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頁
程憫川忙放下杯子,轉頭看著齊氏,“母親身子還好吧?三弟呢?”
“都好,哪能什麼不好的,都好,那是南邊,都好,在南邊都好。”
齊氏葫蘆提的答道,程憫川頭暈暈然著,放心的舒了口氣,齊氏瞄著他,謹慎的說道:“前兒我和大嫂出去,剛巧看到一處大宅子,唉呀,真是處風水寶地,裡頭樹也高房也新,地方又寬敞,偏上家急著出手,賣得極便宜,你看,要不,咱們買下來吧?”
程憫川手裡的杯子頓在了半空,“買下?買下gān什麼?咱們要大宅子做什麼?又沒分家!”
“你看看你,又犯犟勁了不是,這買宅子,跟分家有什麼事的?你兒子總要長大,要成親,往後還要生兒育女不是?這宅子今天不買,明天你也得買吧?這會兒,手頭現有銀子,又趕著這麼合適的宅院,不趕緊買下來,難道趕著急用的時候再去買貴的?”
齊氏一迭連聲的質問著,程憫川臉色紅漲,眨著眼睛,抬手點著齊氏,突然放下手,重重的嘆了口氣,齊氏瞄著他,淡淡的低聲說道:“你也省省心吧,上頭有大哥作主,母親心眼裡只有三弟,你呀,省省吧,你再有心,也沒人理你不是!”
程憫川面色暗下來,悶悶的連喝了兩杯酒,長長的吐了口悶氣出來,揮著手,“隨你隨你。”
齊氏舒了口氣,笑盈盈的站起來,伸手拿開程憫川面前的酒壺,“好了,別喝那麼多了,就是高興,也要看著些量,我說,你明天趕早去趟王府,見見世子爺,這選入工部的事,總是跟他說一聲才好,我也過去見見世子妃,總要說一聲,都是一家人,咱們自己可不能先見外了。”
程憫川點了點頭,“這話在理,你明天早些叫我起來,恪弟每天走得早,我得趕早過去。”
齊氏愉快的答應著,示意婆子收拾東西,自己上前扶著程憫川,進去歇著了。
隴州知州趙遠明的摺子不過十來天,就八百里快報遞進了宮中,皇上捏著摺子,慢慢的念著趙遠明抄進來的詩句,長長的嘆著口氣,將摺子放到案上,看著內侍吩咐道:“傳古蕭來見朕。”
內侍躬身答應著,悄無聲息的退出,出去叫人去了,不大會兒,內侍引著緊張的額角滲汗的古蕭,到了殿門口,示意他止住腳步,自己恭謹的進去稟報了,片刻功夫,內侍出來引著古蕭進了殿。
古蕭緊張的大氣不敢出,也不敢抬頭往上看,依著學過的禮儀,跟著內侍走了幾步,長揖跪倒在地,舒展著手臂,行著磕拜大禮。
皇上隨意的歪在榻上,看著跪倒在大殿正中,緊張卻一絲不苟的磕著頭的古蕭,臉上露出絲微笑來,抬手示意著內侍,“起來吧。”
內侍躬著身子上前,輕輕扶了一把,拉了古蕭起來,古蕭垂頭垂手、恭謹異常的站著,等著回話,皇上仔細看著他,溫和的吩咐道:“過來一點,讓朕仔細瞧瞧。”
古蕭忙長揖答應著,小心的往前蹭著步,連走了十來步,也沒聽見皇上的聲音,依禮部的教導,皇上不說停,這步子就不能停下來,古蕭硬著頭皮繼續小步往前蹭著,一直走到離榻兩三步的地方,皇上才慢慢‘嗯’了一聲,古蕭忙頓住腳步,暗暗鬆了口氣,“抬起頭。”
古蕭小心翼翼的抬頭看著溫和如鄰家老者的皇上,稍稍呆了呆,皇上瞄著他臉上閃過的驚訝,笑著問道:“驚訝什麼?朕跟你想的不一樣?”
