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頁
查二爺嘿然一笑,帶著許多年的得意,「小子,看著,我可給你開開眼了,你瞧瞧,你仔細瞧瞧,這是什麼東西!」
一個巨大的畫軸,打開之後,粗一看不過是花鳥畫。
只不過就是大,桌子上鋪不開,他曾經有個畫棚子,在南城賣畫為生,是個老祁人。
也曾經落魄到後來,連畫棚子都開不下去了,開始跟他的弟弟查四爺一樣,糊風箏典當家具衣服,把祖產最後一點點油水全部搜刮乾淨。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這樣一個過日子清貧又仔細,甚至摳搜斤斤計較的人,在眾目睽睽之下,用畢生所學所熱愛的畫技,把上面那層花鳥畫剝開。
裡面是另一副畫!
真是高超。
高超的想法,高超的畫技,更高超的是他的裱畫手藝,真是絕了。
他站在那裡娓娓道來,連他身上所有的蜷曲跟不平,都慢慢地,舒展開來了,他變得豐盈充實,像是有烏黑的頭髮,白皙又青春的血肉,像是他十七八歲的樣子一般地。
「這個,是打從日本人進了北平,我就開始記錄下來的,時間地點人物生平事跡,北平出現的人物義士,前後大約十五年吧,都真實詳實地記錄下來了,一絲不差,分毫不虛!」
說完最後下巴微微抬起,這個瞬間,他像極了哪個舊讀書人,桀驁又清高,帶著清澈的書生氣,卻厚重的氣節跟執拗。
什麼人,能記載十五年呢。
就算能記錄十五年,什麼人又能觀察十五年,跟個史官一樣地,一筆一划地記載下來呢。
誰有這個耐心跟毅力呢?
查二爺做到了,這個人做得到,而且很浪漫地湊齊了一百零八個,「我雖不才,但是當年地下工作者很多跟我接觸,我也曾幹過二三大事,具體可找黃桃斜街榮家,他們曾經受我委託藏匿過地下工作者。」
「因此,我此前剛好一百零七位,未免不好聽,便覥居末位,湊個一百零八,恰如水滸好漢,我算是個添頭吧。」
客氣至極,謙虛至極。
仔細研讀下面那一副畫,密密麻麻的都是歷史,其中就連布穀媽媽遇害事情都在其中,可見全面用心。
舒扶桑,高居第六,外號「金算盤」。因為其當年資助兩位流亡學生,並且此後數十年捐助資金,前後約七十六筆,黃金法幣銅元均有,查二爺甚至都折合成現如今貨幣,「她出錢最多,因此我遲遲不來,就是因為核算金額的,按照現在的購買力的話,光我知道的在北平的捐贈,合計約為三百九十七萬。」
「我昨兒晚上又核對一遍,不過如今聯繫不上她,她算學無雙,幼從名師榮師傅,乃是山西晉商之後,絕學袖裡藏金至今已少有人知道。不過後來聽說她至今仍舊捐助國家建設,具體不詳,我這個只是記載北平日占時期,你們還是要再進一步聯絡核實的。」
宋暘谷,居一百零一位,外號「寡言君子」。這樣的排名,二爺有自己深思熟慮的考慮,「他們夫妻,北平伉儷之典範,當初偷梁換柱保全北平財稅金庫,跟日本人斡旋,險被暗殺,流亡南邊,按理說該靠前一點,但是其活動多在南方,不如其太太在北平時間長,且貢獻大。」
表達的很婉轉體面,宋暘谷在北平時間不如扶桑時間長,沒有後期艱苦卓越地奮鬥,而且扶桑出錢,這些資金支持,絕對在任何時間都起到了大作用,有錢好辦事,查二爺深受沒錢之苦。
字字句句,斟酌考究,二爺算是把這個事情做到極致了。
按照自己的思路,自己心裡的一桿秤,衡量北平這些年的大小人物,走卒販夫不論身份地位,不論年齡大小,均有入列,編輯成畫中之畫,懸掛家中,這些年未曾損壞,也未曾被日本人發現。
他領了車票錢,工作人員傾佩他,又自費添置一頓午飯錢,多兩角錢能吃一頓麵條,二爺欣然接受,自顧轉身去買了個燒餅,站在門口手托著吃。
隱入塵煙,正如他給自己起的名號,「無名先生」。
這些事情,是差不多兩三年年之後,扶桑跟宋暘谷收到表彰書信的時候,才知道的。
一人一封,官方致謝。
扶桑那天從美國回來,跟家裡人吃晚餐,當著全家人的面,鄭重地讀。
宋暘谷微微笑著,看著她,這個季節,香港在慢慢穩定下來,跟內地接觸也漸漸放開,聯合起來辦菊花展覽,經濟帶動下的文化交流非常活躍。
據說菊花品種有幾百種,更有珍惜品種,二太太喜歡菊花,按照北邊習俗,秋天是賞菊花的,按照中國古人的習俗,中秋也確實是菊花的盛宴。
他選幾盆,擺在床邊的高几上,傭人跟老三講,「不要動,花開正好的。」
轉身老三就雙手抱著根莖,吃奶勁兒往外拽,裡面是松針養護,一下就拔出來了,然後他再放回去,有事沒事去拔出來,放進去,放進去,拔出來,第二天就蔫吧了。
宋暘谷就有點納悶,他等扶桑回來看看的,扶桑跟他講買花頭大的好看,這一盆最大。
結果今晚老三在拔,他就給看見了,從餐桌上直勾勾地看過去。
老三玩呢,他媽讀信,他不識字文盲,只認識12345,超過5就有點難辦,因為他一隻手只有5個指頭。
因此無人關注,無法跟哥哥姐姐一樣捧場,寶珠還要自己站在中間再念一遍呢,她念的新奇又快樂。<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一個巨大的畫軸,打開之後,粗一看不過是花鳥畫。
只不過就是大,桌子上鋪不開,他曾經有個畫棚子,在南城賣畫為生,是個老祁人。
也曾經落魄到後來,連畫棚子都開不下去了,開始跟他的弟弟查四爺一樣,糊風箏典當家具衣服,把祖產最後一點點油水全部搜刮乾淨。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這樣一個過日子清貧又仔細,甚至摳搜斤斤計較的人,在眾目睽睽之下,用畢生所學所熱愛的畫技,把上面那層花鳥畫剝開。
裡面是另一副畫!
