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在他們身後很遠的地方,一道寒光一直追著他們。落在宴溪身上是兇惡,落在春歸身上是痴迷。
宴溪不動聲色的擋在春歸身後,才進瓊州地界就被人盯上了,來勢洶洶,充滿殺氣。多年征戰令宴溪對這種殺氣極其敏感,好在嚴寒追隨他許久,他一個細微的眼神他便懂了。
走了許久後,宴溪抹了抹腦門的汗,對春歸說道:「這會兒烈日當頭,咱們會營帳歇息吧?」
「嗯嗯好。」春歸蹲下身去阿魚告別:「明日我再去找你,或者你來找我。我就住在海邊的營帳里。」說罷又從袖口掏出幾塊糖果塞到阿魚手中。
「這樣喜歡娃娃,不如早點過門為我生幾個如何?」宴溪攥著她的手,周圍的殺氣如影隨形,他的手環過春歸的肩膀,狀似親昵。
春歸靠在他肩膀上,輕聲問他:「怎麼?我的大將軍這會兒倒是怕了。有你在身邊,他們還能吃了我不成?」
「你看到了?」宴溪有些詫異,用力捏了捏春歸的臉。
「看到了,一個色胚。」
「不叫你來你非要來,這回可倒好,被賊人盯上了。」
「你倒是不必擔心我,我與賊人,到底誰歹毒還說不定!」
第107章 花無百日紅(三)
京城的百姓大概有十幾二十年沒見過這樣告御狀的。
三十餘人在宮門口一字排開的跪著, 齊聲喊冤, 那喊聲震破了京城的天。他們的喊冤聲也不同, 類似於一種號子, 甚至還有調子。百姓把他們圍的水泄不通,每個人都把眼睛睜大,等著看熱鬧一般, 明明是三月, 生生圍堵出了六月的燥熱。
陳卿跪在最前頭, 他仰頭喊冤之時,脖頸上突出了一根青筋,黑臉憋的發紅,眼睛緊緊盯著宮門。穆老將軍叮囑過, 告御狀要有理有據, 不急不躁;不與任何無關人等閒談,只管喊號子;不得衝撞任何人, 否則留不下命到御前。
穆府的家丁站在很遠的地方看著, 生怕出了什麼亂子。這趟渾水宴溪少爺不僅自己趟, 還把人送到了穆府, 這會兒恐怕京城的大人們就已經知曉這些人背後之人了。
宮門開了, 十幾個侍衛走了出來,統領大聲喝道:「來者何人?!為何在宮門口喧譁!!!」
「草民瓊州陳卿,率瓊州百餘名百姓前來告御狀!」
「狀告何人?何罪名?」
「狀告瓊州知府魏嵐與太傅宋之舟,官匪勾結!」
「.……………」安靜的百姓忽然起了一陣嘈雜聲,瓊州知府他們沒見過, 但太傅可是見過的。京城裡誰不知太傅橫行?眼下這御狀一開口,告的竟是太傅!人群中一個人轉身便跑,這些日子一點風聲沒聽到,今兒突然起了這樣一陣風,告的竟是自己的主子!京城的天要變了!!!
