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李思歸聲音有些沙啞,也許是說給她聽,也許是說給自己聽,「母后走的那日,她並沒有提起父皇,也沒有讓我將她葬在父皇身邊。或許,在她的心裡,死亡的那一刻,她再也沒有牽掛了,她用自己的一生兌現對父皇的承諾,年幼時我以為她是愛父皇的,到了許久之後,我才明白,她盡的不是夫妻情誼,而是君臣之義。」
這是他第一次向她提起自己生母的過往,也許他已經猜到自己知曉靜賢皇后和陳方啟的事,他將此視為畢生之恥,但陳方啟卻死在靜賢皇后墓前。
「我雖不曾見過靜賢皇后,但聽眉姑姑講過,靜賢皇后堅韌純善,定是位奇女子。」
「也許是我錯了。」
嘉禾以為,他會雷霆震怒,更會遷怒於外面那些守衛,可他卻只將魏延宣了進來。
無人知曉,景陵中靜賢皇后的棺槨里只有她生前衣冠,她的身體仍舊沉睡在幽州那處梨花樹下。
————————————
朝中安穩,李思歸賜封了不少誥命夫人,只是他一道旨意下去,辛苦的卻是嘉禾,嘉禾身為中宮,這宮裡雖沒有其他妃嬪,但平日裡命婦覲見卻也讓她有些煩悶。
這些人明面上巴結也就算了,還有幾人實在昏了頭腦,竟想著送自家女兒侄女到李思歸身邊,可皇帝那裡她們尋不到機會見面,便將主意打到了她這裡,興許是不信真的有帝王願意一生只一人相伴。就連話本子中都講到前朝有位皇帝,許諾皇后一生一世一雙人,開始或許如此,可中宮病逝後,便又多了宣華容華兩位夫人。
這世間男人,都不過是嘴上應承,心裡不一定會真的拒絕。懷著這樣想法的不在少數,禮部尚書劉夫人便是其中之一。
劉夫人的侄女前幾年入宮當差,這宮中只有皇后一個主子,那些宮女到了年紀便會放出返家,劉夫人的侄女也到了年齡,只是劉夫人卻存了些心思,她聽人說起這位皇后,都道其溫柔賢良,美貌傾城,待身邊人極好。
一日覲見過後,其餘命婦皆告辭,劉夫人卻故意留下來。
鳳梧宮,嘉禾坐在首位,劉夫人笑道:「皇后娘娘如今總理後宮,眉姑姑不在娘娘身邊,娘娘難免辛苦,臣妾想著為娘娘分憂,臣妾的侄女聰慧可人,又知進退,在宮中當差,娘娘要是不嫌棄,不如讓她到娘娘身邊來侍候,不管是端茶倒水,還是服侍娘娘,都是她的福分。」
嘉禾無奈地笑笑,這人說的好聽,聰慧可人知進退,是想告訴她,她的侄女不會跟她分寵嗎,但又若是沒有私心又怎會願意蹉跎歲月在這宮中呢,嘉禾心中瞭然,乾脆給她指條明路,「在本宮這裡,怕是沒什麼可忙的,還會耽誤了你的侄女。」
劉夫人面有失望之色,忽又聽她道:「陛下身邊或許還有空缺,不如讓她去陛下身邊侍候筆墨。」
劉夫人聞言大喜,只道:「皇后娘娘寬宏仁慈,臣妾謝過娘娘。」
不過一日,李思歸便來道:「你如今懶得打發的人便送到我這裡?」
嘉禾正坐在桌前自己布棋,手中執著棋子,懶懶道:「那女子聰慧可人知進退,陛下以為如何?」
李思歸輕笑一聲,「什么女子倒是沒見,劉尚書的奏摺倒是收到一封。」
嘉禾怔道:「奏摺?」
李思歸慢悠悠道:「乞骸骨回鄉養老。」
嘉禾愣了,「據我所知,那劉尚書似乎剛到不惑之年。」
