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這樣想著,再回味當初相依為命的日子,沈知寒便覺著唇舌間似是咂出了難以言喻的苦澀,一絲一絲蔓延開去。
他很清楚她為他付出了什麼,也明白自己將要為她付出什麼,前方凶吉難測,周圍的人誰是友誰是敵,對峙之時有幾分贏的把握,他估算不出,可是,逃避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唯有面對現實,正視現實,才能運籌帷幄,握緊那麼一點贏的可能性。所以,他一直在逼迫她面對現實,即便現實無比殘忍。
“可惜離上元節還有挺長一段日子。”正當此時,一直沉默的石將離突然開了口,抿了抿唇,她四方張望著:“寒冬將至,不只沒有花燈可看,街上也冷冷清清的。”
沈知寒的腳步頓了頓,立在原地。“我從沒看過花燈。”他攥緊她的手,將她輕輕拉到跟前來,很認真地看著,雖然沒有令人心花怒放的甜言蜜語,可不經意間伸手撩起她的髮絲別在耳後的小細節,卻有著言語難以企及的溫柔和暖意:“好看麼?”
石將離這才記起,沈知寒自小雙腿殘疾,從沒有離開過墨蘭冢。那時,他從思雲卿的手中將她救下,帶著她翻山越嶺前往南蠻,也是他第一次出那般遠門。“不好看。”她搖搖頭,抓住他拂過自己耳際的手,貼在微涼的頰上,輕輕摩挲。
掌心絲絲入扣地契合著,他的右手指腹輕輕撫觸著她的頰,感覺那微涼漸漸退去,這才對她如此旁若無人的撒嬌舉動報之以微笑:“既是不好看,那你為何還惦念?”
真是一針見血!
她幾不可聞地嘆了一口氣,看來,沈知寒對她的了結確已超過她所以為的程度。
“每年上元節,燈火輝煌,人聲鼎沸,四方昇平,和樂融融,百姓看煙火,猜燈謎,舞龍舞獅,鴛侶相攜,無不興高采烈,笑逐顏開,相國寺香火鼎盛,焚香池大火熊熊,徹夜不滅,幾千寺僧念經祈福,人人歌頌女帝的仁德。”她的聲音很輕,不知是不想讓人聽見,還是有什麼別的原因,她偎進他的懷中,不可抑制地輕輕顫抖,緊緊貼著他的胸膛,仿佛以此才能汲取足夠安全感,將一切毫無保留地訴說下去:“從小,相父便教導我,身為女帝,萬事當以民為重。只是,在百姓的眼中,女帝不過是神龕上的一尊泥菩薩,他們從不了解你為他們所付出的是什麼,又怎麼會真正關心你的喜怒哀樂?百姓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幸福,有誰在乎九重宮闕中的女帝是不是也一樣幸福?”
心酸是難以避免的,深深吸了一口氣,她才能繼續說下去:“當一個人覺得自己不幸福時,即便呈現眼前的是仙境勝景,也不過索然無味,如此了了。”
是呵,於百姓而言,女帝的生活與私事是茶餘飯後最好的談資,因為帶有距離感和神秘感,所以總是津津樂道,加之以各種猜測、喟嘆、唏噓,直到被嚼爛了,只餘下渣滓,才會滿足地棄之腦後。
想當初,她與傅景玉之間的糾葛不正是如此麼?
在百姓的嘴中,最終淪為一場悅人的雜戲。
就如同,女帝的幸福或者不幸福,於他人而言,不過是一場戲,若是足夠趣味,自然惹人關注,若是太過悲戚,也不過賺得他人幾滴同情的眼淚。百年之後,屍身化作一抔黃土,便就煙消雲散,一統江山的女帝也不過只是石碑上的銘文,史書上泛黃的字跡,憑何要用自己短暫的一生去取悅這些不相干的民眾?
所以,上元節的花燈也像是一場戲,那時的她身在戲外,愛而不得,孤獨沮喪,如何能感染戲中人的喜悅?
“那你現在覺得幸福麼?”
