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哥兒才不聽他爹瞎說他憑本事拿的賞賜憑什麼說他是順帶的!他屁顛屁顛去給李東陽他們說自己拿了一等連說自己總算不負先生教導云云弄得好像他已經金榜題名了似的。

  謝遷說道:「那你平時可要更抓緊些才行不然下回內閣那邊再讓你去考試,你卻表現得不如這次豈不是叫人大失所望?可莫要讓人覺得你是『小時了了』。」

  文哥兒才興奮沒一會就被謝遷的話打回原形。

  對哦他怎麼沒想到這一點頭一次考試就拿了一等,以後要是只能拿到二等三等,豈不是丟大臉了?

  到那時候,說不準會有很多人明里暗裡嘲笑他!

  ……說不準他三先生李東陽還要再寫一篇《傷守文》群發朋友圈。

  不是他惡意揣測自己的老師,而是他老師真的幹得出這種事!

  想想那樣的場景,文哥兒就已經渾身難受了!

  所以,他是不是給自己挖了個大坑啊?!

  文哥兒連到手的十兩銀子都覺得不香了。

  怎麼會這樣!

  聰明絕頂的王六歲,怎麼會連這麼大一個坑都沒看見!

  謝遷見文哥兒小臉蛋上的表情變來又變去,變來又變去,知曉自己的恐嚇相當成功。都已經教這個學生三四年了,他豈有不了解這小子的道理?

  合該讓他難受難受!

  文哥兒懊悔了大半天,可回到家後又生龍活虎起來了,興沖衝去給趙氏等人看賞銀。足足十兩,他憑本事考回來的!

  岑老太太知道後高興得不得了,晚飯前特意給祖宗燒了炷香,鄭重其事地把這喜訊告訴了列祖列宗。

  王老爺子嘴上說「十兩銀子而已得意什麼」,第二天卻開始在長安街上串起門來,聊到時機來了就提上一句「文哥兒那小子內閣試拿了一等得了賞銀」。

  經過這次內閣試,文哥兒這位小神童又狠狠地露了把臉,再次榮升為京師家喻戶曉的「別人家的孩子」,甚至有向其他地區擴散的趨勢。

  各家娃娃對文哥兒那是印象深刻得很,年紀小不懂事的還好,都是懵懵懂懂地聽著。

  那些個十七八歲、馬上要開始籌備科舉的少年人才是被禍害得最嚴重的,瞅瞅這小子明明不是他們的同齡人,他的傳說卻讓所有望子成龍的家長不約而同地掛在嘴邊。

  更可恨的是,他們以為這些離譜的傳言都是他們爹娘道聽途說,結果出去一打聽,才發現居然全是真的!!!

  離譜,簡直離譜!!!

  你個王六歲,就不能好好做點六歲孩子應該做的事嗎?

  處於話題中心的文哥兒倒是很安分,每天老老實實地讀書修書。

  到四月底,文哥兒得了老道士那邊的消息,說是西洋玻璃生產技術研究得差不多了。文哥兒差點都忘了這事兒,得了這消息後麻溜跑過去看看成果。

  老道士做出了不少玻璃器皿,還做出了一些文哥兒提到的光學鏡片,甚至還探索了一下文哥兒偶然給他提了幾句的「銀鏡反應」。

  瞧見文哥兒這個小知己來了,老道士迫不及待地把鏡子拿給文哥兒看,分享自己最得意的成果:「沒想到用玻璃也能做出這種把人照得纖毫畢見的鏡子!」

  為了摸索出這些玩意,他沒日沒夜忙活了大半年,如今可算是有這麼一點能拿得出手的成果了!

  雖說銅鏡也照得很清晰,可搗鼓出玻璃鏡這種新鮮玩意還是讓他很興奮。

  文哥兒見老道士滿臉都是由衷的喜悅,不由也跟著高興起來。他說道:「要是可以降低成本,張哥就不用去街上給人戳黑了,做鏡子賣也能賺不少錢。這樣張哥可以娶媳婦,您也可以研究更多感興趣的東西!」

  老道士姓張,他那戳黑的徒弟也姓張。

  老道士捋須沉吟道:「是這個理,我再琢磨琢磨。」

  文哥兒想到過幾日是師妹的生辰,正好老道士這邊什麼工具都有,他當即手癢地著手做起些新鮮好玩的物件來。

  鏡子什麼的就算了,玻璃做的到底不如銅鏡精緻,所以他決定搗鼓點新玩具當生辰禮物。

  文哥兒在那兒忙活,老道士就在旁邊看,不時還積極提出問題。

  遇到文哥兒那小短手解決不了的技術難題,他還熱心地動手幫忙,一老一少哼哧哼哧忙活半天,可算是搗鼓出幾個圓筒狀的玩意。

  老道士拿到成品,迫不及待地拿起來看了又看,只覺自己又得了不少啟發,決定接下來繼續閉關再把自己掌握的西洋玻璃生產技術提升提升。

  文哥兒開開心心地溜達回城。

  等回到家,文哥兒把自己搗鼓出來的其中一樣新玩意拿去跟家裡人炫耀,說他這大寶貝可以看清竹叢高處的鳥窩!

  他正給王守儉他們展示著呢,王守仁就從外頭回來了。

  聽完文哥兒的介紹,他接過文哥兒手裡的「大寶貝」拿過去一看,發現竹叢里藏著的鳥窩果然清晰可見!

  好東西啊!

  王守仁說:「你這寶貝肯定不止一個吧?這個我要了。」說完他就施施然揣好文哥兒的「大寶貝」走了。

  文哥兒:?????

  文哥兒氣憤地追上去討要,王守仁仗著自己身高腿長,愣是昧掉了他搗鼓出來的望遠鏡。

  氣得文哥兒跑去找王華告狀。

  王華便讓文哥兒拿出來瞅瞅那玩意長什麼樣,他好去幫忙討回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