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但你已經贖過了。」他抬起手,最終還是沒有將林禮臉上的淚水全都擦去。
「我知道發生過什麼。」林折雲的聲音里聽不見安慰,只是陳述。對林禮這種彆扭的性子來說,這反而是最好的回答。好比松山落雨,敲打出一顆心的澄澈透亮。緩緩的生機,又成長起來。
「是,是阿信……」她眼裡的朦朧退了一半,望著師父。
林折雲微微頷首。
林禮頓了一頓,問:「那他人呢?」
「你不記得了?」林折雲問。
林禮眨巴一下眼,她該記得什麼?
林折雲看向俞平生,也聽不出是認真還是調侃:「師兄,我這孽徒真的無礙?」
「她傷的是腹,又不是腦袋。」俞平生語氣平緩,好像真的在討論一件很認真的事情。
祖師爺教出來的竟是這樣兩位神仙。林禮無言,她好像睡了一個很長很長的覺,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林折雲看了她半晌,終於開口:「是你拉著人家,說讓人家回京里去,不要掛念你的。」
出乎林折雲的意料,林禮聞此,只是頓了片刻,竟道:「我讓他走,他還真就走了?」
「……」林折雲和俞平生交換了一個眼神——俞平生闔著的眼睛難得睜開了。這一對師兄弟的眼神都很複雜。
俞平生想起的是約莫二十天前的那個傍晚,焚膏繼晷,他終於在與邪術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原本到不了這樣艱難的地步,奈何師侄先前太折騰,邪性種的深,花費的精力太大,但他尚能飯,還是有驚無險地將那些殘餘在林禮骨中的邪魔之氣都驅除出來了。
昏睡的第十天,林禮醒了一回。她念叨著一個人的名字,那個背著她穿過宜年峰機關霧靄的人的名字。
俞平生明白過來,這孩子不算清醒。
當時林折雲已經得了消息,日夜兼程從孤鴻山趕了過來。尹信在宜年峰上等了十天,為等林禮睜一次眼,將先前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交代了三遍。
他腰間銀魚符沒有來得及收起,加上有岳為輕,師兄弟三人都清楚林禮這一回下山,遇見的是什麼人,產生的是什麼情。江湖人不問朝堂之事,像黎元、俞平生、林折雲這樣的老人,尤其對那金鑾殿前有偏見。
但宜年峰山中有機關玄術,所以歷來那麼多尋醫問藥的人,能找到俞平生的寥寥無幾。尹信獨自背著受傷的林禮,最後成功至此,誠心可見。而且這後生態度謙遜,彬彬有禮,實在讓人很難找到錯處。
林折雲臉上雖然不顯山露水,但心裡實在放不下戒備。他有心為難他認為的「圓滑世故之徒」,沒想到卻被這年輕人三言兩語化解。他幾次試探,最終只能搖著頭作罷了。
永陵、般若、宜年峰。林折雲一一在心裡數了數,這情總算是假不了。他原本想過像林禮這樣心氣高的孩子,最後應當配個怎樣武功高強的兒郎才能讓他心安。他嘴上不說,心裡卻計較過。
自己最愛的這兩個徒弟,顧驚濤自是不必去管他,心思活絡,下山遊歷一遭指不定就領人回來了。但林禮,自己養大的孫女,平時又是個不管不顧的武痴,不能不做打算。林折雲仙人做慣了,那一刻凡心自尋其路地找了回來,他當然捨不得讓林禮像個尋常女子一樣在柴米油鹽的生活里消磨一生。
穿雲門百年清流,招婿的條件不能低。林折雲曾左右思索一圈,同齡的小輩里,也就眉山老匹夫喬連城那大兒子入得了他的法眼。
不過,打量著面前這個周全的玉面少年郎,他有了「兒孫自有兒孫福」的想法。罷了罷了,江湖中人灑脫,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規矩,一眼定終身才是瀟灑。
林禮混沌里,眷戀的是他。做師父的算是管不了了。怎樣的歡喜和怎樣的愛,最後是紅塵眷侶還是蘭因絮果,隨他們去吧。
那幾日裡,手下明軍一直在催尹信。這一遭才叫尹信領會到江山和美人之間最難權衡。正是那個節骨點兒林禮第一回 醒了,還一直喚他。她看起來又清醒又昏沉,清醒的是她一眼就看出了尹信心裡藏著事,一字一句逼問出來以後,讓他趕快回京去。
「殿下肩上挑的擔子重,好不容易查清了原委,有清算的機會,不要為我耽擱。」
「此簪為信,等你歸來。」林禮將碎月簪放在他手裡,臉上有笑意。
顧全大局,太透徹,太懂事了。除了為天子鞠躬盡瘁的臣子,也只有為夫君思慮周全的娘子才會說這樣的話。尹信有一瞬間失神,但很快反應過來林禮說這樣的話是有多反常——先前他被騙過的,她還想騙他?
「她性命無虞,剩下只是恢復內力的問題。」若不是俞平生信誓旦旦說林禮身體沒有大礙了,尹信真放不下心離開半步。
最後他將愛的這個人收進深深的一眼——卻是收不盡的。回京,破亂臣賊子,也是為了回來娶她。
回京之前,他下決心和林折雲又會了一次話。
他停下以後,林折雲沉吟著不說話,最後親自送這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下山去。
從宜年峰望下去,夏木未落,看不透秋天究竟是什麼樣的光景。明明有一條路一直蜿蜒下去,卻找不到它究竟通往何方。就好像他看不透自己這孫女的命運,恰如十八年前把她送到孤鴻山下的父母。
「我知道發生過什麼。」林折雲的聲音里聽不見安慰,只是陳述。對林禮這種彆扭的性子來說,這反而是最好的回答。好比松山落雨,敲打出一顆心的澄澈透亮。緩緩的生機,又成長起來。
「是,是阿信……」她眼裡的朦朧退了一半,望著師父。
林折雲微微頷首。
林禮頓了一頓,問:「那他人呢?」
「你不記得了?」林折雲問。
林禮眨巴一下眼,她該記得什麼?
