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只可惜江父傷得太重,沒能撐到回家,江母因為孩子和丈夫相繼去世,鬱鬱寡歡幾年,也跟著走了。霍成朗被困在宣國公府的地牢里,雖然被他找見了同外界傳信的方法,卻沒辦法逃出來接江有朝,索性就一直讓他在江家住著。
直到霍成朗聽說了程定康老將軍辭官歸隱的消息,拜託對方照拂江有朝,他心裡的大石才算是落下來幾分。
「我得了自由以後,就陸陸續續聯繫上了這些霍氏旁支的族人,如今邊關戰火再起,也該讓他們出來見見光了。」說到這兒,霍成朗心虛地眨了眨眼睛。
霍氏的人前一陣就到了燕州,只是他怕江有朝為此分心,被完顏抓住漏洞,只好讓他們暫時無名無份地跟著其他人做事,不得打擾到他。
如今戰爭稍作平息,他第一時間就帶江有朝來了這裡,接受眾人的拜見。
霍成朗把手中的紫檀金令交到他手裡,臉上帶著幾分欣慰的笑:「程老將你教得很好……如此,也不算辱沒了我霍氏門楣。」
江有朝喉嚨乾澀,接過霍成朗手中的令牌,也接過了這份責任。
他看著面前跪著的一群人,有些是他這幾天匆匆一瞥時看到的驍勇之將,有些面孔上則已經長滿了深深的皺紋,只有眼中的光芒依然熾熱。
霍成朗嘴上說得利索,三兩句就把霍家的情況吐露得一乾二淨,等說完以後,又有些擔心江有朝接受不了:「我今日說這些,並不是想讓你認祖歸宗,只是有些責任,你總要擔起來。」
他不適合做家主,這麼多年來,一直想把手上的權力交託出去,如今終於找到機會了。
「這些都是我霍家旁支的精銳。霍家軍以軍紀整肅聞名朝野,眾人百般惦記,更有甚者,還道霍氏擁兵自重、有不臣之心。可無人知曉,這樣如臂指使的背後,是我霍家兒郎一兵一將用血堆出來的戰功與威名。」
但凡要戰,都是他們衝鋒在前,才會有眾人的愛戴和忠心。
江有朝沉聲讓眾人起來,想起方才霍成朗說的話,頓了半晌,不太熟練地喚了一句「小叔」。
方才還滿臉驕傲的男人,沉默好久才低低應了一聲,喉中哽咽。
江有朝也有些不好受,安慰他道:「霍將軍當年的英勇,我亦聽師父提及過,甚是仰慕。」
霍成朗正在偷偷抹眼淚,聞言立馬哼了一聲:「什麼霍將軍,那是你爺爺!沒規矩!」
江有朝:「……」
他乖乖改了口:「祖父是大盛名將,霍家軍亦是虎狼之師,有眾位叔伯相助,反攻指日可待。」一句安慰之語說得磕磕絆絆,顯然對這種溫情場面不大習慣。
霍成朗的情緒也緩過來了,將前方眾人引薦給他。
等介紹完了,才輕笑著開口:「二十年過去,不知道諸位還有沒有力氣跟著家主上陣殺敵,重振我霍氏榮光了?」
「為大盛、為霍氏,死戰不殆。」應答他的是整齊有力的宣誓聲。
*
與此同時,京城。
北地的捷報一封連著一封,幼蓮坐在軒窗下,靜靜地看著窗外盛放的山茶花。艷粉的花瓣邊緣淺白,在明媚春光中愈發鮮妍多姿。
溫以嫻坐在對面,給她斟了一杯茶:「又在睹物思人了?」
年前昌平伯府的山茶花開得正好,幼蓮不過隨口一提,第二天江有朝就命人移栽了兩棵到院子裡,選在幼蓮倚窗能看到的地方。
幼蓮收回視線,語氣嗔怪:「哪裡是在想他……捷報上都寫得清清楚楚,我有什麼好擔心的。」
