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京城局勢再次緊張起來,劉恆封蕭繹為三軍統帥,帶兵平息亂黨。這日蕭繹回來後直接安排了一輛馬車,讓蕭老夫人和沈嫿去了京郊外的別苑暫時居住,她知道蕭繹是不想讓她每每聽到戰報擔心,這個時候沈嫿能做的便是聽話,使蕭繹安心指揮兵馬凱旋歸來。
別苑裡清淨,連個鄰里都沒有,時常是紅玉或者蕭靜妤來探望她,裴府雖然被封,但女眷,無官職者並卻未入獄,劉恆的仁厚也使得他得到了更多京城百姓積極擁護。
沈嫿不想時刻擔心著蕭繹,便給自個兒找了樂子,讓木葵買了許多種子,親自開荒拓土,埋下種子,希望等蕭繹來迎她回去時,他都能吃上她親手種的瓜菜了。
不過種子剛長出細細的藤蔓,紅玉便大著肚子也被送到了侯府同沈嫿一起居住,京中的局勢一定更是緊張起來了,否則裘勇不會送紅玉過來,又過了一月,蕭靜妤竟然也被裴琰親自送過來,二人穿著白素的衣裳,沈嫿才知是皇上駕崩,舉國哀悼。
「妤姐姐,京城局勢如何?」沈嫿能抓住人自然要問一問情況。
「劉恆繼位了,劉恭集結的兵馬大敗,此時正如鼠蟻般四竄。」蕭靜妤眉梢也不挑一下淡淡的說,沈嫿聽完大大的鬆了一口氣,露出一抹多日來不見的笑容,紅玉更是在旁喜極而泣。
不過沈嫿很快就覺得這般歡喜有些不妥,妤姐姐現在畢竟是裴家的媳婦,裴太傅一直是太子的心腹黨羽,如今太子成了叛黨大敗,新皇若是要肅清黨羽必定第一個拿裴家開刀。
蕭靜妤似是瞧出沈嫿的心思,一邊削著蘋果,一邊抬眸瞧了兩人一眼,很平靜的道:「嫿妹妹不必這般,皇位之爭本就是這樣,必定要有人上去,也要有人下來,裴家當初誣陷謝家,冷家通敵叛國,如今裴家的頹勢,也是其糾結自取的,怨不得別人。」蕭靜妤的這番話不偏不倚倒是公正。
她將蘋果切分開,推了盤子到二人面前,微微一笑,「再說若是沒了裴家束縛,我和裴琰打算一起去外遊歷。」
沈嫿瞧著蕭靜妤黑眸中突然迸發的璀璨,心知妤姐姐不僅僅是因為可以外出遊歷而欣喜,更是因為她找到了那個可以一生一世一雙人,攜手共欣賞大河山川的良人。
***
大梁宣化元年,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太子等黨羽押解回京城,並未盡數斬殺肅清,重罪之人多是流放邊疆之地,而裴家皇上只說罪不及家眷,只斬殺了裴太傅等一批當年誣陷謝冷兩家通敵叛國的有罪之臣,至於宋子郡最後一搏時埋了炸藥同歸於盡,卻早就被蕭繹發現端倪,倒是自個兒炸的粉身碎骨,不見屍首。
新皇的寬厚恩澤,使京城很快安定下來。
並且皇上連下了三道喜人的聖旨,第一恢復謝冷兩家的爵位,接謝氏姐妹回京:其二,封忠烈候之女謝婉為後,封后大典擇日舉行,蓁蓁為恆安公主,劉煜封為年紀最小的端王;第三,將忠烈侯謝家二女賜婚給建威大將軍蕭繹,開春後以公主禮儀規格大婚。
眾人這時候才知蕭大將軍的良苦用心,竟是為沈嫿恢復了謝家二女的身份,聽說皇上問起將軍要何賞賜,蕭大將軍跪地只求皇上賜婚,並要給其妻一個最盛大的婚禮,皇上才下旨讓沈嫿以公主禮儀規格出嫁。
如此寵妻,真真是羨煞了京中無數貴女,之前嘲諷沈嫿的也都乖乖的閉了嘴巴,再不敢說一個不好,反而紛紛送去請帖巴結這位皇后的親妹,未來的將軍夫人。
京郊別院,當蕭繹來接她的時候,已經入冬,沈嫿當著已經封為皇后家姐的面直接撲在蕭大將軍的懷裡,哭了許久。
