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8頁
但張昭一點都沒有生氣,準確說,他滿意極了。
只有諸葛亮板著臉,像是生氣了的樣子,但眼睛又很亮,「張公何必自污?」
「孫伯符將軍棄世之前,將吳侯交付與我,」張昭還是那樣平靜的笑容,「我不能負了他。」
船離岸邊越來越近了。
程普已經從暴怒中完全冷靜了下來。
「你這樣一番籌謀,背上叛主的罵名,也不過為吳侯再謀得十年罷了。」
「十年已足夠。」周瑜說道。
「如何足夠?」
「我向吳侯進言,『陸廉功高而不賞,劉備位重而無嗣,這是主公的機會,只要盤踞在江東,自然能夠坐看大勢成敗。』」
「若是十年後大漢百戰百勝,已平定天下了呢?」
這個俊朗斯文的青年笑了。
「那咱們就牽幾條好獵狗,同出上蔡東門,逐狡兔去。」
程普沉默了很久。
艨艟已經靠岸,有士兵跑上碼頭,在牽引樓船,一時呼呼喝喝,熱鬧非常。
他看著那個既定的,黯淡的未來,忍不住開口,最後問了周瑜一個問題:
「既已籌謀周全,江東還賴諸君輔佐吳侯,公瑾又何必與我這等老朽同赴江北?」
那個披著雪色罩袍的年輕將軍已經走向下船的踏板,聽到這個問題,腳步便停了一停。
「在下年紀尚幼,不曾與諸位同在破虜將軍陣前效力,一直引以為憾。今日能與程公同歸,」他聲音爽朗,如同雨後萬里晴空,「是周瑜之幸也!」
孫權在太湖旁的那座宅邸里正等待著他們。
他看起來比初見時更加憔悴了,兩隻眼睛又紅又腫,像是哭了很久,聲音已經嘶啞得不成樣子。他的姿態謙卑,甚至可以說是悽慘地跪倒在地上,表示他已經將武將和宗室都送走了,他是大漢最忠心的臣子,隨時願意作為一個小卒為大漢衝鋒陷陣地效死。
他只有一個請求。
「我父兄的墓,都在江東,」他滿臉的淚水,哽咽著望向陸懸魚和諸葛亮,「請讓我替他們守墓吧!」
……吳侯大聲哭泣起來!
哭得她如坐針氈!
哭得諸葛亮趕緊跑過去,掏出細布給他擦臉,然後孫權一把抱住諸葛亮,在他懷裡繼續毫無形象地嗚嗚嗚哭個不停。
……這個畫面就特別的沒眼看,不僅沒眼看,她覺得過後只要想起來,就會打個寒戰。
……反正她是堅決不去哄的。
孫權在諸葛亮懷裡漸漸止住了淚水,抬起頭,扶著諸葛亮的胳膊,用一雙惹人憐愛的眸子注視著這個英偉的年輕人。
「孔明先生……」他輕聲喚道。
諸葛亮似乎也打了一個寒戰。
……不確定,再看看。
「吳侯既有如此孝悌忠貞之心,」諸葛亮輕聲道,「在下當回復朝廷與平原公,請吳侯繼續駐守江東就是。」
孫權扶著諸葛亮胳膊的那隻手上,青筋一瞬間迸了出來,但就像她上一個錯覺一樣,在下一瞬間也消失了。
但他那雙又紅又腫的眼睛裡盛滿了亮光,「先生之恩,孤當何報啊!」
諸葛亮似乎想說點什麼,但他最後也沒說出來點什麼。
他也只有一十歲,江東這群人的心眼已經夠刺激了,孫權臨了這一處就更刺激了,他一時竟然想不出一個更得體的回應。
於是他只是也用力搖晃了一下吳侯,然後轉過半個頭,求助似的看向大將軍。
大將軍什麼反應也沒有。
她坐在蓆子上,伸著脖子,張著嘴,像一個傻子一樣看著這一幕。
第615章
平原公的使者準備回下邳了,消息一出,吳郡世家立刻小小地騷動起來。
不錯,孫權是獲得了劉備的背書,從此就算搭上老劉家這條船,得了一張長期飯票了,可是世家們很不甘心哪!
按照他們所謀劃的,應該是給江東孫氏的勢力徹底剷除出去,這裡曾經什麼樣,以後還什麼樣。
盜匪橫行?不錯,有盜匪在,百姓們過的日子肯定是很辛苦的,可這不正好嗎!
青州劇城學宮寫出的農書已經慢慢流傳到江東了,村落當中有知識,識得文字的老人拿了那書,也開始每天坐在樹下,給各家各戶的農人講一講。
他們聽說了更多關於種子的知識,犁地的知識,農具的知識,進一步還有水車和水渠,直至有些心思活絡的人終於想到了開荒。
江東不比江北,這裡生活的人並不多,有大片的叢林不曾開墾,只要用火燒一遍,撿一撿石頭,就憑江東的溫暖氣候,他們可以種出很多東西,不僅能填飽自己家人的肚子,說不定還有餘饒!
