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他怔怔看我,我蹙眉,又動了下手腕。
他這才恍然,忙從我腰上解下香囊,看我緊盯著他的手,馬上又心領神會地打開香囊,摸出一張折好的字箋,又回頭看我。
我頷首,示意他打開。
來之前早已提筆圈下的密令,就在這張字箋上,我早已做了準備,若是實在挨不住了一定要緊攥住這香囊,讓他在看到我屍首時也看到這個香囊。
以李隆基的才智,看到兄長的字跡,又看到我用硃筆圈下的字,怎會猜不到?
幸甚,他當真是來了。
他慢慢打開那張字箋,看著那行子字,竟是猛地僵住。
“這是,你大哥親筆字跡,”我慢慢地緩著胸口的氣息,努力讓自己說完這番話,“中間圈了一個‘念’字,這就是兵符密令,宮中成器的心腹見令如見人。隆基,”我反手握住他的手,“速去奪宮,你父王這一脈身家xing命,武家人的xing命,我都jiāo給你了。”
韋後既敢弒君,又怎會在宮中沒有安排。
太平少年出嫁,勢力大多在大明宮外,她口中所說的三成變數即是宮中內應。李隆基只要有這內應,就有機會搶在太平之前入宮,斬殺妖后!
而這之後,李隆基是否能放過我們,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
李隆基呆呆看著那字條,過了許久才小心折好,將我放在一側太平的臥榻上,輕用手背碰了下我的臉,柔聲道:“大哥的字我認得,在來俊臣冤獄案的前後,他筆鋒細微處已有改變。永安,”他的神色出奇的感傷,“我只知他愛你至深,卻未料他在那時,就已給了你如此承諾。我比他,差的太遠。”
聽他提起成器,我心中一軟,微微笑起來,沒有說話。
這麼多年,無論是在何處,我都始終帶著這張字箋。那早已刻入骨中的字跡,觸筆的力道卻極重,只有短短十六個字:
不怕念起,唯恐覺遲,既已執手,此生不負。
——————————————————————————
中宗bào崩,韋後臨朝稱制。
韋後密不發喪,次日始召諸宰相入禁中,征諸府兵五萬人駐京城。李隆基以密令越重兵開啟宮門,搶在太平之前入宮,卻未斬殺韋後,反倒暢談整日,只笑言願擁立中宗幼子為帝。
韋後既怕又喜,欣然應承。
不日,中宗幼子重茂即皇帝位,尊韋後為皇太后,攝理政事。
我百般疑惑,卻不知那日究竟又發生何事,讓李隆基做此決定。夏至替我餵水時,沈秋負手立於chuáng邊,笑道:“若她安心待在後宮便罷了,竟想學什麼臨朝聽政。如今朝中怨聲不斷,民間卻早已有了什麼毒殺先帝的傳聞,當真是人神共憤了。”
我躺在chuáng上,乏得連眼睛都睜不開,卻聽沈秋說到這些時,終於恍若夢醒。他手握能殺人的密令,卻僅是誘使韋後做出了臨朝聽政的蠢事……我微微笑了笑,對沈秋道:“快了,他的刀就架在韋氏脖頸間,只消動一動手,便是不世之功。”
如今大明宮完全在他手中。
只消在最適合的時,做場誅殺妖后的戲,贏取天下民心。
數日後,在這滔天的流言中,臨淄王李隆基與薛崇簡以萬騎兵攻玄武門,誅殺韋氏。
二十四日,相王李旦即皇帝位,是為睿宗,改元景雲。
父皇登基後,三日內自宮中來了數道旨意,均要立成器為皇太子。
卻因府中無人接旨而一再耽擱。
我始終在生死邊沿,時而清醒,時而又沉沉睡去。每每睜眼看到的都是沈秋捏著銀針,到最後都覺得好笑,輕聲道:“你如今並非御醫,這般衣不解帶侍奉左右,成器又遠在千里之外,當真不怕傳出什麼閒言碎語?”沈秋哭笑不得,道:“當年我身為尚衣局的妙手神醫,卻每每深夜入你寢房,若有閒言碎語早該有了,此時老了,皮糙ròu厚,早已不怕了。”
我抿唇笑著,剛想說什麼,他又添了一句:“陛下登基後,李成器大軍連戰連捷,如今已班師回朝,似乎已不是千里之外了。”我心頭一跳,欣喜看他,卻因為這突如其來的喜訊攪得又是一陣心悸,漸喘不上氣來。
他蹙眉,猛地刺向我幾個xué道,輕捻針道:“勿喜勿悲,否則就是我師父從墳里出來,也救不下你了。”我順著他的話,閉了會兒眼,才悠悠一嘆:“我是否還能等到他回來?”四下里安靜的出奇,他竟沒有答我這句話。
連沈秋都不敢開口,怕真是無望了。
我暗嘆口氣,若非那日李隆基將沈秋帶去,我早已是huáng泉路上一孤魂,何必如此貪心?我睜眼看他,道:“我可能下地走走?提筆寫幾個字?”沈秋搖頭一笑:“你要假冒李成器的字,去舍掉這個太子位?”
