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不管想干哪一行,都必須要活久點!

  文哥兒對周臣這位職業畫手還是很感興趣的,見周臣是背著個書簍上山的,湊到邊上探頭探腦:「你隨身帶著筆墨紙硯嗎?是不是還有你畫好的畫?」

  周臣道:「有時候有想法了,怕回去後會忘記,一般會就近找個地方畫個草樣。」

  他打開書簍把自己今天的草稿拿給文哥兒看,裡頭是好幾張乞兒圖,有老有少,神態各異,只是一個兩個都衣衫襤褸、神色木然,隔著紙張都能看出他們過著什麼日子。偶有還能賣藝討錢的,眉目間也難掩悽苦。

  哪怕只是草稿,文哥兒也備受震動。

  因為周臣把他們每個人都畫得瘦骨嶙峋、情態可憐。

  文哥兒肅然起敬:「旁人都愛畫仕女圖,像您這樣的倒是少見。」

  周臣道:「我也是偶然生出這麼個念頭來,才特意出來走走看看。」他一個沒什麼名氣的普通畫師,把這些人畫下來也不過是鍛鍊一下畫技而已。

  文哥兒道:「若是您手頭有畫好的,可否賣我幾幅,我帶回去給太子殿下瞧瞧!」

  周臣一聽是給太子殿下帶的,忙說道:「不過是閒暇習作罷了,哪裡要你掏錢買?你住哪兒?我回頭讓人給你送去。」

  文哥兒不是拘泥之人,見周臣生活不像太困窘的,便也沒有非要給錢。他爽快說道:「我老師是匏庵先生,剛歸家守制。我是隨老師回來的,目前暫住在長州東莊。」

  周臣一聽是吳寬的學生,更慶幸自己沒收錢,吳寬可是和他老師陳季昭頗有交情的前輩,他真收了這錢哪還好意思到東莊去?

  周臣立刻道:「匏庵先生與我老師也算舊交,我到時親自給你送去,順便拜訪一下匏庵先生。」

  兩邊就這麼說好了,又約好一起登虎丘看塔吃齋飯去。

  待到吃好玩好下山時,一行人便分開了,唐寅、張靈、周臣他們走閶門方向,文哥兒和文徵明他們則走長州方向。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虎丘一日游結束,新朋友√

  老丘:那小子在幹嘛

  小豬:小先生在幹嘛

  *

  更新!

  *

  註:

  ①周臣的師承:參考文獻《溪山淹潤 草木華滋——論明周臣的山水畫藝術》

  【關於周臣的師承,《無聲詩史》有載:『陳季昭善設色山水人物,其圖像綿密蕭散,皆有意態。與周東邨同郡,東邨畫法蓋師季昭雲。』(1)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寫道:『周東邨臣與季昭同居郡城為鄰,因通贄請業,傳其法以名世。東邨又以其傳仇十洲英。』(2)兩則材料表明,周臣與陳暹比鄰相居,近水樓台拜其為師,開啟繪畫生涯。】

  -

  所以他還是仇英老師來著!

  並且是唐寅的專業代筆(bushi

  -

  《四友齋叢說》:【周東村,名臣,字舜卿,蘇州人。其畫法宋人,學馬夏者。若與戴靜庵並驅,則互有所長,未知其果孰先也,亦是院體中一高手。聞唐六如有人求畫,若自己懶於著筆,則倩東村代為之,容或有此也。】

  《珊瑚網》【周舜卿……或問周畫何以俗?曰,「只少得唐生數卷書耳。」】

  -

  ②周臣的《流民圖》:按照他的自序,其實畫在正德年間(小豬在位期間),這裡挪過來用用。

  -

  ③行家利家:參考論文《從吳門畫派看「利家」與「利家」的概念》

  「全是文人意趣,毫無繪畫技巧」玩的是「全是感情,毫無技巧」梗,純屬亂來,切勿模仿,沒有看不起文人畫的意思,拉踩,人類的共同愛好!(x)

  第294章

  許是因為父母都是餘姚人文哥兒才到江南便很習慣乘船出行,船一靠岸,他就高高興興跳下船,跑回去準備與吳寬說起今天的見聞。

  不想他才跑到吳寬常待的雅軒便見到個熟悉的身影閒坐在那與吳寬一同飲茶。

  不是稱病還家去的錢福又是誰?

  錢福已經換下官袍瞧著就是尋常讀書人的打扮。

  不過比起大明初期那種按照等級嚴格規定每個人穿什麼顏色、穿什麼布料的情況如今大明百姓的衣著已經漸漸有點花里胡哨的苗頭,尤其是錢福這種考中過功名的讀書人那更是擁有比較大的穿衣自由想怎麼穿便怎麼穿。

  錢福今天就穿得挺花里胡哨的。

  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錢福怎麼在這裡?!

  錢福瞧見文哥兒那副不可置信的模樣,笑著說道:「我當然是來拜訪匏庵前輩的難不成還是來看你的不成?」

  錢福雖不是蘇州人,他爹卻曾經夢見過蘇州有個叫吳寬的人那個夢說他的科舉路會跟吳寬一樣!錢爹夢醒後帶著沒滿十歲的錢福到蘇州一打聽,還真找到了當時沒高中狀元卻頗有些名氣的吳寬,見面聊了次天。

  這不,吳寬中了狀元錢福後來也中了狀元。

  所以說做夢也是種緣分!

  錢福當初入京赴考第一個拜訪的便是吳寬後來還得了李東陽他們的青眼。要不是他那臭脾氣太容易得罪人仕途未必不是一片坦蕩。

  文哥兒聽錢福說不是來看自己的,哼哼唧唧地到吳寬另一側坐下。

  吳寬叫人給他取了封信來說道:「你叔父給你回了信你且看看今年的巡考巡到哪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