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一聽這話,黃大嬸不高興了,柳眉一豎, “不許去, 這麼大個人了, 成日裡只知道玩,也不知道幫爹娘分擔分擔……”
還沒教訓完,黃大叔就開口了,“孩子還小,地里的活計,他能幫什麼忙?”
現在正是農忙時節,地里的玉米已經成熟了,到了收穫的時候,大家都趕緊著將玉米收攏歸倉。
“什麼還小?也就是現在落在福窩裡了。我們那麼大的時候什麼活不能幹?每日天不見亮就起來幹活,還吃不飽穿不暖。現在的孩子,你看看,被慣成什麼樣子了?你就由得他偷懶,以後哪個媳婦能看得上!”
黃大叔見自家婆姨發火了,連忙道:“好好,吃了飯,我就將這小子帶去地里。”
黃大嬸這才滿意了,順手給了身邊一直沒說話的女兒一個雞蛋,“來,翠兒多吃點,免得一會兒餓。”
女兒十三四歲了,如今跟她一起每天在村子的作坊里做工,她們倆工錢都能養活一大家子了。
已經有很多媒人上門來提親的了,可是黃大嬸一直沒有鬆口,她女兒能幹著呢,她還想留幾年再說。人家歡哥兒不是說了嗎?女孩兒成親不能太早,太早可是對女孩子身體有損害的,等到十七八再談婚論嫁也不晚。
現在她們村子的姑娘可是十里八鄉都搶手著呢,晚點也不急。總要多看看,選個合適知道疼人的。
“黃大嬸,收拾好了沒?快些走啦!”屋外有聲音響起,是一起要去作坊做工的村人。
黃大嬸應了一聲,幾口將手中的玉米饃饃吃完,便跟女兒匆匆出門。
如今村子裡除了蜜棗,粉條作坊,又新建了個飴糖作坊。這是專門用玉米做糖的地方,她們從來沒想過,玉米還能做出甜甜的糖來。
這麼多作坊,村子裡的人手肯定是不夠的。於是里正大手一揮,答應如果外村願意來做工的,也可以,銀錢照著村里人給。
這麼一來,不少外面村子的哥兒媳婦也都吸引著過來了。有了外村人,他們平溪村的人也有了一股子緊張感,就怕外頭的比她們還做得好,這臉面可就給別人拉下來了啊。於是本村的和外村的,都較著一股勁,暗自里競爭,倒是讓作坊蒸蒸日上。
黃大嬸與人匯合,一起朝著作坊而去。沒走多遠,就見到前方停了一輛馬車,來人似乎是外地人,正在問路。
對於這樣的事,她們早就見怪不怪了,蜜棗,粉條,還有飴糖,這麼多新鮮的東西。只要是打聽到消息的,很多外地的掌柜貨郎都跑他們村子裡來問詢,想要拿貨去外頭賣。
所以一年到頭,幾乎每天都會有馬車牛車什麼的過來。
“什麼?你們是找碧水山莊?”聽了來者的問話,眾人也都知道了他們的目的。
不過一般去碧水山莊拜會的都是有名有姓的達官權貴,這麼個老頭子,而且看馬車也樸實無華,不像是權貴出來的啊。
老者身邊跟著幾個護衛,倒也像是那麼回事。她們也沒有多想,指了條路,“碧水山莊在河對岸,那邊花紅柳綠的地兒就是了。”
老者笑著道了謝,“老夫第一次來到這裡,聽說這裡人傑地靈,果然名不虛傳。”
見來人態度和藹,大家也七嘴八舌的問起來,得知他竟然是京城來的,有人就笑道:“京城來的,跟瑞王爺有啥關聯不?”
“能有什麼關聯?難不成還能是皇親國戚不成?京城那麼大,聽到風聲過來的人也不在少數。”
“說得也是。行了,管他那麼多呢,快些走了,不然時辰該遲了。到時候又得讓那外村的嘲笑。”
聽了這話,眾人連忙應是,慌忙就走。老者奇怪,攔住黃大嬸,“你們這是做何去?”
黃大嬸笑道:“我們是要去作坊做工,現在農忙,男人們在地里忙著收成。我們沒事便去作坊做工,每日裡都能賺不少的銀錢。行了,不說了,我得走了,遲到了可是要扣分的。”
老者倒也沒有過多為難,看這群人遠去的背影,臉上流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他一路從從京城過來,越往這邊走,就發現這邊的與眾不同之處。尤其是平溪村,似乎每個人都是發自內心的幸福滿足。
男人們地里忙著收成,女人哥兒們在作坊做工,填補家用。人人豐衣足食,這不是他做夢都想看到的景象嗎?沒想到,卻在這兒見到了。
再假以時日,他能想見得到,在這個封地上,會有人意想不到的變化。
“主子?”護衛看老者有些怔愣,不由上前提醒。
老者回過神來,揮揮手,吩咐道:“去河對岸碧水山莊。”
馬車再次啟程,很快就到了山莊門口。
李槿正在與秦修文商量規劃著名林歡說的學院私塾的問題。按照林歡的說法,是想不論什麼身份,讓適齡的孩子都能入學。
只是現在問題卻很大,即便他辦學可以不收束脩,讓孩子免費入學。然而,現在面臨的問題卻是很多人家中的孩子很小就需要幫著家裡人幹活,等稍大一點,就是半個壯勞力。讓孩子去入學讀書,還不如幫家裡多做些活計。
這是絕大多數人家的想法,祖祖輩輩都面朝黃土背朝天。那些讀書人的事兒跟他們這樣的農家人根本就不沾邊,又何必浪費人力精力去上學?
