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頁
“好,好……”皇上哽咽著,“真真,四哥兒……還是個孩子,都怪朕,他還是個孩子,你……”
“我知道,大哥放心,他總歸姓林。”福安長公主點頭答應,他總歸姓林,只要不作死,他就不會死。
“宣墨卿、呂卿……”皇上聲音低弱而無力,福安長公主看了眼常太監,常太監急忙小步快走出來,宣早就等候在殿外的墨相等人進殿。
墨相走在最前,呂相和楚相緊跟其後,晉王、解尚書、孫學士以及當值的翰林承旨季疏影等人魚貫而進,在皇上chuáng前跪成一片。
“擬旨。”皇上看著福安長公主,話說的有些艱難,“太子無德,不堪大用,改立……”
跪在chuáng角位置的晉王一下子抬起頭,目光直直而渴望的盯著皇上,跪在最前托著紙筆的季疏影,下意識的側了側身,擋住了晉王的目光,抬眼掃向寧遠時,正迎上寧遠似笑非笑的目光。
“……立五哥兒林睿為太子。”皇上頓了頓,略過了寧皇后,“福安,為寧國福安長公主,加**公主,宗正卿,檢校侍中,行中書令。就……”皇上握著福安長公主的手,“朕就……託付給你了。”
墨相沒看皇上,只看著福安長公主,呂相低著頭,一臉哀傷,楚相微微有些興奮,果然是這樣!
季疏影等了片刻,見皇上不再發話了,低垂著眼皮,正要退下去擬旨,孫學士伸手從他手裡搶過紙筆,“此事重大,我來!”
孫學士擬了旨,皇上點了頭,墨相捧了旨,諸人掂著腳尖退出,只留福安長公主陪著皇上。
出到殿外,寧遠晃到季疏影旁邊,“我可是君子。”季疏影看了他一眼,又掃了眼能看出幾分失落的晉王,沒說話。他這是說他剛才的舉動,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他可沒覺得他是君子,也沒覺得自己是在度君子之腹。
……
兩天之後,皇上咽下了最後一口氣,幾乎同時,賀嬪也死了,鄧嬤嬤服了毒,賀嬪和鄧嬤嬤的忠,得到了從寧皇后、福安長公主到朝廷的表彰,賀嬪晉了皇貴妃,隨皇上入葬皇陵。
雪又下了起來,白漫漫一片的禁中在大雪的籠罩下,反倒不顯的那麼哀傷了。
上一次在大皇子府外砌牆的,是隨國公,這一次,在太子從前的王府外砌牆的,是周六。
周六坐在車上,看著漸漸起來的高牆,一把接一把的抹眼淚,他也不知道他為什麼哭,就是悲傷的厲害,這悲傷是因為皇上的大行,還是因為眼前這堵高牆,他理不清,也不想理,他只是隱隱覺得,一切都過去了,他好象做了一場夢,現在,夢醒了。
☆、第七百二五章 新朝
五皇子登基的事,塵埃落定,沒人著急,從從容容的安排在一個月後。
福安長公主成了寧國福安大長公主,駁回了一大摞要給她修公主府的摺子,說她原本是清修之人,兄長不幸,為國為家,她不得不看顧一二,可這只是權宜之策,幾年之後,她還是要回城外清修,這幾年,就在寶籙宮暫住,就很好。
甚至在寶籙宮,也是和從前一樣,住在偏院西廂,雖然除了她那個偏院,寶籙宮已經沒有其它人了。
五皇子登基大典後第二天,寧遠就被福安大長公主派出去巡查各地兵備,李桐雖說守了一個月靈,可寧皇后極其照顧大家,跪哭的時候少,休息的時候多,倒沒怎麼累,寧遠走後,李桐幾乎每天都到寶籙宮。
先皇走後,福安大長公主瘦了很多,這讓李桐有些擔心。
當了皇上的五皇子還和從前一樣,每天到寶籙宮上課,上課時間改成了每天早朝後,李桐就在皇上上完課後,再到寶籙宮。
又一個chūn天悄悄走來,柳梢一個個飽滿的葉芽綻開,露出嬾huáng的葉塵,透過紗窗,李桐看著兩旁朦朧的新綠中噴薄而出的勃勃生機,忍不住深吸了幾口氣,她越來越覺得,她只是做了一個夢,南柯一夢而已。
轉進寶籙宮前的巷子,李桐敲了敲車廂,下了車,一邊欣賞著兩邊盛開的茶花,一邊往小院過去。
剛跨進院門,就看到正從走廊轉拐過來的皇上,李桐忙避到旁邊,曲膝見禮,皇上一看到她,立刻眉開眼笑,“七舅母早,七舅母,剛才姑姑誇我眼力不錯!”