卻說那劉尚書歸家之後,他夫人便忍不住將這事說與他,劉尚書聽聞之後臉都白了,只癱坐在椅子上,許久沒有緩過來。
「誰不知道陛下愛重皇后,偏偏你這般蠢鈍,要真到了陛下身邊,那就是留下了禍根,我們滿門的命都不夠折騰!」
劉夫人臉色煞白,「那……那可怎生是好?」
到最後,京城人只知道劉尚書一家倉皇離京,卻不知真正緣由。
嘉禾有些啼笑皆非,李思歸在她鼻間輕刮一記,「若再不走,他怕是真的只剩骸骨了。」
「那可怪不得我了,我已是十分大度。不過你就不想見見那宮女?」
李思歸淡淡道:「你是說劉尚書的內侄女?我已經安排她嫁人了。」
「這麼快?」
李思歸輕笑一聲,「你若是為她抱不平就算了,不管她嫁與誰,總比留在我身邊守活寡強許多。」
嘉禾啞然失笑,她倒是真的沒將那女子放在心上,之所以將人打發給李思歸,也是因為對他放心。
「畢竟是沖你來的,我才不去做個妒婦出頭呢!」
李思歸掃她一眼,「我倒是還從不曾見你吃醋過。」
李思歸在她對面坐下,執了黑子落於棋盤上,「自己下棋豈不無聊,我陪你對弈。」
嘉禾輕扯衣袖,將白子落下,「好啊,不過你未必能贏得了我。」
只是這一局還未下完,便有來攪局的。
一稚童奔了進來,身後嬤嬤宮人跟隨著,喚道:「太子殿下,慢點跑……」
那稚童卻直直地投到嘉禾懷中,撒嬌道:「母后……」
嘉禾將他抱了起來,一雙小手緊緊攬住嘉禾的脖子,偷偷看向李思歸,見他瞧過來又連忙將頭扭過去。
李思歸故意收了笑容,聲音卻依舊溫和,問道:「昨日龍椅上的墨汁是你灑的吧?過來。」
他卻賴在嘉禾懷裡怎麼都不肯出去,僵持了一會兒,才慢吞吞走了過去,將手心伸向李思歸,「宸兒知錯了,父皇打輕一點。」
這是他第一次向她提起自己生母的過往,也許他已經猜到自己知曉靜賢皇后和陳方啟的事,他將此視為畢生之恥,但陳方啟卻死在靜賢皇后墓前。
「我雖不曾見過靜賢皇后,但聽眉姑姑講過,靜賢皇后堅韌純善,定是位奇女子。」
「也許是我錯了。」
嘉禾以為,他會雷霆震怒,更會遷怒於外面那些守衛,可他卻只將魏延宣了進來。
無人知曉,景陵中靜賢皇后的棺槨里只有她生前衣冠,她的身體仍舊沉睡在幽州那處梨花樹下。
————————————
朝中安穩,李思歸賜封了不少誥命夫人,只是他一道旨意下去,辛苦的卻是嘉禾,嘉禾身為中宮,這宮裡雖沒有其他妃嬪,但平日裡命婦覲見卻也讓她有些煩悶。
這些人明面上巴結也就算了,還有幾人實在昏了頭腦,竟想著送自家女兒侄女到李思歸身邊,可皇帝那裡她們尋不到機會見面,便將主意打到了她這裡,興許是不信真的有帝王願意一生只一人相伴。就連話本子中都講到前朝有位皇帝,許諾皇后一生一世一雙人,開始或許如此,可中宮病逝後,便又多了宣華容華兩位夫人。
這世間男人,都不過是嘴上應承,心裡不一定會真的拒絕。懷著這樣想法的不在少數,禮部尚書劉夫人便是其中之一。
劉夫人的侄女前幾年入宮當差,這宮中只有皇后一個主子,那些宮女到了年紀便會放出返家,劉夫人的侄女也到了年齡,只是劉夫人卻存了些心思,她聽人說起這位皇后,都道其溫柔賢良,美貌傾城,待身邊人極好。