沈知寒的聲音輕輕在耳邊響起,溫熱的呼吸帶著熨帖的暖意,像是陽光的熱度從那裡無聲無息地蔓延開去,抹去了所有的心酸與委屈,就連血液也如同冬去春來復甦的潺潺溪流,流淌著滿滿的安心與淡淡的甜蜜。
“很幸福。”仰起頭,她凝視他的眼,一字一頓,許諾一般慎重而認真:“因為你在身邊。”
五歲登基,十五歲親政,她日日思量朝堂上的各種難題,旁觀朝臣間的勾心鬥角爭名奪利,算計權衡與各國外交的利弊多少,估度國庫稅收支出的平衡,周旋於敵友難分者的爾虞我詐,圖謀觥籌交錯間如何殺人不見血地全身而退,女帝生涯,若難以承受的重擔,令人不堪重負。誰也不知道,同他攜手,做一個普通女子,才是她真正企盼的幸福。
沈知寒無聲地輕嘆一口氣,心中泛起了軟軟的疼痛,不知是該說她痴傻還是說她執著。他正要將話題繼續下去,石將離卻像是發現了什麼極特別的事物,饒有興趣地拉著他走過去。
原來,街邊有一個小食鋪,新掛的燈籠雖然不算大,卻是紅彤彤亮堂堂的,將烏木牌匾上金燦燦的兩個字也映出了點說不出的喜慶味道。
“咦!?米線!”石將離像是憶起了什麼,轉過頭望向沈知寒,方才的沮喪與低落似乎已是快速地一掃而空,笑得彎彎的眉眼帶著點欣喜之色:“你還記得嗎,景宏那個賣旺子米線的老闆說,他的兄弟在京師,沒想到,真的有這麼一家賣米線的食鋪呢!”
沈知寒瞥了一眼牌匾上的“米線”二字,便憶起當日在景宏光顧過的那家食鋪。那一瞬,時光的洪流仿佛徐徐倒退,回到了十數日之前,那時,他是養象寨的醫官,而她仿佛也變成了當日景宏開門節上的小梨,嬌嗔可愛,喜怒隨性,不矯揉不裝腔,笑得仿似爛漫山花,連他心頭的冰雪也一一融化。
他很清楚她為他付出了什麼,也明白自己將要為她付出什麼,前方凶吉難測,周圍的人誰是友誰是敵,對峙之時有幾分贏的把握,他估算不出,可是,逃避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唯有面對現實,正視現實,才能運籌帷幄,握緊那麼一點贏的可能性。所以,他一直在逼迫她面對現實,即便現實無比殘忍。
“可惜離上元節還有挺長一段日子。”正當此時,一直沉默的石將離突然開了口,抿了抿唇,她四方張望著:“寒冬將至,不只沒有花燈可看,街上也冷冷清清的。”
沈知寒的腳步頓了頓,立在原地。“我從沒看過花燈。”他攥緊她的手,將她輕輕拉到跟前來,很認真地看著,雖然沒有令人心花怒放的甜言蜜語,可不經意間伸手撩起她的髮絲別在耳後的小細節,卻有著言語難以企及的溫柔和暖意:“好看麼?”
石將離這才記起,沈知寒自小雙腿殘疾,從沒有離開過墨蘭冢。那時,他從思雲卿的手中將她救下,帶著她翻山越嶺前往南蠻,也是他第一次出那般遠門。“不好看。”她搖搖頭,抓住他拂過自己耳際的手,貼在微涼的頰上,輕輕摩挲。
掌心絲絲入扣地契合著,他的右手指腹輕輕撫觸著她的頰,感覺那微涼漸漸退去,這才對她如此旁若無人的撒嬌舉動報之以微笑:“既是不好看,那你為何還惦念?”
真是一針見血!
