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諫官向來都是個神奇的存在,自古有訓,諫官不可殺,他們更是以敢於進諫被皇帝打為榮。
知御氣的絡腮鬍子都要掉了,雙目宛若銅鈴的瞪著那人,緊緊咬著後槽牙,一字一句道:「如若是朕不舉呢?」寂靜的大殿上,一個太監急急忙忙的傳了話,頃刻間,知御猛然站了起來,臉上儘是抑制不住的笑意。
「什麼!皇后有喜了!」按照往日,朝臣自然是恭賀的,可偏偏上一秒,嚴肅的皇上才說了自己不舉……
周圍的安靜讓知御一愣,看了一眼他們面面相覷的模樣,倒是想了起來。
忍不住的嘴角抽動,額上青筋微微凸起。
「皇后肚裡的孩子是朕的!」
第124章 番外三新帝的自白
順天十八年,我生辰那天,父皇母后丟下一份書信便跑得沒了蹤影,惹得舅父在大殿上氣得跳腳。
前來為我慶賀生辰的大臣也各個面露難色,皇帝跑了,這讓他們這些做臣子的該如何是好?
從小便教我如何以「仁愛」待民的石太傅臉色也沒好到哪裡,唇上的兩撇小鬍子隨著口中呼出的氣微微起伏。
至於皇位該由誰繼承,絲毫沒有懸念。
父皇母后膝下只有我和子多,而我的好弟弟在看到父皇留下的書信內容後便也溜得沒了人影。
所以……我在眾臣的哭嚎聲中登上了皇位。
登基祭祖那日,遇到何事都能冷靜對待的我難得有了情緒上的波動。
看著天壇里懸掛的畫像,陷入了深深的回憶。
從踏入天壇那刻,我一眼便看見掛在中部的帝王畫像,那是皇祖父的。而它的旁邊,懸掛著的便是眉眼含笑,溫和從容的皇祖母。
在兒時的記憶里,皇祖母總是喜歡抱著我說著父皇母后的故事,這是我最喜歡的時候。
順天十年,皇祖母在宮中去世。那年的我剛好十歲,許多事情我卻看得明白。
我領著子多跪在祖母床榻邊,父皇母后還有舅父舅母哭得泣不成聲,就連五歲的子多也是吸溜著鼻涕,嚎著「祖母」二字。
你問我當時有沒有哭?
沒有,在眾人大哭的時候我格外安靜的跪在那裡一言未發。可當我回到自己的寢殿,退了伺候我的宮人,那時的我才開始抑制不住的哭了起來。
母后常說,我的性子不像她,也不像父皇。
父皇只有在面對朝臣,國家大事的時候才會肅穆威嚴,不苟言笑。可我無論在什麼時候總是這副模樣,活像一個迂腐的「先生」。
母后也常常笑著喚我一聲「小古板」。
皇祖母出殯那日,我站在棺木前,看著祖母平靜安寧的躺在裡頭,雙手交合摁著一副畫。
畫中的人兒是年輕時候的祖母,雙眉清秀,朱唇輕點,嘴角微彎還是一如既往的透著無盡的溫柔。
桃李紛飛遇佳人,佳人含笑入君心。共訴天地欲偕老,卻奈君變斷往昔。若有來生再相逢,君必相守在佳側。
父皇說過,這幅畫是從乾清殿中尋到的,是逝世的皇祖父留下的。畫中的皇祖母是臨終前的皇祖父親筆所繪,一側所提的詩亦然。
自從父皇將此畫交給皇祖母,每次我去請安,時常都能遇見皇祖母對著這幅畫出神。
那個時候還不太知曉皇祖母為何會這樣,現在想想似乎是明白了。
惦念總是那麼深入骨髓。
登基大典上,站在百官前的舅父一如往昔,面色沉重,似乎還未從父皇母后溜走的氣憤中走出。
我身著龍袍,目光淡然的受著百官朝拜,聽著他們高呼萬歲。內心毫無波瀾,甚至有些苦悶。
一眼看下去,人群中少了我的好皇弟。
說起子多,他還真是個神奇的存在。
當年舅父舅母回京,身邊還多了表妹,母后分外喜歡,膝下只有我的母后便開始在父皇面前想盡辦法念叨想要個女兒。
父皇似乎對生產有陰影,怎麼也不同意。幾月後,母后那邊還是傳來懷有身孕的消息。
本以為這胎會是女兒,父皇更是早早想好了名字。母后生產那天,我隨著父皇和祖母站在殿外,看著宮人一臉慌張端過的盆盆血水,突然之間明白了父皇當初的不願。
「恭喜皇上,是名小皇子!」
穩婆出來報喜的時候,我和父皇的臉瞬間變了。
說好的妹妹呢?
