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
「殿下——你是想看著我安置嗎?」
「有何不可?」
「滾。」
他朗聲大笑,一面求饒一面退出去。
*
便飯並不設在文華殿,而是在後苑的凌雲閣。凌雲閣建在假山之上,向外望去是壓滿了山的凌霄花枝。花期已經殆盡了,滿眼青綠如瀑而下,裡頭夾了幾抹橘紅,很是可愛。
太子妃年氏,出身慶明的耕讀人家,為人溫婉,很通情理。若論心裡話,比起尹濟海,尹信自小還是與母妃多說一些。就像中意林禮這件事,與尹濟海迂迴婉轉,算來謀去,要找一個他無法拒絕的機會。
與母妃便用不著了。尹信回京那天便把這事講清了,年娘娘曉得自己兒子的犟脾氣,確定了心意哪有改的道理。她從小家碧玉到儲君之妻,與那些京里舊式的貴女有幾分不同。
尹濟海身體孱弱,東宮侍妾少,女人少,是非少——這些年太子妃過得也安逸。畢竟有尹信這樣一個兒子,前途自然是無憂的。尹濟海沒有尋花問柳的心思,一心撲在政事上,與年氏算是相敬如賓。
年氏的脾氣自然格外好些,算是開明。
林禮原本有些緊張,連頭都不敢抬。見了太子妃,大禮周全後,只敢用餘光偷看一眼,便是這一眼,見著個眉目含笑、臉龐圓潤的娘娘,心便驟然無緣由地放了一放——太子妃面善,尹信的眉目顯然是像母親多一些,英氣大方,怨不得初見他時,便覺出玉山橫立般的氣度。
「林淑人。」她和善地喚道,「抬起頭來本宮瞧瞧。」
林禮便把頭抬起來。
「好孩子。」太子妃道,「也有一副好心腸,此番是大有助力了。怨不得阿信一提,陛下就把三品誥命都給了你。本是不能的,誥命只有功臣妻母才能得呢。」
「民女承蒙娘娘謬讚,一路為俠,不過都是舉手之勞。」
「雖說還沒有正式行過禮儀,但你身上已然有了誥命,就不是『民女』了。」太子妃將她拉到跟前來,好好打量,喚了稱呼,「小禮,現下在本宮這兒,這麼拘束做什麼?」
太子妃身上有種讓人放鬆的氣質,丹唇輕啟便能把旁人臉上的笑撩起來——不知道這種本事是不是遺傳給了她兒子。
林禮不自覺地笑了一下:「面見娘娘尊顏,自然要周全。」
「聽聞穿雲乃江湖名門,穿雲嫡派的孩子格外有風骨。本宮久居宮中,一直十分好奇。今天可算見著了,是名不虛傳。」太子妃揮揮手,四兩撥千斤地將她的顧慮化開,親切攀談起來,「本宮瞧的第一眼,便知道小禮的不同,身上浩然俠氣,令人清爽。若是扭捏了,倒讓人奇怪。」
說著,她看了一眼尹信:「怨不得這孩子喜歡。」
尹信低低笑了一聲,把林禮而後那抹紅又撩了起來。
太子妃遞出個眼色,片刻後便有人將菜餚一道道端上來。皇家私廚,琳琅滿目,精緻可愛,看得林禮是有些情難自已。但這一路上歷的多了,此時也很克制,再不會像當初在落霞關時那樣,就著肉忘乎所以。
「阿信說,你很愛芙蓉蟹斗。」太子妃玉指一點,「烏蘇名菜,不知宮裡做起來,會不會有一分失色,應當是不會的。」
林禮看了一眼尹信,心情複雜。
真是什麼都說啊。
作者有話說:
1.皇太孫所居之處,也稱東宮,只不過尹信還沒正是受封,沒有住到分宮裡去,還是住在尹濟海的東宮
2.林禮封三品淑人,其實是不太正常的。因為誥命受封的一般都是功臣的妻子或母親,自稱臣婦。但是林禮麼,身份比較特殊,,,實在想不出什麼自稱了,準備讓她自稱臣女。至於為什麼能封嗎,,,尹信真的是很愛很愛她,還覺得三品少了呢,,,