我也笑,輕點了下頭。
他立刻吩咐一側的夏至準備墨筆,親自和冬陽將我扶到書案邊。
雖然這是李成器的決定,可當筆觸到紙上時,心頭卻襲上了一陣酸楚。猶豫良久,方才落筆:“儲副者,天下之公器也,時平則先嫡長,國難則歸有功。若失其時,海內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請。三郎誅韋氏,平禍亂,弘不世之功,當為儲副……”
終章
二十七日,帝長子李成器固讓再三,睿宗終立李隆基為皇太子。
婉兒的死,我是在李成器歸來才得知。
那日李隆基入宮誅殺韋後,婉兒率眾宮女出迎,甚至拿出先帝‘遺詔’來擁立李隆基,只可惜,那日入宮的是隆基……有風chuī過,捲起土墳上的灰燼,漸露出了半角紙,惟剩潦糙的‘夢佳期’三字。
張九齡還是來了。
我蹲下身子,撿起那僅剩的三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qíng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冷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的這首詩一經流傳出,輕易斬獲長安城中無數貴女的芳心,只可惜無人知道他是為誰所作,這一段不為人知的相知相惜,終會掩埋在日日月月中,再無人記得。
我回頭看李成器:“百年後這首詩還在,可又有誰能猜到他是為誰所作?”李成器但笑不語,只是那麼看著我。
自那日他歸返便是如此,不悲不喜,只是把我整個抱起來,靜看著我不說話。
我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回過頭看著婉兒的土墳,輕聲道:“當年我與隆基爭吵時,曾說過倘若有一日在家人xing命和婉兒之間選,我一定會舍掉婉兒。沒想到不過是一句話,她真就是因我而喪命。”
若是太平先誅韋後,必不會傷及婉兒xing命。
可就是我和李成器,成全李隆基的同時,卻也將婉兒推到了李隆基劍下。
“永安,”他將我攬入懷中,柔聲道,“你忘了沈秋說的,勿喜勿悲了?”我嗯了聲,無奈道:“他還說過,我等不到你回來就會……”李成器的手忽然一緊,攥得我生疼,我只好告饒:“疼……”他立刻鬆了手,卻未再說一句話。
過了很久,我才敢仰頭去看他:“成器,我若離世,我的父王、武家,還有我們的兒女,都要託付給你了。唯有你在,玄武門才不會再有李家鮮血。”
沈秋竭盡全力,一日日為我續命,可劇毒難去,終歸會有油盡燈枯之時。
如今李隆基已是太子,若不出所料,三年內必會登基為帝。太平如今已是案上魚ròu,這天下間唯一能牽制李隆基的,只剩他了。
成器雄兵在握,又有富可敵國的王元寶相助,即便是李隆基稱帝,也只能退讓三分。
天下江山,他雖無意再爭,卻可在有生之年制衡皇權,換得李家子孫真正的太平。
那雙眼蒙了層很淡的水光,微微泛著紅,我伸手碰了下他的眼角,竟微微有些濕意:“十幾歲就已名揚天下的永平郡王,二十幾歲就已領兵大破突厥的壽chūn郡王,數月前方才讓出太子位的皇長子,我的夫君李成器,怎能如此不堪一擊?”