三小姐站在人群中,聽到宋之舟三個字,心內咯噔一聲。春風吹動了她的面紗,她隨著風緩緩走出人群。
陳卿他們被帶進了宮,宮門關上了,皇宮裡究竟發生了什麼無人知曉。到了夜裡,一隊騎兵身著緊身夜行衣從宮門飛速閃出,趁著夜色疾馳而去。
緊接著,文華帝的轎子出了宮,晃晃悠悠上了街,最終停在穆府門前。
穆府的府門吱吱呀呀開了,穆府的人跪了一地。文華帝道了句:「起來吧!」便直奔穆老將軍的書房。
上一次來這個書房還是他登基之時,而今,三十多年過去了,穆老將軍從二十多歲英挺壯年到而今花甲之年鬢邊白髮,自己也從十幾歲少年郎到了知天命之年。想來歲月並未放過誰。
二人在書房中靜坐良久,文華帝才從袖中緩緩掏出一個布袋,裡面是裹著幾層布,一層層攤開,一塊舉世無雙的玉鐲在出現在眼前。穆老將軍吃驚的看著文華帝:「這…」
「可還記得??」文華帝問他。
穆老將軍抖著手拿起那個鐲子,眼睛慢慢濡濕:「皇上是在哪裡找到的…」
「前兩年不知怎的,做了個夢。夢到了這個鐲子,就撿起了那個念頭派人去找..那些日子侍衛總是拿著不同的鐲子遞到朕面前,然而那都不是這個鐲子。直至朕以為永遠找不見要把人撤回來之時,看到了它…是在一個當鋪里,從極遠之地輾轉十幾手到了京城…」
「皇上可查到了????」
文華帝點點頭又搖搖頭:「時過境遷,線索短的差不多。輾轉十幾手,不定在哪個環節就出了錯。好在而今,快要查明了。」
穆老將軍握著那個鐲子,良久,才將它遞還給文華帝。
二人再次陷入了沉默。
過了許久文華帝才開口說道:「告御狀的人,是愛將送來的吧?」
穆老將軍點頭:「是。宴溪在去瓊州的途中遇到了這群人,派人送了回來。穆家這些年只管打仗不管朝政,頂多就是宴溪在早朝上與那些大人們較真。可是這些人是撞到了我們面前,不管他們告的是誰,臣都要插這一腳。坐視不理,不是穆家人所為。」穆老將軍一字一句對皇上解釋,他知曉皇上不喜穆家人參與朝政,也政事因著穆家人置身事外,這些年才得以在朝堂之上立住腳。
「朕只是有些為難..這御狀告的證據確鑿,若是坐視不理,朕良心上過不去,若是真的斬了太傅,丞相的勢力會迅速布滿朝堂。朕舉步維艱。」文華帝這些年一直讓他們互相制衡,自己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朝廷局勢安穩,百姓才會太平。
宴溪不動聲色的擋在春歸身後,才進瓊州地界就被人盯上了,來勢洶洶,充滿殺氣。多年征戰令宴溪對這種殺氣極其敏感,好在嚴寒追隨他許久,他一個細微的眼神他便懂了。
走了許久後,宴溪抹了抹腦門的汗,對春歸說道:「這會兒烈日當頭,咱們會營帳歇息吧?」
「嗯嗯好。」春歸蹲下身去阿魚告別:「明日我再去找你,或者你來找我。我就住在海邊的營帳里。」說罷又從袖口掏出幾塊糖果塞到阿魚手中。
「這樣喜歡娃娃,不如早點過門為我生幾個如何?」宴溪攥著她的手,周圍的殺氣如影隨形,他的手環過春歸的肩膀,狀似親昵。
春歸靠在他肩膀上,輕聲問他:「怎麼?我的大將軍這會兒倒是怕了。有你在身邊,他們還能吃了我不成?」
「你看到了?」宴溪有些詫異,用力捏了捏春歸的臉。
「看到了,一個色胚。」
「不叫你來你非要來,這回可倒好,被賊人盯上了。」
「你倒是不必擔心我,我與賊人,到底誰歹毒還說不定!」
第107章 花無百日紅(三)
京城的百姓大概有十幾二十年沒見過這樣告御狀的。
三十餘人在宮門口一字排開的跪著, 齊聲喊冤, 那喊聲震破了京城的天。他們的喊冤聲也不同, 類似於一種號子, 甚至還有調子。百姓把他們圍的水泄不通,每個人都把眼睛睜大,等著看熱鬧一般, 明明是三月, 生生圍堵出了六月的燥熱。
陳卿跪在最前頭, 他仰頭喊冤之時,脖頸上突出了一根青筋,黑臉憋的發紅,眼睛緊緊盯著宮門。穆老將軍叮囑過, 告御狀要有理有據, 不急不躁;不與任何無關人等閒談,只管喊號子;不得衝撞任何人, 否則留不下命到御前。
穆府的家丁站在很遠的地方看著, 生怕出了什麼亂子。這趟渾水宴溪少爺不僅自己趟, 還把人送到了穆府, 這會兒恐怕京城的大人們就已經知曉這些人背後之人了。
宮門開了, 十幾個侍衛走了出來,統領大聲喝道:「來者何人?!為何在宮門口喧譁!!!」
「草民瓊州陳卿,率瓊州百餘名百姓前來告御狀!」
「狀告何人?何罪名?」
「狀告瓊州知府魏嵐與太傅宋之舟,官匪勾結!」
「.……………」安靜的百姓忽然起了一陣嘈雜聲,瓊州知府他們沒見過, 但太傅可是見過的。京城裡誰不知太傅橫行?眼下這御狀一開口,告的竟是太傅!人群中一個人轉身便跑,這些日子一點風聲沒聽到,今兒突然起了這樣一陣風,告的竟是自己的主子!京城的天要變了!!!
