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果按照履歷,年輕得過分的秦清曼並不占競選優勢。

  但秦清曼不僅嫁了個好男人,還曾經在縣火車站救人且抓到人=販子,甚至還勸服受害者愛惜生命,這樣的功績讓秦清曼在縣城政府部門得到了很多關注,他們公社當然也知道了。

  這樣一來,秦清曼在競選公社婦女主任時就大大增加了獲勝的可能。

  周經國原本想著從中想點辦法說不定能阻止秦清曼競選,結果還沒等到他想到辦法,秦清曼今天居然在紅旗農場抓到了假公安。

  抓假公安,還繳獲了槍。

  這可是大案,這樣的大案破獲功勞可不小,秦清曼真要再次獲得功勞,那公社這個婦女主任的位置對方還真就絕對穩妥了。

  這種關鍵時刻周經國還不能耍什麼過於上不得台面的手段,這不,周一著急,他就親自來會一會秦清曼了。

  當然,周經國是位有城府的人,可不會一來就給秦清曼不痛快或者下馬威,該做的面子工程還是要做的。

  第一次見面,他不會表現出對秦清曼特別熱情,也不會過於冷淡,就按平平常常的樣子相處。

  周經國自以為自己對秦清曼的敵意隱藏得很深,當然,也有點看輕秦清曼的年紀,認為秦清曼是運氣好才接二連三走好運,跟秦清曼說話時語氣與神態都沒有問題。

  但秦清曼是什麼人。

  她在後世可是從底層摸爬滾打爬到金字塔頂峰的人,她立刻敏銳地從周經國細微的眼神變化中察覺到異常。

  周經國對她有敵意。

  秦清曼雖然不知道素昧平生的周經國對自己為什麼有敵意,但她還是猜到了有點,於是得體地回答了周經國的話,「同志,你好,我就是秦清曼,靠山屯的秦清曼。」

  這年代流行介紹自己時報家鄉的地名,秦清曼入鄉隨俗。

  「秦清曼同志你好,我叫做周經國,是公社革委會的主任。」周經國對秦清曼還算客氣。

  但這一幕卻驚住了在場的很多人。

  最起碼準備偷跑的萬家人留了下來。

  情況不對,他們怎麼看怎麼覺得周經國這個公社革委會主任對秦清曼有點客氣,這事很不一般,普通人周經國不可能這樣對待,難道秦清曼還隱藏了什麼了不得的身份。

  怎麼辦?

  萬明錫六神無主地看向兒子萬良。

  萬良在沉思,也在糾結,他當然知道他們都惹不起周經國這個革委會主任,也害怕對方手裡的權力,但如果秦清曼都能讓周經國高看一眼,那是不是說明秦清曼有讓人高看的資本。

  他現在正急著抱大腿,抱劉和昌的大腿還不一定能抱上,要是秦清曼大腿夠粗,他不介意抱的。

  畢竟他們可是表兄妹。

  萬良臉上的神情無比掙扎,最終留在人群里沒有動。

  反正其他人也還沒走,他也沒有必要當第一個冒頭的人,先留下再看看形勢,說不定真的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萬家人留在了人群里,人群里原本聽了周經國的話要走的人也都猶豫著留了下來,他們的想法跟萬良是一樣的,他們也看出周經國對秦清曼的客氣。

  眼力不到的人看到的是周經國對秦清曼的客氣,唯有秦清曼自己感受到了來自周經國對自己的敵意。

  「周經國同志,你好,我聽我們大隊書記鄭安國提起過你,你工作能力出眾,為人公平公正,是位好領導。」

  秦清曼大大方方伸出手與周經國握手。

  她說的前半句沒騙周經國,後半句就是瞎編,給周經國戴高帽子。

  自從上次鄭安國與錢襄陽有意用婦女主任的位置換靠山屯不出醜聞,這兩人就把秦清曼當作要共事的同事看,擔心秦清曼不了解公社形勢做出錯誤的判斷又或者得罪人,兩人都跟秦清曼說了說公社裡的情況。

  公社書記是個公平公正的人,政治立場堅定,家庭成分也好。

  要不是有公社書記坐鎮公社,他們紅旗鎮可不會像現在這麼和平。

  這成果雖然有鄭安國與錢襄陽等人的努力,也有公社書記的正直,但這讓周經國這個革委會主任非常不爽,哪個公社不紅紅火火搞鬥爭,怎麼到他們公社就天天埋頭苦幹,周經國不滿意了。

  周經國不敢針對公社書記,當然就會給鄭安國、錢襄陽這些干實務的傢伙挑刺。

  公社下屬九個職位除了沒什麼權力的會計,出納,保管員,剩下六個職位周經國方與鄭安國這邊各占半壁江山。

  婦女主任換屆就是雙方爭奪的關鍵點。

  鄭安國與錢襄陽是一定要把婦女主任這個職位傳到理念相同的人手中,周經國也一定要爭奪,從決定讓秦清曼當婦女主任開始,鄭安國兩人就對秦清曼把話說直白了。

  所以秦清曼一判斷出周經國對自己有敵意立刻就明白關鍵點。

  跟周經國握手的同時也是試探周經國。

  果然,周經國一聽到鄭安國的名字,跟秦清曼握手的力道都重了一分。

  看來雙方確實勢同水火。

  周經國看著秦清曼露出了笑容,表現出好領導的樣子,「秦同志,鄭安國同志謬讚了,都是為人民服務,我只是做好了本職工作。」

  秦清曼淡笑。

  如此一來,話題該轉移了,秦清曼客氣地請示道:「周同志,紅旗農場大門口的事發生得意外,因我也牽扯其中,自然是不能置身事外,所以就冒昧地提出了一些建議,大家都挺配合,你看,現在在坐的都是事件的見證者,有人從頭到尾見證,有人半途而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