真是高超。
高超的想法,高超的畫技,更高超的是他的裱畫手藝,真是絕了。
他站在那裡娓娓道來,連他身上所有的蜷曲跟不平,都慢慢地,舒展開來了,他變得豐盈充實,像是有烏黑的頭髮,白皙又青春的血肉,像是他十七八歲的樣子一般地。
「這個,是打從日本人進了北平,我就開始記錄下來的,時間地點人物生平事跡,北平出現的人物義士,前後大約十五年吧,都真實詳實地記錄下來了,一絲不差,分毫不虛!」
說完最後下巴微微抬起,這個瞬間,他像極了哪個舊讀書人,桀驁又清高,帶著清澈的書生氣,卻厚重的氣節跟執拗。
什麼人,能記載十五年呢。
就算能記錄十五年,什麼人又能觀察十五年,跟個史官一樣地,一筆一划地記載下來呢。
誰有這個耐心跟毅力呢?
查二爺做到了,這個人做得到,而且很浪漫地湊齊了一百零八個,「我雖不才,但是當年地下工作者很多跟我接觸,我也曾幹過二三大事,具體可找黃桃斜街榮家,他們曾經受我委託藏匿過地下工作者。」
「因此,我此前剛好一百零七位,未免不好聽,便覥居末位,湊個一百零八,恰如水滸好漢,我算是個添頭吧。」
客氣至極,謙虛至極。
仔細研讀下面那一副畫,密密麻麻的都是歷史,其中就連布穀媽媽遇害事情都在其中,可見全面用心。
舒扶桑,高居第六,外號「金算盤」。因為其當年資助兩位流亡學生,並且此後數十年捐助資金,前後約七十六筆,黃金法幣銅元均有,查二爺甚至都折合成現如今貨幣,「她出錢最多,因此我遲遲不來,就是因為核算金額的,按照現在的購買力的話,光我知道的在北平的捐贈,合計約為三百九十七萬。」
「我昨兒晚上又核對一遍,不過如今聯繫不上她,她算學無雙,幼從名師榮師傅,乃是山西晉商之後,絕學袖裡藏金至今已少有人知道。不過後來聽說她至今仍舊捐助國家建設,具體不詳,我這個只是記載北平日占時期,你們還是要再進一步聯絡核實的。」
宋暘谷,居一百零一位,外號「寡言君子」。這樣的排名,二爺有自己深思熟慮的考慮,「他們夫妻,北平伉儷之典範,當初偷梁換柱保全北平財稅金庫,跟日本人斡旋,險被暗殺,流亡南邊,按理說該靠前一點,但是其活動多在南方,不如其太太在北平時間長,且貢獻大。」
表達的很婉轉體面,宋暘谷在北平時間不如扶桑時間長,沒有後期艱苦卓越地奮鬥,而且扶桑出錢,這些資金支持,絕對在任何時間都起到了大作用,有錢好辦事,查二爺深受沒錢之苦。
字字句句,斟酌考究,二爺算是把這個事情做到極致了。
按照自己的思路,自己心裡的一桿秤,衡量北平這些年的大小人物,走卒販夫不論身份地位,不論年齡大小,均有入列,編輯成畫中之畫,懸掛家中,這些年未曾損壞,也未曾被日本人發現。
他領了車票錢,工作人員傾佩他,又自費添置一頓午飯錢,多兩角錢能吃一頓麵條,二爺欣然接受,自顧轉身去買了個燒餅,站在門口手托著吃。
隱入塵煙,正如他給自己起的名號,「無名先生」。
這些事情,是差不多兩三年年之後,扶桑跟宋暘谷收到表彰書信的時候,才知道的。
一人一封,官方致謝。
扶桑那天從美國回來,跟家裡人吃晚餐,當著全家人的面,鄭重地讀。
宋暘谷微微笑著,看著她,這個季節,香港在慢慢穩定下來,跟內地接觸也漸漸放開,聯合起來辦菊花展覽,經濟帶動下的文化交流非常活躍。
據說菊花品種有幾百種,更有珍惜品種,二太太喜歡菊花,按照北邊習俗,秋天是賞菊花的,按照中國古人的習俗,中秋也確實是菊花的盛宴。
他選幾盆,擺在床邊的高几上,傭人跟老三講,「不要動,花開正好的。」
轉身老三就雙手抱著根莖,吃奶勁兒往外拽,裡面是松針養護,一下就拔出來了,然後他再放回去,有事沒事去拔出來,放進去,放進去,拔出來,第二天就蔫吧了。
宋暘谷就有點納悶,他等扶桑回來看看的,扶桑跟他講買花頭大的好看,這一盆最大。
結果今晚老三在拔,他就給看見了,從餐桌上直勾勾地看過去。
老三玩呢,他媽讀信,他不識字文盲,只認識12345,超過5就有點難辦,因為他一隻手只有5個指頭。
因此無人關注,無法跟哥哥姐姐一樣捧場,寶珠還要自己站在中間再念一遍呢,她念的新奇又快樂。<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