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頁
這日風雨欲來,長青帶著長吉在宋槐的茅屋裡敲板栗。
正說到此行路上的見聞,長青似乎是發現了什麼要聞一般,神神秘秘地道:「先生,你不知道,我們去的好多個地方都興起了一種奇怪的祭祀,說是能讓一個普通百姓脫胎換骨呢。」
宋槐指使著幼吾把裝滿一筐的板栗送到山上飯堂里,一邊應和道:「是嗎?還有這事。」
「是呢,我和長吉看得真真兒的。但是咱們走訪了很多戶人家,他們也沒說出什么子丑寅卯來。大抵是看著別人在做什麼,自己也跟著做什麼吧。」長青道。
宋槐問:「此事對那個百姓有害嗎?」
長青想了想,答道:「不知道,我們沒在看見他們走出來。據當地的百姓說,這些進行祭祀的人,都要在什麼地方待上三五年,然後才能被放出來呢。」
「三五年?」陳長安挑眉,「別是什麼祭品吧。」
「哎你還真別說,長吉也懷疑是把人當做祭品呢!可是後來我們去了一個地方,遇見了老朋友,他告訴我們,其實那些百姓做的祭祀,只是對長生的一種嚮往,沒什麼稀奇。」
宋槐不解:「我還沒聽說過能有什麼法子,比修仙問道更能長生。」他看了一眼陳長安,又轉過臉來問長吉:「你覺得呢?」
長吉開口道:「這幾年來,各大門派招收的弟子數量都有銳減,光是我們靈拂山,就很久沒有新弟子來了。」
「是嗎?」
陳長安與長青一同點頭。
「真是奇了。」宋槐伸了個懶腰,看著頭頂愈加濃厚的山霧,喃喃道:「今天天氣不怎麼好啊。」
「山雨欲來。」陳長安也說。
長青看看宋槐,又看看陳長安,嘿嘿一笑:「管他什麼山雨呢,咱們修咱們的道,且管旁人作甚。」
風波
一共是三筐板栗。
長青活動了一番僵硬的腰肢,興致勃勃地對宋槐道:「我的那位朋友還說啊,他很想來咱們山里轉轉,我能不能給他寫封信,好叫他休假時過來做客?」
宋槐欣然同意:「你的朋友,請來看看也無不可。只是為什麼還要問我的意見?以往上山的人也從來沒問過我啊。」他歪歪腦袋,「難不成是你那位朋友以為我是個古怪的老頭,早早的怕了我吧?」
長青連連擺手:「怎麼會呢,是他說與我相識那麼久,還沒來我長大的地方看過。他聽了我的話,對先生你很嚮往呢。」
「我有什麼好嚮往的。」宋槐笑著道:「告訴他,只要想來隨時都能來,我已經很久沒給山林設禁了。」
「好嘞!」長青蹦蹦跳跳,扯著長吉的袖管道:「你看我說的沒錯吧,楠軒他就是顧慮太多,我勸了他多少回他都不肯跟我們過來,非要等先生親口同意才行。」
陳長安眼皮一跳:「你說誰?」
「楠軒,就是我說的那個懂的很多的朋友。」長青道。
陳長安與宋槐互換了一下眼神。
長吉率先察覺出不對,開口問道:「此人有什麼不對嗎?」
陳長安遞了個「稍安勿躁」的眼神給宋槐,轉頭和長青長吉二人道:「你們把在山下遇見的那個什麼長生的祭祀從頭到尾給我們再形容一遍吧,我和阿槐有些好奇這個。」
果然是山雨欲來,傍晚時分,天色沉了下來,雨淅淅瀝瀝地落在地面上,敲在茅屋的房頂上。
宋槐抱著胳膊倚靠在門框上,房間裡就剩下了他與陳長安。
「曹楠軒……和長青怎麼走到一塊的?」宋槐百思不得其解。
「他之前就和我說過,會每逢休假便在山下逗留,也許是那個時候結識的長青也未可知。」陳長安站在宋槐斜對面,望著雨地發呆。
宋槐長嘆一聲:「失策啊……當時沒解決掉這個人。可是那民間掀起的什麼勞什子祭祀又是怎麼回事?聽著流程那樣耳熟……」
陳長安轉過臉來,試探著開口:「有沒有一種可能,它就是民間自行製作醴奴的流程?」
宋槐瞳孔收縮,嘴上卻不肯承認:「不可能……九鄉鹿鼎和乾坤鏡全在我這裡,他們平頭老百姓,拿什麼煉化醴奴?」
「事已至此,唯有下山去一看究竟。」陳長安道。
宋槐沉默不語,陳長安上前去牽住他的手。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那年我們在歡喜場裡沒斷乾淨,有什麼東西流落出來了?」宋槐不敢確定,斟酌著道。
「我們當年還有什麼東西流落出去?我們甚至沒用到東西。」陳長安寬慰道,「連寒闕飲朱鈴的碎片也被你收拾到一起焚化了,還能留下什麼東西呢?」
「人證。」宋槐倏然開口,他將頭抬起,顫抖著對陳長安道:「我們漏掉了人證。」
陳長安語氣故作輕鬆:「歡喜場那麼多人,人人都是人證,這要我們清理到什麼時候?」說到最後,他也沒了底氣。
宋槐靜靜地看著他。
兩人之間只剩下連綿不絕的雨聲。
半晌,陳長安扶額道:「曹楠軒,他能將人心蠱惑。」
「哪怕只有一個人證,也能一傳十十傳百。再加上他的天賦加以推波助瀾,三人成虎。」宋槐接著說道。
看似已經消弭的風波,以另一種形式悄然興起。
「明天就下山。」陳長安轉身收拾行囊,宋槐看著他的身影,不自覺又抱緊了手臂。