話音未落,他卻忽然低下頭,深吻住我。
我閉上眼,努力迎上他,不去留意十步外的數百親兵。
過了許久,他才在我耳邊輕嘆了一聲,很輕地說了句話:“若稱帝,江山與共,若落敗,生死不棄。永安你還記得這句話嗎?”我嗯了聲,睜開眼看他:“你總喜歡拿這種話誆我,我又怎會不記得?”李成器嘴邊仍有著笑意:“所以,你一定要好好活著。”
我不敢置信地看著他:“你敢,你若敢做什麼‘生死不棄’的事,我來生一定改嫁。”他訝然一笑:“若依本王看,來生你仍會早早傾心於我,如同此生。”
我啞然看他,只覺得指尖都有些發燙了,卻還是說出了心中所願:“此生我是武家貴女,雖享盡富貴榮華,卻也歷經生死劫難,倘若真有來生,倒寧願生在和樂熱鬧的百姓之家。”他笑著頷首:“那本王就挑擔販菜。”我一時啼笑皆非:“罷了,你還是風流天下的好,如此才是李成器。”他揚眉:“好。”我越發笑得自得:“獨寵?”他不置可否:“獨寵。”
細碎的低語,在這山間古木中飄散。
太長久的等待,我們都等待了太久。
從他尚是個廢太子時,我就已決心要保他助他。那時的我僅是個有名無權的武家貴女,眼見他喪母、下獄,卻只能偷偷哭不敢、不能做出任何事,唯恐牽連父王;就連與他之間的承諾也不敢堅守,唯恐被皇姑祖母發現引來殺身大禍,只能親自叩請與他的親弟成婚……多少次遙遙相望,以為此生無緣,卻終是走到他身邊。
可我想做的不止是相守。
只可惜我與他,都不是能狠下心的人。
到最後我才伸手摟住他,輕聲道:“當年在御花園中,你對我念出那句‘一抔之土未gān,六尺之孤何托’,我就已明白了你心中的不甘不願。我從未料到竟會親自替你請辭太子位,成器,抱歉,你的盛世永安,我難以成全。”
他笑著,望著艷陽下的長安城:“你已經做到了,我一直想要的。”
我不解看他。那雙眼睛在日光下,漸退散了所有殺戮決伐,竟恍如當年初見般清澈如水,只是如此靜看著我,許久後才柔聲道:
“盛世,永安。”
他這才恍然,忙從我腰上解下香囊,看我緊盯著他的手,馬上又心領神會地打開香囊,摸出一張折好的字箋,又回頭看我。
我頷首,示意他打開。
來之前早已提筆圈下的密令,就在這張字箋上,我早已做了準備,若是實在挨不住了一定要緊攥住這香囊,讓他在看到我屍首時也看到這個香囊。
以李隆基的才智,看到兄長的字跡,又看到我用硃筆圈下的字,怎會猜不到?
幸甚,他當真是來了。
他慢慢打開那張字箋,看著那行子字,竟是猛地僵住。
“這是,你大哥親筆字跡,”我慢慢地緩著胸口的氣息,努力讓自己說完這番話,“中間圈了一個‘念’字,這就是兵符密令,宮中成器的心腹見令如見人。隆基,”我反手握住他的手,“速去奪宮,你父王這一脈身家xing命,武家人的xing命,我都jiāo給你了。”
韋後既敢弒君,又怎會在宮中沒有安排。
太平少年出嫁,勢力大多在大明宮外,她口中所說的三成變數即是宮中內應。李隆基只要有這內應,就有機會搶在太平之前入宮,斬殺妖后!
