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回,太學將不再是帝王將相子孫的專屬,太學將是天下人的太學。

  此外,手工業興起、生活日趨富足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女子走出閨閣,活躍於各行各業之間。

  然“男女有別”、“男女授受不親”等傳統觀念,一時難以轉變。裴少淮自知不能操之過急,決定先退一步,從設立女子學堂開始。

  他相信,百年以後,必有男女同入太學之景。

  ……

  ……

  這日,景川伯爵府有喜,慶賀伯爵夫人大壽。

  寶駒雕車熙攘來,府邸大門次第開。

  大姐裴若蓮來得最早,天才剛亮,伯爵府的僕從還在忙著布置正堂,她便進來了。

  裴若蓮也已五十餘、近六十,體態豐腴了些,更顯端莊。有丫鬟端來溫水,她淨了淨手,隨後進了林氏的房。

  嬤嬤正在給林氏梳頭,一襲白髮長至腰,裴若蓮悄聲從嬤嬤手裡接過梳子,一遍遍從頭梳到尾,直到髮絲又順又亮,這才笑道:“母親這一頭華發,是有兒孫福氣的。”

  林氏回頭,看到裴若蓮,詫異道:“你怎這般早就過來了,快坐下快坐下。”

  “耽誤什麼也不能耽誤咱們伯爵夫人的壽辰。”裴若蓮笑說道,“我早些過來,瞧瞧有什麼能幫上忙的。”

  “就你最會說好聽話,只當是尋常日子,有什麼可忙活的。”林氏滿臉笑顏。

  待梳好髮式以後,兩人邊聊邊往前院走,正巧路過四姐妹昔日的閨房。歲月在房內留下了痕跡,許多物件已暗淡褪色,然一切擺放依舊如初。

  裴若蓮步子慢了下來,忍不住多看幾眼,恍惚間又回到十五歲那年,繼母為她穿上織金長裙,風風光光為她辦了及笄禮。

  她在伯爵府最落魄的時候說親出嫁,再回首時,只滿心覺得感激和幸運。

  ……

  臨近辰時,初秋的晨光又暖又亮。

  伯爵府門前擠滿了馬車,前來祝壽的親友只能下車多走幾步。

  這當中,“陣仗最大”的當屬二姐裴若蘭一家。裴若蘭挽著司徒暘的手走在最前頭,其後是兩個女兒,以及裴少淮幫著介紹的兩個“上好讀書人”姑爺,文質彬彬。

  兩位姑爺懷裡抱著、手裡牽著小兒小女。

  兒子司徒千霆學文不成,考了武科舉,像司徒暘一樣走武官的路子。他娶的是英國公家的么女,這兩人也是拖家帶口。

  細數之下,二姐這一大家子竟有十五口人之多,輛四騎的馬車都坐不下。

  ……

  等眾人都到齊以後,依序給林氏拜壽。正堂里,最是忙碌的不是壽星林氏,而是像風一樣刮來刮去的雲辭。

  京都設立女子學堂,裴少淮讓女兒幫著管理學堂里的事務。雲辭靈機一動,便想趁著今日的熱鬧“招兵買馬”,讓女子學堂的師資更上一層樓。

  雲辭最先說服的是姑裴若竹。

  “好好好,你說什麼姑都依你。”裴若竹愈老,英氣愈顯,說話做事透露著一股雷厲風行,她道,“誰讓姑最是稀罕咱們家小風。”

  又道:“不止姑願意去授課,姑明日帶你到各個坊里走一走、挑一挑,但凡你覺得用得上的人,儘管要去。她們必定也很樂意把本事教給女學生們。”

  “姑最好了。”

  當年被迫解散棉織造坊以後,裴若竹並未就此停下腳步,而是四處奔波,尋求更多的婦人生存之道。

  植棉織棉的成功讓她知曉,女子能做的絕不止相夫教子、姑六婆而已。

  乘著開海的東風,裴若竹帶著婦人們,在京畿開設了許多婦人作坊,有做食飲的、炒茶的、雕玉琢金的、熬糖的、造紙的,還有寫話本子編劇的……總之,只要能幫婦人們正經掙錢、安身立命的行當,裴若竹都不惜費銀錢去試一試。

  一邊重金請老師傅傳授技藝,一邊集眾智改造機具,提高生產效率。

  經過婦人們的巧手,裴若竹作坊里的產品更顯細膩,十分受歡迎,遠銷海外,供不應求。

  “有件事姑得提點提點你。”裴若竹說道,“你莫只顧著請我而忽略了身邊的,姑告訴你,你娘親、你四姑都是極有能耐的人,你少不得要把她們也請過去。”

  “我想到了,娘親已經答應我了。”裴雲辭湊至姑耳畔,得意低聲道,“前天夜裡,我還從娘親那要到了大慶銀幣紋案的繡花稿,我打算將這些帕子一張張裱起來,掛在學院的博學館裡。”

  普天流轉的銀幣,其美侖美奐的紋案出自女子繡針,當中的意義非凡。

  婦人的指尖,再不是僅僅為夫君、為兒女縫補衣物,操持家中瑣碎。

  當世人撫摸到銀幣紋路,想到它出自婦人之手,可激勵女子們不再妄自菲薄,也可提醒男子們不要妄自尊大。

  裴雲辭又來到四姑裴若英身旁。

  裴若英身為醫者,穿著素淨,一身的美貌風華不減。

  聽了小風的來意後,裴若英稍顯為難,她應道:“四姑這個月恐怕抽不出時間過去,最新一期的《醫術綜論》付梓在即,昨日驛站送來一沓稿件,說是因為疏漏耽擱送達的。時日緊急,接下來這段時間,幾大醫館要忙著甄別來稿優劣,決定是否錄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