三小姐站在人群中,聽到宋之舟三個字,心內咯噔一聲。春風吹動了她的面紗,她隨著風緩緩走出人群。
陳卿他們被帶進了宮,宮門關上了,皇宮裡究竟發生了什麼無人知曉。到了夜裡,一隊騎兵身著緊身夜行衣從宮門飛速閃出,趁著夜色疾馳而去。
緊接著,文華帝的轎子出了宮,晃晃悠悠上了街,最終停在穆府門前。
穆府的府門吱吱呀呀開了,穆府的人跪了一地。文華帝道了句:「起來吧!」便直奔穆老將軍的書房。
上一次來這個書房還是他登基之時,而今,三十多年過去了,穆老將軍從二十多歲英挺壯年到而今花甲之年鬢邊白髮,自己也從十幾歲少年郎到了知天命之年。想來歲月並未放過誰。
二人在書房中靜坐良久,文華帝才從袖中緩緩掏出一個布袋,裡面是裹著幾層布,一層層攤開,一塊舉世無雙的玉鐲在出現在眼前。穆老將軍吃驚的看著文華帝:「這…」
「可還記得??」文華帝問他。
穆老將軍抖著手拿起那個鐲子,眼睛慢慢濡濕:「皇上是在哪裡找到的…」
「前兩年不知怎的,做了個夢。夢到了這個鐲子,就撿起了那個念頭派人去找..那些日子侍衛總是拿著不同的鐲子遞到朕面前,然而那都不是這個鐲子。直至朕以為永遠找不見要把人撤回來之時,看到了它…是在一個當鋪里,從極遠之地輾轉十幾手到了京城…」
「皇上可查到了????」
文華帝點點頭又搖搖頭:「時過境遷,線索短的差不多。輾轉十幾手,不定在哪個環節就出了錯。好在而今,快要查明了。」
穆老將軍握著那個鐲子,良久,才將它遞還給文華帝。
二人再次陷入了沉默。
過了許久文華帝才開口說道:「告御狀的人,是愛將送來的吧?」
穆老將軍點頭:「是。宴溪在去瓊州的途中遇到了這群人,派人送了回來。穆家這些年只管打仗不管朝政,頂多就是宴溪在早朝上與那些大人們較真。可是這些人是撞到了我們面前,不管他們告的是誰,臣都要插這一腳。坐視不理,不是穆家人所為。」穆老將軍一字一句對皇上解釋,他知曉皇上不喜穆家人參與朝政,也政事因著穆家人置身事外,這些年才得以在朝堂之上立住腳。
「朕只是有些為難..這御狀告的證據確鑿,若是坐視不理,朕良心上過不去,若是真的斬了太傅,丞相的勢力會迅速布滿朝堂。朕舉步維艱。」文華帝這些年一直讓他們互相制衡,自己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朝廷局勢安穩,百姓才會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