3.看來小殿下真的是很喜歡從背後抱人啊
4.林禮見過男方家長。
第101章 謀略
*
入夜了, 尹濟海才從宮裡回來。這一天分明已經很累,他卻沒有要歇下的意思,回來直奔文華殿, 不知在文牒里翻些什麼。
今日宮中,無非就是陛下、太子、燕王。太子妃瞧著他臉上顏色並不算好, 算準了九成與陛下的決定有關,於是遣了下人, 獨自侍候著。她換了香,續上燈, 低聲問道:「殿下可在宮中用過晚膳了?」
「嗯。」
這一聲後,文華殿便安靜下來。
尹濟海本就是生性喜靜, 身上病痛又須得靜養,文華殿內大多時候都是靜悄悄的。東宮的下人們比較其他宮裡, 手腳更是伶俐, 按陛下的意思,決不能驚擾太子殿下分毫。
尹濟海的安靜是有區別的。這點除了年氏和尹信,應當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個成熟的儲君, 很懂得隱藏自己的情緒。只是人非草木, 與之相處久了, 總會明白哪一聲「嗯」里有怒色。
旁人不懂他,一言一行難免討他嫌, 太子妃對此卻得心應手。
「殿下, 時節已是秋了。縱然憂心國事, 也不該累著自己。」年氏添上一碗參湯,又道, 「這樣繁雜的事情, 交給阿信做就好了。」
「阿信?他如今還能有心思做?」尹濟海翻著書頁, 將那碗參湯往外推了推,「人都在松芸館了,每日要跑幾趟?」
「殿下說過,阿信的性子還是像殿下的。」
年氏將參湯又往裡推了推,柔和的目光在尹濟海臉上附了一會兒,尹濟海便嘆了口氣,舀起勺子來。
「有何不可?」
「滾。」
他朗聲大笑,一面求饒一面退出去。
*
便飯並不設在文華殿,而是在後苑的凌雲閣。凌雲閣建在假山之上,向外望去是壓滿了山的凌霄花枝。花期已經殆盡了,滿眼青綠如瀑而下,裡頭夾了幾抹橘紅,很是可愛。
太子妃年氏,出身慶明的耕讀人家,為人溫婉,很通情理。若論心裡話,比起尹濟海,尹信自小還是與母妃多說一些。就像中意林禮這件事,與尹濟海迂迴婉轉,算來謀去,要找一個他無法拒絕的機會。
與母妃便用不著了。尹信回京那天便把這事講清了,年娘娘曉得自己兒子的犟脾氣,確定了心意哪有改的道理。她從小家碧玉到儲君之妻,與那些京里舊式的貴女有幾分不同。
尹濟海身體孱弱,東宮侍妾少,女人少,是非少——這些年太子妃過得也安逸。畢竟有尹信這樣一個兒子,前途自然是無憂的。尹濟海沒有尋花問柳的心思,一心撲在政事上,與年氏算是相敬如賓。
年氏的脾氣自然格外好些,算是開明。
林禮原本有些緊張,連頭都不敢抬。見了太子妃,大禮周全後,只敢用餘光偷看一眼,便是這一眼,見著個眉目含笑、臉龐圓潤的娘娘,心便驟然無緣由地放了一放——太子妃面善,尹信的眉目顯然是像母親多一些,英氣大方,怨不得初見他時,便覺出玉山橫立般的氣度。
「林淑人。」她和善地喚道,「抬起頭來本宮瞧瞧。」
林禮便把頭抬起來。
「好孩子。」太子妃道,「也有一副好心腸,此番是大有助力了。怨不得阿信一提,陛下就把三品誥命都給了你。本是不能的,誥命只有功臣妻母才能得呢。」
「民女承蒙娘娘謬讚,一路為俠,不過都是舉手之勞。」