林折雲看向俞平生,也聽不出是認真還是調侃:「師兄,我這孽徒真的無礙?」
「她傷的是腹,又不是腦袋。」俞平生語氣平緩,好像真的在討論一件很認真的事情。
祖師爺教出來的竟是這樣兩位神仙。林禮無言,她好像睡了一個很長很長的覺,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林折雲看了她半晌,終於開口:「是你拉著人家,說讓人家回京里去,不要掛念你的。」
出乎林折雲的意料,林禮聞此,只是頓了片刻,竟道:「我讓他走,他還真就走了?」
「……」林折雲和俞平生交換了一個眼神——俞平生闔著的眼睛難得睜開了。這一對師兄弟的眼神都很複雜。
俞平生想起的是約莫二十天前的那個傍晚,焚膏繼晷,他終於在與邪術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原本到不了這樣艱難的地步,奈何師侄先前太折騰,邪性種的深,花費的精力太大,但他尚能飯,還是有驚無險地將那些殘餘在林禮骨中的邪魔之氣都驅除出來了。
昏睡的第十天,林禮醒了一回。她念叨著一個人的名字,那個背著她穿過宜年峰機關霧靄的人的名字。
俞平生明白過來,這孩子不算清醒。
當時林折雲已經得了消息,日夜兼程從孤鴻山趕了過來。尹信在宜年峰上等了十天,為等林禮睜一次眼,將先前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交代了三遍。
他腰間銀魚符沒有來得及收起,加上有岳為輕,師兄弟三人都清楚林禮這一回下山,遇見的是什麼人,產生的是什麼情。江湖人不問朝堂之事,像黎元、俞平生、林折雲這樣的老人,尤其對那金鑾殿前有偏見。
但宜年峰山中有機關玄術,所以歷來那麼多尋醫問藥的人,能找到俞平生的寥寥無幾。尹信獨自背著受傷的林禮,最後成功至此,誠心可見。而且這後生態度謙遜,彬彬有禮,實在讓人很難找到錯處。
林折雲臉上雖然不顯山露水,但心裡實在放不下戒備。他有心為難他認為的「圓滑世故之徒」,沒想到卻被這年輕人三言兩語化解。他幾次試探,最終只能搖著頭作罷了。
永陵、般若、宜年峰。林折雲一一在心裡數了數,這情總算是假不了。他原本想過像林禮這樣心氣高的孩子,最後應當配個怎樣武功高強的兒郎才能讓他心安。他嘴上不說,心裡卻計較過。
自己最愛的這兩個徒弟,顧驚濤自是不必去管他,心思活絡,下山遊歷一遭指不定就領人回來了。但林禮,自己養大的孫女,平時又是個不管不顧的武痴,不能不做打算。林折雲仙人做慣了,那一刻凡心自尋其路地找了回來,他當然捨不得讓林禮像個尋常女子一樣在柴米油鹽的生活里消磨一生。
穿雲門百年清流,招婿的條件不能低。林折雲曾左右思索一圈,同齡的小輩里,也就眉山老匹夫喬連城那大兒子入得了他的法眼。
不過,打量著面前這個周全的玉面少年郎,他有了「兒孫自有兒孫福」的想法。罷了罷了,江湖中人灑脫,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規矩,一眼定終身才是瀟灑。
林禮混沌里,眷戀的是他。做師父的算是管不了了。怎樣的歡喜和怎樣的愛,最後是紅塵眷侶還是蘭因絮果,隨他們去吧。
那幾日裡,手下明軍一直在催尹信。這一遭才叫尹信領會到江山和美人之間最難權衡。正是那個節骨點兒林禮第一回 醒了,還一直喚他。她看起來又清醒又昏沉,清醒的是她一眼就看出了尹信心裡藏著事,一字一句逼問出來以後,讓他趕快回京去。
「殿下肩上挑的擔子重,好不容易查清了原委,有清算的機會,不要為我耽擱。」
「此簪為信,等你歸來。」林禮將碎月簪放在他手裡,臉上有笑意。
顧全大局,太透徹,太懂事了。除了為天子鞠躬盡瘁的臣子,也只有為夫君思慮周全的娘子才會說這樣的話。尹信有一瞬間失神,但很快反應過來林禮說這樣的話是有多反常——先前他被騙過的,她還想騙他?
「她性命無虞,剩下只是恢復內力的問題。」若不是俞平生信誓旦旦說林禮身體沒有大礙了,尹信真放不下心離開半步。
最後他將愛的這個人收進深深的一眼——卻是收不盡的。回京,破亂臣賊子,也是為了回來娶她。
回京之前,他下決心和林折雲又會了一次話。
他停下以後,林折雲沉吟著不說話,最後親自送這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下山去。
從宜年峰望下去,夏木未落,看不透秋天究竟是什麼樣的光景。明明有一條路一直蜿蜒下去,卻找不到它究竟通往何方。就好像他看不透自己這孫女的命運,恰如十八年前把她送到孤鴻山下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