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老連長一走, 擔子大都放在了姜父身上, 好在經過三年的磨練, 姜父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 只是節儉的性格一直沒改,出去巡店時候捨不得打計程車,而是基本上都會選擇坐公交車。

  私家車姜家是沒有的,女兒喜歡買衣服、買往臉上抹的瓶瓶罐罐,女婿喜歡買房,孫女喜歡買書、買古代兵器,但都不喜歡買私家車。

  用女婿的話來說,現在買私家車太虧了。

  姜父也捨不得花好幾萬買輛小汽車,他連打車都捨不得,能坐公交車就絕不打車,不像孩子們,這幾年已經習慣了打計程車,這方面他和老連長是一致的。

  當然,老連長不打計程車,也基本上不坐公交車,買了輛三輪摩托車,騎車出行。

  三輪摩托車的速度可比人力三輪快多了,以前老連長在京市的時候,他還能蹭老連長的車坐,老連長去了滬市之後,這車也只能讓小劉騎了,不敢叫強子騎這麼快的車,太不安全了。

  除了三年前去濱海,這次去滬市,還是林二少和姜露頭一次出遠門,也是他們穿書後第一次坐飛機。

  不得不說,服務體驗還是很不錯的,居然有免費的茅台酒可以喝。

  而八四年的滬市,浦東還沒發展起來,滬市甚至流傳著『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這樣的話。

  麗人美容院在滬市的第一間店面也選在了浦西,不過來都來了,在還沒有禁止外地人買房的時候,不到浦東撿個漏,實在說不過去。

  林二少到滬市的第二天就直奔浦東,買了三間平房還送了一間窩棚。

  浦東的房子眼下是便宜到家了,但浦西的房價跟後世那會兒比起來現在也是白菜價,買到就是賺到,不買那才是虧了呢。

  林二少第三天又跑到浦西去找房產中介。

  姜露也開啟了買買買的模式,衣服、墨鏡、帽子、鞋子、首飾……

  一直到被劉老爺子安排任務,小兩口這才收回往外掏錢的手。

  林二少照舊是負責考察合適的店面,能買就不租,弄好之後,不在本地找裝修隊,而是直接請京市那支和做了好幾年的裝修隊過來。

  姜露呢,則是去考察滬市現有的幾家美容院,也算花錢去享受。

  劉老爺子負責的是招工和管理,但在店面還沒有裝修好之前,他只負責看著小林和小姜別偷懶。

  偷懶是不可能的,早晚都要幹完的活,往後拖著也不會歸了別人,而且穿書以來這還是兩口子第一次離開女兒,捨不得在外面待太久。

  ***

  另一邊,黎夏跟丈夫提了離婚,也請了律師,但財產分割一直談不攏,兩邊甚至為此鬧上了公堂,打起了官司。

  姜露和林二少回京時,這場備受矚目的離婚官司才剛剛落幕。

  黎夏只爭取到了婚後買下的四合院,服裝廠是人家的婚前財產,存款帳面上只有五萬,她如果要分錢,那就拿不到完整的四合院。

  想著好歹要有個落腳的地方,黎夏便沒有爭取存款。

  「要四合院就對了,以後房價還有的漲呢,尤其是這個地段的四合院,全都是絕版,將來價格肯定飛漲。」姜露贊同道,比拿五萬塊錢值。

  黎夏當時倒沒考慮房價會漲,只是她了解前夫,帳面上只有五萬塊錢,剛好和這套房子等值,這世上怎麼會有這麼巧的事情,而且前夫好像很希望她選錢而非房子。

  她偏偏不如這人的意,選房不選錢。

  男人吶,都不靠譜,明明婚前說的好好的,彼此忠貞,不生孩子,有福同享,結果這才兩年就管不住下半身了。

  「姜同志,我想開一家中式糕點店,你還想入股嗎?」

  男人不靠譜,她只能靠自己手裡的方子了,抓住最要緊的秘方,其餘的全都交給員工去做,甚至員工管理都可以脫給姜同志,美容院發展這麼好,姜同志對員工管理肯定有一套。

  先把姜同志拉進來,變成一條船上的人,再慢慢讓姜同志多干點兒,逐步變成她以方子入股,姜同志出錢出人還負責管理和擴大。

  黎夏沒有變成富婆的夢想,在家躺著有錢花就行,別人她都不信,她就信姜露。

  考慮到女主御廚傳人的身份,姜露沒拒絕,但也沒答應,小說里的女主沒有創過業,現在的女主也沒有創業經歷,能不能投錢還得看糕點的味道和成本。

  「在商言商,我需要試吃,也需要你提供一份策劃書,你得讓我知道有錢賺我才能投錢。」

  還得是能賺大錢才行,不然她直接拿錢買房就可以了。

  作者有話說:

  正文部分快結束了,番外大家是想看一家三口穿古代,還是想看原來的一家三口在現代?

  第50章 完

  在比懶中生出的網紅店

  古食古味是京市二環內最受歡迎的中式糕點店, 辦於一九八五年。

  八五年時,古食古味裝修新穎,糕點也在當時的中式糕點中獨樹一幟, 不光味道極美,造型漂亮,每一款糕點都有自己的故事。

  那時候的古食古味便很是火爆,店鋪門口時常有人排隊。

  不知有多少顧客勸說店主加大產量或是開分店。

  黎夏當然也想開分店,雖然一家店鋪的分紅就足夠養活她了, 但誰還嫌錢多不是, 所以她不止一次的勸說姜富婆, 多招人、開分店, 奈何姜富婆只肯出錢, 不肯出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