「雖說還沒有正式行過禮儀,但你身上已然有了誥命,就不是『民女』了。」太子妃將她拉到跟前來,好好打量,喚了稱呼,「小禮,現下在本宮這兒,這麼拘束做什麼?」
太子妃身上有種讓人放鬆的氣質,丹唇輕啟便能把旁人臉上的笑撩起來——不知道這種本事是不是遺傳給了她兒子。
林禮不自覺地笑了一下:「面見娘娘尊顏,自然要周全。」
「聽聞穿雲乃江湖名門,穿雲嫡派的孩子格外有風骨。本宮久居宮中,一直十分好奇。今天可算見著了,是名不虛傳。」太子妃揮揮手,四兩撥千斤地將她的顧慮化開,親切攀談起來,「本宮瞧的第一眼,便知道小禮的不同,身上浩然俠氣,令人清爽。若是扭捏了,倒讓人奇怪。」
說著,她看了一眼尹信:「怨不得這孩子喜歡。」
尹信低低笑了一聲,把林禮而後那抹紅又撩了起來。
太子妃遞出個眼色,片刻後便有人將菜餚一道道端上來。皇家私廚,琳琅滿目,精緻可愛,看得林禮是有些情難自已。但這一路上歷的多了,此時也很克制,再不會像當初在落霞關時那樣,就著肉忘乎所以。
「阿信說,你很愛芙蓉蟹斗。」太子妃玉指一點,「烏蘇名菜,不知宮裡做起來,會不會有一分失色,應當是不會的。」
林禮看了一眼尹信,心情複雜。
真是什麼都說啊。
作者有話說:
1.皇太孫所居之處,也稱東宮,只不過尹信還沒正是受封,沒有住到分宮裡去,還是住在尹濟海的東宮
2.林禮封三品淑人,其實是不太正常的。因為誥命受封的一般都是功臣的妻子或母親,自稱臣婦。但是林禮麼,身份比較特殊,,,實在想不出什麼自稱了,準備讓她自稱臣女。至於為什麼能封嗎,,,尹信真的是很愛很愛她,還覺得三品少了呢,,,
3.看來小殿下真的是很喜歡從背後抱人啊
4.林禮見過男方家長。
第101章 謀略
*
入夜了, 尹濟海才從宮裡回來。這一天分明已經很累,他卻沒有要歇下的意思,回來直奔文華殿, 不知在文牒里翻些什麼。
今日宮中,無非就是陛下、太子、燕王。太子妃瞧著他臉上顏色並不算好, 算準了九成與陛下的決定有關,於是遣了下人, 獨自侍候著。她換了香,續上燈, 低聲問道:「殿下可在宮中用過晚膳了?」
「嗯。」
這一聲後,文華殿便安靜下來。
尹濟海本就是生性喜靜, 身上病痛又須得靜養,文華殿內大多時候都是靜悄悄的。東宮的下人們比較其他宮裡, 手腳更是伶俐, 按陛下的意思,決不能驚擾太子殿下分毫。
尹濟海的安靜是有區別的。這點除了年氏和尹信,應當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個成熟的儲君, 很懂得隱藏自己的情緒。只是人非草木, 與之相處久了, 總會明白哪一聲「嗯」里有怒色。
旁人不懂他,一言一行難免討他嫌, 太子妃對此卻得心應手。
「殿下, 時節已是秋了。縱然憂心國事, 也不該累著自己。」年氏添上一碗參湯,又道, 「這樣繁雜的事情, 交給阿信做就好了。」
「阿信?他如今還能有心思做?」尹濟海翻著書頁, 將那碗參湯往外推了推,「人都在松芸館了,每日要跑幾趟?」
「殿下說過,阿信的性子還是像殿下的。」
年氏將參湯又往裡推了推,柔和的目光在尹濟海臉上附了一會兒,尹濟海便嘆了口氣,舀起勺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