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個曾經見過他年少意氣風發,聽過他暢聊理想抱負的朋友,沒了。

  他本以為褚安銘這樣的人能活很久,久到可以等他年逾古稀的時候,兩個老頭還能坐在一起聊天,聊一聊“你還記得我當年剛中舉的時候的模樣?還記得當年我說過的豪言壯語麼?”

  褚安銘的後事安排起來並不複雜,他也沒有家眷需要安撫,也沒有後人需要打點,更令孫騏感到驚訝的是,褚安銘他甚至早早就為自己修好了王陵。

  孫騏看著王陵地宮的圖紙,看著那個偌大的主室標註了預留了的兩個棺槨的位置。

  身邊的下屬也看到了,唏噓道:“這梁王終生未娶,王妃的位置怕是要空著了。”

  “不會空著的。”孫騏說:“將那藍公子的棺槨一併葬在主室裡頭。”

  “可是這不合規矩啊。”手下人說。

  “既然皇上讓我全權操辦,那便都聽我的。有什麼問題,我自會向皇上解釋。”孫騏說。

  孫騏為梁王的喪禮揮淚寫下了千字的祭文,文中字字見情,句句戳心,後來人將此祭文譽為神作,更有好學者通篇背誦學習。

  然而喪禮的當下,大家更關心的則是王爺同一名男子一道合葬於王陵。

  皇上並未對此事多加關注,無人上報他便當做不知。

  而那些“忠臣們”,大概是覺得若是讓梁王同一名男子一起落葬,蓋棺定論後,後人就只會關注這位到王爺荒唐的風月之事,不會有人再提及當年他差點是要登上那龍椅的皇子。於是也緘默不語。

  地宮石門關上,金剛牆壘起。

  死人滿意了。

  活人更滿意了。

  作者有話說:

  眾所周知這是一個HE的故事。

  所以這顯然就是個假死。

  還有2章就完結了,大家堅持一下哈!後面都是甜的,每個人都甜!

  第116章 重生之日記

  春去秋來四季交替,又是一年,四海皆安,天下太平。

  北疆的蒙族已有過一半的部落跟從呼延部一起歸順了大昌。

  夏天的時候,從北疆又傳來一個好笑消息。說是當年以郡主身份嫁去呼延部的那位林姑娘為呼延部首領誕下一名健壯的孫兒。那孫兒生下來就哭聲響亮,長得虎頭虎腦,首領對那孫兒實在是喜歡。據說成日裡帶著剛滿月的小嬰兒四處在草原與人炫耀,有一副要普天同慶之意。

  他還寫了許多封摺子給皇帝,感慨嬰兒如何可愛,又不忘感謝大昌皇帝當年許了這樣一段好姻緣。

  嬰兒頭一回會笑了,他遞來一封摺子。

  嬰兒會爬了,他又遞來一封摺子。

  嬰兒叫了一聲“啊”,他又遞來一封摺子。

  “皇上您真該來聽聽,我這孫兒的叫聲比他那娘親的歌聲還要動聽。”

  ……

  皇上大概是受不了他不停的騷擾,派了專人送賀禮去到北疆,並且下旨大赦了在北疆做苦力的那些罪民,准許他們自行返鄉。其中當然也包括了罪臣上官一家。

  聽聞燕王世子念上官一家在北疆做苦力時候十分勤勉,特地令人護送上官一家回京,並讓在京的二公子為這一家子安頓好了住處。那上官家的子弟十分上進,雖在苦寒之地呆了那麼多年卻從未放下過手裡的學問,隔年重新參加了科舉考試。上官家中長子更是一舉中第,在朝中某得了一份不錯的差事。

  這一家子雖不能回道從前那般顯赫,但平安度日是不成問題了。

  燕王留在京中的第二年身子也不大好了,就每日靠著補藥吊著一條命,自然也是沒有精力在管他那個喜愛惹是生非的二公子了。

  好在二公子留在京中倒是比在北疆時候收斂許多,亂七八糟的事情不做了,狐朋狗友也不交了。

  二公子後來在京城辦了一家琴室,引四方而來的古琴樂手前來切磋琴藝,但那些人彈得再好,二公子也只聽,不鼓掌。二公子只有在那名一直躲在屏風後不見人的雲白大師彈奏的時候會賣力的把手拍得通紅。

  有人悠然自得無拘無束,有人則依舊苦於學業功課。

  這一年,太子已經到了弱冠之年。

  雖然已經娶了太子妃,算是成家立業了,但皇上對他的嚴苛卻並未有半分減少。

  太子殿下今日因為一篇知行合一的文章沒能入皇帝的眼,又被訓斥了一番。

  他垂頭喪氣地回到東宮,一個杏眼桃腮如花似玉的姑娘小跑著迎了出來。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她似是有什麼好東西迫不及待地要同太子分享,跑到太子面前落了定才發現太子臉色不大好。

  “殿下這是怎麼了?從父皇那裡回來怎得臉色如此難看?”女子睜著一雙杏眼好奇地問道。

  太子嘆了口氣:“哎,還能如何,文章寫的不好,今日又被訓了。”

  女子彎起眼睛笑嘻嘻看著太子:“殿下別難過了,這不是常有的事情麼。”

  她說罷伸手拽上了太子的袖口往書房帶:“臣妾今日又讀了一本有趣的話本,拿來給殿下一道讀讀。”

  太子被拉著往往前走,長嘆一口氣,倒掛著眉毛表情看起來有些哭笑不得:

  “大婚前秦閣老同本宮說你雖是將門之後,卻是個才女,喜好詩書,七八歲的時候便熟讀了四書五經。如今才知道原來太子妃熟讀的不止四書五經,而是博覽群書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