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厚照神色震驚。

  這麼多!

  這麼多怎麼看得完!

  眼看朱厚照馬上要打退堂鼓,文哥兒不動聲色地吹起了牛逼:「我跟你這麼大的時候,已經去順天府學聽過判語課啦。」

  為了表示自己沒有撒謊,文哥兒還給朱厚照描述了一下當時的細節。

  比如王恕家孫子王顯鴻,不知怎地非要把腦殼送給他當球踢,可惜了那大好的頭顱!

  還有順天府學的桃樹能結出特別甜的桃子,他憑一己之力薅走了半樹,給家裡人和老師都分了!

  朱厚照聽後很是不滿:「沒給孤!」

  文哥兒一臉無語地看著他:「你那時候都沒出生,我怎麼給你!」

  朱厚照:「…………」

  對哦,他沒出生!

  當年王三歲這麼厲害的嗎!

  他朱三歲絕不認輸!!!!

  作者有話說:

  群眾:他騙你的

  朱三歲:不可能,小先生不可能騙我!

  文哥兒:愉快喝茶.jpg

  *

  更新!

  三天!只差區區三天!我們文崽就擁有區區六個月的連續全勤記錄了!(感動

  *

  註:

  ①張蘊古被砍頭:參考《貞觀政要》

  【貞觀五年,張蘊古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風疾,言涉妖妄,詔令鞠其獄。蘊古言:「好德癲病有徵,法不當坐。」太宗許將寬宥。蘊古密報其旨,仍引與博戲。治書侍御史權萬紀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斬於東市。既而悔之,謂房玄齡曰:「公等食人之祿,須憂人之憂,事無巨細,咸當留意。今不問則不言,見事都不諫諍,何所輔弼?如蘊古身為法官,與囚博戲,漏泄朕言,此亦罪狀甚重。若據常律,未至極刑。朕當時盛怒,即令處置。公等竟無一言,所司又不覆奏,遂即決之,豈是道理。」因詔曰:「凡有死刑,雖令即決,皆須五覆奏。」五覆奏,自蘊古始也。

  ……

  貞觀五年,詔曰:「在京諸司,比來奏決死囚,雖雲三覆,一日即了,都未暇審思,三奏何益?縱有追悔,又無所及。自今後,在京諸司奏決死囚,宜二日中五覆奏,天下諸州三覆奏。」又手詔敕曰:「比來有司斷獄,多據律文,雖情在可矜而不敢違法,守文定罪,惑恐有冤。自今門下省復有據法合死,而情在可矜者,宜錄狀奏聞。」】

  -

  ②「凡我子孫,欽承朕命,毋作聰明,亂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非但不負朕垂訓之意,而天地祖宗亦將孚佑於無窮矣。嗚呼,其敬戒之哉!」

  出自《皇明祖訓》

  朱元璋剁頭剝皮一大片,覺得該殺的都殺完了,就擬定《皇明祖訓》這部家法,並且告誡後人說【以後子孫做皇帝時,止守律與大誥,並不許用黥刺、腓、劓、閹割之刑】

  -

  老朱:你們別跟我一樣亂搞酷刑!

  《大明律》和《大誥》,老朱的得意之作!

  第275章

  大明律分為七篇最前面是名例律,後面是吏律、戶律、禮律、兵律、刑律、工律,攏共有四百六十條。

  名例律指的就是告訴你五刑的具體名目,並且按照身份等級、犯罪情節來決定刑罰的體例。

  簡單來說就是皇親國戚犯罪怎麼辦官員犯罪怎麼辦、軍官犯罪怎麼辦、和尚道士犯罪怎麼辦等等。

  在大明這兒要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不可能的你有身份就等於有了護身符比如《名例律》里的五刑和十惡之後,緊接著的就是「八議」。

  所謂的八議就是這八種人犯罪咱要先討論討論怎麼(減免)處罰。

  八議裡頭的第一議就是「議親」皇帝的親戚、皇后的親戚等等皇親國戚,底下人是不能擅自處置的,必須皇帝親自點了頭才能裁斷。

  自家人斷自家事哪有嚴懲的道理?就說讓你給你親舅舅審判,你能判他坐十年八年牢?要是兩家沒什麼恩怨那肯定是不能的吧!

  文哥兒給朱厚照解說第二議:議故!

  指的是皇家舊故之人,素得侍見,特別是蒙恩待日久者!

  看到沒有,跟皇家有舊故的經常在你們面前待著的說的就是我王小文沒錯了!

  應議者犯罪先奏請議!

  豬豬撈撈!

  朱厚照:「…………」

  朱厚照疑惑地問:「你為什麼要犯罪?」

  他小先生從三歲起就讀刑律了到底為啥又擔心自己砍頭又擔心自己犯罪!

  文哥兒聞言也陷入沉思。

  對哦,他為什麼要犯罪?

  文哥兒思索良久只能幽幽地回道:「這不是怕我身在罪中不知罪嗎?我記性又沒有殿下好要是沒記住律例不小心出事了就糟糕了!」

  朱厚照被誇記性好用力點著頭說道:「到時候孤提醒你!」

  一想到自己還肩負著提醒小先生的重任,朱厚照學起《大明律》來就更起勁了,一個勁催著文哥兒多給他講講,到文哥兒要出宮了,還約好明兒直接在文淵閣見,明天接著學!

  三四歲娃兒正是愛遛彎的年紀,在屋裡是憋不住的,見朱厚照學上頭了,文哥兒也樂得在文淵閣混上幾天。

  接下來幾天文哥兒都帶著朱厚照讀《大明律》。

  到渴了餓了,他還帶著朱厚照去不遠處的內閣蹭吃蹭喝,順便跟看起來凶凶的王恕王閣老請教刑律問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