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跟隨周俊鵬前輩等同事搭乘上飛機,飛回到老家松圓。

  松圓這地方很小,一點兒風吹草動能變成滿城皆知。

  國協技術團隊蒞臨指導當地醫院的消息算得上本地大新聞,他們沒到之前先上了當地電視台新聞播報。當地新聞報紙上赫赫印著專家名字,裡頭重點提及到她這位松圓本土人士。

  導致她回家前兩天,說親的蜂擁而至踏破了她家的門檻。

  不意外,曹師兄信賴的未來岳母孫蓉芳果斷把說媒的全部拒之於千里之外。

  她爸少見的沒發表異見,可能是想到了要約他喝酒的常醫生。

  她弟弟打電話問曹哥哥。

  曹師兄有自己的工作忙如何陪她來。

  (曹勇:錯了!)

  在她看不見的地方,一群大佬們緊盯住曹勇:

  「曹勇,我們和警察說好了,讓他們在她走之後再進行收網行動,免得她受到傷害。」

  「聽警察說這東西在他們當地賣了有一段時間。」

  「居然沒人察覺?需要等到瑩瑩這個萬里之外的來發現?」

  「假藥」的發源與流行向來與迷信有密切關係。小地方的迷信度高,遠比大城市裡的人迷信高,與本地居民的知識文化水平以及社會接觸面有關。

  文化水平低點沒關係,在大城市裡接觸的人來自天南地北來自全世界,眼界被迫提高,思維邏輯維度跟著提高,不會輕易被騙。哪怕被騙,四周多的是知識水平高的人幫著識破騙局。

  小地方沒有這種氛圍,因此一直被叫做井底的蛙。

  大都市圈的醫生不是對這種事情一無所知,看報紙都略知一二。

  每年跑到首都大醫院求醫的中毒案件臨床可見。一查,多是家裡迷信親朋好友給病人吃的「東西」導致,受傷的永遠是體弱的老人孩子孕婦。

  今天的事件發生在謝同學家里人身上讓大伙兒有些意外。

  謝同學知識涵養如此之高給人印象家教應是良好,她的家裡人不太像是會犯蠢的樣子。

  說到犯蠢不犯蠢這回事,有時候和一個人的知識水平沒多大關係,和一個人的心態有很大關係。

  類如報紙上刊登的學歷高知識分子同樣迷信「傳奇土方土藥」吃到肝臟腎臟壞了要做肝腎移植。直讓醫生們感嘆這些人的腦子被「病」嚇到先「失常」了。

  回想起來,她姥爺之所以去喝這個假保健藥酒,是因為年輕時幹活腰受過傷,之後腰一直不太好的感覺。去醫院查不出腰有器質性毛病,可能是有些心理因素在作祟,於是被人忽悠上嘗試去喝「假藥」了。

  大佬們商議之後與她的想法不謀而合:

  「曹勇,把她家裡人拐到首都來。讓她家裡人到首都玩玩,其它的事兒先別管。」

  「你們回來的機票會幫你們買好,多訂幾張不會有錯。」

  於是她渾然不知後腳有人搭上飛機尾隨她來了。

  在松圓機場,謝婉瑩一行接到當地衛生部門及第一人民西醫院同行們的熱烈歡迎。緊接兩天在第一人民西醫院進行醫學技術指導。

  兩天行程很滿,第一天講課第二天參與疑難雜症病例討論,中途再接受當地醫院宣傳部同志以及媒體記者的專訪。

  忙完的第一天晚上回不了家,到第二天早上給家裡撥去電話。

  孫蓉芳告訴女兒:家裡周圍一堆看熱鬧的,讓她不用回家吃,一家子今晚到姥爺家裡吃,避免她被人群圍觀。

  從母親的口氣里能聽出來,她在松圓是真出名了。

  孫蓉芳心裡驕傲,但嘴上謙虛,知道不能自己太飄給女兒帶來麻煩,說:「我跟你爸說好了,讓他走出去外面不准幫你吹牛皮,否則一切後果他自己擔待。你只是個剛畢業的沒資格做決定。」

  不得不說,她媽媽是最會為她打算的人。到處吹自己家女兒是首都大醫生了,到時候一堆親戚朋友全跑上來要求她謝婉瑩幫他們去首都找各科教授專家看病,豈不是麻煩事兒成堆。

  到這樣的時候,看低她的老謝家反而變成「大幫手」。

  只聽她媽媽再講:「你爺爺奶奶始終不信你變成大醫生了,他們不信電視報紙的。他們要求你回家後去見他們。我說他們不信你好,你去見他們做什麼,回去丟他們老謝家臉的事兒不用做了。」

  她媽媽太會說,幫她先堵住了老謝家的嘴。若是以往,她爸恐會唱反調,這次——

  「我讓你爸借輛小轎車,開車去接你回家吃飯。」

  「媽,我這裡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忙完,打車好了。」

  「沒事,讓你爸等你唄。」

  電話裡頭能聽到她爸在對面嗯了聲,顯然自那次跟她一塊救災後對她的觀感一百八十度變。再有,這趟女兒回家上電視上報紙,直接給他長大臉了。

  謝長榮隨老謝家的風格,特愛面子,最愛長臉的事。

  「你爸這麼久沒見到女兒沒享受到疼女兒的機會,今天讓他享受到了,讓他等你多會兒有什麼不好。」

  這個調侃她爸的聲音來自她的小姨媽徐艾琳的媽媽孫蓉玉。

  家裡人全這麼說,她爸也不反對,謝婉瑩接受。

  她媽是個好客的人,原計劃打算一塊請她同事到家裡吃飯。

  周俊鵬前輩他們拒絕。

  (周俊鵬:曹勇來了,我湊什麼電燈泡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