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哥兒真要寫出來了,那才是見鬼了。

  再神童也不能神成這樣啊。

  王家小子有些氣憤:「么叔你到底站哪邊的啊?」

  王承裕道:「你都這麼大的人了,和個三歲小孩計較丟不丟人?」他拍拍侄子的腦袋,「既然你這麼不服氣,不得好好讀書習字去?正好,我剛得了幾份字帖,你拿回去每天臨給我瞧瞧。」

  王家小子:「……………」

  不要靠近學霸,大的小的都不要,會變得不幸!

  王承裕還真派小廝去取字帖送到侄子屋裡,並表示自己現在還沒功名在身,閒得很,每天都可以指點侄子,歡迎侄子多過來請教。

  他侄子轉身走了,背影瞧著比回來時更加佝僂,步履也莫名變得蹣跚,看起來悲傷得像是被整個世界拋棄了。

  王承裕轉道去尋他父親王恕,先是關心了王恕的身體,接著才與王恕聊起侄子帶回來的趣事。

  王恕自己教出來的幾個兒子都不差,可到了孫子一輩人多了,難免會出來個不成器的。

  他聽完王承裕笑著轉述的府學趣聞,冷哼了一聲,罵道:「他也就這齣息,好意思和個三歲小兒鬥氣!」

  關鍵是鬥氣都沒斗贏,怎麼看都是從早輸到晚。

  王承裕道:「這倒是不能怪他,他對上的可是位貨真價實的小神童。」

  作為文壇弄潮兒,王承裕也拜讀過李東陽那篇《我兒於丘尚書處讀書》,對裡頭聰慧機靈的王家小神童印象頗深。

  王恕卻是在地方上幹了二十幾年才一步步升上來的實幹型能臣。

  他踏入仕途後幹過的職位有十幾種,履歷比朝中許多人要精彩許多。

  別人都愛留在京師坐享榮華富貴,王恕卻是連翰林院都待不下去,直接擼起袖子去干別人不喜歡乾的活兒。

  如今他負責吏部工作,也是憑藉自己豐富的地方官經驗安排朝廷人事任免。

  作為腳踏實地的實幹家,王恕雖也最喜歡自己七歲能詩的幼子,平日裡卻對神童之說不太感冒。

  他聽了王承裕的話,搖著頭笑道:「世上哪有那麼多神童,不過是長輩願意教、自己願意學罷了,你若得空了也教教你侄兒,省得你二哥整日煩心。」

  王承裕自無不應的道理。他笑道:「我們家也有許多書,改日也邀那小孩兒過來做客,讓侄兒在家中好好招待客人。」

  王恕見兒子笑得促狹,想想那場景也覺有趣,少有地笑了起來:「行,你安排就好。」

  到底是自家孫子,王恕也想把他掰正了,別老一天到晚跟著狐朋狗友出去胡鬧。

  小小年紀就跑去聽曲聽戲,再大點還不得流連花街柳陌?

  比起李東陽家和王閣老家,文哥兒家裡就風平浪靜多了。

  他先跑去和他娘貼貼,興高采烈地講了一通自己學到許多新東西、交了好些個新朋友,聽得趙氏眉開眼笑。

  等吃過了晚飯,文哥兒才悄悄跑去問他爹:「家裡有《大誥》嗎?」

  王華睨他一眼:「怎麼?你還想讀《大誥》?」

  比起四書五經以及《春秋》之類的科舉必讀書目,《大誥》的內容要血腥許多也殘酷許多,他和謝遷都沒給文哥兒接觸過。

  這書吧,主要是朱元璋想拿來震懾讀書人的。

  還沒當官就每天背誦貪污瀆職的下場,動不動就是剁手剁腳剁頭甚至贈送冚家富貴套裝,就問你怕不怕!

  就因為內容太容易給人留下心理陰影,這玩意現在連許多成年士子都不讀了,直接研究參考範文去。

  只要我不讀不看,就可以放心撈錢、大膽擺爛!

  文哥兒氣鼓鼓:「那個姓王的,居然笑我說我不會!」

  王華敲他腦殼,笑罵:「你自己也是姓王的!」

  何況人還是王閣老家的孫子,官可比你爹高多了!

  文哥兒仰頭瞧著他爹,開始唉聲嘆氣地感慨:「您瞧瞧別人,官當得真大!您可真不爭氣!」

  王華:「…………」

  王華捋起袖子,準備打兒子。

  文哥兒一溜煙跑了。

  不過他沒跑回自己住處,而是跑去他祖父面前把剛才的話感慨了一遍。

  「您看看別人祖父,閣老誒!您為什麼不當閣老?我也想當閣老孫子!」

  王老爺子:「…………」

  王老爺子左看右看,試圖尋找趁手的打孩子工具。

  今天誰都別攔著他,他要揍哭這混帳小子!

  文哥兒見勢不妙,撒腿就跑。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爹你不行!

  文哥兒:祖父你不行!

  文哥兒:你看看別人,你們看看別人!

  *

  足足二更!七千字!

  發現滿五十章啦,今天發個小紅包開心一下!注意需要留言才有發紅包的按鈕哦,沒留言發不了

  明天更新時發!

  *

  註:

  ①奴僕相關:參考《試論明代奴僕制度》

  ②冚家富貴:粵語詞彙,意思不太和諧,冚家,全家的意思;富貴,棺材諧音「升棺發財」,於是棺材=升官發財=富貴;兩者連在一起什麼意思,意會就好(x

  第51章

  閣老這種事也不是你想當就能當的。

  像王恕剛回朝時,很多人舉薦王恕入閣,說他年紀大了,不該干太操勞的活不如讓他入閣參議朝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