虧她整日裡惦念著江有朝,霍叔都知道給他們寫幾封家書報平安,他倒好,每次傳信回來都是薄薄一張紙上的三言兩語,對她問起的傷勢也閉口不提。
溫以嫻笑道:「若是不擔心,你怎麼還三天兩頭就去國公府探問邊關的情況?書案上那沓佛經又是替誰抄的?」
幼蓮本不信佛,可每次遇上家人出征,總是忍不住要抄寫厚厚的經文供於佛前,希望佛祖能夠護佑他們平安歸來。
幼蓮噎了一下,期期艾艾開口:「我那是為了守城的將士們抄的……」
對著溫以嫻揶揄的目光,聲音越說越低,說到最後,明顯連自己都不好意思再自欺欺人了。她於佛前所求所願,皆是為了一人而已。
怕溫以嫻再說什麼話來捉弄她,幼蓮趕緊轉移話題:「皇后娘娘的賞花宴,我託病不去就算了,怎麼你也向娘娘告假了?」
如今溫以嫻和陳楚琦雖然成了婚,但還在縣主府住著,皇后娘娘對他們倆的婚事也是鼎力支持,這才讓京中沒傳出什麼閒話來。
溫以嫻搖了搖頭:「世子說最近時局動盪,叫我儘量少出門。」
再說了,她京中玩得好的貴女屈指可數,幼蓮不去,她也沒什麼吃喝玩樂的興致。還不如在家裡琢磨詩文,或是同穆娘子她們聊聊時興的花樣子。
幼蓮嘆了口氣。這些天她雖然不怎麼出門,但對京城的形勢也了解得七七八八。
大軍出征,抽調了京城近六成的兵力,幾個得聖心的武將都走了,只剩下一堆文臣在朝中,每日不是你參奏我就是我參你,黨派之爭搞得朝廷烏煙瘴氣。
陛下雖然很少做決斷,也不輕易下旨責殺被參的大臣,卻也從來不對此事做些規勸。
如此一來,眾人都以為陛下是默認了立儲之事,為自己身後的皇子搖旗吶喊得更賣力了。令國公府是保皇黨,自然沒有摻和進去,陳楚琦為大皇子出謀劃策,早就成了二皇子一派的眼中釘肉中刺。<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直到霍成朗聽說了程定康老將軍辭官歸隱的消息,拜託對方照拂江有朝,他心裡的大石才算是落下來幾分。
「我得了自由以後,就陸陸續續聯繫上了這些霍氏旁支的族人,如今邊關戰火再起,也該讓他們出來見見光了。」說到這兒,霍成朗心虛地眨了眨眼睛。
霍氏的人前一陣就到了燕州,只是他怕江有朝為此分心,被完顏抓住漏洞,只好讓他們暫時無名無份地跟著其他人做事,不得打擾到他。
如今戰爭稍作平息,他第一時間就帶江有朝來了這裡,接受眾人的拜見。
霍成朗把手中的紫檀金令交到他手裡,臉上帶著幾分欣慰的笑:「程老將你教得很好……如此,也不算辱沒了我霍氏門楣。」
江有朝喉嚨乾澀,接過霍成朗手中的令牌,也接過了這份責任。
他看著面前跪著的一群人,有些是他這幾天匆匆一瞥時看到的驍勇之將,有些面孔上則已經長滿了深深的皺紋,只有眼中的光芒依然熾熱。
霍成朗嘴上說得利索,三兩句就把霍家的情況吐露得一乾二淨,等說完以後,又有些擔心江有朝接受不了:「我今日說這些,並不是想讓你認祖歸宗,只是有些責任,你總要擔起來。」
他不適合做家主,這麼多年來,一直想把手上的權力交託出去,如今終於找到機會了。
「這些都是我霍家旁支的精銳。霍家軍以軍紀整肅聞名朝野,眾人百般惦記,更有甚者,還道霍氏擁兵自重、有不臣之心。可無人知曉,這樣如臂指使的背後,是我霍家兒郎一兵一將用血堆出來的戰功與威名。」
