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頁
作者有話說:
還有一章,正文完結。
之後番外分古代、地府加現代,三部分~
第150章 終章完結
別說朱籮的夫君許謙發現妻子蔫噠噠的。
就是隔了一條街, 朱籮的婆母嚴氏近來都發現自家那隻螃蟹不橫了,聽說是從朱府回去後開始的,嚴氏心裡暗暗納罕不已, 卻朝朱府的方向, 連道三聲阿彌陀佛,只盼著這個兒婦是真轉性了。
畢竟,朱籮這個兒婦從前她就管不了。
至於以後,朱家得元獻皇后遺澤, 身為太子外家,皇恩深重, 她更管不了。
次年, 元獻皇后周年祭不久,皇上接下了劉皇后的上表, 以重病纏身不足以擔中宮之責為由, 廢皇后位,允其入皇儀觀出家。
未幾,憂死。
同年秋, 左神武大將軍寧西侯任法善率一萬神武軍奇襲肅州城,七天內,光復肅州全境, 消息傳來,皇上大喜,稱其為國之柱石,晉為上柱國, 委任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統領前線所有兵馬。
第二年夏始, 任法善率十萬神武軍、三萬龍武軍共計十三萬人, 與左龍武大將軍張素兩次出河西,征戰最遠直抵蔥嶺,橫掃整個西域,殺敵三十萬眾,老弱婦孺降者十萬餘,牛羊輜重不計其數,使回紇王庭一再西遷。
此後,回紇再無力東進,朝廷從根本上解決西北邊患。
兩年後,忠義侯陳虞領五萬羽林軍,與平南伯凌岳帶領兩萬蠻軍在烏海大敗蕃人,斬首兩萬餘,從此,蕃人不敢再過烏海。
兩場大役,國朝同樣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五品以上將軍戰死者近百人,兵卒死傷超過八萬,十五萬馬匹出河西,回來不足兩萬,國庫為之一空。
單單獎賞有功將士,撫恤英烈,耗費銀錢達五億貫。
任法善以功封靖國公,取靖定邊患之意。
陳虞以功封宋國公,張素為寧國侯,凌岳為定國侯。
後世言及武帝朝四大名將,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上面這四位,另一個版本,凌岳被定北侯蘇一泉代替。
出現這樣的爭議,一是定北侯蘇一泉後期入主中樞,不再領兵打戰,但其平東胡高昌,促使武帝朝對外政策的轉變,不失為武帝朝武功的奠基人;二是因為凌岳的外戚身份,其妻為元獻皇后二妹,其獨子凌項更是自小撫養在朱府。
凌岳因外戚身份,得皇上看重,哪怕建功立業,亦受到史書的詬病。
持續大戰,使天下疲憊,民生堪憂。
戰爭結束後,同年冬,朝廷應皇太子上書,更改國策,與民休息,皇上越發開始崇道。
——
天和三年,十月。
元獻皇后孝期結束,皇太子與南陽王等諸王除服。
天和四年三月,皇太子大婚。
次月,南陽王等諸王離京就藩國,其中,秦昭儀提前封孝昌王太后,徐修媛提前封湘東王太后,隨兒子一道前往藩國。
舊宮,玉華宮中。
皇五子濟寧王與生母王德妃作辭。
只聽濟寧王苦口勸道:「……有秦娘娘和徐娘娘的例子在,兒子去求一求太子哥哥,請他幫忙在父皇面前說項,讓阿娘提前跟兒子去封國,您怎麼就不願了?難道您以往說想兒子都是假的不成。」
「胡說。」
王德瞪了兒子一眼,「你父皇還在,我哪能跟你去,我要留下來服侍你父皇。」
「父皇幾乎不來舊宮,您連父皇的面都難見,您留在這裡服侍誰?再說了,父皇身邊從不缺服侍的人。」
