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頁
所以道德這玩意兒,只是個相對詞,在同族社會才玩得轉。
但是任何一個有群體性的智慧種族的社會,只要它是發展的,它是發展得來,必然會為了社會意義而探詢人性意義,並且在進化中完善這種意義。
人類的罪與罰不簡單是善與惡,良知是否人類皆有都是個問題,遑論其他外星智慧生命。但良知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本質屬性,是任何想要做人的動物無論在任何狀態下都不能喪失的底線和做人的資格,由此衍生罪與罰的社會概念,成為了整體的交集和量化,成為了人道和法律的標尺。任何一個社會人都需要,並尋找這種慰藉,人類的依靠和理性都歸結於此,就算不在法庭上被審判,也會在宗教中得到拷問。
人性來自人類的基本屬性,必然被「人」這種生物所包含,沒有感性內核的理性論調都是空談。
那麼離開了人類社會呢?離開了賴以為生的社會,人類如何在宇宙中生存?
這也是塞亞這個角色貫穿始終的掙扎和疑問,在他身上賦予了對人類而言太過沉重的命運,已經超越了之前另一個有深度的角色,《滿願石》的席恩。
失憶、烏拉拉那種異類的灌輸、身邊無時無刻的恐懼就不用說了,自我屬性的變異、荒蕪的負宇宙、陌生的文明、無家可歸的旅途,既是身不由己也是自己軟弱犯下的罪孽,都是一筆筆沉重的負重。
游離於新的秩序之外,唯一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
所以塞亞能成為他本身,他的旅途是他尋找自我的過程,其艱辛就是人之所以為人。
珍貴的品格,總會在歷經磨難之後,被打磨得更加耀眼。認真對待自己,對待自己罪惡的人,終會獲得那份應得的報償。
從罪愆到超越,心靈的歷程。
世界上唯一比給予生命更美好的,就是讓生命充滿愛。
這就是克拉姆,最可愛的克拉姆。雖然他不正常,雖然他太感性,雖然他是個經常抽風的花痴,但就是這樣的克拉姆讓塞亞愛上這個世界,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擁有對未來的希望。生命開始愛,都是從接受自己、愛自己開始。
就像克拉姆自己的心路,和塞亞一樣,他是同族中的異類,是個畸形而有缺陷的「廢物」,但是在災難後他從沒有真正軟弱和失望過,保持了最純淨最柔韌的天性,他有那樣仿佛被祝福過的天性,相信生命有全新的一天,相信自己會更好,也許這本身就是個夢想吧,世上有那麼美好的生命。可是宇宙再冷清,也有那麼多的星辰。無論怎麼堅信「熵寂」的科學家,都一定有過深空幻想。
機械皇帝沙門,就是機器人之於人的理想。
機器人是人類理性與純潔的化身,如果機器人好,那我們人類在他們身上映射了好的一面。給予沙門、朱諾這些機器人生命的「父親」,一定是個睿智的老人,他給了這些孩子最好的屬性。由此在一個巧合的時間,一個機器人遇見了一個迷惘的人類,互相發掘了最優秀的品質。
信仰,有的是苦難中的寄託,有的是絕望下的自我安慰,有的是一場生命的尋覓和堅持,對於羅切斯特,是他的價值所在。
他對塞亞的愛我都不認為是攪基之愛,是精神上的皈依。他是個惡徒,他的自由意志不是靠自己生長和發展,無論他的姑母、朋友、他身處的邪惡組織都對他打上了不可逆轉的烙印。當然,大部分人本來就是關係的生物,在組織和社會中也無法獲得塞亞悟到的「純意義」,所以對他善惡的討論並無多大意義,道德更是社會和時代的名詞,在負宇宙的大部分地方,道德都無討論的餘地。
所以我對他的審美也是從宗教和人格而來,他沒有教義,他是個不接受指點的信徒,無論他如何朗誦聖典,他原初體會的教化來自書面以外的源頭,他有著別的信徒沒有的,夢寐以求的「原體驗」。
面對死亡幽暗的寧靜,生命最本真的欲望會迸發,他死過,有來世,神帶回他,他追逐神,他的信仰心來自這樣的「純信仰」,真是美麗。
我喜歡信仰最質樸的解釋:心靈的產物,靈魂式的愛,「核心裡有神的概念」。不說羅切斯特,大家都是一樣的,生命都是一樣的。
烏拉拉這個異類,帶有《克蘇魯神話》的影子,也是人類對於宇宙最恐懼的輪廓。克蘇魯神話認為:宇宙的源頭就是黑暗、邪惡和混亂,最終也將歸於這些。就連克蘇魯神話體系自身也難逃宿命。烏拉拉的結局就有這樣的宿命感,她自身所追尋,或者說自身冀望的悲劇性的升華,都是一場譁眾取寵的孤獨演繹——她極端厭惡的,就是她本能所擁有。
她並不是沒有理性,正如塞亞所言:「女王陛下不缺乏理性,但她沒有人類通俗定義的對自己和社會負責的想法,她對理性的定義是對真理的探究,她的大腦就像一個另類崎嶇的藝術家。」烏拉拉是一種獨居的智性生物,也是我對非群體性智慧物種的一個思考和設定,對於她的一切都是難以表達和難以闡述的,這也是我想表現出來的效果,雖然為了讓讀者理解,我不得不做墨跡的形容,通過塞亞,通過克拉姆。烏拉拉的怪異,如果能和不可理解的恐懼掛鉤,藝術效果會更好。
話又說回來,生命就別想達到這樣的高度,烏拉拉你也別想。
但是任何一個有群體性的智慧種族的社會,只要它是發展的,它是發展得來,必然會為了社會意義而探詢人性意義,並且在進化中完善這種意義。
人類的罪與罰不簡單是善與惡,良知是否人類皆有都是個問題,遑論其他外星智慧生命。但良知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本質屬性,是任何想要做人的動物無論在任何狀態下都不能喪失的底線和做人的資格,由此衍生罪與罰的社會概念,成為了整體的交集和量化,成為了人道和法律的標尺。任何一個社會人都需要,並尋找這種慰藉,人類的依靠和理性都歸結於此,就算不在法庭上被審判,也會在宗教中得到拷問。
人性來自人類的基本屬性,必然被「人」這種生物所包含,沒有感性內核的理性論調都是空談。
那麼離開了人類社會呢?離開了賴以為生的社會,人類如何在宇宙中生存?