但凡要戰,都是他們衝鋒在前,才會有眾人的愛戴和忠心。
江有朝沉聲讓眾人起來,想起方才霍成朗說的話,頓了半晌,不太熟練地喚了一句「小叔」。
方才還滿臉驕傲的男人,沉默好久才低低應了一聲,喉中哽咽。
江有朝也有些不好受,安慰他道:「霍將軍當年的英勇,我亦聽師父提及過,甚是仰慕。」
霍成朗正在偷偷抹眼淚,聞言立馬哼了一聲:「什麼霍將軍,那是你爺爺!沒規矩!」
江有朝:「……」
他乖乖改了口:「祖父是大盛名將,霍家軍亦是虎狼之師,有眾位叔伯相助,反攻指日可待。」一句安慰之語說得磕磕絆絆,顯然對這種溫情場面不大習慣。
霍成朗的情緒也緩過來了,將前方眾人引薦給他。
等介紹完了,才輕笑著開口:「二十年過去,不知道諸位還有沒有力氣跟著家主上陣殺敵,重振我霍氏榮光了?」
「為大盛、為霍氏,死戰不殆。」應答他的是整齊有力的宣誓聲。
*
與此同時,京城。
北地的捷報一封連著一封,幼蓮坐在軒窗下,靜靜地看著窗外盛放的山茶花。艷粉的花瓣邊緣淺白,在明媚春光中愈發鮮妍多姿。
溫以嫻坐在對面,給她斟了一杯茶:「又在睹物思人了?」
年前昌平伯府的山茶花開得正好,幼蓮不過隨口一提,第二天江有朝就命人移栽了兩棵到院子裡,選在幼蓮倚窗能看到的地方。
幼蓮收回視線,語氣嗔怪:「哪裡是在想他……捷報上都寫得清清楚楚,我有什麼好擔心的。」
虧她整日裡惦念著江有朝,霍叔都知道給他們寫幾封家書報平安,他倒好,每次傳信回來都是薄薄一張紙上的三言兩語,對她問起的傷勢也閉口不提。
溫以嫻笑道:「若是不擔心,你怎麼還三天兩頭就去國公府探問邊關的情況?書案上那沓佛經又是替誰抄的?」
幼蓮本不信佛,可每次遇上家人出征,總是忍不住要抄寫厚厚的經文供於佛前,希望佛祖能夠護佑他們平安歸來。
幼蓮噎了一下,期期艾艾開口:「我那是為了守城的將士們抄的……」
對著溫以嫻揶揄的目光,聲音越說越低,說到最後,明顯連自己都不好意思再自欺欺人了。她於佛前所求所願,皆是為了一人而已。
怕溫以嫻再說什麼話來捉弄她,幼蓮趕緊轉移話題:「皇后娘娘的賞花宴,我託病不去就算了,怎麼你也向娘娘告假了?」
如今溫以嫻和陳楚琦雖然成了婚,但還在縣主府住著,皇后娘娘對他們倆的婚事也是鼎力支持,這才讓京中沒傳出什麼閒話來。
溫以嫻搖了搖頭:「世子說最近時局動盪,叫我儘量少出門。」
再說了,她京中玩得好的貴女屈指可數,幼蓮不去,她也沒什麼吃喝玩樂的興致。還不如在家裡琢磨詩文,或是同穆娘子她們聊聊時興的花樣子。
幼蓮嘆了口氣。這些天她雖然不怎麼出門,但對京城的形勢也了解得七七八八。
大軍出征,抽調了京城近六成的兵力,幾個得聖心的武將都走了,只剩下一堆文臣在朝中,每日不是你參奏我就是我參你,黨派之爭搞得朝廷烏煙瘴氣。
陛下雖然很少做決斷,也不輕易下旨責殺被參的大臣,卻也從來不對此事做些規勸。
如此一來,眾人都以為陛下是默認了立儲之事,為自己身後的皇子搖旗吶喊得更賣力了。令國公府是保皇黨,自然沒有摻和進去,陳楚琦為大皇子出謀劃策,早就成了二皇子一派的眼中釘肉中刺。<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