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頁
周家靖說:「差點沒敢認,這半年你的變化可真大。」
王祺雲望望周家靖,再看看江連月,他們還和去年沒去北京時一樣,要說改變,那就是可能都多了幾分書卷氣。
「你們兩個每日呆在象牙塔里安靜地學習,哪裡知道我們做工的辛苦?最近我單是接電話,都接到口乾。」王祺雲笑著抱怨,「江廠長,我們再不把去年的訂單做出來,我覺得那些客戶都想從電話里爬出來自己做了。」
江連月笑道:「接下來我們大幹兩個月,爭取把去年欠的債都還了。」
「好!」王祺雲神采奕奕道,「努力工作,奮鬥五十日,還清債務!」
周家靖見她雖然比沒上班時粗糙多了,可是精神卻比之前飽滿,笑道:「王爺爺一定很喜歡你現在的樣子。」
王老爺子也和周老爺子一樣,疼愛孫輩,可是依然認為他們的條件已經比很多人好,更應該為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
王祺雲笑道:「爺爺每次見我都誇我現在能幹。」
幾人吃過宵夜,又立即回到廠房工作。
增加產量,在人手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只能增加勞動時間。
周家靖沒馬上離開,拿起相機跟著他們去了廠房,用照片和文字記錄他們辛勤勞動的瞬間和成果。
……
過三日,江學軍也放假回來了。
周家靖看到江學軍的時候,也差點沒把這個二舅哥認出來。
他臉上架著一副金絲邊眼鏡,依然身著白襯衫黑西褲,可是身上的氣質已經由原來的朝氣活潑變成斯文活躍,看起來和之前完全是兩個人。
周家靖在打量江學軍的時候,江學軍也在打量他,見他氣質越發清貴儒雅,但眼睛還和之前一樣圍著阿妹轉,暗暗鬆口氣。
要說阿妹這麼多事,他最擔心的就是周家靖去到那個有還很多優秀青年的京大後,會花了眼,對她不好。現在看來,阿妹沒看錯人,周家靖還是和沒去前一樣全心全意地待她。
人員到齊,江連月他們就開始昏天暗地的工作,一兜兜的茉莉花傍晚被送進來,經過一個晚上的窨制後變得花干,又被一兜兜地運出去。
周家靖放假沒事,天天帶著書和稿紙來茶廠陪江連月。
「在茶廠一公里外就能聞到茉莉花的香氣,越近,花香越濃郁,等走進茶廠,感覺自己從內到外都已充滿茉莉花香,像一朵會行走的茉莉花。」周家靖文章中寫道。
他這篇文章,發表在國內最權威的文學雜誌之一《人民文學》上,文章一經刊登出來便引起極大的反響,很多雜誌進行了轉載,周家靖的名字逐漸為大眾所熟知。很多文學青年讀過文章後,特意跑來感受當「一朵會行走的茉莉花」的感覺,橫洲鎮一時成為文學青年嚮往的地方之一。
大量的人流湧入,也繁華了鬱江茶廠周邊的餐飲住宿業。江連月的月牙小吃,也因為江連月和周家靖的關係,成為文學青年們最喜歡的小吃店。青年們懷著對愛情的憧憬來這裡,期待自己也能像周家靖一樣,擁有一個知心知意的愛人。
去年年底,國家開始頒布個體戶營業執照,江連月立即讓江學進去註冊辦理,同時在小吃攤附近買下兩間鋪面,把小吃攤變成了小吃店。此外,她還讓江學進根據她的設計做了店面裝修,將月牙小吃裝修得十分寬敞明亮,和當時其他油油膩膩的小吃店截然不同。
月牙小吃也因此生意更加紅火,員工從兩人擴至四人,梁春霞也當上了副店長。
大量文學青年的到來,讓月牙小吃店差點不堪重荷,幸好江學思和劉超英也趁著假期在店裡幫忙,才勉強支撐了下來。
江連月見狀,立即去政府大院,看望契媽的同時,建議梁振華和梁振東增加前往孝義的班車車次,同時完善相應的食宿條件,將文學青年們引到孝義鎮去參觀茉莉花田。
文學青年們感受完「當茉莉花」的感覺,吃過月牙小吃店的美味小吃,意猶未盡,很多人又趕去孝義鎮遊玩。到了孝義鎮,他們被孝義鎮有花有水的美麗和平靜吸引,不少人租房子留了下來,後來還形成了有名的「文學村」。
當然孝義鎮後來的發展是江連月沒想到的。
她只抽空去跟他們提出自己的建議後,就又埋頭忙著制她的茶。
綠趣的製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忙碌的間隙里,江連月用凌雲白毫茶做底茶製作的茉莉花茶總不滿意,不是花香過濃,就是茶葉不美觀,既沒有綠趣的香,也沒有綠趣的形。
眼看暑假就要結束,再制不出用新的茶葉作為底茶做的茉莉花,綠趣的產量就跟不上,沒法滿足越來越多的訂單要求,江連月急得一天到晚都泡在茶廠里,飯都吃得少了。
周家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可是他也沒辦法,他對制茶真的一竅不通,只能多熬點綠豆海帶給她喝。
這一天台風過境,颳風大雨,茉莉花沒法採摘,即使採摘下來也沒法用,江連月就讓大家休息一天。她也沒去上班,下午起床後就坐在陽台上望著嘩啦啦的大雨發呆。
周家靖拿著書在一旁陪著,見她呆坐了一個小時,還是一副神不守舍的模樣,心疼得不行。
「我們去看電影吧,好久沒去看電影了,難得今天你休息。」周家靖提議道。