還沒教訓完,黃大叔就開口了,“孩子還小,地里的活計,他能幫什麼忙?”
現在正是農忙時節,地里的玉米已經成熟了,到了收穫的時候,大家都趕緊著將玉米收攏歸倉。
“什麼還小?也就是現在落在福窩裡了。我們那麼大的時候什麼活不能幹?每日天不見亮就起來幹活,還吃不飽穿不暖。現在的孩子,你看看,被慣成什麼樣子了?你就由得他偷懶,以後哪個媳婦能看得上!”
黃大叔見自家婆姨發火了,連忙道:“好好,吃了飯,我就將這小子帶去地里。”
黃大嬸這才滿意了,順手給了身邊一直沒說話的女兒一個雞蛋,“來,翠兒多吃點,免得一會兒餓。”
女兒十三四歲了,如今跟她一起每天在村子的作坊里做工,她們倆工錢都能養活一大家子了。
已經有很多媒人上門來提親的了,可是黃大嬸一直沒有鬆口,她女兒能幹著呢,她還想留幾年再說。人家歡哥兒不是說了嗎?女孩兒成親不能太早,太早可是對女孩子身體有損害的,等到十七八再談婚論嫁也不晚。
現在她們村子的姑娘可是十里八鄉都搶手著呢,晚點也不急。總要多看看,選個合適知道疼人的。
“黃大嬸,收拾好了沒?快些走啦!”屋外有聲音響起,是一起要去作坊做工的村人。
黃大嬸應了一聲,幾口將手中的玉米饃饃吃完,便跟女兒匆匆出門。
如今村子裡除了蜜棗,粉條作坊,又新建了個飴糖作坊。這是專門用玉米做糖的地方,她們從來沒想過,玉米還能做出甜甜的糖來。
這麼多作坊,村子裡的人手肯定是不夠的。於是里正大手一揮,答應如果外村願意來做工的,也可以,銀錢照著村里人給。
這麼一來,不少外面村子的哥兒媳婦也都吸引著過來了。有了外村人,他們平溪村的人也有了一股子緊張感,就怕外頭的比她們還做得好,這臉面可就給別人拉下來了啊。於是本村的和外村的,都較著一股勁,暗自里競爭,倒是讓作坊蒸蒸日上。
黃大嬸與人匯合,一起朝著作坊而去。沒走多遠,就見到前方停了一輛馬車,來人似乎是外地人,正在問路。
對於這樣的事,她們早就見怪不怪了,蜜棗,粉條,還有飴糖,這麼多新鮮的東西。只要是打聽到消息的,很多外地的掌柜貨郎都跑他們村子裡來問詢,想要拿貨去外頭賣。
所以一年到頭,幾乎每天都會有馬車牛車什麼的過來。
“什麼?你們是找碧水山莊?”聽了來者的問話,眾人也都知道了他們的目的。
不過一般去碧水山莊拜會的都是有名有姓的達官權貴,這麼個老頭子,而且看馬車也樸實無華,不像是權貴出來的啊。
老者身邊跟著幾個護衛,倒也像是那麼回事。她們也沒有多想,指了條路,“碧水山莊在河對岸,那邊花紅柳綠的地兒就是了。”
老者笑著道了謝,“老夫第一次來到這裡,聽說這裡人傑地靈,果然名不虛傳。”
見來人態度和藹,大家也七嘴八舌的問起來,得知他竟然是京城來的,有人就笑道:“京城來的,跟瑞王爺有啥關聯不?”
“能有什麼關聯?難不成還能是皇親國戚不成?京城那麼大,聽到風聲過來的人也不在少數。”
“說得也是。行了,管他那麼多呢,快些走了,不然時辰該遲了。到時候又得讓那外村的嘲笑。”
聽了這話,眾人連忙應是,慌忙就走。老者奇怪,攔住黃大嬸,“你們這是做何去?”
黃大嬸笑道:“我們是要去作坊做工,現在農忙,男人們在地里忙著收成。我們沒事便去作坊做工,每日裡都能賺不少的銀錢。行了,不說了,我得走了,遲到了可是要扣分的。”
老者倒也沒有過多為難,看這群人遠去的背影,臉上流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他一路從從京城過來,越往這邊走,就發現這邊的與眾不同之處。尤其是平溪村,似乎每個人都是發自內心的幸福滿足。
男人們地里忙著收成,女人哥兒們在作坊做工,填補家用。人人豐衣足食,這不是他做夢都想看到的景象嗎?沒想到,卻在這兒見到了。
再假以時日,他能想見得到,在這個封地上,會有人意想不到的變化。
“主子?”護衛看老者有些怔愣,不由上前提醒。
老者回過神來,揮揮手,吩咐道:“去河對岸碧水山莊。”
馬車再次啟程,很快就到了山莊門口。
李槿正在與秦修文商量規劃著名林歡說的學院私塾的問題。按照林歡的說法,是想不論什麼身份,讓適齡的孩子都能入學。
只是現在問題卻很大,即便他辦學可以不收束脩,讓孩子免費入學。然而,現在面臨的問題卻是很多人家中的孩子很小就需要幫著家裡人幹活,等稍大一點,就是半個壯勞力。讓孩子去入學讀書,還不如幫家裡多做些活計。
這是絕大多數人家的想法,祖祖輩輩都面朝黃土背朝天。那些讀書人的事兒跟他們這樣的農家人根本就不沾邊,又何必浪費人力精力去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