“這十天裡,大長公主誇了您三回了。”李桐也跟著喜上眉梢,皇上微微抬起下巴,一臉得意,“昨天阿娘也誇我了,說我的箭術能跟七舅舅五六歲的時候比一比了。”
李桐失笑,“皇上真厲害。”
“七舅母笑話我,”皇上悻悻然。
“不是笑話你,你七舅舅說過,他一直長到你這麼大,只習武,不學別的,就是到現在,你七舅舅也只會打仗,皇上要學的東西太多了,比七舅舅多得多得多,特別是跟大長公主學的這些,也只有皇上能學的這樣好。”
李桐仔細解釋,皇上嘆了口氣,手往後背起,十足的福安大長公主模樣,“就是啊,為君者最難。”
李桐想笑忙又忍住,緊挨欄杆站著,看著皇上出了院門,回過頭,笑容燦爛的沖她擺了擺手。
一縷朝陽打在皇上臉側,一條金邊勾在那張漸漸不再稚嫩的臉側,明亮的讓李桐下意識的眯起眼睛,眼睛眯起的那一瞬間,這張朝陽中的臉,和那一回她最後看到的那一眼,那張夕陽中的燦爛笑臉,合在了一起。
是他!
李桐震驚的抬手捂在嘴上,按回了那一聲幾乎要脫口衝出的驚叫。
從前那一回,那個突然出現在相國寺的高僧,那個和她說他找不到她阿娘,那個說他受過她大恩,那個在她面前灰飛煙滅的高僧……
他說他受過她大恩,是現在麼?
哪是前哪是後?哪是夢哪是真?
李桐傻子一樣呆站在院門口。
好半天,李桐才回過神,進了西廂,福安大長公主直視著她,看著她坐下,移了茶桌過來,焙起了茶,才開口問道:“綠雲說你傻站在院門口,怎麼回事?”
“沒什麼,想起來一點舊事。”李桐沒抬頭。
“舊事……”大長公主慢慢重複了一遍舊事,沉默了好一會兒,“前幾天,太后跟我說了件寧家的舊事,寧家那位邵師,聽說歸隱前只見了你?”
“嗯。”李桐垂著眼皮,低低嗯了一聲。
“太祖的筆記中,提到過一回重生之人。”大長公主看著窗外,“那時候太祖還只是個副將,有個落魂秀才找到他,說二十二年後,太祖將君臨天下。”
頓了頓,福安大長公主看著李桐,慢吞吞道:“太祖嚇壞了,就把他殺了。”
李桐神qíng一滯。
“十年後,太祖就覺得自己殺錯了,太祖登基的日子,就是那個秀才所說的日子,不過,太祖是先知道這個日子,才定下的這個日子。還有件事,”
福安大長公主轉著手裡的杯子,“太祖還說,他遇到過一個姓邵的不僧不道的人,也很瘦,也很弱,和他說了很多瘋話,比如,林家天下成於李氏,也將毀於李氏。”
李桐愕然,福安大長公主笑起來,“太祖一生奇遇極多,他的筆記寫的極好,看起來特別有意思。”
李桐直視著福安大長公主,福安大長公主笑了一會兒,迎著李桐的目光,“太祖不信邪,這句成於李氏,也毀於李氏,太祖說:既然成於李氏,那毀於李氏也公道得很。”
“太祖這本筆記?”李桐聽說心驚ròu跳,福安大長公主笑眯眯看著她,“這本筆記麼……”頓了頓,福安大長公主才接著道:“阿爹給我的,反正先皇也不喜歡這樣的東西,他喜歡詩詞歌賦。”
李桐輕輕舒了口氣。
“……我正在想,要不要把這本筆記拿給小五看看,真是特別有意思。”福安大長公主聽李桐舒出那口氣,一臉促狹的又接了一句,“除了這句成於李氏,毀於李氏,還有一件,說若有帶水而生的林家女,生下來就要溺死,否則林家基業自她起兩代之後,就灰飛煙滅。”
李桐呆看著福安大長公主,帶水而生,她出生那會兒天降大雨……
“這一件,太祖批了兩個字:放屁。”福安大長公主笑起來,“我瞧著也是。”
李桐看著福安大長公主,“是一個邵麼?”
