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她這話一出,寶釵便冒了汗,手下意識的握緊了手帕。
衛後的神情也變了,剛才還有著幾分和藹親切,現在被凌然之氣一掃而盡,令人望而生畏。
也許這就是皇家人。
寶釵定了定神,想想說道:“我國國勢自然是蒸蒸日上,但若是說憂慮有還是沒有,這民女當真是想不出來一個恰巧的答案。”
衛後話說到這份上,自然是不想聽什麼我國千秋萬代的瞎話。
但是若說的太過分,觸了衛後的逆鱗,她和整個薛家,都完了。
寶釵在這裡斟酌著自己的說辭,卻想起了寧雲和黛玉,不得不承認,到底是官宦家的女兒,見得多了,說話的分寸也自然有了。
她的話果然引起了衛後的興致,衛後用手支著下巴,眼睛含著笑看著她,“那你倒是說說,憂慮在什麼地方。”
寶釵想了想,道:“若是說本國,自然是沒有的,銀錢就那麼多,每年朝廷鑄的,流通的就是那些,到了先帝的時候因高宗帝喜動兵戈,國庫空虛,開了九龍,廣州,華昌,蘇州,杭州,松江等十四個口岸,銀錢自然是源源不斷,所以說本國,商業的隱患,那繡業舉例,說破了天不過是不過是繡娘和老闆的銀錢糾葛,即便是矛盾激化,最大程度上也不過是戶部插手,保障一些銀兩,但若說是扶桑和南洋,內患卻還是有的。”
衛後揚揚下巴,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南洋名義上是我們得屬國,每年供奉一些特產,但它們的皇室卻無法抗衡泰西,有的甚至不能鎮壓當地的叛兵,我記得前些年暹羅內亂的時候,暹羅的國主向我國求助,戶部撥了盡百萬的紋銀黃金,又是派兵,幫他們的同時,不過是為了南疆穩定,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寶釵頓了頓,“但是我們從泰西法國賺回來的銀子,轉手給了南洋,國內確實分文不留,這有幾分可惜了。”
衛後勾唇一笑,“就算是可惜,那有什麼法子,老祖宗的規矩,懷柔以致遠,本宮皇后身份臨朝已經受盡詬病,又不能再起兵戈。”她含笑說道。
“若是娘娘不嫌棄,我就毛遂自薦,願為皇后娘娘解此憂慮。”寶釵猜出來衛若竹到底是什麼意思。
南洋頻繁出事,一出事,大頭銀子就是晉朝出,晉朝就算再地大物博,不愁銀錢,但也對此有些微言,更何況這次太后過世是大辦,先帝去世大辦,雖然在天竺的孟加拉灣擊退泰西,泰西為了求和,賠了晉朝兩億兩白銀,合2100萬元英鎊,在通商上做出讓步,晉朝的商人不必繳納稅款,但算下來打仗七七八八的費用,這兩億兩終究是小數,對南洋屬國動武統治,又不是那麼回事。
更何況如今扶桑稱臣,林玉貞這總督上任要用到銀錢,孟嘉辰即位,還要用到大筆的銀錢,若是再加上皇帝的喪儀,恐怕國庫的老底都倒上來了。
唯一的辦法就是行商,用利益最大的生意在最短的時間將國庫充盈起來。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通過皇商的渠道,利用口岸或者是票號,把這些年拿出去的銀子給賺回來。
作者有話要說:
☆、第87章 熊孩子啊
衛若竹對寶釵的答話還算是滿意。
她說話的語氣也帶上了幾分的親切,“本宮知道你是一個妥當人,這事情也就交給你才放心。”
接著話鋒便是一轉,“說起來,聽聞你有一個妹妹年紀不大,但是已經走遍了半個南洋?”衛後狀若無心似的問道。
寶釵知道這問的是寶琴,盈盈答道:“承蒙娘娘的誇讚,但民女妹妹雖然去過南洋,但說走遍整個南洋,確實有幾分誇張了。”
“你就是太謙遜了。”衛若竹含著笑,輕輕的理著臂上的畫帛,“這人啊,太謙虛了不好,東風轉瞬即逝,柳絮卻漫天都是,隨便送哪個上青天,都是充滿變數的,有時候你要是不爭,別人不知道你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是不會有人把東西捧到你的面前,反而會弄巧成拙。”
寶釵肅然道:“是,民女受教。”她起身又是一拜。
衛若竹連忙叫了起,語氣看不出是高興,還是不高興,是客氣,還是當真,“你看,本宮不是說說說家常,你這,三拜六跪的,弄的多生分?”