而這之後,李隆基是否能放過我們,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
李隆基呆呆看著那字條,過了許久才小心折好,將我放在一側太平的臥榻上,輕用手背碰了下我的臉,柔聲道:“大哥的字我認得,在來俊臣冤獄案的前後,他筆鋒細微處已有改變。永安,”他的神色出奇的感傷,“我只知他愛你至深,卻未料他在那時,就已給了你如此承諾。我比他,差的太遠。”
聽他提起成器,我心中一軟,微微笑起來,沒有說話。
這麼多年,無論是在何處,我都始終帶著這張字箋。那早已刻入骨中的字跡,觸筆的力道卻極重,只有短短十六個字:
不怕念起,唯恐覺遲,既已執手,此生不負。
——————————————————————————
中宗bào崩,韋後臨朝稱制。
韋後密不發喪,次日始召諸宰相入禁中,征諸府兵五萬人駐京城。李隆基以密令越重兵開啟宮門,搶在太平之前入宮,卻未斬殺韋後,反倒暢談整日,只笑言願擁立中宗幼子為帝。
韋後既怕又喜,欣然應承。
不日,中宗幼子重茂即皇帝位,尊韋後為皇太后,攝理政事。
我百般疑惑,卻不知那日究竟又發生何事,讓李隆基做此決定。夏至替我餵水時,沈秋負手立於chuáng邊,笑道:“若她安心待在後宮便罷了,竟想學什麼臨朝聽政。如今朝中怨聲不斷,民間卻早已有了什麼毒殺先帝的傳聞,當真是人神共憤了。”
我躺在chuáng上,乏得連眼睛都睜不開,卻聽沈秋說到這些時,終於恍若夢醒。他手握能殺人的密令,卻僅是誘使韋後做出了臨朝聽政的蠢事……我微微笑了笑,對沈秋道:“快了,他的刀就架在韋氏脖頸間,只消動一動手,便是不世之功。”
如今大明宮完全在他手中。
只消在最適合的時,做場誅殺妖后的戲,贏取天下民心。
數日後,在這滔天的流言中,臨淄王李隆基與薛崇簡以萬騎兵攻玄武門,誅殺韋氏。
二十四日,相王李旦即皇帝位,是為睿宗,改元景雲。
父皇登基後,三日內自宮中來了數道旨意,均要立成器為皇太子。
卻因府中無人接旨而一再耽擱。
我始終在生死邊沿,時而清醒,時而又沉沉睡去。每每睜眼看到的都是沈秋捏著銀針,到最後都覺得好笑,輕聲道:“你如今並非御醫,這般衣不解帶侍奉左右,成器又遠在千里之外,當真不怕傳出什麼閒言碎語?”沈秋哭笑不得,道:“當年我身為尚衣局的妙手神醫,卻每每深夜入你寢房,若有閒言碎語早該有了,此時老了,皮糙ròu厚,早已不怕了。”
我抿唇笑著,剛想說什麼,他又添了一句:“陛下登基後,李成器大軍連戰連捷,如今已班師回朝,似乎已不是千里之外了。”我心頭一跳,欣喜看他,卻因為這突如其來的喜訊攪得又是一陣心悸,漸喘不上氣來。
他蹙眉,猛地刺向我幾個xué道,輕捻針道:“勿喜勿悲,否則就是我師父從墳里出來,也救不下你了。”我順著他的話,閉了會兒眼,才悠悠一嘆:“我是否還能等到他回來?”四下里安靜的出奇,他竟沒有答我這句話。
連沈秋都不敢開口,怕真是無望了。
我暗嘆口氣,若非那日李隆基將沈秋帶去,我早已是huáng泉路上一孤魂,何必如此貪心?我睜眼看他,道:“我可能下地走走?提筆寫幾個字?”沈秋搖頭一笑:“你要假冒李成器的字,去舍掉這個太子位?”
我也笑,輕點了下頭。
他立刻吩咐一側的夏至準備墨筆,親自和冬陽將我扶到書案邊。
雖然這是李成器的決定,可當筆觸到紙上時,心頭卻襲上了一陣酸楚。猶豫良久,方才落筆:“儲副者,天下之公器也,時平則先嫡長,國難則歸有功。若失其時,海內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請。三郎誅韋氏,平禍亂,弘不世之功,當為儲副……”
終章
二十七日,帝長子李成器固讓再三,睿宗終立李隆基為皇太子。
婉兒的死,我是在李成器歸來才得知。
那日李隆基入宮誅殺韋後,婉兒率眾宮女出迎,甚至拿出先帝‘遺詔’來擁立李隆基,只可惜,那日入宮的是隆基……有風chuī過,捲起土墳上的灰燼,漸露出了半角紙,惟剩潦糙的‘夢佳期’三字。
張九齡還是來了。