“桐桐。”福安大長公主收了笑容,神qíng有些嚴肅,“你我,都是凡俗之人,機緣巧合,偶爾窺見了一件兩件不同於凡俗的人和事,只不過是機緣巧合,看過也就看過了,當個閒話說說而已。”
頓了頓,福安大長公主又加了一句,“如此而已!不可窮究。”
“嗯。”李桐應了一聲,“我也是這麼想,就象偶爾看到高僧的神通,一份福緣而已。”
“不見得都是福緣,行了,咱們不說這個了。昨天你剛走,秦氏來了。”福安大長公主岔開話題。
“晉王妃?”李桐有幾分意外。先皇喪禮沒結束,晉王就病倒了,到現在還在閉門靜養,這會兒,晉王妃到寶籙宮來做什麼?
“嗯,是來表心跡的。”福安大長公主一臉說不出什麼意味的笑,“替老三求定心九丸藥。說她這一陣子天天守著老三,諸事無擾,這樣的日子,她和老三都覺得簡直是神仙一樣的日子。”
李桐沒說話,如果諸事無憂這一句換成提心弔膽,這些話倒是從前的秦皇后避居這寶籙宮之後,常說的話:當年皇上還在潛邸時,她和皇上唯恐閉門家中坐,禍事天上掉,成天提心弔膽,那時候,皇上和她只有彼此可以依靠……
“……擔心的過了,”福安大長公主揮了揮手,“她這膽子,還不如霍氏!”
聽福安大長公主提到大皇子妃霍氏,李桐猶豫了下,還是cha了句,“阿蘿已經到杭州了。”
“還有那個衛鳳娘,你給我看緊了。”聽李桐說到阿蘿,福安大長公主一臉的氣兒不打一處來,“你瞧瞧,寧遠這廝,手底下用的都是什麼人?全是土匪!大土匪帶小土匪!”
李桐低眉垂目,一聲不響的聽著福安大長公主的抱怨,反正也沒說錯,衛鳳娘確實是土匪出身。
福安大長公主抱怨了一通,轉回正事,“……你說說這都是什麼事!一個一個的,都得我來收拾爛攤子,寧遠不是說秦氏兩個兄弟都是將才嗎?一個給他,一個去北地。”
“我知道,大哥放心,他總歸姓林。”福安長公主點頭答應,他總歸姓林,只要不作死,他就不會死。
“宣墨卿、呂卿……”皇上聲音低弱而無力,福安長公主看了眼常太監,常太監急忙小步快走出來,宣早就等候在殿外的墨相等人進殿。
墨相走在最前,呂相和楚相緊跟其後,晉王、解尚書、孫學士以及當值的翰林承旨季疏影等人魚貫而進,在皇上chuáng前跪成一片。
“擬旨。”皇上看著福安長公主,話說的有些艱難,“太子無德,不堪大用,改立……”
跪在chuáng角位置的晉王一下子抬起頭,目光直直而渴望的盯著皇上,跪在最前托著紙筆的季疏影,下意識的側了側身,擋住了晉王的目光,抬眼掃向寧遠時,正迎上寧遠似笑非笑的目光。
“……立五哥兒林睿為太子。”皇上頓了頓,略過了寧皇后,“福安,為寧國福安長公主,加**公主,宗正卿,檢校侍中,行中書令。就……”皇上握著福安長公主的手,“朕就……託付給你了。”
墨相沒看皇上,只看著福安長公主,呂相低著頭,一臉哀傷,楚相微微有些興奮,果然是這樣!
季疏影等了片刻,見皇上不再發話了,低垂著眼皮,正要退下去擬旨,孫學士伸手從他手裡搶過紙筆,“此事重大,我來!”