「還不是你沒出息,不得你父皇喜歡,你要是像太……」
「說的好像阿娘您有出息,您得父皇喜歡似的,」濟寧王渾不吝地打斷阿娘的話,朝阿娘翻了白眼,「要不您先去掙個皇后位,我才能像太子哥哥那般有出息,何苦呢,您做不了皇后,何必要求兒子學太子哥哥。」
「你實在想不開,不願意跟兒子去就算了。」濟寧王氣得背著手離開。
王德妃看得目瞪口呆,此刻,原本母子分離正傷感,可讓兒子這麼一整,傷感全沒了,氣得她朝外狠狠罵了兩聲孽子。
罵完之後,又傷心垂淚。
她不願離開,是因為她不甘。
她也曾得寵過,從一介宮人一躍升為九嬪之一昭容,只是好久不長,當初隨著元獻皇后選秀進宮,她所有的恩寵,都被元獻皇后奪走,她冷眼瞧了這麼久,就盼著那個女人也有被新人奪走寵愛的一天。
讓那個女人也嘗嘗她曾經嘗過恩寵漸失的滋味。
誰知那個女人卻突然死了。
至死不曾失寵過。
所以,她只能維持她最後的執著,至少,她比那個短命鬼活得久,就像宮中老人說的:國朝的寵妃,都是命薄之人,因帝寵太重,承受不起,皆短命而夭。
就算這樣安慰自己,她依舊開心不起來。
重重禁宮,越見凋零。
——
湘東國酃縣,盧記布莊內。
朱顏得知兒子阿稷與謝琬順利大婚,如同了卻了一樁心事。
這個布莊是大弟朱進給她提前置辦的產業與落腳點,打理布莊的辛黃花,是朱顏從前在勝州城認識的,只是那時朱顏對外的身份是女扮男裝的許公子。
因她熟悉布莊經營,大弟朱進特意把她從勝州請來。
這三年,她與大弟朱進每月有一封書信往來,酃縣偏遠貧瘠,受北方戰事的影響較小,如今布莊的生意日漸興盛起來,朱顏了無牽掛,也漸漸習慣了外面的生活,便寫信告訴大弟,往後一年報一次平安即可,不必再頻繁通信。
還有一章,正文完結。
之後番外分古代、地府加現代,三部分~
第150章 終章完結
別說朱籮的夫君許謙發現妻子蔫噠噠的。
就是隔了一條街, 朱籮的婆母嚴氏近來都發現自家那隻螃蟹不橫了,聽說是從朱府回去後開始的,嚴氏心裡暗暗納罕不已, 卻朝朱府的方向, 連道三聲阿彌陀佛,只盼著這個兒婦是真轉性了。
畢竟,朱籮這個兒婦從前她就管不了。
至於以後,朱家得元獻皇后遺澤, 身為太子外家,皇恩深重, 她更管不了。
次年, 元獻皇后周年祭不久,皇上接下了劉皇后的上表, 以重病纏身不足以擔中宮之責為由, 廢皇后位,允其入皇儀觀出家。
未幾,憂死。
同年秋, 左神武大將軍寧西侯任法善率一萬神武軍奇襲肅州城,七天內,光復肅州全境, 消息傳來,皇上大喜,稱其為國之柱石,晉為上柱國, 委任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統領前線所有兵馬。
第二年夏始, 任法善率十萬神武軍、三萬龍武軍共計十三萬人, 與左龍武大將軍張素兩次出河西,征戰最遠直抵蔥嶺,橫掃整個西域,殺敵三十萬眾,老弱婦孺降者十萬餘,牛羊輜重不計其數,使回紇王庭一再西遷。
此後,回紇再無力東進,朝廷從根本上解決西北邊患。
兩年後,忠義侯陳虞領五萬羽林軍,與平南伯凌岳帶領兩萬蠻軍在烏海大敗蕃人,斬首兩萬餘,從此,蕃人不敢再過烏海。
兩場大役,國朝同樣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五品以上將軍戰死者近百人,兵卒死傷超過八萬,十五萬馬匹出河西,回來不足兩萬,國庫為之一空。
