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頁
她近兩年常年抱病,情況時好時壞,臨終之時身邊人也未能察覺出什麼,倒是她自己似有所感,卻並未聲張,依舊是早晨寅時起身,洗漱整理、打坐誦經,而後用過早點,靜靜等到紅日高升,便拎著一壇酒,慢悠悠地去找敏若了。
為了保養身體,她已經忌口多年,忽然見她拎著酒來,敏若屬實愣了一下,回過神來,便是呼吸一滯。
她怔怔望著黛瀾好半晌,扯起嘴角,說不清是哭還是笑,聲音倒是壓得很平靜,「喲,我說今兒早晨雲彩怎麼那麼紅,原是有人高抬手,允我開忌了?」
黛瀾道:「你我共飲。」
她平靜地注視著敏若,敏若深吸一口氣,而後一笑,道:「我便叫人整治酒菜來。」
黛瀾一貫寡言,酒後也從未失儀過,今日酒後,難得話多了起來。
她先與敏若碰了下杯,難得笑著,道:「今日一算,與姊相識已有六十餘年。這些年來,多蒙姊教導關愛,黛瀾心中感念不盡,無以為報。」
敏若忽有幾分出神,她想,上一次聽到這樣的話,是什麼時候?
——是書芳離開她和黛瀾的時候。
她嘴唇動了動,竟有一種制止黛瀾讓她不要再說下去的衝動。黛瀾沒等她開口,已乾脆地飲盡一杯,又斟一杯酒,自顧與敏若碰了一下,「聖祖皇帝崩逝後,能與姊結伴遊歷,行及五省,閱數十地風土,我之幸也。此杯,仍敬姊。」
而後沒給敏若任何反應的空檔,立刻又飲盡一杯,再斟一杯,強行碰杯。
敏若張張口,無語又無奈,道:「土匪啊!」
黛瀾沖她微微一笑,清澈的眼中帶有幾分認真之色,輕聲道:「倘所謂前世今生之言為真,那我願來生還能與姊為友,或乾脆為同胞姊妹,把臂同游,走遍中華大地。」
敏若聽了,只覺有什麼東西噎在她喉嚨里,讓她嗓子、心裡生疼,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緩了好半晌,才顫著手端起那杯酒,一飲而盡,而後啞聲道:「亦為我所願也。」
黛瀾輕輕揚唇,難得的眉目俱笑,容色老去又如何?仍舊動人。
敏若握緊了她的手,許久也捨不得撒開,卻半個字說不出來。
倒是黛瀾十分鎮定地拍了拍敏若的肩,道:「我也去了,姊姊珍重。」
然後當夜便安穩闔目睡去,她將一直以來小心保存的母親留下的道袍穿在了身上,玉簪束髮,再未睜開眼。
黛瀾生前遺囑要火化,敏若親自主持了她的身後事,未假他人之手。
骨灰入江,隨水流奔涌,奔向天涯海角、天地盡頭。
操持過黛瀾的身後事後,敏若大病一場,而後身體逐漸虛弱起來。
隔年開春的時候,安兒與瑞初、應婉、蓁蓁她們能來的都來了,聚在這處敏若養老的莊子裡,蘭杜與烏希哈早兩年便走了,只有蘭芳還顫巍巍地守在敏若的身邊。
法喀與海藿娜,也早已攜手,去做了泉下夫妻。
