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哥兒完全沒有想到,他哥居然會是他最大的競爭對手!!!

  作者有話說:

  王大仁:好消息,好消息

  王大仁:你被偷家啦!

  文哥兒:!!!!!!

  *

  更新!

  今天份的努力結束!二更不一定有,可以明早來看看!(一條鹹魚逐漸放肆

  *

  註:

  ①羈縻衛所:搬個名詞解釋

  【明代在邊疆地區設置的地方行政單位,就其地分任歸附的各族首領為都督、都指揮、指揮、千戶、百戶、鎮撫等,以加強中原與邊疆地方的關係。】

  軍事不是很懂,隨便糊弄糊弄得了(bushi

  ②沈周年齡:參考《沈周傳》

  【周以母故,終身不遠遊。母年九十九而終,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他們這批人真長壽!

  像王恕活到九十好幾,文哥兒祖母也是活到九十好幾

  第226章

  王守仁和王華上演了一出他追、他逃、他插翅難飛的鬧劇最終王守仁使了個巧勁蹬上院牆蹲在上頭不下來而告終。

  王華都這把年紀了,可不興爬牆了的,只得把棍子收好在那直嘆氣。幸虧親家諸讓已經去了山東,要不然人家找上門來算帳他也不知該如何交待才好。

  兒子大了王華也拿他沒辦法只得讓岑老太太和趙氏平時待諸芸好些,別叫人受了委屈。

  要不然這結親可真要結成仇了。

  文哥兒見王華放棄揍王守仁了憤憤地蹲在院牆下看著翻上院牆的王守仁眼神十分幽怨。

  混蛋哥哥!

  個學人精!

  他哥那請願書上說的話,很多都是他那天跟他哥講的!

  那可是他為自己未來的出遊準備的說辭,他哥都說了他以後怎麼辦!

  王守仁自知理虧輕咳了一聲,說道:「想不想學我這一手借力上牆?你剛才也看到了特別有用的,爹他好面子,肯定不好意思追上來。」

  文哥兒:「…………」

  想學。

  好氣!

  王守仁見文哥兒明顯心動了,當即繼續遊說文哥兒別為那點小事傷了他們的兄弟情誼。

  藉口什麼的以後再找就是了與其讓外人去敦煌玩哦不去敦煌實地考察倒不如讓他這個親哥去。他們可是一家人,等他回來了還怕沒有詳盡的出關遊玩攻略嗎?

  文哥兒經過王守仁這麼一說也覺得有那麼一點道理。

  主要是吧他現在實在是太小了就算他哥不去他也是去不了的。

  所以王守仁其實不算是搶了他出去玩的機會。

  道理都懂,但還是好氣!

  文哥兒只能氣鼓鼓地讓王守仁給他演示「包教包會的上牆秘訣」。

  可惜他年紀還太小了,瞧他這小胳膊小腿的,王守仁再怎麼教他都是實踐不來的!

  是以文哥兒一時半會也不知道他哥是不是在忽悠他。

  事已至此,根本沒法計較什麼了。

  文哥兒便問王守仁:「嫂嫂知道你要去敦煌的事嗎?」

  王守仁道:「等事情敲定下來了,我再和你嫂嫂商量。要是內閣那邊都不許我去,那不是白吵架了嗎?」他一臉篤定地挺起腰板,「何況我和你嫂嫂之間一直是我說了算。堂堂男子漢大丈夫,想做什麼事哪用先經過妻子同意!」

  文哥兒眨巴一下眼,朝著王守仁身後喊了一句:「嫂嫂!」

  王守仁:「…………」

  王守仁回過頭,見到諸芸站在那兒朝他微微地笑。

  那笑容已經很不妙了,偏文哥兒還屁顛屁顛跑到他前頭,不懷好意地說道:「嫂嫂你剛才一定沒聽全,我給你學一遍!」他說罷就學著王守仁剛才那模樣挺直了小腰杆,比照王守仁剛才說話的語氣模仿起來,「『何況我和你嫂嫂之間』——唔!」

  王守仁長手一伸,麻溜捂住了他弟的嘴巴,不讓他在諸芸面前來個鸚鵡學舌。

  這小子就是唯恐天下不亂!

  王守仁用眼神求文哥兒別瞎拱火了。

  文哥兒哼哼唧唧。

  知道他的厲害了吧!

  好在文哥兒也沒想著讓他哥和他嫂嫂生了嫌隙,和王守仁交換了一個「行了行了你哄嫂嫂去吧」的眼神就各退一步,王守仁不捂文哥兒嘴了,文哥兒則是飛快溜走,讓他們小夫妻倆說說話。

  萬一他繼續留在這裡,嫂嫂給他面子沒能好好罵他哥怎麼辦!

  他可是天底下第一體貼的好弟弟!

  文哥兒鬱悶了好一會,趁著假期溜達出門尋找曾經服船役的人了解他們的一天是怎麼過得。

  朝廷的徭役是不給錢的,意思是官府讓你來幹活,你家就得出人。

  甭管你一家幾口裡面選誰出來,反正你們家總得出一個。

  船役也是其中之一,他們時常一年四季跟著船飄在水上不說,路上還可能遇到勒索錢財的、攤派新活的,要是在行船過程中遭遇不測,還可能得賠錢幹活!

  船役們每年的運輸任務輕重,往往決定於當地的衛官,想活兒輕鬆點(或者想活著回來)就得花錢打點衛官。

  他們在奴役你,你還得賠著笑臉給他們送錢。

  他們吃得腦滿腸肥,意思意思地抬抬手少奴役你一點,你便得感激涕零地對他們千恩萬謝。

  這便是封建社會的運作方式之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