“回皇上,不是,是,那個不是,回皇上,是跟下臣想的不一樣。”
古蕭緊張的結巴了起來,哪還有心思去想哪能回話,老老實實的所答即所想,皇上稍稍直起身子,“噢?哪裡不一樣?”
“回皇上,皇上和氣的很。”
古蕭緊張的答道,皇上臉上露出笑容來,“和你祖母一樣和氣?”
“回皇上,下臣的祖母在時,不大笑,不如皇上和氣。”
皇上臉上的笑容凝了下,往後靠過去,掃了眼几上的摺子,沉默了片刻,才看著古蕭問道:“你祖母平時是怎麼教導你的?”
古蕭為難的咽了口口水,想了想答道:“祖母說我天資平平,讓我守份惜福,還說過……”
古蕭喉結動了動,又咽了口口水,低聲接著說道:“讓我做個富家翁。”
皇上伸手揉了揉眉間,似有似無的嘆了口氣,“你祖母有你父親那樣驚才絕艷的才華在前,這天下,哪還有一個她能看得入眼的人?她說你平庸,不過是跟你父親比著罷了。”
古蕭眨了下眼睛,有些不知如何答對,張了張嘴,又眨了下眼睛遲疑起來,皇上看著他,笑著問道:“你要說什麼?”
“回皇上,祖母最喜歡小……汝南王世子妃李小暖,祖母說她比父親聰明。”
皇上呆怔了下,看著古蕭,突然失笑起來,一邊笑一邊站了起來,走到古蕭身邊,抬手溫和的拍了拍古蕭的肩膀,“你是個實誠孩子,心地淳良,這是古家的福份,淳良了好,實誠了好!這人,本本份份才是惜福,往後好好做學問,守份做人,就是你的大福。”
古蕭連聲答應著,聽得莫名其妙。
皇上看著他,又笑了起來,轉頭看著內侍吩咐道:“傳朕的意旨,古蕭升兩級,享雙俸祿。”
內侍清脆的答應著,古蕭忙跪倒在地,磕頭謝著這莫名其妙的厚恩,皇上一邊看他一邊笑著吩咐道:“去跟小恪說說話去,把你和朕說的話,說給他聽。”
古蕭答應著,又磕了幾個頭,跟著內侍退了出去。
程恪聽了古蕭的話,抬手點著古蕭的額頭,恨恨的說道:“你個混帳東西!你提小暖做什麼?你升了官領了雙俸祿,爺得進去請罪了!”
古蕭滿頭霧水,這樣的九曲十八彎,哪是他能轉得過來的?程恪點著古蕭的額頭,對著他滿眼的茫然,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中,軟軟的著不了力,只好恨恨的跺著腳,轉身往宮裡請見去了。
程恪進宮請見,足足過了一個多時辰,才告退出來,皇上往後仰著,靠在靠枕上,仿佛睡著般閉目養著神,內侍悄無聲息的上前,輕輕蓋了層夾被,皇上睜開眼睛,低聲吩咐道:“叫人備轎,嗯,先去享殿,朕要去給祖宗上柱香。”
皇上的聲音越說越低,最後一句,幾乎低不可聞,內侍答應著,取了衣服斗篷,侍候著皇上換了,在殿門口上了轎子,一路往享殿去了,皇上一個人關在享殿裡,呆了一刻多鐘,出來換了暖轎,也不回殿內,徑直出了宮門,往福音寺去了。
程恪回到家中,和父親關在內書房說了半天話,出來抄了隴州城牆上的四句詩,命人送到匯古坊,在古大人文集後面加刻上這一頁。
宜人的季節,總是過的太快,炎炎六月,戴著只大紅繡花肚兜的阿笨,已經爬得飛快,爬著爬著,還要猛然掉頭,往另一個方向疾速再爬,王妃經常被他這猛然的轉向轉的頭暈,等恍過神來,那個靈活異常的小東西,已經爬出了兩三步遠,老太妃對於阿笨的靈活,極是滿意,要不是剛出娘胎,她就給洗筋伐髓,哪有這麼聰明、靈活、健康、可愛、天下第一絕無之一的重孫子!