這個想法一出現,就有大膽的人這麼去做了。
人數很少,還不成氣候,畢竟開荒是一件極其辛苦的事,敢去開荒的人也是自家有牛有農具,有底氣試一試的小地主。
一歲過去,效果竟還不錯,這就入了有心人的眼了。
如果這位精通農學的使者能再改良一下開荒用的農具,江東會有越來越多的農人嘗試走出這一步。
——畢竟江東這幾年在孫策的治理下,治安確實是一天比一天好的。
那些原本不敢走的路現在敢走了,原本不敢去的地方現在也敢去了,原本村莊裡時時要結成義勇,夜裡巡邏放哨,現在也可以只將兩條大黃狗放出來,一覺睡到天亮了。
只有諸葛亮板著臉,像是生氣了的樣子,但眼睛又很亮,「張公何必自污?」
「孫伯符將軍棄世之前,將吳侯交付與我,」張昭還是那樣平靜的笑容,「我不能負了他。」
船離岸邊越來越近了。
程普已經從暴怒中完全冷靜了下來。
「你這樣一番籌謀,背上叛主的罵名,也不過為吳侯再謀得十年罷了。」
「十年已足夠。」周瑜說道。
「如何足夠?」
「我向吳侯進言,『陸廉功高而不賞,劉備位重而無嗣,這是主公的機會,只要盤踞在江東,自然能夠坐看大勢成敗。』」
「若是十年後大漢百戰百勝,已平定天下了呢?」
這個俊朗斯文的青年笑了。
「那咱們就牽幾條好獵狗,同出上蔡東門,逐狡兔去。」
程普沉默了很久。
艨艟已經靠岸,有士兵跑上碼頭,在牽引樓船,一時呼呼喝喝,熱鬧非常。
他看著那個既定的,黯淡的未來,忍不住開口,最後問了周瑜一個問題:
「既已籌謀周全,江東還賴諸君輔佐吳侯,公瑾又何必與我這等老朽同赴江北?」
那個披著雪色罩袍的年輕將軍已經走向下船的踏板,聽到這個問題,腳步便停了一停。
「在下年紀尚幼,不曾與諸位同在破虜將軍陣前效力,一直引以為憾。今日能與程公同歸,」他聲音爽朗,如同雨後萬里晴空,「是周瑜之幸也!」
孫權在太湖旁的那座宅邸里正等待著他們。
他看起來比初見時更加憔悴了,兩隻眼睛又紅又腫,像是哭了很久,聲音已經嘶啞得不成樣子。他的姿態謙卑,甚至可以說是悽慘地跪倒在地上,表示他已經將武將和宗室都送走了,他是大漢最忠心的臣子,隨時願意作為一個小卒為大漢衝鋒陷陣地效死。
他只有一個請求。
「我父兄的墓,都在江東,」他滿臉的淚水,哽咽著望向陸懸魚和諸葛亮,「請讓我替他們守墓吧!」
……吳侯大聲哭泣起來!
哭得她如坐針氈!
哭得諸葛亮趕緊跑過去,掏出細布給他擦臉,然後孫權一把抱住諸葛亮,在他懷裡繼續毫無形象地嗚嗚嗚哭個不停。
……這個畫面就特別的沒眼看,不僅沒眼看,她覺得過後只要想起來,就會打個寒戰。
……反正她是堅決不去哄的。
孫權在諸葛亮懷裡漸漸止住了淚水,抬起頭,扶著諸葛亮的胳膊,用一雙惹人憐愛的眸子注視著這個英偉的年輕人。
「孔明先生……」他輕聲喚道。
諸葛亮似乎也打了一個寒戰。
……不確定,再看看。
「吳侯既有如此孝悌忠貞之心,」諸葛亮輕聲道,「在下當回復朝廷與平原公,請吳侯繼續駐守江東就是。」
孫權扶著諸葛亮胳膊的那隻手上,青筋一瞬間迸了出來,但就像她上一個錯覺一樣,在下一瞬間也消失了。
但他那雙又紅又腫的眼睛裡盛滿了亮光,「先生之恩,孤當何報啊!」
諸葛亮似乎想說點什麼,但他最後也沒說出來點什麼。
他也只有一十歲,江東這群人的心眼已經夠刺激了,孫權臨了這一處就更刺激了,他一時竟然想不出一個更得體的回應。
於是他只是也用力搖晃了一下吳侯,然後轉過半個頭,求助似的看向大將軍。
大將軍什麼反應也沒有。
她坐在蓆子上,伸著脖子,張著嘴,像一個傻子一樣看著這一幕。
第615章
平原公的使者準備回下邳了,消息一出,吳郡世家立刻小小地騷動起來。
不錯,孫權是獲得了劉備的背書,從此就算搭上老劉家這條船,得了一張長期飯票了,可是世家們很不甘心哪!
按照他們所謀劃的,應該是給江東孫氏的勢力徹底剷除出去,這裡曾經什麼樣,以後還什麼樣。
盜匪橫行?不錯,有盜匪在,百姓們過的日子肯定是很辛苦的,可這不正好嗎!
青州劇城學宮寫出的農書已經慢慢流傳到江東了,村落當中有知識,識得文字的老人拿了那書,也開始每天坐在樹下,給各家各戶的農人講一講。
他們聽說了更多關於種子的知識,犁地的知識,農具的知識,進一步還有水車和水渠,直至有些心思活絡的人終於想到了開荒。
江東不比江北,這裡生活的人並不多,有大片的叢林不曾開墾,只要用火燒一遍,撿一撿石頭,就憑江東的溫暖氣候,他們可以種出很多東西,不僅能填飽自己家人的肚子,說不定還有餘饒!
這個想法一出現,就有大膽的人這麼去做了。
人數很少,還不成氣候,畢竟開荒是一件極其辛苦的事,敢去開荒的人也是自家有牛有農具,有底氣試一試的小地主。
一歲過去,效果竟還不錯,這就入了有心人的眼了。
如果這位精通農學的使者能再改良一下開荒用的農具,江東會有越來越多的農人嘗試走出這一步。
——畢竟江東這幾年在孫策的治理下,治安確實是一天比一天好的。
那些原本不敢走的路現在敢走了,原本不敢去的地方現在也敢去了,原本村莊裡時時要結成義勇,夜裡巡邏放哨,現在也可以只將兩條大黃狗放出來,一覺睡到天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