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雖忠於攝政王,可狄吾才是軍中真正的長官,他們不願意反攝政王不假,可也不願反了狄吾,聞言一時躊躇。

  呼延震見狀,點了一個不作聲的百戶,問他作何打算,那人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

  呼延震不再理會他,稍稍提高了聲音,「這事太大,當然是擰不成一條心。有誰要是願意跟著俺的,就站到俺左邊來,咱們兄弟幾個把腦袋系在一起;不願意的,那就站到右邊,咱們也好說好散。俗話說人各有志,俺也不好牛不飲水強按頭,各位把心放在肚子裡就是。」

  眾人聽他這般說,慢慢分成左右兩隊,左邊的人多,右邊的人稍少,卻也有四五個。

  呼延震問:「都站好了嗎?一旦站定,是生是死,可就沒有後悔藥吃了。」

  左面眾人齊聲答道:「站好了!」右邊人自覺違背了眾議,心中尷尬,低著頭並不吭聲。

  呼延震忽然將手一抬,帳後埋伏著的甲士一齊殺出,眨眼間的功夫,便將站在右邊那幾人砍死在地,一時鮮血橫飛,滿帳皆驚!

  呼延震扶刀肅然道:「非是俺殺戮營中兄弟,只是這等死生大事,稍有差池,咱們就要全都死無葬身之地!這些人既然不願跟從咱們,難保不會走漏消息,俺也只能出此下策。要是明天之後還僥倖有條命在,俺一定厚葬了這些人,不讓他們白死。」

  眾人既恐懼,又振奮,紛紛道:「我們願與將軍一起舉事,明日如何行事,全聽將軍吩咐!」

  「好!」呼延震也不多話,便將心中所想對著眾人一一道出。

  第二天一早,拔營之前,狄吾果然對營中眾將訓話,直指狄邁侵擅國權、欺凌幼主之事,更又打出勤王的名號,命眾將隨他殺入京城,扶正君位。

  呼延震對其他事先串聯好的千戶一打眼色,就要拔刀質問有無調兵的令牌,卻見狄吾旁邊的曾圖手起刀落,一刀把他砍下了馬,這一下變起不測,一時三軍皆驚,無不駭異!

  曾圖命人割下狄吾頭顱,傳示眾將,從懷中拿出一份詔書,對眾人道:「狄申謀逆,已在長安伏諸。其子狄吾謀反之狀,已為朝廷所備察,本將今奉陛下與攝政王密旨,誅殺奸邪,並其逆黨一道就地處死!」

  他話音落後,狄吾手下各都統身後將士一齊擁上前去,將他們壓倒在地上。這些人中,有許多先前乃是迫於狄吾威脅,怕一旦不從,會被他殺死,不得已而答應同他起兵的,被撲倒後連忙對著曾圖大叫冤枉。

  曾圖已聽聞狄申在長安弄出的動靜極大,攝政王雷霆震怒之事,怕自己手下留情,惹得攝政王不快,於是對這喊冤之聲一概不理,聞言毫不動容,只冷冷道:「跟從奸黨便是謀逆,不聞緣由,盡皆處死!」於是下令將這些人全部就地處決。

  劉紹在長安收到消息,正好是在狄志登極的那日。

  狄顯已被幽禁數天,這日狄邁終於帶甲進宮,改天換日,擁立狄志稱帝。劉紹因腿傷未好,不能同去,無緣得見那傾覆朝野的滔天巨浪,卻先狄邁一步得知了開封之事。

  原來傳信的士兵按照狄邁事先的吩咐,見狄邁抽不出身,便先把消息送到了他的手上。劉紹聞報,明白此事已了,點一點頭,便讓那人退下。

  狄吾能活到現在,只是因為狄邁留他有用,想借他之手除掉狄顯而已。從一開始劉紹便已算定,狄吾即便能離開開封,最遠也出不去河南,他就連潼關的邊都摸不到,更不必提兵臨長安城下了。

  如今狄顯已經失勢,那狄吾便也沒有再留的必要,劉紹得知他已在陣前被殺,心中沒有什麼波瀾。可聽聞呼延震之事,反而放下密報,低下頭微一沉吟。

  有曾圖在側,狄吾的一舉一動都在掌握之中,料他也翻不起什麼大浪。

  呼延震畢竟只是一個小小的千戶,有他沒他,其實都無礙大局。他有如此忠心,給些封賞就是,本不需要格外在意。

  可是他一個千戶,聽聞一軍統帥要反,竟敢也如此,更又糾集起一眾兵士群起響應,足見狄邁在軍中威望之高,更是足見人心之所向。

  有這數十萬忠心無二、望其指麾的將士,天下何事不定!

  憑著這些人,狄邁就是想要廢帝自立,也不需要多漂亮的藉口,大軍壓將下來,何愁彈壓不下反對之人?若是揮師南下,即便不能混一南北,也足以割據稱雄,與雍帝分治天下。

  可這麼些人,狄邁竟然就這樣輕易舍了,甚至這麼多日裡,都沒有露出半點難色,更沒有多說過一句話——哪怕只是掉了個錢袋,也該嘟囔兩句的。

  劉紹放下密報,摸一摸腿上傷口,站起身來,緩緩走到窗邊。

  他身上正穿著金絲軟甲,是狄邁出發之前,擔心自己不在,他在府里又出什麼事,硬要他穿上的。劉紹明知自己這次在府里安全得很,軟甲該狄邁穿,可話剛開頭,狄邁就直接動手,給他套在了身上。

  劉紹摸摸身上,耳聽得皇宮中禮樂之聲隱隱約約傳來,仰面看天,但見彤雲蔽日,白色的雲層後面,像是藏了不盡的雪,不知什麼時候第一片落下,頃刻就會銀甲漫天。

  他瞧著天上,站了許久,忽然想,這是他與狄邁經歷的第幾次登極大典了?苦求十餘年,兜兜轉轉,終於還是與那位置失之交臂,不知狄邁此刻正作何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