王妃極其擔憂著阿笨的安全,萬一磕著碰著哪怕一星半點的,可都是要命的大事,gān脆又細細挑了四五個婆子、七八個丫頭,補到了阿笨原本就龐大無比的丫頭婆子隊伍中,李小暖悶悶的嘆了口氣,半個字也沒多說,說了也沒用不是。
那些積年的老農,果然說的極准,今年是個風調雨順年,北邊南邊,都是一片豐收景象,稟報豐年的摺子雪片般飛到皇上案頭,讓了了那樁最大心事的皇上,更是心qíng愉悅,人也jīng神了不少。
李小暖卻忙了起來,調度著銀子、管事,往糧產豐厚的幾路地方趕,低調的收著糧食,再悄悄的運回到京城附近堆進庫房,李小暖又拉著程恪往各個改成了糧庫的莊子看了一遍,唯恐收來的糧食霉壞了去。
古雲姍更是忙得腳不連地,北邊的醃ròu等物,今年的量比去年翻了無數倍,又要忙著醃ròu等,又要忙著收糧食,看著人入庫,又擔心著日日翻曬沒有做好。
第三百三十二章:抓周
京城、兩浙路和其它各處地方糧食收的還算順利,但收的並不多,那些大商家,不明就裡,卻敏感異常,不過晚了幾分,就跟在李小暖攪起的暗流後頭出了手,跟著高價收起了糧食,原本豐年穀賤,但這個豐年,谷價倒高了幾紋錢,豐收的農人喜悅異常,李小暖卻悶氣的不行,她多花了銀子,糧食卻沒能收到那麼多。
北地收的就更少了,幾乎沒有收到什麼糧食,李福貴親自跑了一趟,細細查訪了幾天,就讓幾個掌柜停了收糧,在北地大舉收糧的,是顏家,這個鋒刃,只能避過。
李福貴回來稟報了李小暖,李小暖緩緩嘆了口氣,這天下聰明人多的是,那些大商家,那些托著同鄉、同氣連枝、縱橫各地的大小商人們,這份反應與氣魄,令人佩服,李小暖心裡微微一動,轉頭看著李福貴,慢吞吞的問道:“兩浙路的商人,到其它各路收糧的,必定不少吧?”
李福貴看著李小暖,笑著說道:“少夫人,咱們商號原本就在兩浙路商人中執牛耳,這幾年更是風聲水起,耳目稍稍靈通些的,都知道是少夫人的產業,那兩浙路的商家,哪家不是緊緊盯著咱們,想跟著發財的?少夫人放心,咱們的管事,可沒人冒這個傻氣,敢犯了少夫人的令,只是這事,哪要說什麼?一句話都不用說,只看著咱們這麼大手筆收糧,滿兩浙路,眼睛就都盯在糧食上了”
李小暖悶了口氣,李福貴這話說的,半分錯也沒有,可不就是這樣,是自己沒想周到,唉,這筆銀子,看來是掙不到多少了,李福貴看著氣色悶悶的李小暖,輕輕咳了一聲,低聲說道:“少夫人收這糧食,我大約能估摸出用處來,這樣也好,咱們動的早,今年的餘糧,只怕六七成都在咱們兩浙路商人手裡,真要用,也不過少夫人一句話,如今咱們商號,別的地方不說,在兩浙路,那可是說一句算一句的。”
李小暖嘆著氣點了點頭,這錢財,隨緣隨份隨命,可qiáng求不得,李福貴說的也是……李小暖慢慢挑起眉梢,笑眯眯的看著李福貴問道:“聽李伯這意思,咱們的掌柜在兩浙路,那可是很威風的?”