我蹲下身子,撿起那僅剩的三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qíng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冷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的這首詩一經流傳出,輕易斬獲長安城中無數貴女的芳心,只可惜無人知道他是為誰所作,這一段不為人知的相知相惜,終會掩埋在日日月月中,再無人記得。
我回頭看李成器:“百年後這首詩還在,可又有誰能猜到他是為誰所作?”李成器但笑不語,只是那麼看著我。
自那日他歸返便是如此,不悲不喜,只是把我整個抱起來,靜看著我不說話。
我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回過頭看著婉兒的土墳,輕聲道:“當年我與隆基爭吵時,曾說過倘若有一日在家人xing命和婉兒之間選,我一定會舍掉婉兒。沒想到不過是一句話,她真就是因我而喪命。”
若是太平先誅韋後,必不會傷及婉兒xing命。
可就是我和李成器,成全李隆基的同時,卻也將婉兒推到了李隆基劍下。
“永安,”他將我攬入懷中,柔聲道,“你忘了沈秋說的,勿喜勿悲了?”我嗯了聲,無奈道:“他還說過,我等不到你回來就會……”李成器的手忽然一緊,攥得我生疼,我只好告饒:“疼……”他立刻鬆了手,卻未再說一句話。
過了很久,我才敢仰頭去看他:“成器,我若離世,我的父王、武家,還有我們的兒女,都要託付給你了。唯有你在,玄武門才不會再有李家鮮血。”
沈秋竭盡全力,一日日為我續命,可劇毒難去,終歸會有油盡燈枯之時。
如今李隆基已是太子,若不出所料,三年內必會登基為帝。太平如今已是案上魚ròu,這天下間唯一能牽制李隆基的,只剩他了。
成器雄兵在握,又有富可敵國的王元寶相助,即便是李隆基稱帝,也只能退讓三分。
天下江山,他雖無意再爭,卻可在有生之年制衡皇權,換得李家子孫真正的太平。
那雙眼蒙了層很淡的水光,微微泛著紅,我伸手碰了下他的眼角,竟微微有些濕意:“十幾歲就已名揚天下的永平郡王,二十幾歲就已領兵大破突厥的壽chūn郡王,數月前方才讓出太子位的皇長子,我的夫君李成器,怎能如此不堪一擊?”
話音未落,他卻忽然低下頭,深吻住我。
我閉上眼,努力迎上他,不去留意十步外的數百親兵。
過了許久,他才在我耳邊輕嘆了一聲,很輕地說了句話:“若稱帝,江山與共,若落敗,生死不棄。永安你還記得這句話嗎?”我嗯了聲,睜開眼看他:“你總喜歡拿這種話誆我,我又怎會不記得?”李成器嘴邊仍有著笑意:“所以,你一定要好好活著。”
我不敢置信地看著他:“你敢,你若敢做什麼‘生死不棄’的事,我來生一定改嫁。”他訝然一笑:“若依本王看,來生你仍會早早傾心於我,如同此生。”
我啞然看他,只覺得指尖都有些發燙了,卻還是說出了心中所願:“此生我是武家貴女,雖享盡富貴榮華,卻也歷經生死劫難,倘若真有來生,倒寧願生在和樂熱鬧的百姓之家。”他笑著頷首:“那本王就挑擔販菜。”我一時啼笑皆非:“罷了,你還是風流天下的好,如此才是李成器。”他揚眉:“好。”我越發笑得自得:“獨寵?”他不置可否:“獨寵。”
細碎的低語,在這山間古木中飄散。
太長久的等待,我們都等待了太久。
從他尚是個廢太子時,我就已決心要保他助他。那時的我僅是個有名無權的武家貴女,眼見他喪母、下獄,卻只能偷偷哭不敢、不能做出任何事,唯恐牽連父王;就連與他之間的承諾也不敢堅守,唯恐被皇姑祖母發現引來殺身大禍,只能親自叩請與他的親弟成婚……多少次遙遙相望,以為此生無緣,卻終是走到他身邊。
可我想做的不止是相守。
只可惜我與他,都不是能狠下心的人。
到最後我才伸手摟住他,輕聲道:“當年在御花園中,你對我念出那句‘一抔之土未gān,六尺之孤何托’,我就已明白了你心中的不甘不願。我從未料到竟會親自替你請辭太子位,成器,抱歉,你的盛世永安,我難以成全。”
他笑著,望著艷陽下的長安城:“你已經做到了,我一直想要的。”
我不解看他。那雙眼睛在日光下,漸退散了所有殺戮決伐,竟恍如當年初見般清澈如水,只是如此靜看著我,許久後才柔聲道:
“盛世,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