孫學士擬了旨,皇上點了頭,墨相捧了旨,諸人掂著腳尖退出,只留福安長公主陪著皇上。
出到殿外,寧遠晃到季疏影旁邊,“我可是君子。”季疏影看了他一眼,又掃了眼能看出幾分失落的晉王,沒說話。他這是說他剛才的舉動,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他可沒覺得他是君子,也沒覺得自己是在度君子之腹。
……
兩天之後,皇上咽下了最後一口氣,幾乎同時,賀嬪也死了,鄧嬤嬤服了毒,賀嬪和鄧嬤嬤的忠,得到了從寧皇后、福安長公主到朝廷的表彰,賀嬪晉了皇貴妃,隨皇上入葬皇陵。
雪又下了起來,白漫漫一片的禁中在大雪的籠罩下,反倒不顯的那麼哀傷了。
上一次在大皇子府外砌牆的,是隨國公,這一次,在太子從前的王府外砌牆的,是周六。
周六坐在車上,看著漸漸起來的高牆,一把接一把的抹眼淚,他也不知道他為什麼哭,就是悲傷的厲害,這悲傷是因為皇上的大行,還是因為眼前這堵高牆,他理不清,也不想理,他只是隱隱覺得,一切都過去了,他好象做了一場夢,現在,夢醒了。
☆、第七百二五章 新朝
五皇子登基的事,塵埃落定,沒人著急,從從容容的安排在一個月後。
福安長公主成了寧國福安大長公主,駁回了一大摞要給她修公主府的摺子,說她原本是清修之人,兄長不幸,為國為家,她不得不看顧一二,可這只是權宜之策,幾年之後,她還是要回城外清修,這幾年,就在寶籙宮暫住,就很好。
甚至在寶籙宮,也是和從前一樣,住在偏院西廂,雖然除了她那個偏院,寶籙宮已經沒有其它人了。
五皇子登基大典後第二天,寧遠就被福安大長公主派出去巡查各地兵備,李桐雖說守了一個月靈,可寧皇后極其照顧大家,跪哭的時候少,休息的時候多,倒沒怎麼累,寧遠走後,李桐幾乎每天都到寶籙宮。
先皇走後,福安大長公主瘦了很多,這讓李桐有些擔心。
當了皇上的五皇子還和從前一樣,每天到寶籙宮上課,上課時間改成了每天早朝後,李桐就在皇上上完課後,再到寶籙宮。
又一個chūn天悄悄走來,柳梢一個個飽滿的葉芽綻開,露出嬾huáng的葉塵,透過紗窗,李桐看著兩旁朦朧的新綠中噴薄而出的勃勃生機,忍不住深吸了幾口氣,她越來越覺得,她只是做了一個夢,南柯一夢而已。
轉進寶籙宮前的巷子,李桐敲了敲車廂,下了車,一邊欣賞著兩邊盛開的茶花,一邊往小院過去。
剛跨進院門,就看到正從走廊轉拐過來的皇上,李桐忙避到旁邊,曲膝見禮,皇上一看到她,立刻眉開眼笑,“七舅母早,七舅母,剛才姑姑誇我眼力不錯!”
“這十天裡,大長公主誇了您三回了。”李桐也跟著喜上眉梢,皇上微微抬起下巴,一臉得意,“昨天阿娘也誇我了,說我的箭術能跟七舅舅五六歲的時候比一比了。”
李桐失笑,“皇上真厲害。”
“七舅母笑話我,”皇上悻悻然。
“不是笑話你,你七舅舅說過,他一直長到你這麼大,只習武,不學別的,就是到現在,你七舅舅也只會打仗,皇上要學的東西太多了,比七舅舅多得多得多,特別是跟大長公主學的這些,也只有皇上能學的這樣好。”
李桐仔細解釋,皇上嘆了口氣,手往後背起,十足的福安大長公主模樣,“就是啊,為君者最難。”
李桐想笑忙又忍住,緊挨欄杆站著,看著皇上出了院門,回過頭,笑容燦爛的沖她擺了擺手。
一縷朝陽打在皇上臉側,一條金邊勾在那張漸漸不再稚嫩的臉側,明亮的讓李桐下意識的眯起眼睛,眼睛眯起的那一瞬間,這張朝陽中的臉,和那一回她最後看到的那一眼,那張夕陽中的燦爛笑臉,合在了一起。
是他!
李桐震驚的抬手捂在嘴上,按回了那一聲幾乎要脫口衝出的驚叫。
從前那一回,那個突然出現在相國寺的高僧,那個和她說他找不到她阿娘,那個說他受過她大恩,那個在她面前灰飛煙滅的高僧……
他說他受過她大恩,是現在麼?
哪是前哪是後?哪是夢哪是真?
李桐傻子一樣呆站在院門口。
好半天,李桐才回過神,進了西廂,福安大長公主直視著她,看著她坐下,移了茶桌過來,焙起了茶,才開口問道:“綠雲說你傻站在院門口,怎麼回事?”
“沒什麼,想起來一點舊事。”李桐沒抬頭。
“舊事……”大長公主慢慢重複了一遍舊事,沉默了好一會兒,“前幾天,太后跟我說了件寧家的舊事,寧家那位邵師,聽說歸隱前只見了你?”