李福貴笑得一張臉如同盛開的jú花,“哪有什麼威風?我和亭伯整天跟那些掌柜們說,人家越是敬重,咱們就越是要謙和知禮,少夫人今年臘月里見了那些個掌柜,也要敲打著些,這一張揚,就失了份了,這是當年老祖宗的話。”
“都好,哪能什麼不好的,都好,那是南邊,都好,在南邊都好。”
齊氏葫蘆提的答道,程憫川頭暈暈然著,放心的舒了口氣,齊氏瞄著他,謹慎的說道:“前兒我和大嫂出去,剛巧看到一處大宅子,唉呀,真是處風水寶地,裡頭樹也高房也新,地方又寬敞,偏上家急著出手,賣得極便宜,你看,要不,咱們買下來吧?”
程憫川手裡的杯子頓在了半空,“買下?買下gān什麼?咱們要大宅子做什麼?又沒分家!”
“你看看你,又犯犟勁了不是,這買宅子,跟分家有什麼事的?你兒子總要長大,要成親,往後還要生兒育女不是?這宅子今天不買,明天你也得買吧?這會兒,手頭現有銀子,又趕著這麼合適的宅院,不趕緊買下來,難道趕著急用的時候再去買貴的?”
齊氏一迭連聲的質問著,程憫川臉色紅漲,眨著眼睛,抬手點著齊氏,突然放下手,重重的嘆了口氣,齊氏瞄著他,淡淡的低聲說道:“你也省省心吧,上頭有大哥作主,母親心眼裡只有三弟,你呀,省省吧,你再有心,也沒人理你不是!”
程憫川面色暗下來,悶悶的連喝了兩杯酒,長長的吐了口悶氣出來,揮著手,“隨你隨你。”
齊氏舒了口氣,笑盈盈的站起來,伸手拿開程憫川面前的酒壺,“好了,別喝那麼多了,就是高興,也要看著些量,我說,你明天趕早去趟王府,見見世子爺,這選入工部的事,總是跟他說一聲才好,我也過去見見世子妃,總要說一聲,都是一家人,咱們自己可不能先見外了。”
程憫川點了點頭,“這話在理,你明天早些叫我起來,恪弟每天走得早,我得趕早過去。”
齊氏愉快的答應著,示意婆子收拾東西,自己上前扶著程憫川,進去歇著了。
隴州知州趙遠明的摺子不過十來天,就八百里快報遞進了宮中,皇上捏著摺子,慢慢的念著趙遠明抄進來的詩句,長長的嘆著口氣,將摺子放到案上,看著內侍吩咐道:“傳古蕭來見朕。”
內侍躬身答應著,悄無聲息的退出,出去叫人去了,不大會兒,內侍引著緊張的額角滲汗的古蕭,到了殿門口,示意他止住腳步,自己恭謹的進去稟報了,片刻功夫,內侍出來引著古蕭進了殿。
古蕭緊張的大氣不敢出,也不敢抬頭往上看,依著學過的禮儀,跟著內侍走了幾步,長揖跪倒在地,舒展著手臂,行著磕拜大禮。
皇上隨意的歪在榻上,看著跪倒在大殿正中,緊張卻一絲不苟的磕著頭的古蕭,臉上露出絲微笑來,抬手示意著內侍,“起來吧。”
內侍躬著身子上前,輕輕扶了一把,拉了古蕭起來,古蕭垂頭垂手、恭謹異常的站著,等著回話,皇上仔細看著他,溫和的吩咐道:“過來一點,讓朕仔細瞧瞧。”
古蕭忙長揖答應著,小心的往前蹭著步,連走了十來步,也沒聽見皇上的聲音,依禮部的教導,皇上不說停,這步子就不能停下來,古蕭硬著頭皮繼續小步往前蹭著,一直走到離榻兩三步的地方,皇上才慢慢‘嗯’了一聲,古蕭忙頓住腳步,暗暗鬆了口氣,“抬起頭。”
古蕭小心翼翼的抬頭看著溫和如鄰家老者的皇上,稍稍呆了呆,皇上瞄著他臉上閃過的驚訝,笑著問道:“驚訝什麼?朕跟你想的不一樣?”