一日覲見過後,其餘命婦皆告辭,劉夫人卻故意留下來。
鳳梧宮,嘉禾坐在首位,劉夫人笑道:「皇后娘娘如今總理後宮,眉姑姑不在娘娘身邊,娘娘難免辛苦,臣妾想著為娘娘分憂,臣妾的侄女聰慧可人,又知進退,在宮中當差,娘娘要是不嫌棄,不如讓她到娘娘身邊來侍候,不管是端茶倒水,還是服侍娘娘,都是她的福分。」
嘉禾無奈地笑笑,這人說的好聽,聰慧可人知進退,是想告訴她,她的侄女不會跟她分寵嗎,但又若是沒有私心又怎會願意蹉跎歲月在這宮中呢,嘉禾心中瞭然,乾脆給她指條明路,「在本宮這裡,怕是沒什麼可忙的,還會耽誤了你的侄女。」
劉夫人面有失望之色,忽又聽她道:「陛下身邊或許還有空缺,不如讓她去陛下身邊侍候筆墨。」
劉夫人聞言大喜,只道:「皇后娘娘寬宏仁慈,臣妾謝過娘娘。」
不過一日,李思歸便來道:「你如今懶得打發的人便送到我這裡?」
嘉禾正坐在桌前自己布棋,手中執著棋子,懶懶道:「那女子聰慧可人知進退,陛下以為如何?」
李思歸輕笑一聲,「什么女子倒是沒見,劉尚書的奏摺倒是收到一封。」
嘉禾怔道:「奏摺?」
李思歸慢悠悠道:「乞骸骨回鄉養老。」
嘉禾愣了,「據我所知,那劉尚書似乎剛到不惑之年。」
卻說那劉尚書歸家之後,他夫人便忍不住將這事說與他,劉尚書聽聞之後臉都白了,只癱坐在椅子上,許久沒有緩過來。
「誰不知道陛下愛重皇后,偏偏你這般蠢鈍,要真到了陛下身邊,那就是留下了禍根,我們滿門的命都不夠折騰!」
劉夫人臉色煞白,「那……那可怎生是好?」
到最後,京城人只知道劉尚書一家倉皇離京,卻不知真正緣由。
嘉禾有些啼笑皆非,李思歸在她鼻間輕刮一記,「若再不走,他怕是真的只剩骸骨了。」
「那可怪不得我了,我已是十分大度。不過你就不想見見那宮女?」
李思歸淡淡道:「你是說劉尚書的內侄女?我已經安排她嫁人了。」
「這麼快?」
李思歸輕笑一聲,「你若是為她抱不平就算了,不管她嫁與誰,總比留在我身邊守活寡強許多。」
嘉禾啞然失笑,她倒是真的沒將那女子放在心上,之所以將人打發給李思歸,也是因為對他放心。
「畢竟是沖你來的,我才不去做個妒婦出頭呢!」
李思歸掃她一眼,「我倒是還從不曾見你吃醋過。」
李思歸在她對面坐下,執了黑子落於棋盤上,「自己下棋豈不無聊,我陪你對弈。」
嘉禾輕扯衣袖,將白子落下,「好啊,不過你未必能贏得了我。」
只是這一局還未下完,便有來攪局的。
一稚童奔了進來,身後嬤嬤宮人跟隨著,喚道:「太子殿下,慢點跑……」
那稚童卻直直地投到嘉禾懷中,撒嬌道:「母后……」
嘉禾將他抱了起來,一雙小手緊緊攬住嘉禾的脖子,偷偷看向李思歸,見他瞧過來又連忙將頭扭過去。
李思歸故意收了笑容,聲音卻依舊溫和,問道:「昨日龍椅上的墨汁是你灑的吧?過來。」
他卻賴在嘉禾懷裡怎麼都不肯出去,僵持了一會兒,才慢吞吞走了過去,將手心伸向李思歸,「宸兒知錯了,父皇打輕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