江連月看著外頭仿佛下著雨簾的天氣,緩緩搖頭:「這麼大的雨,不想出門。」<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王祺雲望望周家靖,再看看江連月,他們還和去年沒去北京時一樣,要說改變,那就是可能都多了幾分書卷氣。
「你們兩個每日呆在象牙塔里安靜地學習,哪裡知道我們做工的辛苦?最近我單是接電話,都接到口乾。」王祺雲笑著抱怨,「江廠長,我們再不把去年的訂單做出來,我覺得那些客戶都想從電話里爬出來自己做了。」
江連月笑道:「接下來我們大幹兩個月,爭取把去年欠的債都還了。」
「好!」王祺雲神采奕奕道,「努力工作,奮鬥五十日,還清債務!」
周家靖見她雖然比沒上班時粗糙多了,可是精神卻比之前飽滿,笑道:「王爺爺一定很喜歡你現在的樣子。」
王老爺子也和周老爺子一樣,疼愛孫輩,可是依然認為他們的條件已經比很多人好,更應該為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
王祺雲笑道:「爺爺每次見我都誇我現在能幹。」
幾人吃過宵夜,又立即回到廠房工作。
增加產量,在人手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只能增加勞動時間。
周家靖沒馬上離開,拿起相機跟著他們去了廠房,用照片和文字記錄他們辛勤勞動的瞬間和成果。
……
過三日,江學軍也放假回來了。
周家靖看到江學軍的時候,也差點沒把這個二舅哥認出來。
他臉上架著一副金絲邊眼鏡,依然身著白襯衫黑西褲,可是身上的氣質已經由原來的朝氣活潑變成斯文活躍,看起來和之前完全是兩個人。
周家靖在打量江學軍的時候,江學軍也在打量他,見他氣質越發清貴儒雅,但眼睛還和之前一樣圍著阿妹轉,暗暗鬆口氣。
要說阿妹這麼多事,他最擔心的就是周家靖去到那個有還很多優秀青年的京大後,會花了眼,對她不好。現在看來,阿妹沒看錯人,周家靖還是和沒去前一樣全心全意地待她。
人員到齊,江連月他們就開始昏天暗地的工作,一兜兜的茉莉花傍晚被送進來,經過一個晚上的窨制後變得花干,又被一兜兜地運出去。
周家靖放假沒事,天天帶著書和稿紙來茶廠陪江連月。
「在茶廠一公里外就能聞到茉莉花的香氣,越近,花香越濃郁,等走進茶廠,感覺自己從內到外都已充滿茉莉花香,像一朵會行走的茉莉花。」周家靖文章中寫道。
他這篇文章,發表在國內最權威的文學雜誌之一《人民文學》上,文章一經刊登出來便引起極大的反響,很多雜誌進行了轉載,周家靖的名字逐漸為大眾所熟知。很多文學青年讀過文章後,特意跑來感受當「一朵會行走的茉莉花」的感覺,橫洲鎮一時成為文學青年嚮往的地方之一。
大量的人流湧入,也繁華了鬱江茶廠周邊的餐飲住宿業。江連月的月牙小吃,也因為江連月和周家靖的關係,成為文學青年們最喜歡的小吃店。青年們懷著對愛情的憧憬來這裡,期待自己也能像周家靖一樣,擁有一個知心知意的愛人。
去年年底,國家開始頒布個體戶營業執照,江連月立即讓江學進去註冊辦理,同時在小吃攤附近買下兩間鋪面,把小吃攤變成了小吃店。此外,她還讓江學進根據她的設計做了店面裝修,將月牙小吃裝修得十分寬敞明亮,和當時其他油油膩膩的小吃店截然不同。
月牙小吃也因此生意更加紅火,員工從兩人擴至四人,梁春霞也當上了副店長。
大量文學青年的到來,讓月牙小吃店差點不堪重荷,幸好江學思和劉超英也趁著假期在店裡幫忙,才勉強支撐了下來。
江連月見狀,立即去政府大院,看望契媽的同時,建議梁振華和梁振東增加前往孝義的班車車次,同時完善相應的食宿條件,將文學青年們引到孝義鎮去參觀茉莉花田。
文學青年們感受完「當茉莉花」的感覺,吃過月牙小吃店的美味小吃,意猶未盡,很多人又趕去孝義鎮遊玩。到了孝義鎮,他們被孝義鎮有花有水的美麗和平靜吸引,不少人租房子留了下來,後來還形成了有名的「文學村」。
當然孝義鎮後來的發展是江連月沒想到的。
她只抽空去跟他們提出自己的建議後,就又埋頭忙著制她的茶。
綠趣的製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忙碌的間隙里,江連月用凌雲白毫茶做底茶製作的茉莉花茶總不滿意,不是花香過濃,就是茶葉不美觀,既沒有綠趣的香,也沒有綠趣的形。
眼看暑假就要結束,再制不出用新的茶葉作為底茶做的茉莉花,綠趣的產量就跟不上,沒法滿足越來越多的訂單要求,江連月急得一天到晚都泡在茶廠里,飯都吃得少了。
周家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可是他也沒辦法,他對制茶真的一竅不通,只能多熬點綠豆海帶給她喝。
這一天台風過境,颳風大雨,茉莉花沒法採摘,即使採摘下來也沒法用,江連月就讓大家休息一天。她也沒去上班,下午起床後就坐在陽台上望著嘩啦啦的大雨發呆。
周家靖拿著書在一旁陪著,見她呆坐了一個小時,還是一副神不守舍的模樣,心疼得不行。
「我們去看電影吧,好久沒去看電影了,難得今天你休息。」周家靖提議道。
江連月看著外頭仿佛下著雨簾的天氣,緩緩搖頭:「這麼大的雨,不想出門。」<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