“回皇上,不是,是,那個不是,回皇上,是跟下臣想的不一樣。”
古蕭緊張的結巴了起來,哪還有心思去想哪能回話,老老實實的所答即所想,皇上稍稍直起身子,“噢?哪裡不一樣?”
“回皇上,皇上和氣的很。”
古蕭緊張的答道,皇上臉上露出笑容來,“和你祖母一樣和氣?”
“回皇上,下臣的祖母在時,不大笑,不如皇上和氣。”
皇上臉上的笑容凝了下,往後靠過去,掃了眼几上的摺子,沉默了片刻,才看著古蕭問道:“你祖母平時是怎麼教導你的?”
古蕭為難的咽了口口水,想了想答道:“祖母說我天資平平,讓我守份惜福,還說過……”
古蕭喉結動了動,又咽了口口水,低聲接著說道:“讓我做個富家翁。”
皇上伸手揉了揉眉間,似有似無的嘆了口氣,“你祖母有你父親那樣驚才絕艷的才華在前,這天下,哪還有一個她能看得入眼的人?她說你平庸,不過是跟你父親比著罷了。”
古蕭眨了下眼睛,有些不知如何答對,張了張嘴,又眨了下眼睛遲疑起來,皇上看著他,笑著問道:“你要說什麼?”
“回皇上,祖母最喜歡小……汝南王世子妃李小暖,祖母說她比父親聰明。”
皇上呆怔了下,看著古蕭,突然失笑起來,一邊笑一邊站了起來,走到古蕭身邊,抬手溫和的拍了拍古蕭的肩膀,“你是個實誠孩子,心地淳良,這是古家的福份,淳良了好,實誠了好!這人,本本份份才是惜福,往後好好做學問,守份做人,就是你的大福。”
古蕭連聲答應著,聽得莫名其妙。
皇上看著他,又笑了起來,轉頭看著內侍吩咐道:“傳朕的意旨,古蕭升兩級,享雙俸祿。”
內侍清脆的答應著,古蕭忙跪倒在地,磕頭謝著這莫名其妙的厚恩,皇上一邊看他一邊笑著吩咐道:“去跟小恪說說話去,把你和朕說的話,說給他聽。”
古蕭答應著,又磕了幾個頭,跟著內侍退了出去。
程恪聽了古蕭的話,抬手點著古蕭的額頭,恨恨的說道:“你個混帳東西!你提小暖做什麼?你升了官領了雙俸祿,爺得進去請罪了!”
古蕭滿頭霧水,這樣的九曲十八彎,哪是他能轉得過來的?程恪點著古蕭的額頭,對著他滿眼的茫然,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中,軟軟的著不了力,只好恨恨的跺著腳,轉身往宮裡請見去了。
程恪進宮請見,足足過了一個多時辰,才告退出來,皇上往後仰著,靠在靠枕上,仿佛睡著般閉目養著神,內侍悄無聲息的上前,輕輕蓋了層夾被,皇上睜開眼睛,低聲吩咐道:“叫人備轎,嗯,先去享殿,朕要去給祖宗上柱香。”
皇上的聲音越說越低,最後一句,幾乎低不可聞,內侍答應著,取了衣服斗篷,侍候著皇上換了,在殿門口上了轎子,一路往享殿去了,皇上一個人關在享殿裡,呆了一刻多鐘,出來換了暖轎,也不回殿內,徑直出了宮門,往福音寺去了。
程恪回到家中,和父親關在內書房說了半天話,出來抄了隴州城牆上的四句詩,命人送到匯古坊,在古大人文集後面加刻上這一頁。
宜人的季節,總是過的太快,炎炎六月,戴著只大紅繡花肚兜的阿笨,已經爬得飛快,爬著爬著,還要猛然掉頭,往另一個方向疾速再爬,王妃經常被他這猛然的轉向轉的頭暈,等恍過神來,那個靈活異常的小東西,已經爬出了兩三步遠,老太妃對於阿笨的靈活,極是滿意,要不是剛出娘胎,她就給洗筋伐髓,哪有這麼聰明、靈活、健康、可愛、天下第一絕無之一的重孫子!
