棧幾乎都滿了。」
自從來了青州之後,知道和臨清接壤,燕明就總是跟謝君竹寄信,於是也知道西綢最近格外不安分的事情。
但是謝君竹信中並沒有提到百姓紛紛東遷逃離這件事,他在青州,一城之隔,竟然遲鈍到現在才發覺不對。
「不過呢,」陳烈輕鬆一笑,笑容里是無盡的自信,「不必擔心,我啟雲什麼都缺,就是不缺英勇軍士,無論多少敵人來犯,下場都只有一個——」
「那就是,覆亡。」他的目光越過城門處,落在了虛空中的一點,語氣極度狂妄自信。
這是啟雲朝數年裡大大小小戰爭的勝利為普通民眾所堆積起來的自信,連燕明都被這樣的自信所感染。
「你知道現在的西綢像什麼嗎?」陳烈突然發問。
燕明:「嗯?」
「像當年的離國。」
「聽說,當年離國君主假意歸順我國,暗中卻小動作卻不斷,七皇子殿下和征西將軍燕風雲領命出征,一路西行,離國皇帝暗中使了空城計,帶著自己和精銳部隊先行離開,將七皇子殿下圍困在皇城中,火攻至死,燕將軍悲憤之下率軍追殺離國軍隊七百里,將離國君主和剩餘的殘兵敗將都俘獲。」
燕明越聽越心驚。
怎麼他爺爺和院長還有這樣的淵源。
這場戰爭的真相肯定不是如陳烈所說的這般,但他的想法也代表著大眾的想法。
燕明有一種直覺,要想知道事情的真相,要麼去問祖父,要麼去問院長。
祖父……算了,院長……算了。
陳烈突然提起這件事並沒有別的什麼意思,他只是想讓燕明別太擔心,往事皆有跡可循,離國甚至有廣袤的國土,訓練有素的士兵,挑釁啟雲仍然討不到好,如今的西綢卻根本不能算作一個國家,只能算是一個游離在草原上的部落,兵馬糧食都不充足,根本不足為懼。
燕明心裡卻始終惴惴,他總感覺還有什麼事情還沒發生,即將要發生。
陰雲籠罩著這片天空。
燕明寫信跟謝君竹聊起這些事情。
如陳烈所說,西綢的確屢屢率軍來騷擾邊境,但許多臨清的百姓也見怪不怪了,臨清這個地方在啟雲國界中是很突兀的,這個州縣的南北西三面與三個不同的異國相鄰,莫說現在西綢軍的小打小鬧了,十幾年前甚至有離國將領衝破關防砍殺守城將領,將守城將領的腦袋掛在城門上這樣的血腥場面。
大風大浪過來了,何懼這樣的小打小鬧。
燕明問道,既然如此,為何那麼多臨清人往青州湧入。
古代通書信不像現代發信息那般方便快捷,消息在這邊發出能很快得到那邊的回應,時常發生他將書信寄送出去幾日後都沒有收到回應,等到下次收到回信的時候,已經將自己在上一封信里提出的問題忘記了這樣的事情。
所以他現在學乖了,每次寫信都要寫好長的幾封,要一氣兒將自己想問的問題問完。
可一連等了幾天也沒有收到回信,這讓他不禁有些擔憂。
這幾天他確實能感覺到青州城整個城市的氛圍都變得有些緊張,具體表現在,平日裡他能見到的街坊上的鄰居都變少了,大家都在儘可能減少外出,但緊張並不是害怕,那是普通的人們對戰爭最為本能的憂患。
第98章 不語
從臨清往青州大量湧入新民的高峰期已經過了, 仿佛百姓們也只是默認了這是西綢又一次的敗退,他們又已經恢復了往日的安寧生活。
可海面的平靜之下, 是看不見的、洶湧而來力攜萬鈞的波浪。
主考官是由京城派人到各地主考, 為防止路上有意外情況出現,往往提前許久就會出發。
六月中下時,燕明隨著陳烈一同出城迎接遠道而來風塵僕僕的考官。
與他們二人同行的, 還有青州知府, 一個王姓的小老頭,看著總是笑眯眯的, 極為和善。
青州和臨清都算是貧瘠之地,地廣人稀,雖然賦稅相對來說低, 但是生活比不得旁處優越,出頭機會少, 有志向有抱負的年輕人往往都會早早離開這裡, 去更富庶更繁華的地方發展。
「累了吧,我們找個地歇會吧。」他體諒地詢問道。
正是巧了,他們尋的這個歇腳的地方正對著青州的南城門,從這個城門出去便是臨清。
這是啟雲的兩州州界,不是國界,城牆處並未修建得太過高大,但是遮天蔽日,也自有一股巍峨雄渾的氣勢在裡頭,而下面的城門處擠擠攘攘,喧囂嘈雜。
「這是?」燕明有些驚訝,這種擁擠場景一般是在年節時才能見到吧,如今不過六月底,離過年還早著呢,這些人緣何如此之急?
