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少女在他懷裡扭來扭去的,被他親的唇都腫了,喉間嬌喘,雙眸泛著媚色,「你……你剛起身啦!你……啊!」

  他捏了她一把,讓她叫出聲,耳邊因她嬌軟的叫聲一陣酥麻,直酥麻到了他的心裡。真想再壓著她要一次,讓她一直這麼嬌嬌叫喚著,可愛極了……

  他的小寶貝,也是心疼他的,也在愛著他呢……

  這日,雖然早朝略遲了半刻,然而泰安帝處理政務的效率卻比之前更快了。原因無他,想攢點時間出去玩兒。

  至四月十五這日,也是巧,恰好年前被派去西境的蘇棠和江彥也回了京,再加上還有綿州任職的溫聆也進京述職,蘇棠一時興起,在悅雅樓里定了個雅間,邀請幾個桃蹊書院的同窗共聚一次。

  蘇棠雖也給陸寧遞了消息,但並不指望她能來。在蘇棠的理解里,生了孩子的女人都是忙著照顧孩子,沒有自己的時間的,因為她娘就是這樣,所以她從骨子裡不喜歡生孩子這件事,她自己是絕不會生的。但她沒想到,陸寧竟然答應了參加。

  長安街還是一如既往得繁華,悅雅樓前車水馬龍,絡繹不絕。蘇棠如今官至正四品親軍副指揮使,在朝中水漲船高,她的邀約自是應者雲集,有不少並非同一屆的也來湊熱鬧,最後不得不臨時換了個更大的雅間,才讓大家都有的坐。

  這次聚會,大家最為關注的莫過於蘇棠、江彥、王鄞三個人。蘇江二人因在南晉亂黨一案中立了功,這一年來升遷極快,如今都是正四品,在年輕武官中是最為出色的了。至於文官中,朝中最為璀璨的新星,便是吏部侍郎王鄞。這位探花郎出生的王大人,能越過同屆的狀元、榜眼,年僅二十就官至中樞六部的正三品,不知讓多少人眼紅。

  眼紅歸眼紅,但大家也不得不服。天下誰人不知,去年王大人和其他幾位官員一起去黃河考察,在河岸上奔波了大半年的時間,據說曾經遇險,差點被壓死在坍塌的堤壩下,好在命大救回來了,就是腿上受了傷,跛了幾個月,現在才漸漸看不出來了。那段時日,他琢磨出了束水攻沙的法子,後來親自監督修了河道和堤壩,成功阻止了去年的水患。這於百姓社稷,是一件大功勞,所以晉升快也是無可厚非。

  相比之下,曾經名聲顯赫的同屆的榜眼姚軫,卻因與南晉亂黨有所牽連而入了牢獄,即將秋後問斬,實讓人嗟嘆。

  在坐的人低聲談論著,不免又提起同屆的狀元郎溫聆來。這位當初在書院中就一直十分優秀的公子,自去了綿州任職之後,名聲沉寂不少。但聽說最近也回京了,今日也會來。

  「聽說了沒有?溫大人馬上就要調回京了!大概也是要高升了吧!」有人提到。

  「哦?溫大人在外任職才一年多吧?怎麼這麼快就回京了?不合規矩啊。」

  「不知道。但是已經有風聲了,溫大人參加了大理寺的考核,想必是要進大理寺了。」

  「……如此,嘖嘖,桃蹊書院這一屆可真不簡單……」

  「不簡單的可不止這些……」那人又道,聲音壓得更低了些,「聽說這一屆還有……」

  喁喁的說話聲被淹沒在喧鬧中,外人已經聽不見了。

  蘇棠心道,這些小孩兒也是不懂事兒,公然議論朝廷調任的事情,看來還有的敲打。人嘛,都是在敲打中成長的。她是,溫聆也是。當初在南華山,她保護陸寧不利,讓陸寧遇了險,她不知懊惱過多少回,深知自己辦事不夠小心謹慎,思慮不周全。若是再警惕些,或許她能早一步發現南華書院的不對勁兒。此後她痛定思痛,行事風格收斂了不少,多添了幾分機敏和小心翼翼,這次同江彥一起去西境辦差,才沒有落入敵人陷阱,順利完成了差事,給了皇上一個滿意的結果。

  至於溫聆麼。歷經的,只會比她多,不會比她少。綿州地處西川地界,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初還是太子的李玄禎讓他去綿州任職,蘇棠還沒意識到中間的深意,還是王鄞後來同她提的。溫聆這一去,憑他剛正不阿的秉性,必能成為朝廷的眼睛,西川有任何不對勁,他都能第一時間知曉。

  事實上,他去了這大半年,的確發現並查清了一件要事。西川王在綿州附近的木須山上藏了一支精兵,說是他的府兵,但裝備卻比朝廷精銳還要好,甚至有□□大炮這樣的新型武器。這樣大逆不道的行為,顯然是蓄謀已久。但過去的綿州知府竟然都從未報過朝廷一聲,甚至還有包庇的。溫聆幾經周轉,才在西川王的阻力下,徹底查清當中關節。他本以為,為地方父母官,可以為百姓造福,可到了綿州才漸漸知道,如果上面的官員有心擋路,他根本是步履維艱,很多時候都無能為力。

  綿州的內情,目前還未曾公開,蘇棠是少數知道的人之一。她看著堂內的人聲喧囂,窗外的車水馬龍,也心有感嘆。這眼前的盛世繁華之後,到底又掩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危機呢?

  做官就是這樣,官位越高,便越發覺得江山不易,為官不易。這些危機,或許京城的百姓們永遠都不用知道,那是因為有人在默默解決了。做官,就是做這一類人,為了能讓百姓安居樂業,搶在前面把危機解決掉的人。

  蘇棠忽然覺得自己的夢想變得高大和光明了……話說她原本只是想飛黃騰達一下啊,並沒有這麼多憂國憂民的思想,可身處其中了,就不得不想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