正說到此行路上的見聞,長青似乎是發現了什麼要聞一般,神神秘秘地道:「先生,你不知道,我們去的好多個地方都興起了一種奇怪的祭祀,說是能讓一個普通百姓脫胎換骨呢。」
宋槐指使著幼吾把裝滿一筐的板栗送到山上飯堂里,一邊應和道:「是嗎?還有這事。」
「是呢,我和長吉看得真真兒的。但是咱們走訪了很多戶人家,他們也沒說出什么子丑寅卯來。大抵是看著別人在做什麼,自己也跟著做什麼吧。」長青道。
宋槐問:「此事對那個百姓有害嗎?」
長青想了想,答道:「不知道,我們沒在看見他們走出來。據當地的百姓說,這些進行祭祀的人,都要在什麼地方待上三五年,然後才能被放出來呢。」
「三五年?」陳長安挑眉,「別是什麼祭品吧。」
「哎你還真別說,長吉也懷疑是把人當做祭品呢!可是後來我們去了一個地方,遇見了老朋友,他告訴我們,其實那些百姓做的祭祀,只是對長生的一種嚮往,沒什麼稀奇。」
宋槐不解:「我還沒聽說過能有什麼法子,比修仙問道更能長生。」他看了一眼陳長安,又轉過臉來問長吉:「你覺得呢?」
長吉開口道:「這幾年來,各大門派招收的弟子數量都有銳減,光是我們靈拂山,就很久沒有新弟子來了。」
「是嗎?」
陳長安與長青一同點頭。
「真是奇了。」宋槐伸了個懶腰,看著頭頂愈加濃厚的山霧,喃喃道:「今天天氣不怎麼好啊。」
「山雨欲來。」陳長安也說。
長青看看宋槐,又看看陳長安,嘿嘿一笑:「管他什麼山雨呢,咱們修咱們的道,且管旁人作甚。」
風波
一共是三筐板栗。
長青活動了一番僵硬的腰肢,興致勃勃地對宋槐道:「我的那位朋友還說啊,他很想來咱們山里轉轉,我能不能給他寫封信,好叫他休假時過來做客?」
宋槐欣然同意:「你的朋友,請來看看也無不可。只是為什麼還要問我的意見?以往上山的人也從來沒問過我啊。」他歪歪腦袋,「難不成是你那位朋友以為我是個古怪的老頭,早早的怕了我吧?」
長青連連擺手:「怎麼會呢,是他說與我相識那麼久,還沒來我長大的地方看過。他聽了我的話,對先生你很嚮往呢。」
「我有什麼好嚮往的。」宋槐笑著道:「告訴他,只要想來隨時都能來,我已經很久沒給山林設禁了。」
「好嘞!」長青蹦蹦跳跳,扯著長吉的袖管道:「你看我說的沒錯吧,楠軒他就是顧慮太多,我勸了他多少回他都不肯跟我們過來,非要等先生親口同意才行。」
陳長安眼皮一跳:「你說誰?」
「楠軒,就是我說的那個懂的很多的朋友。」長青道。
陳長安與宋槐互換了一下眼神。
長吉率先察覺出不對,開口問道:「此人有什麼不對嗎?」
陳長安遞了個「稍安勿躁」的眼神給宋槐,轉頭和長青長吉二人道:「你們把在山下遇見的那個什麼長生的祭祀從頭到尾給我們再形容一遍吧,我和阿槐有些好奇這個。」
果然是山雨欲來,傍晚時分,天色沉了下來,雨淅淅瀝瀝地落在地面上,敲在茅屋的房頂上。
宋槐抱著胳膊倚靠在門框上,房間裡就剩下了他與陳長安。
「曹楠軒……和長青怎麼走到一塊的?」宋槐百思不得其解。
「他之前就和我說過,會每逢休假便在山下逗留,也許是那個時候結識的長青也未可知。」陳長安站在宋槐斜對面,望著雨地發呆。
宋槐長嘆一聲:「失策啊……當時沒解決掉這個人。可是那民間掀起的什麼勞什子祭祀又是怎麼回事?聽著流程那樣耳熟……」
陳長安轉過臉來,試探著開口:「有沒有一種可能,它就是民間自行製作醴奴的流程?」
宋槐瞳孔收縮,嘴上卻不肯承認:「不可能……九鄉鹿鼎和乾坤鏡全在我這裡,他們平頭老百姓,拿什麼煉化醴奴?」
「事已至此,唯有下山去一看究竟。」陳長安道。
宋槐沉默不語,陳長安上前去牽住他的手。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那年我們在歡喜場裡沒斷乾淨,有什麼東西流落出來了?」宋槐不敢確定,斟酌著道。
「我們當年還有什麼東西流落出去?我們甚至沒用到東西。」陳長安寬慰道,「連寒闕飲朱鈴的碎片也被你收拾到一起焚化了,還能留下什麼東西呢?」
「人證。」宋槐倏然開口,他將頭抬起,顫抖著對陳長安道:「我們漏掉了人證。」
陳長安語氣故作輕鬆:「歡喜場那麼多人,人人都是人證,這要我們清理到什麼時候?」說到最後,他也沒了底氣。
宋槐靜靜地看著他。
兩人之間只剩下連綿不絕的雨聲。
半晌,陳長安扶額道:「曹楠軒,他能將人心蠱惑。」
「哪怕只有一個人證,也能一傳十十傳百。再加上他的天賦加以推波助瀾,三人成虎。」宋槐接著說道。
看似已經消弭的風波,以另一種形式悄然興起。
「明天就下山。」陳長安轉身收拾行囊,宋槐看著他的身影,不自覺又抱緊了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