陳烈解釋道,「臨清和西綢接壤,而西綢軍最近尤其活躍,已經數次於兩國邊界上干擾挑釁,雖然現在都還是小打小鬧,可若是真鬧大了,到時候打起仗來又是一場動亂,百姓們的嗅覺都很敏銳,有錢的往東邊去找親訪友,沒錢的就就近來青州暫住。」
「就這兩天,青州城接收的人比以往多得多了,酒館客棧幾乎都滿了。」
自從來了青州之後,知道和臨清接壤,燕明就總是跟謝君竹寄信,於是也知道西綢最近格外不安分的事情。
但是謝君竹信中並沒有提到百姓紛紛東遷逃離這件事,他在青州,一城之隔,竟然遲鈍到現在才發覺不對。
「不過呢,」陳烈輕鬆一笑,笑容里是無盡的自信,「不必擔心,我啟雲什麼都缺,就是不缺英勇軍士,無論多少敵人來犯,下場都只有一個——」
「那就是,覆亡。」他的目光越過城門處,落在了虛空中的一點,語氣極度狂妄自信。
這是啟雲朝數年裡大大小小戰爭的勝利為普通民眾所堆積起來的自信,連燕明都被這樣的自信所感染。
「你知道現在的西綢像什麼嗎?」陳烈突然發問。
燕明:「嗯?」
「像當年的離國。」
「聽說,當年離國君主假意歸順我國,暗中卻小動作卻不斷,七皇子殿下和征西將軍燕風雲領命出征,一路西行,離國皇帝暗中使了空城計,帶著自己和精銳部隊先行離開,將七皇子殿下圍困在皇城中,火攻至死,燕將軍悲憤之下率軍追殺離國軍隊七百里,將離國君主和剩餘的殘兵敗將都俘獲。」
燕明越聽越心驚。
怎麼他爺爺和院長還有這樣的淵源。
這場戰爭的真相肯定不是如陳烈所說的這般,但他的想法也代表著大眾的想法。
燕明有一種直覺,要想知道事情的真相,要麼去問祖父,要麼去問院長。
祖父……算了,院長……算了。
陳烈突然提起這件事並沒有別的什麼意思,他只是想讓燕明別太擔心,往事皆有跡可循,離國甚至有廣袤的國土,訓練有素的士兵,挑釁啟雲仍然討不到好,如今的西綢卻根本不能算作一個國家,只能算是一個游離在草原上的部落,兵馬糧食都不充足,根本不足為懼。
燕明心裡卻始終惴惴,他總感覺還有什麼事情還沒發生,即將要發生。
陰雲籠罩著這片天空。
燕明寫信跟謝君竹聊起這些事情。
如陳烈所說,西綢的確屢屢率軍來騷擾邊境,但許多臨清的百姓也見怪不怪了,臨清這個地方在啟雲國界中是很突兀的,這個州縣的南北西三面與三個不同的異國相鄰,莫說現在西綢軍的小打小鬧了,十幾年前甚至有離國將領衝破關防砍殺守城將領,將守城將領的腦袋掛在城門上這樣的血腥場面。
大風大浪過來了,何懼這樣的小打小鬧。
燕明問道,既然如此,為何那麼多臨清人往青州湧入。
古代通書信不像現代發信息那般方便快捷,消息在這邊發出能很快得到那邊的回應,時常發生他將書信寄送出去幾日後都沒有收到回應,等到下次收到回信的時候,已經將自己在上一封信里提出的問題忘記了這樣的事情。
所以他現在學乖了,每次寫信都要寫好長的幾封,要一氣兒將自己想問的問題問完。
可一連等了幾天也沒有收到回信,這讓他不禁有些擔憂。
這幾天他確實能感覺到青州城整個城市的氛圍都變得有些緊張,具體表現在,平日裡他能見到的街坊上的鄰居都變少了,大家都在儘可能減少外出,但緊張並不是害怕,那是普通的人們對戰爭最為本能的憂患。
第98章 不語
從臨清往青州大量湧入新民的高峰期已經過了, 仿佛百姓們也只是默認了這是西綢又一次的敗退,他們又已經恢復了往日的安寧生活。
可海面的平靜之下, 是看不見的、洶湧而來力攜萬鈞的波浪。
主考官是由京城派人到各地主考, 為防止路上有意外情況出現,往往提前許久就會出發。
六月中下時,燕明隨著陳烈一同出城迎接遠道而來風塵僕僕的考官。
與他們二人同行的, 還有青州知府, 一個王姓的小老頭,看著總是笑眯眯的, 極為和善。
青州和臨清都算是貧瘠之地,地廣人稀,雖然賦稅相對來說低, 但是生活比不得旁處優越,出頭機會少, 有志向有抱負的年輕人往往都會早早離開這裡, 去更富庶更繁華的地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