旁邊的煜哥兒瞧著還道:「以後本王要是娶了媳婦就不會讓她哭鼻子,爹爹真是沒用,竟是讓小娘親哭了這般久都哄不住。」
蓁蓁公主卻道:「姨母那是高興的眼淚,多哭一會兒也無所謂啊。」
兄妹二人時常鬥嘴,以至於十多年後,蓁蓁總拿當初小端王這句話揶揄他,誰讓端王妃是個愛哭鼻子的嬌嬌女。
沈嫿以謝家二姑娘的身份住進了新賞賜的謝宅,偌大的宅子只有她一個人,時常無趣,幸而蓁蓁公主和小端王煜哥兒過一段時日就會出宮陪她,說是陪她兩個小鬼很快就會沒了蹤影,倒是蕭大將軍隔三差五的夜裡仍做那採花賊的勾當,竟是如何攆也攆不走,總摟著她喊著嫿兒寶貝,忍不住了!於是便拉著那柔滑的小手一路往下,乃至手腕總是酸痛。
封后大典後不久,又一個元宵節佳節來臨,皇上設宴宴請群臣,沈嫿也入宮陪皇后娘娘,分別前蕭繹道:「晚上,我們去花燈節放河燈。」
沈嫿點點頭,心裡滿是期盼,想到河中星星點點的花燈應該煞是好看,嘴角彎翹起一個甜甜弧度。
蕭繹今日提前到了皇上的御書房,皇上正兢兢業業的埋頭在一堆奏摺中圈畫批閱,多年的流放讓他身上更沉甸著一種渾然不同的帝王威嚴,韜光養晦,蓄勢待發,蕭繹知道這定將是大梁的一代明君。
皇上見到蕭繹行禮,提議去養心殿下一盤棋,當蕭繹吃下劉恆最後一枚棋子,對面之人哈哈大笑直誇讚蕭繹的棋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蕭大將軍第一次接觸圍棋,便是對面之人教授的,只是那人再不是能稱為大哥,亦兄亦友,現在的他是九五之尊,他們是君臣。
蕭繹也是一笑,放下手中的棋子,拱手跪拜,「自皇上登基以來,開言路,懲亂臣,南疆安定,北疆平亂,大梁一派歌舞昇平,這是臣與皇上一樣企盼的盛世,如今臣的心愿已達,願奉上兵符,還望皇上准許臣先行卸下重擔。」
別苑裡清淨,連個鄰里都沒有,時常是紅玉或者蕭靜妤來探望她,裴府雖然被封,但女眷,無官職者並卻未入獄,劉恆的仁厚也使得他得到了更多京城百姓積極擁護。
沈嫿不想時刻擔心著蕭繹,便給自個兒找了樂子,讓木葵買了許多種子,親自開荒拓土,埋下種子,希望等蕭繹來迎她回去時,他都能吃上她親手種的瓜菜了。
不過種子剛長出細細的藤蔓,紅玉便大著肚子也被送到了侯府同沈嫿一起居住,京中的局勢一定更是緊張起來了,否則裘勇不會送紅玉過來,又過了一月,蕭靜妤竟然也被裴琰親自送過來,二人穿著白素的衣裳,沈嫿才知是皇上駕崩,舉國哀悼。
「妤姐姐,京城局勢如何?」沈嫿能抓住人自然要問一問情況。
「劉恆繼位了,劉恭集結的兵馬大敗,此時正如鼠蟻般四竄。」蕭靜妤眉梢也不挑一下淡淡的說,沈嫿聽完大大的鬆了一口氣,露出一抹多日來不見的笑容,紅玉更是在旁喜極而泣。
不過沈嫿很快就覺得這般歡喜有些不妥,妤姐姐現在畢竟是裴家的媳婦,裴太傅一直是太子的心腹黨羽,如今太子成了叛黨大敗,新皇若是要肅清黨羽必定第一個拿裴家開刀。
蕭靜妤似是瞧出沈嫿的心思,一邊削著蘋果,一邊抬眸瞧了兩人一眼,很平靜的道:「嫿妹妹不必這般,皇位之爭本就是這樣,必定要有人上去,也要有人下來,裴家當初誣陷謝家,冷家通敵叛國,如今裴家的頹勢,也是其糾結自取的,怨不得別人。」蕭靜妤的這番話不偏不倚倒是公正。
她將蘋果切分開,推了盤子到二人面前,微微一笑,「再說若是沒了裴家束縛,我和裴琰打算一起去外遊歷。」