這也是塞亞這個角色貫穿始終的掙扎和疑問,在他身上賦予了對人類而言太過沉重的命運,已經超越了之前另一個有深度的角色,《滿願石》的席恩。
失憶、烏拉拉那種異類的灌輸、身邊無時無刻的恐懼就不用說了,自我屬性的變異、荒蕪的負宇宙、陌生的文明、無家可歸的旅途,既是身不由己也是自己軟弱犯下的罪孽,都是一筆筆沉重的負重。
游離於新的秩序之外,唯一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
所以塞亞能成為他本身,他的旅途是他尋找自我的過程,其艱辛就是人之所以為人。
珍貴的品格,總會在歷經磨難之後,被打磨得更加耀眼。認真對待自己,對待自己罪惡的人,終會獲得那份應得的報償。
從罪愆到超越,心靈的歷程。
世界上唯一比給予生命更美好的,就是讓生命充滿愛。
這就是克拉姆,最可愛的克拉姆。雖然他不正常,雖然他太感性,雖然他是個經常抽風的花痴,但就是這樣的克拉姆讓塞亞愛上這個世界,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擁有對未來的希望。生命開始愛,都是從接受自己、愛自己開始。
就像克拉姆自己的心路,和塞亞一樣,他是同族中的異類,是個畸形而有缺陷的「廢物」,但是在災難後他從沒有真正軟弱和失望過,保持了最純淨最柔韌的天性,他有那樣仿佛被祝福過的天性,相信生命有全新的一天,相信自己會更好,也許這本身就是個夢想吧,世上有那麼美好的生命。可是宇宙再冷清,也有那麼多的星辰。無論怎麼堅信「熵寂」的科學家,都一定有過深空幻想。
機械皇帝沙門,就是機器人之於人的理想。
機器人是人類理性與純潔的化身,如果機器人好,那我們人類在他們身上映射了好的一面。給予沙門、朱諾這些機器人生命的「父親」,一定是個睿智的老人,他給了這些孩子最好的屬性。由此在一個巧合的時間,一個機器人遇見了一個迷惘的人類,互相發掘了最優秀的品質。
信仰,有的是苦難中的寄託,有的是絕望下的自我安慰,有的是一場生命的尋覓和堅持,對於羅切斯特,是他的價值所在。
他對塞亞的愛我都不認為是攪基之愛,是精神上的皈依。他是個惡徒,他的自由意志不是靠自己生長和發展,無論他的姑母、朋友、他身處的邪惡組織都對他打上了不可逆轉的烙印。當然,大部分人本來就是關係的生物,在組織和社會中也無法獲得塞亞悟到的「純意義」,所以對他善惡的討論並無多大意義,道德更是社會和時代的名詞,在負宇宙的大部分地方,道德都無討論的餘地。
所以我對他的審美也是從宗教和人格而來,他沒有教義,他是個不接受指點的信徒,無論他如何朗誦聖典,他原初體會的教化來自書面以外的源頭,他有著別的信徒沒有的,夢寐以求的「原體驗」。
面對死亡幽暗的寧靜,生命最本真的欲望會迸發,他死過,有來世,神帶回他,他追逐神,他的信仰心來自這樣的「純信仰」,真是美麗。
我喜歡信仰最質樸的解釋:心靈的產物,靈魂式的愛,「核心裡有神的概念」。不說羅切斯特,大家都是一樣的,生命都是一樣的。
烏拉拉這個異類,帶有《克蘇魯神話》的影子,也是人類對於宇宙最恐懼的輪廓。克蘇魯神話認為:宇宙的源頭就是黑暗、邪惡和混亂,最終也將歸於這些。就連克蘇魯神話體系自身也難逃宿命。烏拉拉的結局就有這樣的宿命感,她自身所追尋,或者說自身冀望的悲劇性的升華,都是一場譁眾取寵的孤獨演繹——她極端厭惡的,就是她本能所擁有。
她並不是沒有理性,正如塞亞所言:「女王陛下不缺乏理性,但她沒有人類通俗定義的對自己和社會負責的想法,她對理性的定義是對真理的探究,她的大腦就像一個另類崎嶇的藝術家。」烏拉拉是一種獨居的智性生物,也是我對非群體性智慧物種的一個思考和設定,對於她的一切都是難以表達和難以闡述的,這也是我想表現出來的效果,雖然為了讓讀者理解,我不得不做墨跡的形容,通過塞亞,通過克拉姆。烏拉拉的怪異,如果能和不可理解的恐懼掛鉤,藝術效果會更好。
話又說回來,生命就別想達到這樣的高度,烏拉拉你也別想。