海藿娜臨終時對敏若說,「願姐姐勿以我事悲,餘生歡喜長樂,福壽康寧。」
她去後不到一日,法喀亦隨她而去,臨終未見敏若與兒女晚輩們一面,只留下一紙書信,信中叮囑敏若「姐姐日後當珍重身體,入秋天寒,早晚添衣。願來生還能再續血緣,法喀想再為姐姐遮一世風雨,也願輔助姐姐成就一番事業」。
敏若環視四方,容慈、繡瑩等年長姊妹都已過世,她活到今日,堪稱長壽,只是長壽,似乎也有長壽的不好之處。
她輕聲道:「我死後,化我屍骸,髒山上林中,與蘭杜、踏雪為伴。勿使陪葬豐厚,兩枝畫筆、一盒檀香陪我,足以。」
安兒雙目含淚,悲聲擠出個「是」字,敏若摸摸他的頭,又摸摸潔芳,而後輕聲對瑞初道:「容額娘自私一回,這處莊子,額娘私心想留給你們兩個,想念額娘的時候,你們兄妹便過來住一日。只是不要長久地沉溺在悲慟當中,你要打起精神,勿要忘了,你肩上扛著的是什麼?」
瑞初眷戀地貼在她手臂邊,忍著淚輕輕點頭,敏若摸摸她的頭,又溫柔地輕撫她的脊背,目光虛虛落在窗外,不知看向何方。
她道:「莫要為額娘傷心,要當額娘只是回家了。這輩子,額娘活得太累、太累了……不要傷心,瑞初,你要記著,額娘後半生的快活,是你、是你們給的。」
人生的前幾十年裡,日日夜夜、無時無刻不在算計,這樣的日子,她實在是過夠了。
但有後幾十年的自在悠閒彌補,看著如今這世道,她又會覺著,這輩子過得也沒那麼差。
譬如前兩年,她已沒有那麼急切地希望閉眼之後能夠回到家了。
這裡也有了自由民主的社會,再沒有了高高在上可獨斷人生死的皇帝,沒有對女人數不清的壓迫。
但此刻,望著淚眼婆娑的兒女,她卻忽然想到自己的父母。
她不在了,爸爸媽媽怎麼辦呢?
她還是……想要回家啊。
疲倦感陣陣湧來,敏若閉上眼,吸了口氣,又振作精神,看向屋裡其他的孩子們。
他們也都不年輕了。
蓁蓁、雅南、舒窈……她們懵懂無知時便被送到了敏若身邊,如今各個已是鬢髮花白、滿面銀霜,但此刻在敏若眼中,她們雙目含淚的模樣,瞧著還是可憐兮兮的。
為了保養身體,她已經忌口多年,忽然見她拎著酒來,敏若屬實愣了一下,回過神來,便是呼吸一滯。
她怔怔望著黛瀾好半晌,扯起嘴角,說不清是哭還是笑,聲音倒是壓得很平靜,「喲,我說今兒早晨雲彩怎麼那麼紅,原是有人高抬手,允我開忌了?」
黛瀾道:「你我共飲。」
她平靜地注視著敏若,敏若深吸一口氣,而後一笑,道:「我便叫人整治酒菜來。」
黛瀾一貫寡言,酒後也從未失儀過,今日酒後,難得話多了起來。
她先與敏若碰了下杯,難得笑著,道:「今日一算,與姊相識已有六十餘年。這些年來,多蒙姊教導關愛,黛瀾心中感念不盡,無以為報。」
敏若忽有幾分出神,她想,上一次聽到這樣的話,是什麼時候?