王妃極其擔憂著阿笨的安全,萬一磕著碰著哪怕一星半點的,可都是要命的大事,gān脆又細細挑了四五個婆子、七八個丫頭,補到了阿笨原本就龐大無比的丫頭婆子隊伍中,李小暖悶悶的嘆了口氣,半個字也沒多說,說了也沒用不是。
那些積年的老農,果然說的極准,今年是個風調雨順年,北邊南邊,都是一片豐收景象,稟報豐年的摺子雪片般飛到皇上案頭,讓了了那樁最大心事的皇上,更是心qíng愉悅,人也jīng神了不少。
李小暖卻忙了起來,調度著銀子、管事,往糧產豐厚的幾路地方趕,低調的收著糧食,再悄悄的運回到京城附近堆進庫房,李小暖又拉著程恪往各個改成了糧庫的莊子看了一遍,唯恐收來的糧食霉壞了去。
古雲姍更是忙得腳不連地,北邊的醃ròu等物,今年的量比去年翻了無數倍,又要忙著醃ròu等,又要忙著收糧食,看著人入庫,又擔心著日日翻曬沒有做好。
第三百三十二章:抓周
京城、兩浙路和其它各處地方糧食收的還算順利,但收的並不多,那些大商家,不明就裡,卻敏感異常,不過晚了幾分,就跟在李小暖攪起的暗流後頭出了手,跟著高價收起了糧食,原本豐年穀賤,但這個豐年,谷價倒高了幾紋錢,豐收的農人喜悅異常,李小暖卻悶氣的不行,她多花了銀子,糧食卻沒能收到那麼多。
北地收的就更少了,幾乎沒有收到什麼糧食,李福貴親自跑了一趟,細細查訪了幾天,就讓幾個掌柜停了收糧,在北地大舉收糧的,是顏家,這個鋒刃,只能避過。
李福貴回來稟報了李小暖,李小暖緩緩嘆了口氣,這天下聰明人多的是,那些大商家,那些托著同鄉、同氣連枝、縱橫各地的大小商人們,這份反應與氣魄,令人佩服,李小暖心裡微微一動,轉頭看著李福貴,慢吞吞的問道:“兩浙路的商人,到其它各路收糧的,必定不少吧?”
李福貴看著李小暖,笑著說道:“少夫人,咱們商號原本就在兩浙路商人中執牛耳,這幾年更是風聲水起,耳目稍稍靈通些的,都知道是少夫人的產業,那兩浙路的商家,哪家不是緊緊盯著咱們,想跟著發財的?少夫人放心,咱們的管事,可沒人冒這個傻氣,敢犯了少夫人的令,只是這事,哪要說什麼?一句話都不用說,只看著咱們這麼大手筆收糧,滿兩浙路,眼睛就都盯在糧食上了”
李小暖悶了口氣,李福貴這話說的,半分錯也沒有,可不就是這樣,是自己沒想周到,唉,這筆銀子,看來是掙不到多少了,李福貴看著氣色悶悶的李小暖,輕輕咳了一聲,低聲說道:“少夫人收這糧食,我大約能估摸出用處來,這樣也好,咱們動的早,今年的餘糧,只怕六七成都在咱們兩浙路商人手裡,真要用,也不過少夫人一句話,如今咱們商號,別的地方不說,在兩浙路,那可是說一句算一句的。”
李小暖嘆著氣點了點頭,這錢財,隨緣隨份隨命,可qiáng求不得,李福貴說的也是……李小暖慢慢挑起眉梢,笑眯眯的看著李福貴問道:“聽李伯這意思,咱們的掌柜在兩浙路,那可是很威風的?”
李福貴笑得一張臉如同盛開的jú花,“哪有什麼威風?我和亭伯整天跟那些掌柜們說,人家越是敬重,咱們就越是要謙和知禮,少夫人今年臘月里見了那些個掌柜,也要敲打著些,這一張揚,就失了份了,這是當年老祖宗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