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哥兒語塞。

  既然怪不了別人,文哥兒也只能認命地回去補作業。

  他拿出自己隨身帶著的小本本,翻看起當天在集市上寫下的亂七八糟的記錄。

  那一個個簡單的詞彙和符號在別人看來就像是鬼畫符,在他自己看來卻像是一條清晰明了的線索,輕輕鬆鬆就幫他把關於冬至集市上的所見所聞串了起來。

  既然拼文采拼立意註定比不過庶吉士們,文哥兒決定換個新思路。

  他要用列數據寫報告的方式打敗他們!

  文哥兒有了思路,頓時就來勁了。

  他坐到自己矮矮的桌案邊上,擺好草稿和白紙,先在草稿上飛快地列好自己從小本本上翻找出來的數據,接著就開始思索這份《冬至集市調研報告》該怎麼寫才能震住李東陽。

  他,王小文,必不會是命題作文里最丑的崽!

  文哥兒是實打實地把集市從頭到尾逛了一遍的,還和感興趣的攤主以及趕集百姓聊了好久,手頭的數據非常充分。可惜本來他只是好奇問問,現在要梳理出來可得費不少功夫。

  第二天文哥兒去翰林院,文章也還沒寫成,碰到李東陽他們也只能回他們一句「在寫了在寫了」。

  考慮到文哥兒的年紀,李東陽他們也沒催得太緊。

  左右以前文哥兒一篇文章得磨磨蹭蹭寫上一旬,慢慢等著就是了。

  文哥兒卻是找上他的小夥伴王文素,請求王文素給他支援。

  調研報告最重要的是什麼?是數據!

  數據要搞成圖表,這玩意最直觀了。

  文哥兒心裡只有個模模糊糊的概念,總覺得該搞點曲線什麼的,看上去一目了然,很有震懾力。

  要是時不時再安排個分類匯總表格,別人拿起來一看,肯定會感覺內容特別詳實特別具體!

  圖表!

  這個想法一冒出來,文哥兒就沒法把它摁回去了,迫不及待地想把這個構想付諸實踐。

  光靠他自己琢磨,他也琢磨不太透,於是拉上了正在摘錄歷代幾何學內容的王文素。

  王文素聽了文哥兒的想法,眼前似乎出現了一條從未見過的道路。

  他按照文哥兒講的方法試著幫他把曲線圖畫出來,震驚地發現只是用兩條坐標軸和幾個點,就能輕鬆把幾年內的物價起伏表現得一清二楚。

  這可真是數學的好幫手!

  王文素迫不及待地繼續把文哥兒列出來的各項數據都轉變成圖表,曲線圖畫得越用越熟練。

  文哥兒眼看著他徒手畫的坐標越來越規整,只能感嘆果然術業有專攻。

  王文素真不愧是狂熱的數學愛好者!

  文哥兒得了王文素幫忙理出來的圖表,心滿意足地對著數據寫起調研報告了。

  王文素卻還沒過足癮,回到家以後還拿自家店鋪的帳簿來練手。

  看著他長大的忠僕祥叔本來還以為他開竅了,終於要放棄算術要管鋪子裡的事了,欣慰地給他端了茶點過去。

  結果走近一看,王文素正對著帳簿上的帳目寫寫畫畫,紙上全是旁人看不太懂的圖形曲線。

  得了,還是在研究算術!

  又過了兩天,文哥兒才把完整的《冬至集市調研報告》搞出來,屁顛屁顛地拿去給李東陽看。

  這份報告先把今年冬至集市頭一天有多少個攤檔,接著介紹哪些農副產品特別受歡迎、哪些農副產品無人問津,還把針對幾個攤販的深入採訪內容單獨列了出來,介紹相關農副產品歷年買賣價格的變遷。

  考慮到篇幅有限要詳略得當,文哥兒還有好多數據和圖表沒能插進去!

  李東陽拿到文哥兒的《冬至集市調研報告》,一看標題就感覺有哪裡不對。

  有點怪。

  但又奇異地能叫人看懂它到底是什麼意思。

  李東陽繼續往下讀。

  ……更怪了。

  作為一個以文采聞名的文壇巨佬,李東陽感覺自己正在遭受極大的挑戰。

  這根本不是一篇充滿田園生活意趣的文章,和他想像中完全不一樣!

  李東陽認認真真把文哥兒這篇關於冬至集市農副產品的調研報告看完了,心情很是複雜。

  他把楊廷和喊了過來,叫楊廷和瞅瞅文哥兒的新作給點意見。

  學生是大家的學生,不能只他一個人來操心。

  要論這類分析性強的文章,那還是楊廷和最擅長。

  旁邊正等著看文哥兒新作的吳寬:「…………」

  為什麼要把文章給對面的楊廷和,不給就在邊上的他?

  好怪。

  文哥兒這次到底寫了什麼?

  文哥兒也還等著李東陽點評呢,見李東陽把文章給了楊廷和,同樣覺得摸不著頭腦。他眼巴巴地看著李東陽:「您覺得我寫得怎麼樣!」

  他可是花了好幾天才把有用的數據篩選出來列進調研報告裡!

  當了四十多年文科生的李東陽:「…………」

  這份調研報告整體是寫得沒毛病的,連他這麼個文科生看完都對冬至集市的農副產品貿易有了頗為清晰的了解。

  可具體好在哪裡、具體可以怎麼提升,李東陽就有點一籌莫展了。

  怎麼說呢,專業不太對口,他也不知該從哪裡點評起。

  這種愛列數據的寫法,李東陽印象最深的就是曾鞏這位「唐宋八先生」之一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