單單獎賞有功將士,撫恤英烈,耗費銀錢達五億貫。
任法善以功封靖國公,取靖定邊患之意。
陳虞以功封宋國公,張素為寧國侯,凌岳為定國侯。
後世言及武帝朝四大名將,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上面這四位,另一個版本,凌岳被定北侯蘇一泉代替。
出現這樣的爭議,一是定北侯蘇一泉後期入主中樞,不再領兵打戰,但其平東胡高昌,促使武帝朝對外政策的轉變,不失為武帝朝武功的奠基人;二是因為凌岳的外戚身份,其妻為元獻皇后二妹,其獨子凌項更是自小撫養在朱府。
凌岳因外戚身份,得皇上看重,哪怕建功立業,亦受到史書的詬病。
持續大戰,使天下疲憊,民生堪憂。
戰爭結束後,同年冬,朝廷應皇太子上書,更改國策,與民休息,皇上越發開始崇道。
——
天和三年,十月。
元獻皇后孝期結束,皇太子與南陽王等諸王除服。
天和四年三月,皇太子大婚。
次月,南陽王等諸王離京就藩國,其中,秦昭儀提前封孝昌王太后,徐修媛提前封湘東王太后,隨兒子一道前往藩國。
舊宮,玉華宮中。
皇五子濟寧王與生母王德妃作辭。
只聽濟寧王苦口勸道:「……有秦娘娘和徐娘娘的例子在,兒子去求一求太子哥哥,請他幫忙在父皇面前說項,讓阿娘提前跟兒子去封國,您怎麼就不願了?難道您以往說想兒子都是假的不成。」
「胡說。」
王德瞪了兒子一眼,「你父皇還在,我哪能跟你去,我要留下來服侍你父皇。」
「父皇幾乎不來舊宮,您連父皇的面都難見,您留在這裡服侍誰?再說了,父皇身邊從不缺服侍的人。」
「還不是你沒出息,不得你父皇喜歡,你要是像太……」
「說的好像阿娘您有出息,您得父皇喜歡似的,」濟寧王渾不吝地打斷阿娘的話,朝阿娘翻了白眼,「要不您先去掙個皇后位,我才能像太子哥哥那般有出息,何苦呢,您做不了皇后,何必要求兒子學太子哥哥。」
「你實在想不開,不願意跟兒子去就算了。」濟寧王氣得背著手離開。
王德妃看得目瞪口呆,此刻,原本母子分離正傷感,可讓兒子這麼一整,傷感全沒了,氣得她朝外狠狠罵了兩聲孽子。
罵完之後,又傷心垂淚。
她不願離開,是因為她不甘。
她也曾得寵過,從一介宮人一躍升為九嬪之一昭容,只是好久不長,當初隨著元獻皇后選秀進宮,她所有的恩寵,都被元獻皇后奪走,她冷眼瞧了這麼久,就盼著那個女人也有被新人奪走寵愛的一天。
讓那個女人也嘗嘗她曾經嘗過恩寵漸失的滋味。
誰知那個女人卻突然死了。
至死不曾失寵過。
所以,她只能維持她最後的執著,至少,她比那個短命鬼活得久,就像宮中老人說的:國朝的寵妃,都是命薄之人,因帝寵太重,承受不起,皆短命而夭。
就算這樣安慰自己,她依舊開心不起來。
重重禁宮,越見凋零。
——
湘東國酃縣,盧記布莊內。
朱顏得知兒子阿稷與謝琬順利大婚,如同了卻了一樁心事。
這個布莊是大弟朱進給她提前置辦的產業與落腳點,打理布莊的辛黃花,是朱顏從前在勝州城認識的,只是那時朱顏對外的身份是女扮男裝的許公子。
因她熟悉布莊經營,大弟朱進特意把她從勝州請來。
這三年,她與大弟朱進每月有一封書信往來,酃縣偏遠貧瘠,受北方戰事的影響較小,如今布莊的生意日漸興盛起來,朱顏了無牽掛,也漸漸習慣了外面的生活,便寫信告訴大弟,往後一年報一次平安即可,不必再頻繁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