“嗯。”李桐垂著眼皮,低低嗯了一聲。
“太祖的筆記中,提到過一回重生之人。”大長公主看著窗外,“那時候太祖還只是個副將,有個落魂秀才找到他,說二十二年後,太祖將君臨天下。”
頓了頓,福安大長公主看著李桐,慢吞吞道:“太祖嚇壞了,就把他殺了。”
李桐神qíng一滯。
“十年後,太祖就覺得自己殺錯了,太祖登基的日子,就是那個秀才所說的日子,不過,太祖是先知道這個日子,才定下的這個日子。還有件事,”
福安大長公主轉著手裡的杯子,“太祖還說,他遇到過一個姓邵的不僧不道的人,也很瘦,也很弱,和他說了很多瘋話,比如,林家天下成於李氏,也將毀於李氏。”
李桐愕然,福安大長公主笑起來,“太祖一生奇遇極多,他的筆記寫的極好,看起來特別有意思。”
李桐直視著福安大長公主,福安大長公主笑了一會兒,迎著李桐的目光,“太祖不信邪,這句成於李氏,也毀於李氏,太祖說:既然成於李氏,那毀於李氏也公道得很。”
“太祖這本筆記?”李桐聽說心驚ròu跳,福安大長公主笑眯眯看著她,“這本筆記麼……”頓了頓,福安大長公主才接著道:“阿爹給我的,反正先皇也不喜歡這樣的東西,他喜歡詩詞歌賦。”
李桐輕輕舒了口氣。
“……我正在想,要不要把這本筆記拿給小五看看,真是特別有意思。”福安大長公主聽李桐舒出那口氣,一臉促狹的又接了一句,“除了這句成於李氏,毀於李氏,還有一件,說若有帶水而生的林家女,生下來就要溺死,否則林家基業自她起兩代之後,就灰飛煙滅。”
李桐呆看著福安大長公主,帶水而生,她出生那會兒天降大雨……
“這一件,太祖批了兩個字:放屁。”福安大長公主笑起來,“我瞧著也是。”
李桐看著福安大長公主,“是一個邵麼?”
“桐桐。”福安大長公主收了笑容,神qíng有些嚴肅,“你我,都是凡俗之人,機緣巧合,偶爾窺見了一件兩件不同於凡俗的人和事,只不過是機緣巧合,看過也就看過了,當個閒話說說而已。”
頓了頓,福安大長公主又加了一句,“如此而已!不可窮究。”
“嗯。”李桐應了一聲,“我也是這麼想,就象偶爾看到高僧的神通,一份福緣而已。”
“不見得都是福緣,行了,咱們不說這個了。昨天你剛走,秦氏來了。”福安大長公主岔開話題。
“晉王妃?”李桐有幾分意外。先皇喪禮沒結束,晉王就病倒了,到現在還在閉門靜養,這會兒,晉王妃到寶籙宮來做什麼?
“嗯,是來表心跡的。”福安大長公主一臉說不出什麼意味的笑,“替老三求定心九丸藥。說她這一陣子天天守著老三,諸事無擾,這樣的日子,她和老三都覺得簡直是神仙一樣的日子。”
李桐沒說話,如果諸事無憂這一句換成提心弔膽,這些話倒是從前的秦皇后避居這寶籙宮之後,常說的話:當年皇上還在潛邸時,她和皇上唯恐閉門家中坐,禍事天上掉,成天提心弔膽,那時候,皇上和她只有彼此可以依靠……
“……擔心的過了,”福安大長公主揮了揮手,“她這膽子,還不如霍氏!”
聽福安大長公主提到大皇子妃霍氏,李桐猶豫了下,還是cha了句,“阿蘿已經到杭州了。”
“還有那個衛鳳娘,你給我看緊了。”聽李桐說到阿蘿,福安大長公主一臉的氣兒不打一處來,“你瞧瞧,寧遠這廝,手底下用的都是什麼人?全是土匪!大土匪帶小土匪!”
李桐低眉垂目,一聲不響的聽著福安大長公主的抱怨,反正也沒說錯,衛鳳娘確實是土匪出身。
福安大長公主抱怨了一通,轉回正事,“……你說說這都是什麼事!一個一個的,都得我來收拾爛攤子,寧遠不是說秦氏兩個兄弟都是將才嗎?一個給他,一個去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