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就幹什麼?」程茉真的很好奇陳琛的回答。

  陳琛閉著眼皮,喃喃地說:「我就去死。」

  用最慫的語氣,說最凶的話。

  雖然不想承認,但十八歲,那個年紀,不管幹什麼,都是讓人羨慕的。

  這幾天晚上,陳琛難得夢到了十八歲的自己。

  陳琛十八歲那一年,中國數學競賽代表隊在IMO(國際數學競賽)中獲得了全球第一,全員滿分的封神成績。

  出現一個滿分,在別的國家隊伍里都是稱為天才的存在,更何況是全員滿分。

  史無前例。

  知道這個消息的瞬間,平時指導這幾個孩子的嚴厲胡教練當場流下熱淚。

  全球新聞電視台同步轉播著這一則消息。

  在森嚴莊重的領獎台上。

  六人小隊的隊長,來自中國的Chen,身披國旗,走上了領獎台。

  無數閃光燈對準了他。

  他在莊嚴肅穆的國歌之下,高高舉起手中的獎盃。

  全場沸騰歡呼。

  賽後採訪。

  英俊的中國少年身著國旗,面容冷峻,面前堆滿了話筒和相機,閃光燈一下又一下地穿過他的臉,遊刃有餘地用不同語言回答記著的提問。

  在所有人以為,這項榮譽不過是這位天才少年奇蹟人生的開端時,他卻從神壇上墜落,消失得幾無蹤跡。

  有小道消息說,他為了巨額獎學金,去了國內top1的經濟學院,和引他入門的數學系教師近乎決裂。

  沒有人能證明這則新聞的真實或假,但大家知道的是,國內排名前三大學的數學專業里,沒有一個叫做陳琛的新生。

  在所有人已經忘記這個人的時候,在離他舉世矚目又迅速沉寂的五年後。

  這個名字,再一次,如雷貫耳地,勢不可擋地,出現在大眾面前。

  陳琛,以沉沒猜想摘得了第78屆費羅子數學獎,再一次打破歷史,成為這個標杆級專業大獎最年輕的獲獎者,數學界的新起之秀。

  「為什麼會用沉沒來定義這一個理論呢?」大多數數學家都會選擇用自己的名字為一個理論命名,一次國際論壇採訪時,有記者問出了這個大眾好奇的問題。

  年輕矜貴的數學家抬起頭,嗓音淡然:「因為沉沒,就是我的心之所向。」

  翻譯問題,提問的外國記者半懂不懂地點了點頭,沒再糾結這個只是作為熱場的開場問題。

  很快,滑到下一個問題。

  「你在數學上取得了這麼高的成就,是出於對數學的熱愛嗎?」

  「熱愛?」陳琛撩起眼皮,「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能靠熱愛就能走得長遠。」

  「那是?」記者追問道。

  陳琛:「是笨拙。」

  「笨拙?」

  「對。是不去計較眼前利益得失的愚笨,是縱行暗夜,心懷螢火的執著。」

  記者笑道:「那您是怎麼確定自己要在數學這個領域上執著到底呢?」

  「那個時候年紀小,有個特別好的朋友搬家了,情緒糟糕,為了轉移注意力,就買了一本奧賽題,慢慢的,發現自己還挺適合做這個。」

  「您有什麼話給別的走在或者即將走進數學道路上的人的嗎?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把您當成偶像。」

  陳琛看向鏡頭,徐徐開口:「很遺憾,你選擇了一條乏味、枯燥、沒那麼容易出成果也沒那麼輕易變富裕的路。

  你可以及時返航,迷途不晚。

  好了,可以放棄了。」

  眾人因為陳琛的大膽發言而面面相覷,驚慌起來。

  陳琛輕掃了一眼,繼續說:「不過。

  如果你聽完上面那句話,還想堅持一下。

  那麼我要說,恭喜你,你拿到了進入了一個奧妙、恢弘、邏輯堆建的宏偉世界的入場券,在這裡,你的智力將被開發到極限,一切不可能都會被消解。你,將會締造關於數字的神話。」

  場內沉默了一秒,雷動的掌聲響起。

  這個時候,有一道不太合群的,語帶挑剔的聲音插了進來:

  「有一位叫做井千的中國數學家,被稱為費獎遺珠,您先於前輩獲得這個獎,有什麼經驗傳授嗎?」

  看上去沒什麼毛病的一個問題,每一個字眼都在給陳琛挖坑。

  前輩輪不到陳琛說教,經驗更是談不上。

  陳琛但凡「嗯」一下,都會被罵上微博熱搜,說他狂妄自大。

  旁邊的中國記者敏銳地察覺到了對方的惡意,表情一變,想要提醒他。

  但是在無數閃光燈下,很難明示。

  著急不行時,她聽到陳琛緩緩開口,給出了一個完美的回答:「正如前人所說,我只是站在了巨人肩膀上。」

  驚險的問題被陳琛三兩撥千金的回答化解,中國記者迅速解圍,把話題引向輕鬆的方向:「您這年紀輕輕,大獎入手,多少人都說要是像您這樣就圓滿了。那您有沒有遺憾的事情啊?」

  鏡頭前,連剛才那麼刁鑽的問題回答的都很流暢的陳琛明顯地停頓了一下。

  他慢慢地說:「遺憾,很多。」

  「最遺憾的呢?」

  「最遺憾啊……」

  「沒能看上煙花。」

  「啊?」採訪最後,是記者畫外的小小的驚疑聲。

  在一起之後,程茉看到了陳琛的這個採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