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現在看來衡滄兩軍大戰,衡軍占據上風,但只有在局內的曹漢禮才看得清這局勢並不是旁人看到的那樣。京州那邊一直制衡著衡滄兩軍,從不讓一方冒頭。眼看滄軍就要被衡軍滅了,京州坐不住了。
本來他就要拿下全州,卻在京州的干預下,衡滄兩軍的戰局又成了膠著之勢,不過是京州在滄軍後頭撐著罷了。但曹漢禮不想管了,他已經在戰場上報了仇,他將孟景川一槍爆頭,只後悔這樣太便宜了他。
「非走不可嗎?」二夫人問。
「非走不可。」曹漢禮說。
二夫人雖然內心很掙扎,但他相信曹漢禮的決定,「什麼時候走?」
「越快越好......」
決定好後,曹漢禮以最快的速度將家裡人盡數送出了國,送到了大姐曹疏桐身邊。他再也沒有後顧之憂,一心將滄軍剿了個乾淨。新仇舊恨,一下子全都報了後。
他也可以功成身退了。
對於安軍,衡軍也無法與之抗衡。攻下滄軍全境這事已經惹得京州那邊的不滿,曹漢禮如今已經被架在火上烤,進不得退不得。
但曹漢禮早在許久之前就想好了退路,也想好了將衡軍交給誰。
這片神州上幾股勢力交織,他考察了許久才決定將衡軍交給南邊的革命軍,他認為革命勢在必行,而他們將是這片土地的未來。
是以曹漢禮擬定電文通電全國:「吾輩積貧積弱,不在敵寇,而在吾輩人心。軍閥操權,妨礙統治,大禍之端也。吾承先督軍遺志,力求改革,力謀統一。自今日起,吾將讓渡軍權,貫徹和平。」
......
曹漢禮交權後便失了蹤跡,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兒,也沒有人知道他是否還活著。
只是很多年後,有人在寺塢嶺上瞧見了一位身穿長衫,守著墳墓讀報的老人。他已年逾花甲,卻也能在他臉上看出他年輕時的風采,必定不是無名之輩。
這寺塢嶺的天吶,說變就變,白日裡還是一片晴空萬里,晚上便下起了暴雨。
......
聽,窗外驚雷陣陣,是那山上的土匪頭子乘著風雪來接他的愛人來了......
(全文完)
-------
本來他就要拿下全州,卻在京州的干預下,衡滄兩軍的戰局又成了膠著之勢,不過是京州在滄軍後頭撐著罷了。但曹漢禮不想管了,他已經在戰場上報了仇,他將孟景川一槍爆頭,只後悔這樣太便宜了他。
「非走不可嗎?」二夫人問。
「非走不可。」曹漢禮說。
二夫人雖然內心很掙扎,但他相信曹漢禮的決定,「什麼時候走?」
「越快越好......」
決定好後,曹漢禮以最快的速度將家裡人盡數送出了國,送到了大姐曹疏桐身邊。他再也沒有後顧之憂,一心將滄軍剿了個乾淨。新仇舊恨,一下子全都報了後。
他也可以功成身退了。
對於安軍,衡軍也無法與之抗衡。攻下滄軍全境這事已經惹得京州那邊的不滿,曹漢禮如今已經被架在火上烤,進不得退不得。
但曹漢禮早在許久之前就想好了退路,也想好了將衡軍交給誰。
這片神州上幾股勢力交織,他考察了許久才決定將衡軍交給南邊的革命軍,他認為革命勢在必行,而他們將是這片土地的未來。
是以曹漢禮擬定電文通電全國:「吾輩積貧積弱,不在敵寇,而在吾輩人心。軍閥操權,妨礙統治,大禍之端也。吾承先督軍遺志,力求改革,力謀統一。自今日起,吾將讓渡軍權,貫徹和平。」
......
曹漢禮交權後便失了蹤跡,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兒,也沒有人知道他是否還活著。
只是很多年後,有人在寺塢嶺上瞧見了一位身穿長衫,守著墳墓讀報的老人。他已年逾花甲,卻也能在他臉上看出他年輕時的風采,必定不是無名之輩。
這寺塢嶺的天吶,說變就變,白日裡還是一片晴空萬里,晚上便下起了暴雨。
......
聽,窗外驚雷陣陣,是那山上的土匪頭子乘著風雪來接他的愛人來了......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