——是書芳離開她和黛瀾的時候。
她嘴唇動了動,竟有一種制止黛瀾讓她不要再說下去的衝動。黛瀾沒等她開口,已乾脆地飲盡一杯,又斟一杯酒,自顧與敏若碰了一下,「聖祖皇帝崩逝後,能與姊結伴遊歷,行及五省,閱數十地風土,我之幸也。此杯,仍敬姊。」
而後沒給敏若任何反應的空檔,立刻又飲盡一杯,再斟一杯,強行碰杯。
敏若張張口,無語又無奈,道:「土匪啊!」
黛瀾沖她微微一笑,清澈的眼中帶有幾分認真之色,輕聲道:「倘所謂前世今生之言為真,那我願來生還能與姊為友,或乾脆為同胞姊妹,把臂同游,走遍中華大地。」
敏若聽了,只覺有什麼東西噎在她喉嚨里,讓她嗓子、心裡生疼,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緩了好半晌,才顫著手端起那杯酒,一飲而盡,而後啞聲道:「亦為我所願也。」
黛瀾輕輕揚唇,難得的眉目俱笑,容色老去又如何?仍舊動人。
敏若握緊了她的手,許久也捨不得撒開,卻半個字說不出來。
倒是黛瀾十分鎮定地拍了拍敏若的肩,道:「我也去了,姊姊珍重。」
然後當夜便安穩闔目睡去,她將一直以來小心保存的母親留下的道袍穿在了身上,玉簪束髮,再未睜開眼。
黛瀾生前遺囑要火化,敏若親自主持了她的身後事,未假他人之手。
骨灰入江,隨水流奔涌,奔向天涯海角、天地盡頭。
操持過黛瀾的身後事後,敏若大病一場,而後身體逐漸虛弱起來。
隔年開春的時候,安兒與瑞初、應婉、蓁蓁她們能來的都來了,聚在這處敏若養老的莊子裡,蘭杜與烏希哈早兩年便走了,只有蘭芳還顫巍巍地守在敏若的身邊。
法喀與海藿娜,也早已攜手,去做了泉下夫妻。
海藿娜臨終時對敏若說,「願姐姐勿以我事悲,餘生歡喜長樂,福壽康寧。」
她去後不到一日,法喀亦隨她而去,臨終未見敏若與兒女晚輩們一面,只留下一紙書信,信中叮囑敏若「姐姐日後當珍重身體,入秋天寒,早晚添衣。願來生還能再續血緣,法喀想再為姐姐遮一世風雨,也願輔助姐姐成就一番事業」。
敏若環視四方,容慈、繡瑩等年長姊妹都已過世,她活到今日,堪稱長壽,只是長壽,似乎也有長壽的不好之處。
她輕聲道:「我死後,化我屍骸,髒山上林中,與蘭杜、踏雪為伴。勿使陪葬豐厚,兩枝畫筆、一盒檀香陪我,足以。」
安兒雙目含淚,悲聲擠出個「是」字,敏若摸摸他的頭,又摸摸潔芳,而後輕聲對瑞初道:「容額娘自私一回,這處莊子,額娘私心想留給你們兩個,想念額娘的時候,你們兄妹便過來住一日。只是不要長久地沉溺在悲慟當中,你要打起精神,勿要忘了,你肩上扛著的是什麼?」
瑞初眷戀地貼在她手臂邊,忍著淚輕輕點頭,敏若摸摸她的頭,又溫柔地輕撫她的脊背,目光虛虛落在窗外,不知看向何方。
她道:「莫要為額娘傷心,要當額娘只是回家了。這輩子,額娘活得太累、太累了……不要傷心,瑞初,你要記著,額娘後半生的快活,是你、是你們給的。」
人生的前幾十年裡,日日夜夜、無時無刻不在算計,這樣的日子,她實在是過夠了。
但有後幾十年的自在悠閒彌補,看著如今這世道,她又會覺著,這輩子過得也沒那麼差。
譬如前兩年,她已沒有那麼急切地希望閉眼之後能夠回到家了。
這裡也有了自由民主的社會,再沒有了高高在上可獨斷人生死的皇帝,沒有對女人數不清的壓迫。
但此刻,望著淚眼婆娑的兒女,她卻忽然想到自己的父母。
她不在了,爸爸媽媽怎麼辦呢?
她還是……想要回家啊。
疲倦感陣陣湧來,敏若閉上眼,吸了口氣,又振作精神,看向屋裡其他的孩子們。
他們也都不年輕了。
蓁蓁、雅南、舒窈……她們懵懂無知時便被送到了敏若身邊,如今各個已是鬢髮花白、滿面銀霜,但此刻在敏若眼中,她們雙目含淚的模樣,瞧著還是可憐兮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