母后似乎也沒想到這胎還是兒子,看著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訕訕然笑了笑。「沒關係,繼續努力嘛!」
「想都不要想!」父皇看著母后慘白的臉,還有被汗水打濕的頭髮,心疼的不行。聽到繼續努力四個字的時候,站在身側的我都能感受到他氣場的變化。
「之前我們想好的名字怕是不能用了,你再想想唄。」
我看著襁褓中面色紅紅,鼻子趴趴的弟弟,很是嫌棄。
長得真醜……
「周子多。」
「何意?」
父皇冷哼一聲,俯下身子替母后擦著汗,緩緩道:「多餘的意思。」
「……」我沒有說話,垂眸又看了眼醜醜的弟弟,有些可憐他了。
幸虧我是長子,不然子多的名字應該就是我的了。
直到現在,我們也沒有告訴子多他名字的真實含義,著實怕他接受不了。
承恩二年<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知御氣的絡腮鬍子都要掉了,雙目宛若銅鈴的瞪著那人,緊緊咬著後槽牙,一字一句道:「如若是朕不舉呢?」寂靜的大殿上,一個太監急急忙忙的傳了話,頃刻間,知御猛然站了起來,臉上儘是抑制不住的笑意。
「什麼!皇后有喜了!」按照往日,朝臣自然是恭賀的,可偏偏上一秒,嚴肅的皇上才說了自己不舉……
周圍的安靜讓知御一愣,看了一眼他們面面相覷的模樣,倒是想了起來。
忍不住的嘴角抽動,額上青筋微微凸起。
「皇后肚裡的孩子是朕的!」
第124章 番外三新帝的自白
順天十八年,我生辰那天,父皇母后丟下一份書信便跑得沒了蹤影,惹得舅父在大殿上氣得跳腳。
前來為我慶賀生辰的大臣也各個面露難色,皇帝跑了,這讓他們這些做臣子的該如何是好?
從小便教我如何以「仁愛」待民的石太傅臉色也沒好到哪裡,唇上的兩撇小鬍子隨著口中呼出的氣微微起伏。
至於皇位該由誰繼承,絲毫沒有懸念。
父皇母后膝下只有我和子多,而我的好弟弟在看到父皇留下的書信內容後便也溜得沒了人影。
所以……我在眾臣的哭嚎聲中登上了皇位。
登基祭祖那日,遇到何事都能冷靜對待的我難得有了情緒上的波動。
看著天壇里懸掛的畫像,陷入了深深的回憶。
從踏入天壇那刻,我一眼便看見掛在中部的帝王畫像,那是皇祖父的。而它的旁邊,懸掛著的便是眉眼含笑,溫和從容的皇祖母。
在兒時的記憶里,皇祖母總是喜歡抱著我說著父皇母后的故事,這是我最喜歡的時候。
順天十年,皇祖母在宮中去世。那年的我剛好十歲,許多事情我卻看得明白。
我領著子多跪在祖母床榻邊,父皇母后還有舅父舅母哭得泣不成聲,就連五歲的子多也是吸溜著鼻涕,嚎著「祖母」二字。
你問我當時有沒有哭?
沒有,在眾人大哭的時候我格外安靜的跪在那裡一言未發。可當我回到自己的寢殿,退了伺候我的宮人,那時的我才開始抑制不住的哭了起來。
母后常說,我的性子不像她,也不像父皇。
父皇只有在面對朝臣,國家大事的時候才會肅穆威嚴,不苟言笑。可我無論在什麼時候總是這副模樣,活像一個迂腐的「先生」。
母后也常常笑著喚我一聲「小古板」。
皇祖母出殯那日,我站在棺木前,看著祖母平靜安寧的躺在裡頭,雙手交合摁著一副畫。
畫中的人兒是年輕時候的祖母,雙眉清秀,朱唇輕點,嘴角微彎還是一如既往的透著無盡的溫柔。
桃李紛飛遇佳人,佳人含笑入君心。共訴天地欲偕老,卻奈君變斷往昔。若有來生再相逢,君必相守在佳側。
父皇說過,這幅畫是從乾清殿中尋到的,是逝世的皇祖父留下的。畫中的皇祖母是臨終前的皇祖父親筆所繪,一側所提的詩亦然。
自從父皇將此畫交給皇祖母,每次我去請安,時常都能遇見皇祖母對著這幅畫出神。
那個時候還不太知曉皇祖母為何會這樣,現在想想似乎是明白了。
惦念總是那麼深入骨髓。
登基大典上,站在百官前的舅父一如往昔,面色沉重,似乎還未從父皇母后溜走的氣憤中走出。
我身著龍袍,目光淡然的受著百官朝拜,聽著他們高呼萬歲。內心毫無波瀾,甚至有些苦悶。
一眼看下去,人群中少了我的好皇弟。
說起子多,他還真是個神奇的存在。
當年舅父舅母回京,身邊還多了表妹,母后分外喜歡,膝下只有我的母后便開始在父皇面前想盡辦法念叨想要個女兒。
父皇似乎對生產有陰影,怎麼也不同意。幾月後,母后那邊還是傳來懷有身孕的消息。
本以為這胎會是女兒,父皇更是早早想好了名字。母后生產那天,我隨著父皇和祖母站在殿外,看著宮人一臉慌張端過的盆盆血水,突然之間明白了父皇當初的不願。
「恭喜皇上,是名小皇子!」
穩婆出來報喜的時候,我和父皇的臉瞬間變了。
說好的妹妹呢?
母后似乎也沒想到這胎還是兒子,看著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訕訕然笑了笑。「沒關係,繼續努力嘛!」
「想都不要想!」父皇看著母后慘白的臉,還有被汗水打濕的頭髮,心疼的不行。聽到繼續努力四個字的時候,站在身側的我都能感受到他氣場的變化。
「之前我們想好的名字怕是不能用了,你再想想唄。」
我看著襁褓中面色紅紅,鼻子趴趴的弟弟,很是嫌棄。
長得真醜……
「周子多。」
「何意?」
父皇冷哼一聲,俯下身子替母后擦著汗,緩緩道:「多餘的意思。」
「……」我沒有說話,垂眸又看了眼醜醜的弟弟,有些可憐他了。
幸虧我是長子,不然子多的名字應該就是我的了。
直到現在,我們也沒有告訴子多他名字的真實含義,著實怕他接受不了。
承恩二年<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