她幾不可聞地嘆了一口氣,看來,沈知寒對她的了結確已超過她所以為的程度。
“每年上元節,燈火輝煌,人聲鼎沸,四方昇平,和樂融融,百姓看煙火,猜燈謎,舞龍舞獅,鴛侶相攜,無不興高采烈,笑逐顏開,相國寺香火鼎盛,焚香池大火熊熊,徹夜不滅,幾千寺僧念經祈福,人人歌頌女帝的仁德。”她的聲音很輕,不知是不想讓人聽見,還是有什麼別的原因,她偎進他的懷中,不可抑制地輕輕顫抖,緊緊貼著他的胸膛,仿佛以此才能汲取足夠安全感,將一切毫無保留地訴說下去:“從小,相父便教導我,身為女帝,萬事當以民為重。只是,在百姓的眼中,女帝不過是神龕上的一尊泥菩薩,他們從不了解你為他們所付出的是什麼,又怎麼會真正關心你的喜怒哀樂?百姓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幸福,有誰在乎九重宮闕中的女帝是不是也一樣幸福?”
心酸是難以避免的,深深吸了一口氣,她才能繼續說下去:“當一個人覺得自己不幸福時,即便呈現眼前的是仙境勝景,也不過索然無味,如此了了。”
是呵,於百姓而言,女帝的生活與私事是茶餘飯後最好的談資,因為帶有距離感和神秘感,所以總是津津樂道,加之以各種猜測、喟嘆、唏噓,直到被嚼爛了,只餘下渣滓,才會滿足地棄之腦後。
想當初,她與傅景玉之間的糾葛不正是如此麼?
在百姓的嘴中,最終淪為一場悅人的雜戲。
就如同,女帝的幸福或者不幸福,於他人而言,不過是一場戲,若是足夠趣味,自然惹人關注,若是太過悲戚,也不過賺得他人幾滴同情的眼淚。百年之後,屍身化作一抔黃土,便就煙消雲散,一統江山的女帝也不過只是石碑上的銘文,史書上泛黃的字跡,憑何要用自己短暫的一生去取悅這些不相干的民眾?
所以,上元節的花燈也像是一場戲,那時的她身在戲外,愛而不得,孤獨沮喪,如何能感染戲中人的喜悅?
“那你現在覺得幸福麼?”
沈知寒的聲音輕輕在耳邊響起,溫熱的呼吸帶著熨帖的暖意,像是陽光的熱度從那裡無聲無息地蔓延開去,抹去了所有的心酸與委屈,就連血液也如同冬去春來復甦的潺潺溪流,流淌著滿滿的安心與淡淡的甜蜜。
“很幸福。”仰起頭,她凝視他的眼,一字一頓,許諾一般慎重而認真:“因為你在身邊。”
五歲登基,十五歲親政,她日日思量朝堂上的各種難題,旁觀朝臣間的勾心鬥角爭名奪利,算計權衡與各國外交的利弊多少,估度國庫稅收支出的平衡,周旋於敵友難分者的爾虞我詐,圖謀觥籌交錯間如何殺人不見血地全身而退,女帝生涯,若難以承受的重擔,令人不堪重負。誰也不知道,同他攜手,做一個普通女子,才是她真正企盼的幸福。
沈知寒無聲地輕嘆一口氣,心中泛起了軟軟的疼痛,不知是該說她痴傻還是說她執著。他正要將話題繼續下去,石將離卻像是發現了什麼極特別的事物,饒有興趣地拉著他走過去。
原來,街邊有一個小食鋪,新掛的燈籠雖然不算大,卻是紅彤彤亮堂堂的,將烏木牌匾上金燦燦的兩個字也映出了點說不出的喜慶味道。
“咦!?米線!”石將離像是憶起了什麼,轉過頭望向沈知寒,方才的沮喪與低落似乎已是快速地一掃而空,笑得彎彎的眉眼帶著點欣喜之色:“你還記得嗎,景宏那個賣旺子米線的老闆說,他的兄弟在京師,沒想到,真的有這麼一家賣米線的食鋪呢!”
沈知寒瞥了一眼牌匾上的“米線”二字,便憶起當日在景宏光顧過的那家食鋪。那一瞬,時光的洪流仿佛徐徐倒退,回到了十數日之前,那時,他是養象寨的醫官,而她仿佛也變成了當日景宏開門節上的小梨,嬌嗔可愛,喜怒隨性,不矯揉不裝腔,笑得仿似爛漫山花,連他心頭的冰雪也一一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