沈嫿瞧著蕭靜妤黑眸中突然迸發的璀璨,心知妤姐姐不僅僅是因為可以外出遊歷而欣喜,更是因為她找到了那個可以一生一世一雙人,攜手共欣賞大河山川的良人。
***
大梁宣化元年,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太子等黨羽押解回京城,並未盡數斬殺肅清,重罪之人多是流放邊疆之地,而裴家皇上只說罪不及家眷,只斬殺了裴太傅等一批當年誣陷謝冷兩家通敵叛國的有罪之臣,至於宋子郡最後一搏時埋了炸藥同歸於盡,卻早就被蕭繹發現端倪,倒是自個兒炸的粉身碎骨,不見屍首。
新皇的寬厚恩澤,使京城很快安定下來。
並且皇上連下了三道喜人的聖旨,第一恢復謝冷兩家的爵位,接謝氏姐妹回京:其二,封忠烈候之女謝婉為後,封后大典擇日舉行,蓁蓁為恆安公主,劉煜封為年紀最小的端王;第三,將忠烈侯謝家二女賜婚給建威大將軍蕭繹,開春後以公主禮儀規格大婚。
眾人這時候才知蕭大將軍的良苦用心,竟是為沈嫿恢復了謝家二女的身份,聽說皇上問起將軍要何賞賜,蕭大將軍跪地只求皇上賜婚,並要給其妻一個最盛大的婚禮,皇上才下旨讓沈嫿以公主禮儀規格出嫁。
如此寵妻,真真是羨煞了京中無數貴女,之前嘲諷沈嫿的也都乖乖的閉了嘴巴,再不敢說一個不好,反而紛紛送去請帖巴結這位皇后的親妹,未來的將軍夫人。
京郊別院,當蕭繹來接她的時候,已經入冬,沈嫿當著已經封為皇后家姐的面直接撲在蕭大將軍的懷裡,哭了許久。
旁邊的煜哥兒瞧著還道:「以後本王要是娶了媳婦就不會讓她哭鼻子,爹爹真是沒用,竟是讓小娘親哭了這般久都哄不住。」
蓁蓁公主卻道:「姨母那是高興的眼淚,多哭一會兒也無所謂啊。」
兄妹二人時常鬥嘴,以至於十多年後,蓁蓁總拿當初小端王這句話揶揄他,誰讓端王妃是個愛哭鼻子的嬌嬌女。
沈嫿以謝家二姑娘的身份住進了新賞賜的謝宅,偌大的宅子只有她一個人,時常無趣,幸而蓁蓁公主和小端王煜哥兒過一段時日就會出宮陪她,說是陪她兩個小鬼很快就會沒了蹤影,倒是蕭大將軍隔三差五的夜裡仍做那採花賊的勾當,竟是如何攆也攆不走,總摟著她喊著嫿兒寶貝,忍不住了!於是便拉著那柔滑的小手一路往下,乃至手腕總是酸痛。
封后大典後不久,又一個元宵節佳節來臨,皇上設宴宴請群臣,沈嫿也入宮陪皇后娘娘,分別前蕭繹道:「晚上,我們去花燈節放河燈。」
沈嫿點點頭,心裡滿是期盼,想到河中星星點點的花燈應該煞是好看,嘴角彎翹起一個甜甜弧度。
蕭繹今日提前到了皇上的御書房,皇上正兢兢業業的埋頭在一堆奏摺中圈畫批閱,多年的流放讓他身上更沉甸著一種渾然不同的帝王威嚴,韜光養晦,蓄勢待發,蕭繹知道這定將是大梁的一代明君。
皇上見到蕭繹行禮,提議去養心殿下一盤棋,當蕭繹吃下劉恆最後一枚棋子,對面之人哈哈大笑直誇讚蕭繹的棋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蕭大將軍第一次接觸圍棋,便是對面之人教授的,只是那人再不是能稱為大哥,亦兄亦友,現在的他是九五之尊,他們是君臣。
蕭繹也是一笑,放下手中的棋子,拱手跪拜,「自皇上登基以來,開言路,懲亂臣,南疆安定,北疆平亂,大梁一派歌舞昇平,這是臣與皇上一樣企盼的盛世,如今臣的心愿已達,願奉上兵符,還望皇上准許臣先行卸下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