寶釵連忙坐了回去,但只敢坐一個邊。
就算是衛後說她們是親戚,她也不敢以親戚自居。
心裡多少對衛後多了幾分的敬意。
能在這種情況下,名不正言不順臨朝執政這麼多年,又破天荒的把自己的女兒給推上皇位,要說其中有幾分的運氣在,但沒幾分本事和真材實料,也坐不住這鳳椅。
要知道,晉朝的鳳椅,可不是那麼容易坐上去的。
和衛後這種人交鋒,沒有幾年的朝堂沉澱,是萬萬做不來的。
衛後跟寶釵說了些不痛不癢的,至於南洋那裡具體怎麼做,衛後不在意,這些瑣事和細節,應該交給戶部和寶釵自己去安排,到了三點左右,衛後要去見內閣的大臣,寶釵也知趣的告退了。
臨走前,“哪日你再進宮,帶你妹妹一同前來就是了。”衛後笑了笑,“本宮也想見見這從南洋回來的人。”
寶釵連忙說道:“是。”
她這樣反而把衛後給逗笑了,“你這是來是去的,都不敢多說幾個字,倒是讓本宮覺得,本宮很嚇人似的。”
衛後的神情也變了,剛才還有著幾分和藹親切,現在被凌然之氣一掃而盡,令人望而生畏。
也許這就是皇家人。
寶釵定了定神,想想說道:“我國國勢自然是蒸蒸日上,但若是說憂慮有還是沒有,這民女當真是想不出來一個恰巧的答案。”
衛後話說到這份上,自然是不想聽什麼我國千秋萬代的瞎話。
但是若說的太過分,觸了衛後的逆鱗,她和整個薛家,都完了。
寶釵在這裡斟酌著自己的說辭,卻想起了寧雲和黛玉,不得不承認,到底是官宦家的女兒,見得多了,說話的分寸也自然有了。
她的話果然引起了衛後的興致,衛後用手支著下巴,眼睛含著笑看著她,“那你倒是說說,憂慮在什麼地方。”
寶釵想了想,道:“若是說本國,自然是沒有的,銀錢就那麼多,每年朝廷鑄的,流通的就是那些,到了先帝的時候因高宗帝喜動兵戈,國庫空虛,開了九龍,廣州,華昌,蘇州,杭州,松江等十四個口岸,銀錢自然是源源不斷,所以說本國,商業的隱患,那繡業舉例,說破了天不過是不過是繡娘和老闆的銀錢糾葛,即便是矛盾激化,最大程度上也不過是戶部插手,保障一些銀兩,但若說是扶桑和南洋,內患卻還是有的。”
衛後揚揚下巴,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南洋名義上是我們得屬國,每年供奉一些特產,但它們的皇室卻無法抗衡泰西,有的甚至不能鎮壓當地的叛兵,我記得前些年暹羅內亂的時候,暹羅的國主向我國求助,戶部撥了盡百萬的紋銀黃金,又是派兵,幫他們的同時,不過是為了南疆穩定,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寶釵頓了頓,“但是我們從泰西法國賺回來的銀子,轉手給了南洋,國內確實分文不留,這有幾分可惜了。”
衛後勾唇一笑,“就算是可惜,那有什麼法子,老祖宗的規矩,懷柔以致遠,本宮皇后身份臨朝已經受盡詬病,又不能再起兵戈。”她含笑說道。
“若是娘娘不嫌棄,我就毛遂自薦,願為皇后娘娘解此憂慮。”寶釵猜出來衛若竹到底是什麼意思。
南洋頻繁出事,一出事,大頭銀子就是晉朝出,晉朝就算再地大物博,不愁銀錢,但也對此有些微言,更何況這次太后過世是大辦,先帝去世大辦,雖然在天竺的孟加拉灣擊退泰西,泰西為了求和,賠了晉朝兩億兩白銀,合2100萬元英鎊,在通商上做出讓步,晉朝的商人不必繳納稅款,但算下來打仗七七八八的費用,這兩億兩終究是小數,對南洋屬國動武統治,又不是那麼回事。
更何況如今扶桑稱臣,林玉貞這總督上任要用到銀錢,孟嘉辰即位,還要用到大筆的銀錢,若是再加上皇帝的喪儀,恐怕國庫的老底都倒上來了。
唯一的辦法就是行商,用利益最大的生意在最短的時間將國庫充盈起來。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通過皇商的渠道,利用口岸或者是票號,把這些年拿出去的銀子給賺回來。
作者有話要說:
☆、第87章 熊孩子啊
衛若竹對寶釵的答話還算是滿意。
她說話的語氣也帶上了幾分的親切,“本宮知道你是一個妥當人,這事情也就交給你才放心。”
接著話鋒便是一轉,“說起來,聽聞你有一個妹妹年紀不大,但是已經走遍了半個南洋?”衛後狀若無心似的問道。
寶釵知道這問的是寶琴,盈盈答道:“承蒙娘娘的誇讚,但民女妹妹雖然去過南洋,但說走遍整個南洋,確實有幾分誇張了。”
“你就是太謙遜了。”衛若竹含著笑,輕輕的理著臂上的畫帛,“這人啊,太謙虛了不好,東風轉瞬即逝,柳絮卻漫天都是,隨便送哪個上青天,都是充滿變數的,有時候你要是不爭,別人不知道你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是不會有人把東西捧到你的面前,反而會弄巧成拙。”
寶釵肅然道:“是,民女受教。”她起身又是一拜。
衛若竹連忙叫了起,語氣看不出是高興,還是不高興,是客氣,還是當真,“你看,本宮不是說說說家常,你這,三拜六跪的,弄的多生分?”
寶釵連忙坐了回去,但只敢坐一個邊。
就算是衛後說她們是親戚,她也不敢以親戚自居。
心裡多少對衛後多了幾分的敬意。
能在這種情況下,名不正言不順臨朝執政這麼多年,又破天荒的把自己的女兒給推上皇位,要說其中有幾分的運氣在,但沒幾分本事和真材實料,也坐不住這鳳椅。
要知道,晉朝的鳳椅,可不是那麼容易坐上去的。
和衛後這種人交鋒,沒有幾年的朝堂沉澱,是萬萬做不來的。
衛後跟寶釵說了些不痛不癢的,至於南洋那裡具體怎麼做,衛後不在意,這些瑣事和細節,應該交給戶部和寶釵自己去安排,到了三點左右,衛後要去見內閣的大臣,寶釵也知趣的告退了。
臨走前,“哪日你再進宮,帶你妹妹一同前來就是了。”衛後笑了笑,“本宮也想見見這從南洋回來的人。”
寶釵連忙說道:“是。”
她這樣反而把衛後給逗笑了,“你這是來是去的,都不敢多說幾個字,倒是讓本宮覺得,本宮很嚇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